北师大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测试卷(有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生活中的很多热现象可以用物理知识来解释,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体温计给发烧病人测量体温后放在o 20C 的室内,体温计一直显示着o 39C 的示数,说明水银这种物质具有“热胀冷不缩“的反常特性
B .课本上说,在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为o 0
C ,弦外之音,就可以解读为:冰的熔点与气压有关
C .游泳后,从水中出来,感觉比较冷,这是因为人身上的水蒸发带走热量
D .湿衣服挂在阴凉处也能变干,是因为蒸发可在任何温度下发生
2.天津一年四季分明、美景如画。
如图所示的自然美景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 A .春天,冰雪消融 B .夏天,露珠晶莹 C .秋天,大雾弥漫 D .冬天,霜满枝头
3.下列现象涉及到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 )
A .昆虫上的露珠
B .窗玻璃上的冰花
C .东湖冰雪消融
D .壶嘴周围形成的“白气”
4.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的过程中需要吸热
B .夏天,我们看到冰糕冒“白气”是一种汽化现象\
C .深秋的早晨,枯草上的霜是水凝固而成的
D .室外地面上出现了霜,霜的形成是一个吸热过程
5.下表是小阳在实验室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时记录的实验数据,关于该实验及表中数据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B.如果水面上方的大气压减小,水的沸点将会降低
C.小阳测得水的沸点是99 C
D.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升高
6.两支内径不同、下端玻璃泡内装有相同质量水银的温度计,将它们同时插入同一杯热水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上升的高度一样,示数相同B.内径粗的升得高,它的示数也大
C.内径细的升得高,示数也大D.内径粗的升得低,但示数相同
7.下表列出了几种物质在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和沸点,根据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39°C时的水银一定是液态
C.金掉入铁水中一定会熔化
D.钨的沸点高,所以可以用来制作灯丝
8.下列关于沸腾和蒸发的说法正确的是()
A.蒸发和沸腾都是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汽化现象
B.蒸发和沸腾都只在液体表面进行
C.沸腾要吸收热量,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所以蒸发时不吸收热量
D.液体沸腾时需要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
9.夏天吹电风扇人感到凉爽,这是因为()
A.汗液蒸发使人体表面的温度下降
B.室内的温度降低了
C.吹过来的风的温度比室温低
D.风把人体的温度传到了空气中
10.神舟十号载人飞船于6月11日17时38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开空,火箭尾部的火焰如果直接喷到发射台。
会导致发射架的熔化,为了保护发射架,就在发射台底建了一个大水池,让火焰喷到水地中,这是利用了水()
A.液化放热B.凝固放热C.汽化吸热D.熔化吸热
11.祖国的山河四季秀美如画,图中的描述属于凝华的是()
A.春天,冰雪消融
B.夏天,草叶上形成露珠
C.秋天,树枝上挂白霜
D.严冬,冰雕逐渐变小
12.热现象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春天的早晨大雾散去,这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B.装有冷饮的玻璃杯内壁“出汗”,这是汽化吸热现象
C.用久了的白炽灯灯丝会变细,这是升华吸热现象
D.北方冬天在窗户外壁出现冰花,这是凝华放热现象
二、填空题
13.谚语是我国民间文化的一部分,其语言简练、涵义深刻。
有句谚语:“霜前冷,雪后寒。
” 它说明了,霜是由于骤冷,空气中水蒸气发生___________而形成的,此过程需要___________热量;雪后,由于雪___________吸热导致气温降低,使人感到寒冷。
14.如图,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放置在盛水的锅中(与锅底不接触),用火焰给锅加热,则锅中的水______沸腾;烧杯中的水______沸腾。
(选填“会”或“不会”)
15.为了反映出一天当中气温的变化程度,人们把一天当中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称之为昼夜温差。
如图为我国某地冬季的一天内温度计显示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则这一天昼夜温差为______,在这种季节里,虽然没有下雪,但早上的草坪看上去一片雪白,这是______现象。
16.环保冰箱利用环戊烷代替氟利昂,压缩机通过______方式使其发生______(物态变化),再送入冰箱内______(物态变化)带走内部热量。
17.如图所示,甲、乙分别是酒精在标准大气压下熔化和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试回答下列问题:
(1)在120°C时,酒精处于_____(选填“固态”、“液态”或“气态”);
(2)在标准气压下测量沸水的温度_____(选填“可以”或“不可以”)用酒精温度计;
(3)根据图象可知,固态酒精属于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18.大自然中的水循环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
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
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凝成小冰晶,这就是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
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
(1)请在横线上写出引文涉及的相应物态变化名称:“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
滴”______、“或凝成小冰晶”______、“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______;
(2)在干旱地区可通过大工降雨的方法向天取水: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撒到云层中,干冰一旦进入云层,就很快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气体,并从周围______大量的热,使云层温度降低导致降雨;
(3)节约用水应从我做起,请你写出日常生活中的一项节水措施:______。
19.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___________的规律制成的,图温度计的示数为
___________℃。
20.小明设计了一种灭火弹,弹内装有干冰,将灭火弹投入火场,外壳破裂,干冰(固态的二氧化碳)迅速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二氧化碳气体,并从周围_____热,实现快速灭火。
三、解答题
21.夏天,小佳与小林一起去喝饮料,在温度适宜的饮料室内,小佳点了杯热咖啡,小林点了杯冰柠檬茶,如图所示。
过了一会儿,他们发现各自的杯壁上都出现了小水珠。
请你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判断两只杯子上的水珠分别出现在杯壁的内侧还是外侧,并分别说明其原因。
答:______。
22.用学过的物理知识,仿照示例中的形式,将下表中的空格填写完整.
23.某同学对冰加热,他将冰熔化成水直至沸腾的过程,绘制成如图所示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请结合图像写出两个相关物理知识点: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小龙在煮鸡蛋时发现:鸡蛋放入锅中煮一段时间后,打开锅盖,可以看到锅盖内壁布满了小水珠;将鸡蛋捞出,鸡蛋表面的水在一段时间后会变干.请你解释这两个现象.25.阅读下面材料并回答问题:
氮气泄露,夏现冬景
本报讯:昨晚,南京市建宁路上一停车场内发生氮气泄露事故,现场周围“寒气”逼人,车厢挂起冰柱,地面结了厚厚一层冰。
昨晚10点左右,建宁路上一家名为“的士”的休闲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员突然发现停车场里一辆大型槽罐车尾部不断冒出白烟,并且越来越大,当他走过去一看,被现场的情景吓了一跳,只见车尾部开始结冰,车厢下端已经有大约10厘米长的冰柱,而液体刚滴到地面上就开始结冰,不久地面上就是一层厚厚的冰。
原来,这辆属于南京气体产品公司的槽罐车满载液态氮气,车尾部冒出的白烟就是车罐内液态氮发生泄漏的表现。
氮气在标准大气压下,冷却至-195.8℃时,变成没有颜色的液体,冷却至-209.86℃时,液态氮变成雪状的固体。
温度降低到-196℃较为困难,所以一般情况下,采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氮气液化。
据介绍,氮气具有快速致冷的效果,如果有足够多的氮,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周围气温降低到零下50℃,所以以上情况比较危险。
阅读了这则新闻后,利用你学过的物理知识,请你能帮她完成下面的内容。
(1)由于氮常温常压下是气态,所以车罐内的液态氮是通过______的方法实现液化的。
(2)液态氮发生泄漏时,会迅速变成气体,同时______热量,使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而形成小水珠,出现“白烟”。
所以“白烟”不是氮气,而是小水珠。
(3)文中有多处不妥,请你指出文中“氮气具有快速致冷的效果”的不合理之处。
你认为如何改正:______。
26.请阅读《温度计及其现代发展》并回答问题。
温度计及其现代发展
2020年初,一场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国,为了保障大家的安全,各大医院设置体温监测点,合理、安全分诊发热患者。
各小区、路口、商场、车站都安排了体温监测,排查疑似病例。
真正把体温测量用于临床诊断的是德国医生冯德利希在1858年提出并实施的。
当时水银温度计不能离开人体读数,因为温度计离开人体,一遇冷空气,指示的温度就降下来。
英国医生阿尔伯特解决了这个难题:他在温度计的水银管里造一处狭道,体温计放在嘴里水银柱上升到实际体温刻度,取出后水银柱在狭道处断开,使狭道以上的部分始终保持体温示数。
这样便诞生了医用体温计,如图1所示。
为什么会采用水银作为介质呢?主要原因是水银的内聚力大,不浸润玻璃,能在收缩时在缩口处断开,从而实现离开人体读数。
同时,水银的密度大,比同体积的酒精或煤油的惯性大,保证它能在使用前被甩回到玻璃泡内。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电子体温计,如图2所示。
现在的电子体温计通过液晶直接显示体温,有的可以精确到0.01°C。
温度的测量看起来简单,实际上在很多场合需要一些技巧。
体温计只是一例。
又如,炼铁时的温度高达1000℃以上,这时不能使用通常的温度计,因为玻璃会熔化。
应该使用什么
样的温度计呢?
1821年物理学家塞贝克将两种不同的金属导线连接在一起,构成一个电流回路,如图3所示。
如果把其中的一个接触点B加热,另一个接触点A保持低温,环路里产生电流。
两个接头的温度差越大,电流就越强。
这就是塞贝克效应,这种电路叫热电偶。
根据这个道理制造出了热电偶温度计,它能直接放入高温炉里测温,如图4所示。
辐射温度计也能测量上千摄氏度甚至上万摄氏度的高温。
它通过光学方法测定物体的辐射,进而得知物体温度。
新式“非接触红外线温度计”又叫“测温枪”,如图5所示,只要把“枪口”对准待测物体,“枪尾”的显示屏里就能用数字直接报告那个物体的温度。
除了可以方便地测量体温,这种奇妙的“手枪”还可以测量从零下几十摄氏度到上千摄氏度范围内的温度呢!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1所示的常见医用体温计是根据__________的规律制成的。
(2)医用体温计常用水银作为介质,主要原因之一是_______。
A.水银的熔点低 B.水银的内聚力大 C.水银的毒性对人体不产生影响
(3)在熔化金属时,可以选用哪种温度计_____
A.水银体温计 B.酒精温度计 C.热电偶温度计
(4)如图6所示的探针式食品温度计,它的工作原理可能与________的工作原理相同
A.水银体温计 B.热电偶温度计 C.测温枪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A
解析:A
20C的室内,A.体温计是利用水银的热胀冷缩原理,体温计给发烧病人测量体温后放在o
39C的示数,是因为玻璃泡上方有一个弯曲的缩口,体温计离开身体体温计一直显示着o
后,液柱不会立刻回到玻璃泡,故A错误,A符合题意;
B.课本上说,在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为o0C,弦外之音可以解读为冰的熔点与气压有关,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
C.蒸发吸热,所以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比较冷,这是因为人身上的水分蒸发带走热量,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
D.湿衣服挂在阴凉处也能变干,是因为蒸发可在任何温度下发生,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D
解析:D
【分析】
解答此题要知道物质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要根据物质变化前后的物态特征判断是否属于凝华现象。
A.冰雪消融是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C
解析:C
A.露珠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这个过程需要放热,故A不符合题意;
B.冰花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这个过程需要放热,故B不符合题意;
C.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这个过程需要吸热,故C符合题意;
D.壶嘴周围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这个过程需要放热,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A
A.清晨的雾是小水滴,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是小水滴汽化的过程,在汽化过程中要吸收热量,故A正确;
B.夏天,我们看到冰糕冒“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了小水滴,是一种液化现象,故B错误;
C.深秋的早晨,枯草上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故C错误;
D.室外地面上出现了霜,霜是凝华现象,在凝华过程中会放出热量,故D错误。
故选A。
5.D
解析:D
A.利用转换法,水吸收热量多少可以通过加热时间长度反映,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水的沸点与大气压有关,气压减小,沸点降低,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表中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99 C,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不变,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6.D
解析:D
将两支温度计同时插入同一杯热水中,示数相同,下端玻璃泡内装有相同质量水银受热膨胀后,增加的体积一样,内径粗的升得低,故选D。
7.C
解析:C
A.由表可知酒精的沸点为78°C,小于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用酒精温度计测量会损坏温度计,故A错误;
B.由表可知,水银的熔点为-39°C,故-39°C时的水银可能是固态、液态、固液共存,故B错误;
C.由表可知,金的熔点1064°C小于铁的熔点1535°C,故金掉入铁水中一定会熔化,故C 正确;
D.用钨来制作灯丝,是因为钨的熔点比较高,不易熔化,故D错误。
故选C。
8.A
解析:A
A.蒸发和沸腾都是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汽化现象,只是剧烈程度不同,故A正确;B.蒸发只在液体表面发生,而沸腾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故B错误;
C.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而沸腾是在沸点下进行的,蒸发和沸腾都是汽化现象,都需要吸热,故C错误;
D.液体沸腾时需要不断吸热,但温度不变,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故D错误。
故选A。
9.A
【分析】
A.夏天吹电风扇人感到凉爽,达是因为吹电风扇加快了空气流动,从而加快了蒸发,蒸发吸热,使人体表面的温度下降,故A正确;
B.使用电风扇不能降低室温,故B错误;
C.电风扇吹出的风是室内空气流动形成的,温度与室温相同,故C错误;
D.温度是物体的冷热程度,不能传递,故D错误。
故选A。
10.C
解析:C
发射台是一些金属结构,金属是晶体,金属达到熔点,继续吸热,会出现熔化现象。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工程师在发射台底建造了一个大水池,让高温火焰喷射到水池中,水汽化成水蒸气,需要吸收大量热量,使周围环境温度不致太高,从而达到保护发射台的目的。
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11.C
解析:C
A.春天,冰雪消融,是固态的冰熔化成液态的水,属于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夏天,草叶上形成露珠,是气态的水蒸气变成液态的水珠,属于液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秋天,树枝上挂白霜,是气态的水蒸气变成固态的冰,属于凝华现象,故C符合题意;
D.严冬,冰雕逐渐变小,是固态的冰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属于升华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C
解析:C
A.大雾散去是液态的小水滴水汽化为水蒸气,汽化吸热,故A错误;
B.装有冷饮的玻璃杯内壁“出汗”,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小水滴,液化放热,故B错误;
C.用久了的白炽灯灯丝会变细,这是升华吸热现象,故C正确;
D.冰花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玻璃内壁,故D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
13.凝华放出熔化
解析:凝华放出熔化
[1][2]霜是由于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当温度急剧下降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就会遇冷凝华形成
小冰晶,此过程是放热过程。
[3]“雪后寒”是由于雪熔化从周围吸收热量,致使气温降低造成的。
14.会不会
解析:会不会
[1][2]开始加热时锅中的水与烧杯中的水都会吸热升温,但当锅中的水达到沸点时吸热会沸腾起来,但温度不再升高,此时烧杯中的水也会达到沸点,但由于烧杯中的水与锅中水的温度相同,所以不能继续吸热,所以烧杯中的水不会沸腾。
15.8℃凝华
解析:8℃凝华
[1]由图示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这一天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分别为5℃和-3℃,则这一天昼夜温差是8℃。
[2]某地的冬季,没下雪,但早上草坪看上去一片雪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成霜形成的。
16.在一定的温度下压缩气体体积液化汽化
解析:在一定的温度下,压缩气体体积液化汽化
[1][2]电冰箱在工作时,通过压缩机压缩环戊烷气体的体积使其液化变为液体。
[3]液态环戊烷进入到冰箱后汽化吸收热量,将冰箱内的热量带走。
17.气态不可以晶体
解析:气态不可以晶体
(1)[1]由图乙可知酒精的沸点是78°C,120°C高于78°C时,此时酒精处于气态。
(2)[2]由图乙可知酒精的沸点是78°C,低于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因此测量沸水的温度不能用酒精温度计。
(3)[3]图甲是固态酒精的熔化图象,由图象可知,固态酒精在-117°C时吸热,但温度不再升高,所以固态酒精属于晶体,其熔点为-117°C。
18.液化凝华熔化升华吸收随手关水龙头
解析:液化凝华熔化升华吸收随手关水龙头
(1)[1]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由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现象。
[2]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冰晶,由气态变为固态是凝华现象。
[3]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由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现象。
(2)[4][5]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撒到云层中,干冰一旦进入云层,就很快升华成气体,升华吸热,使云层温度降低导致降雨。
(3)[6]日常生活中的节水措施有:我们应该做到随手关水,一水多用,比如洗菜的水可以浇花等。
19.热胀冷缩-4
解析:热胀冷缩-4
[1]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
[2]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图中温度计的示数在0℃以下4格的位置,读作为-4℃。
20.升华吸
解析:升华吸
[1][2]干冰从固态直接变成二氧化碳气体,这是升华现象,升华要吸热,要从周围吸热,实现快速灭火。
三、解答题
21.见解析
小佳杯中装的是热咖啡,杯内温度高的水蒸气,遇到冷的杯子的内壁,放热液化形成小水珠附着在杯子的内壁上;小林杯中放的是冰柠檬茶,杯外温度高的水蒸气,遇到冷的杯子的外壁,放热液化形成小水珠附着在杯子的外壁上。
22.(1)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冰箱门处遇冷液化形成的;(2)热水汽化后形成的水蒸气升空遇冷形成的;(3)钨丝升华形成的钨蒸气遇冷凝华,变为固态的钨附着在灯泡内壁上【解析】
打开电冰箱门时冒出的“白气”,电冰箱门附近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水杯中的热水冒出“白气”,热水汽化后形成的高温水蒸气升空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用久的日光灯两头会“变黑”,灯管中的钨丝温度高时升华形成钨蒸气,温度降低时凝华形成的.23.水的沸点是100℃冰的熔点是0℃
这是一道开放试题,由图像分析可知:水的沸点是100℃;冰的熔点是0℃;冰是晶体;试验地的大气压为1标准大气压;冰的熔化时间是6min;冰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水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AB段物质的状态是固态;BC段物质的状态是固液共存状态;CD段物质的状态是液态;DE 段物质的状态是液态和气态.
24.液化和汽化
【解析】试题分析:(1)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2)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解:(1)现象:锅盖内壁布满了小水珠儿;说明:水蒸气遇到较冷的锅盖,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2)现象:鸡蛋表面的水在一段时间后会变干;说明:从热水中刚捞出的鸡蛋,蛋壳表面的水会蒸发;
答:(1)锅内的水蒸气在锅盖内壁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2)鸡蛋表面的水汽化(或蒸发).
【点评】该题通过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考查了学生对物态变化的理解情况.需要结合相关的物理知识大胆进行分析,要学以致用,是中学物理的重要目标之一.
25.压缩体积吸收液化液氮汽化时具有快速致冷的效果
(1)[1]使气体液化常采用降温或加压的方法,由于降温到-196℃较为困难,所以一般情况下,采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氮气液化。
(2)[2][3]因为常温下氮气为气态,故液态氮发生泄漏时,会迅速变成气体,发生汽化现象,同时吸收热量,使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降温液化而形成小水珠,出现“白烟”。
(3)[4]“氮气具有快速致冷的效果”很显然不合理,因为空气中氮气的含量就很多,常温下的氮气是不能制冷的。
应该改为液氮汽化时具有快速致冷的效果。
26.液体的热胀冷缩B C B
(1)[1]常见的医用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2)[2]由题意可知“为什么会采用水银作为介质呢?主要原因是水银的内聚力大,不浸润玻璃,能在收缩时在缩口处断开”,则医用体温计常用水银作为介质主要原因之一是水银的内聚力大,故B符合题意。
(3)[3]由题意“根据这个道理制造出了热电偶温度计,它能直接放入高温炉里测温”,在熔化金属时,可以选用热电偶温度计,故C符合题意。
(4)[4]由题意“这就是塞贝克效应,这种电路叫热电偶。
根据这个道理制造出了热电偶温度计,它能直接放入高温炉里测温”,可知图6所示的探针式食品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可能与热电偶温度计的工作原理相同,故B符合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