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让黑白照片更清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么样让黑白照片更清晰
怎样把模糊照片变清晰—方法简介
遇到照片模糊不清的问题,都要寻求解决方法。
以下方法可作参考。
也许真的能让模糊照片变清晰。
一、锐化涂抹修复法局部修复模糊图像,它常常被用于修复人物脸部
1.选择工具箱中的锐化工具。
2.在属性栏中对锐化工具的笔装潢属性进行设置。
设置画笔为较软的笔头,并拖动滑杆将强度降低。
提示:使用软画笔进行涂抹,不会出现难看的生硬边缘,低强度反复涂抹有点类似于国画中的渲染技法,可以使被修改部分和周围有着柔和的过渡,看不出修复痕迹。
3.设置笔头为合适大小。
在眼睛部位涂抹,可以看到,笔头所过之处,图像会慢慢变得清晰起来,我们慢慢涂,让它的清晰度达到理想即可,千万不要涂过头,那样就会出现难看的杂色和斑点了。
二、轻度模糊 USM整体锐化
使用锐化工具,好处是可以按需要进行锐化,如果要对整副照片进行快速修复,就显得太麻烦了,那么试试“USM锐化”滤镜,它是专为模糊照片准备的一款滤镜,适合对整幅照片进行调整。
使用菜单“滤镜→锐化→USM锐化”弹出锐化对话框,在本例中我们设置较大的数量值,以取得更加清晰的效果,较小的半径值,以防止损失图片质量,最小的阈值,以确定需要锐化的边缘区域。
提示:数量值控制了锐化的程度,数值越高,图像就越清晰,但并不是数值越高越好,过高的数值会使图片杂点增多,影响质量。
半径值用于设置受影响的像素范围,即指定边缘旁边多大范围的像素被调整,如果半径值很高,图片会出现大面积的高光与暗部,失去细节。
阈值是用来确定锐化的像素必须与周围区域相差多少,才被滤镜当作边缘像素并被锐化,阈值数值较高时,图像比较柔和,数值较低时,图像比较锐利。
在调整这几个值时要多观察,取最合适的数值。
三、加强修复,叠加边缘法锐化
上两种方法都是常规的小技巧,如果你想让照片更清晰,效果更好,那就得使用高反差保留滤镜和图层混合模式这两件法宝了。
1.打开模糊的照片,按“Ctrl+J”快捷键,将图层复制一层。
再按“Shift+Ctrl+U”快捷键,将图像去色。
我们将利用这个黑白图层将边缘强化。
2.使用菜单中的“滤镜→其他→高反差保留”,弹出高反差保留对话框,设置数值为“0.9”左右。
单击“确定”。
3.设置图层混合模式为“叠加”,按“Ctrl+J”快捷键复制图层,如果图像还有模糊现象,可以多复制几层叠加在上方。
提示:图像各处并不都是均衡的,在修复的时候,有些区域可能会修过头,产生杂斑。
我们可以使用橡皮把该处叠加的图像擦掉。
四、超级法宝—— TOPAZ滤镜
如果你对上面三种方法还不满足,那么我给你一个超级法宝——TOPAZ。
这是一款非常优秀的清晰化滤镜,它不仅仅可以应用于模糊照片清晰化领域,还可以用于对图片进行艺术加工。
它和Photoshop 自带的锐化滤镜的计算方式不同,可以计算出非常漂亮的手绘效果,十分适合毛发类、植物类图像的清晰化和艺术化。
在安装了TOPAZ外挂滤镜之后,我们打开一张图片,使用菜单“滤镜→Topaz Vivacity→Topaz Sharpen”,在Main选项卡中,设置锐利值为“1.9”。
在进入Advanced选项卡,设置线性特色为“0.84”,可以看到,图像中的头发细节立即变得非常清晰,并且进行了艺术化处理,就像用勾线笔一笔一笔画出来一样。
利用这个特色,我们可以制作出手绘的效果。
私家秘技:掌握以上方法,除了可以轻松地将一些因为镜头聚焦不准的照片恢复清晰以外,应用TOPAZ滤镜还可以用于调整手机拍摄的低分辨率照片,让它也能达到清晰的效果。
但它对于一些因为手的抖动而造成的重影,就无能为力了。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试试用“涂抹工具”来涂抹照片中的重影部分,或许也可以达到一定的修复功能。
五、照片变清晰的教程。
1.打开一张模糊的照片
2.选择通道-----红色通道
3.复制红色通道
4.执行滤镜--风格化---照亮边缘(我用的数值是边缘宽度1 ;亮度20;平滑度 3)
5.执行滤镜-模糊--高撕模糊(我用半径为 2)
6.色阶(我用数值17 1.00 169)
7.将红色副本通道载入选区,回到图层面板,然后复制图层
8.选者滤镜---艺术效果---绘画涂抹(画笔大小 1 锐化 25)
9.再复制一个图层使不透明度为30放在副本图层的下面
10.选者副本图层模式该为滤色
11.取消选者完工了
六、较大的图片虽然精度高,有时照顾不周,也会整出噪点,但人家PS哪能没招呢,你可用混合方法去锐,就能降低噪点啦,使你锐得更精。
方法一、使用消退命令:
第一步,把要锐的图像打开。
第二步,复制一层,把原图图层的小眼睛关上,把图放大到100%。
第三步,通过【滤镜】中的【锐化】,哪种都行,俺还是用【USM锐化】。
(高反差保留用这招降噪不好使)
第四步,USM后,【编辑】菜单里出现一项【消退xxx】命令或用快捷键“Shift+Ctrl+F”(偷偷告诉你,使用滤镜后,最后用的就会出现消退后面,这可有别的用处),开。
第五步,在蹦出的【消退】对话框中调整,“模式”选择“亮度”,不透明度笔者调到了90(根据你片子的情况调)。
第六步,存!
方法二、使用LAB明度通道
这法只对图像明度锐化对色彩没影响,你说高不高,噪点怎能不低呢。
第一步,怎样把图整进去就不说了,按上面一、二做;
第二步,打开【图像】菜单,选【模式】中的lab颜色;蹦出对话框点“不合并”;
第三步,在【图层】面板点【通道】选项卡,再点“明度”;
第四步,打开【滤镜】菜单,【锐化】——“USM锐化”;
第五步,再到【图层】面板,把lab通道的眼睛点亮;
第六步,必须整的,打开【图像】菜单,选【模式】中的RGB颜色,蹦出对话框点“不合并”,把图转回RGB来。
七、使用滤镜优化图像
第一,先打开原图,双击解锁。
第二,CTRL+J创建副本养成好习惯。
对副本模式选择“亮度”
第三,选择“滤镜”菜单下的“锐化—USM锐化”命令,在设置窗口中适当调节一下锐化参数,根据你原图模糊的情况来调节,本图采用锐化数量为“150%”,半径是“1”像素,阀值不变。
第四,经过第三步,为照片清晰大致做了个基础。
接着选择“图像”菜单下“模式—LAB颜色”命令,在弹出的窗口中选择“拼合”图层确定。
第五,在LAB模式下,再创建副本。
第六,在“通道”面板中看到图层通道上有了“明度”通道,选定这个通道,再使用“滤镜”菜单的“锐化—USM锐化”命令,设置好锐化参数将这个通道锐化处理。
本图如下设置。
第七,返回图层面板,把副本图层的模式修改为“柔光”,调节透明度为30%。
看看此时的图像不仅画面更清晰,色彩也更加绚丽了。
(这部可根据自己的照片情况增删)
八、PS将模糊图片变清晰要领
虽然数码相机中往往有锐化功能,但我们建议用PS根据照片的实际情况来确定边缘细节和纹理的锐化效果。
我们在拍摄的时候会碰到被摄物体运动、相机震动或者轻微对焦不准等等问题,拍摄之后也许会面对各个相机的一些个性特点,比如
CANON、富士的机器一般照片图像偏软,这个时候我们很希望有一个神奇的按钮允许我们在后期影像处理中简单一按就能解决所有问题,甚至很多人认为确实存在这样一个“灵丹妙药”,并称之为“锐化”。
这个概念是不正确的。
锐化也许可以矫正这些存在的问题,但是它最初是设计用来解决数字化问题的——将景物或胶卷上的影像从连续影调区域转换为特定影调的小方块。
就DC而言,在以数字化方式捕获影像时,如果细节的线条与CCD的元素恰好重合,他们有可能因为太细小而不能被CCD记录下来转化为相应的像素来表达。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DC对此情况进行了虚化,使细节(线条)能跨越数个像素而被记录下来。
对于这部分虚化的影像细节其实是被“隐藏”了起来,锐化用提高毗邻像素之间的反差来还原这部分细节。
如果细节(线条)被涂抹开超过4个像素,锐化将通过提高毗邻像素之间的反差来创造清晰的影像边缘。
虽然数码相机中往往有锐化这个选项,但是我们还是建议你自己来调整像素,根据照片的实际情况来确定边缘细节和纹理的锐化效果,同时有一点最好注意,就是在照片处理的最后进行锐化,而不是开始和当中。
此外我们必须注意到JPEG是有损压缩格式,所以最好在将影像处理前转换为无损图片格式。
这也往往是摄影大师们进行后期处理的第一步,将JPEG先转换为TIFF格式再处理,尤其注意不要同一张照片反复用JPEG格式存储多次,如果你真要存储也请用另存为...命令。
如果你只会简单的使用PS中的SHARPEN(锐化)滤镜,并简单的重复5次,那么你会得到如下照片。
事实就是如此,锐化滤镜是一个生硬的工具,sharpen MORE(进一步锐化)滤镜也差不多,除了节约重复次数看不到更多用处。
SHARPEN EDGES锐化边缘滤镜比前二个略微强一点,但依然缺乏灵活性,如果大量使用,很容易导致图像像素化、出现白边效果。
这个工具在提高反差之前先进行选择,找到那些影像大并且相邻像素之间差距明显的像素。
困难的是程序往往并不能正确地找出边缘在那里如果拍摄一个在简单背影前的一个清晰物体,这个滤镜可以出色地工作。
但如果有更多的细节并且皮肤影调中所包含的有反差的像素比你想象的要多,这是锐化边缘滤镜就“勉为其难”了。
Unsharp Mask(USM)锐化滤镜是我们常用的,也是一个几乎万能的工具,因为它可以通过3个途径来量化锐化的程度,数量、半径、阀值。
Photoshop中的模糊掩盖锐化处理(unsharp masking,USM)提供了三种控制参数:
数量(Amout):控制锐化效果的强度。
对于一般的处理,数量150半径1色阶2的设置是一个良好的开始,然后根据需要再作适当调节。
数量值过大图像会变得虚假。
半径(Radius):用来决定作边沿强调的像素点的宽度。
如果半径值为1,则从亮到暗的整个宽度是两个像素,如果半径值为2,则边沿两边各有两个像素点,那么从亮到暗的整个宽度是4个像素。
半径越大,细节的差别也清晰,但同时会产生光晕。
专业设计师一般情愿多次使用USM锐化,也不愿一次将锐化半径设置超过1个像素。
阀值(Threshold):决定多大反差的相邻像素边界可以被锐化处理,而低于此反差值就不作锐化。
阀值的设置是避免因锐化处理而导致的斑点和麻点等问题的关键参数,正确设置后就可以使图像既保持平滑的自然色调(例如背景中纯蓝色的天空)的完美,又可以对变化细节的反差作出强调。
在一般的印前处理中我们推荐的值为3到4,超过10是不可取的,它们会降低锐化处理效果并使图像显得很难看。
虽然仅仅使用默认参数已经能够获得不错的锐化效果,但是多用多比较,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合理的锐化参数始终是需要的,这样既能比较好的再现图像细节,又不至于产生新的麻烦:比如斑点和麻点。
一般对于人像来说,你需要数量孝半径宽、阀值高的参数,常用的是71/17/17这组参数。
对于有大量细节的风光影像来说,你需要数量高、半径孝阀值低的参数显示出细节来,比如200/2/2这组参数。
这些参数设置虽然常用但并不是绝对的,你需要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调节。
如果过度锐化,你会发现物体边缘会出现光晕,就像用火把在人物周围画上一圈边缘线一样。
如果你继续锐化则整幅照片将会像素化。
如果你需要快速、大批地处理(相当于SHARPEN命令)风光片,可将数量设为80,半径设为2.2像素,低阀值。
锐化人像可将阀值设为10。
在PAA提供的动作合集中有几个针对锐化的动作,他们各有巧妙不同,大家可以多尝试,但基本都用到了USM锐化滤镜。
这里给出“锐化-LAB法”的一些详细说明。
锐化LAB法
这个动作所使用的处理方法也是日常Photoshop锐化的常用技巧,就是先将RGB图片通过“图象??模式”命令转换为LAB模式,然后在“通道面板”选中亮度(Lightress)通道,使用USM锐化滤镜进行锐化处理,最后再转换回RGB模式。
这样做的好处是避免了在锐化后物体边缘出现的色散问题。
USM锐化对话框的默认参数设置(亮度通道的图象为灰度显示)
大家是否注意到了这个对话框里面图像是黑白的,这就对了!
下面我们给出其他一些常用的USM锐化参数,供大家参考:
数量150%,半径3像素,阀值1色阶,适用比较柔和的图象(人像或者花卉)。
数量85%,半径1像素,阀值4色阶,适用大多数情况。
数量65%,半径3像素,阀值2色阶或者数量65%,半径4像素,阀值3色阶,锐化效果强烈,适用主体具有鲜明的边缘,比如建筑物、钱币、汽车等,或者照片本身比较模糊。
使用两次该动作后的锐化效果,如图所示
这里还有一个技巧就是应用“消退”这条菜单命令,可以得到当中效果,比如锐化之后发现有点过,那么可以用这个命令消退一些,这个百分比你可以自己定的。
前面介绍了四个工具,其实锐化过程就是一个控制反差的过程,所以最有效的选择锐化方法之一就是应用图层+高反差保留滤镜。
先复制一个图层,然后对复制图层用“高反差保留”滤镜,然后调整该图层的叠加方式,比如要色彩浓郁一些,可以用“强光”;要锐化一些用“柔光”;要更强的效果用“亮光”模式。
还有一些技巧就是利用蒙版或者用选区锐化局部了。
这里就不详说了,具体步骤差不多。
最后一个方法容易被忽视,就是为了锐化主体,我们可以虚化非主体。
比如绿叶中的红花,锐化整个照片后,我们可以虚化绿叶(用模糊工具),这时红花看上去更美了。
此外有的时候直接用PS的锐化笔刷进行锐化也是相当不错的选择。
一.利用USM锐化设置法
( 如有模糊照片,可在PS中打开,边看拙文边操作,看看效果如何)
所有图像的边缘都存在着相邻的深色调和浅色调。
照片模糊的原因就在于边缘像素的反差太小。
因此如果让深色调更深,浅色调更浅,提高边缘像素的反差,锐化图像,我们就能把模糊的照片变清晰。
一般的锐化往往会制造出大量的数码噪点,破坏照片画质。
用PS 的选择性锐化技巧可使模糊照片变清晰,且最大限度地保护画质。
我们常用的数码锐化工具主要是PS提供的USM锐化滤镜。
在PS滤镜菜单中我们可以很容易的找到锐化子菜单,在列表中排在第一位的便是USM锐化滤镜。
鼠标单击打开USM锐化滤镜窗口,我们在弹出的操作对话框中可以看到3个滑块调整命令:数量、半径和阈值。
数量用来控制锐化的强度,即增加边缘上的对比度。
数量跟照片尺寸有一定的关系,小尺寸的照片相对给的数值小一些。
半径用来决定作边沿强调的像素点的宽度。
如果半径值为1,则从亮到暗的整个宽度是两个像素。
半径首选0.3、0.5、0.8这样的值。
人像0.5或0.3比较合适,风景0.8、0.7都可以。
避免使用高于1的数值。
而阈值决定多大反差的相邻像素边界可以被锐化处理,而低于此反差值就不作锐化。
阈值一般设为0即可。
利用USM锐化设置法的具体步骤是:
1、进入PhotoShop,打开要处理的模糊照片;
2、在菜单栏选择“图像”—“调整”—“自动色阶”和“自动对比度”;
3、在菜单栏选择“滤镜”—“锐化”—“USM锐化”—设置参数—数量、半径和阈值—确定;
4、依次点击“编辑”、“渐隐USM锐化”,将模式改成“亮度”,“确定”。
怎么样?经过以上处理后,你的模糊照片是否已变得比原来清晰
多了?但要注意:参数设置不是绝对的,你需要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适当调节。
如果过度锐化,你会发现图像边缘会出现光晕,就像用火把在人物周围画上一圈边缘线一样。
如果你继续锐化则整幅照片将会象素化。
二.利用色阶工具调整法
色阶是Photoshop的基础调整工具中的一种。
按CTRL+L(或使用菜单“图像”-“调整”-“曲线”命令),可以看到色阶的设置框从上到下是状如山峰的原始直方图,输入色阶和输出色阶三部分。
直方图水平X轴方向代表绝对亮度范围,从0至255。
0代表着黑,128代表中灰,255代表白。
竖直Y轴方向代表像素的数量。
在输入色阶部分,如将白色箭头滑块往左拉动,使输入色阶从255减少到220,而输出色阶始终保持255不变。
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原来亮度是220-254的像素的亮度一律提高到255,图像中最亮的像素大大增加了,因而图像变亮了。
同样的道理,将黑色箭头滑块向右移动例如输入色阶12,则原图亮度是0-12的像素的亮度一律降到0,图像中最暗的像素大大增加了。
因而图像变得更暗了。
灰色箭头滑块的功能是在直方图中黑场(最黑处)和白场(最白处)之间调整偏白区域与偏黑区域的范围之比,也就是图像上偏白像素与偏黑像素的数量之比。
如果灰色箭头滑块往黑场方向移动,比值大于1,直方图中偏白区域比偏黑区域的范围扩大,也就是图像上偏白的像素比偏黑的像素更多一些,因而图像将变亮。
如果灰色箭头滑块往白场方向移动,比值小于1,直方图中偏白区域比偏黑区域的范围小了,也就是图像上偏白的像素比偏黑的像素更少了,因而图像变得更暗了。
一张照片的最亮和最暗的像素不一定是分别255亮度和0亮度。
位于最下方的输出色阶部分的两个滑块,就是让你用来分别控制图像
中像素的最高和最低的亮度数值的。
如果将输出色阶的白色箭头滑块移至230,那么就代表图像中最亮的像素定为230亮度。
如果将黑色箭头滑块移至6,就代表图像中最暗的像素定为6亮度。
下面说说怎样仅利用色阶工具将模糊照片变清晰的。
首先,在RGB通道的下部调输出色阶:分别移动白滑块和黑滑块,确定好照片像素最亮的亮度和最暗的亮度数。
其次,调输入色阶,使调整后的照片有合适的对比度。
将白滑块往左移到直方图底边的右端附近,黑滑块往右移到直方图底边的左端附近。
这时照片的对比度会有明显的提高。
再将灰滑块左右移动,对整个照片的明暗进行微调,同时观察照片的变化,直到自己感到满意为止。
第三,在有色通道中调照片色彩的深浅。
例如,经过自己细察发现整个照片的色彩中,唯天空的蓝色太深了。
那么先在色阶对话框中将RGB通道切换为蓝通道。
再将黑滑块往右移,同时观察照片上蓝色变浅的程度,直到自己感到满意为止。
最后调局部,看看照片上有没有局部的色彩、亮度不满意。
如有,就在不满意的局部建立选区,然后再用前面说第三法处理,或利用减淡工具或加深工具处理一下。
关于照片色彩深浅的变化与灰滑块位置的关系,有如下的规律:
在红通道中,灰滑块的原始位置(输入值1)是红、青两色的平衡值。
在灰滑块的原始位置左侧范围内(输入值为1-9.99),往左拖动灰滑块,图像红色由浅变深,往右拖动灰滑块,图像红色由深变浅;而在灰滑块的原始位置右侧范围内(输入值为0.10-1),往左拖动灰滑块,图像青色由深变浅,往右拖动灰滑块,图像青色由浅变深。
在绿通道中,灰滑块的原始位置(输入值为1)是绿、粉红两色的
平衡值。
在灰滑块的原始位置左侧范围内(输入值为1-9.99),往左拖动灰滑块,图像绿色由浅变深,往右拖动灰滑块,图像绿色由深变浅;而在灰滑块的原始位置右侧范围内(输入值为0.10-1),往左拖动灰滑块,图像粉红色由深变浅,往右拖动灰滑块,图像粉红色由浅变深。
在蓝通道中,灰滑块的原始位置(输入值1)是蓝、黄两色的平衡值。
在灰滑块的原始位置左侧范围内(输入值为1-9.99),往左拖动灰滑块,图像蓝色由浅变深,往右拖动灰滑块,图像蓝色由深变浅;而在灰滑块的原始位置右侧范围内(输入值为0.10-1),往左拖动灰滑块,图像黄色由深变浅,往右拖动灰滑块,图像黄色由浅变深。
在Photoshop中有好多基本工具可用来把模糊照片变得清晰,它们各有所长,也有所短。
如能博取众长,为我所用,那才算好。
为此目的,权且一个一个地学习。
否则,怎么能综合利用几种方法把照片修改得更好呢?以上所说是我学习第一个工具的粗浅体会。
三.利用吸管设置法
进入PhotoShop,打开要处理的文件。
按CTRL+M(或使用菜单“图像”-“调整”-“曲线”),在弹出的对话框的中下方有三个并列排着的吸管,从左到右依次叫作黑场吸管、灰点吸管和白场吸管。
黑场吸管的用处是进行黑场设置,灰点吸管的用处是进行中灰点的设置,白场吸管的用处是进行白场设置。
所谓黑场,就是图像中最暗的地方。
所谓白场,就是图像中最亮的地方。
所谓中灰点,就是图像中由明变暗的分界线上点。
数码照片的层次感差,就是由于数码相机的缺陷,使得它拍摄出来的照片该黑的地方不够黑,该亮的地方不够亮。
因此照片的对比度
低,照片的色彩层次不分明。
黑场、白场、灰点相当于一幅图像的三个定盘星一样,对图像的整体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黑、白场的设置在于将图像中最暗但不够暗的区域映射为黑色,最亮但不够亮的区域映射为白色,进而为营造层次奠定基础。
而灰点设置在于以灰平衡为基准纠正色偏,即将照片中本来应该为中性灰的区域重新映射为中性灰。
人的肉眼在一定程度上是能辨别黑白程度的。
面对眼前的照片,哪里是暗的区域,哪里是亮的区域,哪里是由亮变暗的过渡区域,是能毫不费力地辨别清楚的。
至于在暗的区域中,哪里最黑,在亮的区域中,哪里最白,只能说大体上也能确定。
这就为利用吸管进行黑场、白场和灰点设置提供了关键的条件。
仅利用吸管使模糊照片变清晰的步骤是:
1、使用菜单“图像”-“调整”-“曲线”命令,打开曲线对话框。
2、在对话框中选择黑场吸管,并用它对准照片上最黑的一点点一下,再点“确定”完成黑场设置。
这时照片上原来较黑的地方变得更黑了。
3、在对话框中选择白场吸管,并用它对准照片上最白的一点点一下,再点“确定”完成白场设置。
这时照片上原来较白的地方变得更白了。
至此,照片的对比度会有明显的提高。
4、在对话框中选择灰点吸管,并用它对准照片上灰色区域最浅处的一点点一下,再点“确定”完成灰点设置。
这时整个照片色彩更加鲜明了,比原来清晰多了。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
但肉眼的辨别能力必竟有限,即使借助了放大镜也还是有限。
万一看准的点不是最黑和最白,吸管又未能对得很准,误差就大了,效果就差了。
不过,如果时间紧,这种方法还是值得一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