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羿射九日说课稿(优选3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羿射九日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羿射九日说课稿第1篇】
说教学目标:
1.能运用多种方法自主识记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积累词语。
写好上下结构的四个生字“觉”“类”“炎”“害”。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说教学重点:
1.能运用多种方法自主识记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积累词语。
2.写好上下结构的四个生字“觉”“类”“炎”“害”。
说教学难点:能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说教学过程
一、回忆神话中的英雄形象,揭示课题
(一)根据猜一猜
根据,回忆曾经看过的动画片、读过的连环画、绘本和故事书,说出神话故事中英雄的名字。
(二)揭示课题
认读生字“羿”,出示课题。
二、读好长句,在语境中识记生字
(一)识记“射”“箭”“弓”
1.识记“射”——用动作识记
2.识记“箭”“弓”——结合语境,借助生活经验、形声字特点识记
3.结合语境读好长句子
(二)识记“熔”“滋”“腾”
根据标点和对内容的理解,读好课文中另外两个长句子:
禾苗被晒枯了,土地被烤焦了,江河里的水快要蒸干了,连地上的沙石好像都要熔化了。
土地渐渐滋润起来,花草树木渐渐繁茂起来,江河奔腾欢唱,大地上重新现出了勃勃生机。
1.语境中认读生字词:熔化、滋润、奔腾
2.指导朗读,注意做到正确停顿。
三、初读课文,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二)运用方法,识记生字
1.识记“值”——比较形近字识记
在语境中区分形近字“值”和“植”。
2.识记“艰”——结合识记
出示:说说哪里让你感受到了艰难?
3.识记“炎”——编口诀识记
拓展词语:发炎、炎症、炎黄子孙
4.识记“庄”“稼”——联系生活经验识记
说说生活中见过的“庄稼”有哪些?
四、再读课文,把握故事顺序
(一)创设情境
几位同学想合作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听听他们的分工,说说你的想法。
(二)理清故事顺序
讨论中明确:按照起因、经过和结果这样的顺序来讲,能把故事讲得既完整、又清楚。
五、指导书写生字
(一)按结构进行分组
(二)自主书写上下结构的字
书写中提示:宽窄的不同;重点的笔画
第二课时
说教学目标:
1.能根据表格提示的内容把故事讲清楚、讲具体,在语言实践中感悟羿神勇无畏、
本领高强的英雄形象。
2.能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发展想象能力,感受神话的神奇。
3.能在默读中有效提取信息。
说教学重点:
1.能运用联系生活实际、结合形声字的形旁、联系生活经验、结合插图、联系
2.上下文等方法来理解内容、展开想象,感悟羿神勇无畏、本领高强的英雄形象。
说教学难点: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借助关键词句,用自己的话把故事内容讲清楚、讲具体。
说教学过程
一、围绕“神奇”,把故事起因讲具体
(一)筛选信息,聚焦“神奇”
1.出示上节课冬冬、芳芳和小凡讲故事的分工,强调: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可以把故事讲完整、讲清楚。
2.提出疑问:讲哪些内容,才能让别人喜欢听?
(二)抓住关键词句展开想象,感悟“神奇”
1.抓住“太阳就坐上两轮车”“十个太阳每天轮换”“一齐跑了出来”等关键词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内容,展开想象,初悟“神奇”。
基于生成明确认识:通过抓关键词句,展开想象,感受到故事的神奇。
2. 抓住“晒枯”“烤焦”“蒸干”“熔化”这些关键词,结合形声字的特点,展开想象,体会人类日子的艰难。
(三)根据提示,讲述“神奇”
把圈画的关键词句整理到表格中,借助这些内容,把故事的起因用自己的话讲清楚、讲具体。
二、围绕“神奇,把故事经过讲具体
(一)结合动作、插图,感悟羿的非凡神力、神
勇无畏、本领高强
1.聚焦羿的动作展开想象,感悟羿的神力:
默读中圈画出关键词句:“翻过九十九座高山”“跨过九十九条大河”“登”“搭”“拉”
2.结合插图展开想象,感悟羿的神勇。
3.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讲讲羿是怎样射日的?
讲述中感悟羿射日的决心及神勇无畏、本领高强。
(二)在表达中理解羿留下最后一个太阳的原因
1.出示:羿想,有了太阳,才有了_________,庄稼才能 _________ ,人和动物也才能_______。
2.默读第6 自然段,根据提示体会羿是怎样想的。
3.交流中圈画出关键词:“渐渐滋润”“渐渐繁茂”“奔腾欢唱”,与第
3 自然段进行对比:
(1)通过“滋”“润”“茂”的形旁,想象“勃勃生机”的景象。
(2)通过“禾苗被晒枯了”与“花草树木渐渐繁茂起来”的对比、“土地被烤焦了”与“土地渐渐滋润起来”的对比、“江河里的水快
要正干了”与“江河奔腾欢唱”的对比,想象“勃勃生机”的景象。
四、依据提示,有语气地讲述故事
(一)整体回顾,说一说在讲述起因、经过、结果时语气的变化。
起因(艰难):焦急
经过(动作):坚定
结果(勃勃生机):轻松欣喜
(二)尝试依据表格内容,完整地讲述故事。
五、在语境中指导书写
(一)出示语境,把人们想对羿说的话按照拼音填写完整。
(二)书写提示:
“弓”一共有三笔,第一、二笔不能写成一笔;
“此”的第四笔是提;“艰”的偏旁“又”捺变成了点。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羿射九日说课稿第2篇】
一、说教材
《羿射九日》是统编本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第三篇课文。
这是一篇神话故事,这篇神话故事讲述了羿射掉九个太阳,拯救人类于水深火热的事情,表达了上古时期人类征服自然的美好愿望。
本文
的教学价值在于把握羿的人物形象,进而感受神话的神奇之处。
二、说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根据统编本双线组合的编排思路和新课标对阅读的要求及其课后习题的提示,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认识“射、值、熔”等12个生字,会写“觉、值、类”等9个生字,结合课文理解“艰难、炎热、从此”等词语的意思。
2、学习默读课文,做到不指读。
能借助表格内容,讲述“羿射九日”的故事。
(教学重点)
3、通过关键词句,把握羿是一个为民除害、救民于水火的英雄形象,进而感受神话的神奇之处。
(教学难点)
三、说教学过程和教法学法
在遵循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基础上,我准备从以下板块来进行本课的教学:
第一板块:揭示课题,启发神奇
出示羿的,让学生对羿有所认识,从而引出今天要学习的内容:羿射九日。
引导学生分析课题:羿射九日,究竟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你觉得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学完后,你对这个神话有什么认识?意在明确目标,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做到有的放矢。
第二板块:讲述故事,发现神奇
1、范读课文,要求:圈点勾画出要求会认的12个生字,会写的9个生字。
2、默读课文,请同学们借助表格内容,讲述这个神话故事。
要求:1、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讲述 2、注意表情和手势
突破问题1:会认的字,我准备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识字方法,采用借助拼音读、去拼音读、齐读等形式开展。
会写的字:按照“认读字词—观察结构—分析关键笔画—范写—描红—评价”的顺序进行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巡视课堂,保证学生书写正确。
突破问题2:制作一张表格,使学生有条理地讲述。
意图:这一板块,意在落实低年级识字教学的要求,也为了训练学生的默读能力和讲故事的能力。
其中,对于讲故事的训练,我把重点放在:借助表格,提取重要信息,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有条理地讲述故事,重点把羿射日的经过讲清楚。
同时,如何讲述生动、有趣,我也给予了方法指导。
第三板块:把握形象,领悟神奇
主问题:你觉得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要求:从第段词语或句子,分析:,所以我觉得羿是一个人。
环节:1、独学 2、研学 3、展示
提示:可以从太阳的角度来分析
意图:主问题的设置,给学生开放性的空间,便于学生深入文本,探究文本。
这一板块,学生言之有理,即可给予肯定和鼓励。
预设:善良、勇敢、善良、英武、有爱心、有责任心、射箭技艺高超、为民除害、救民于水火等。
在分析羿形象的同时,也顺带分析了太阳的形象:顽劣、自私、无情、不守规则。
第四板块:联系现实,思考神奇
学完后,你认为“羿射九日”这个故事在现实中存在吗?你对神话又有什么认识?
不存在。
太阳代表自然界的灾难,羿代表人类克服灾难的能力,弓箭则代表人在改造自然中的工具或方法。
这个故事,虽然在现实中不存在,但它却很有代表性。
它代表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一种关系。
当自然界出现灾难危及人类的生存时,人类不是被动接受,而是发挥主观能性,运用工具或方法去利用和改造自然,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简言之,这个神话故事表达了上古时期人类征服自然的美好愿望。
拓展: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夸父逐日、盘古开天地等
四、说设计理念或教学特色
注重文体教学是我这节课的教学特色。
本文是一篇神话故事,教学重点在于体会神话的神奇之处。
为了使学生感受神话的魅力,我引导学生在讲述故事中发现神奇,在把握羿形象中领悟神奇,在联系现实中思考神奇,使羿身上所代表的人类美好品质播撒在孩子的心中,从而
激发起学生阅读神话的而兴趣,进而体会到我们祖先所具有的伟大想象力与创造力。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羿射九日说课稿第3篇】
《羿射九日》说课稿
一、说教材
《羿射九日》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第三篇课文。
这是一篇神话故事,这篇神话故事讲述了羿射掉九个太阳,拯救人类与水深火热的事情,表达了上古时期人类征服自然的美好愿望。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本组训练重点,教学时要实现如下目标:1.认识“射、值”等12个生字,会写“觉、值”等9个生字,会写“东边、光明”等12个词语。
2.能根据表格提示的内容讲故事。
了解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感受中国特有的文化。
教学重点:认识“射、熔、箭”等12个生字,会写“觉、值、类”等9个生字。
能根据表格提示的内容讲故事。
这也是教学难点。
三、说学情
学生是二年级低龄儿童,认知水平低,心理可塑性较强。
对于学生来说,神话故事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所以,他们还是能理解课文内容的。
但是,对于主题,他们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理解起来
还是有一些难度的,因为这些离他们的生活和认知太遥远了。
四、说教法
1.展示个性指名读
对于《羿射九日》的重点段落和句子,我在指导学生朗读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展示个性,指名朗读,这样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抓重点词句
这篇课文篇幅有点长,如果长篇大论会有点枯燥。
怎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呢?我就抓住文中的重点句子,如,羿历尽艰辛去射日这段文字中,我抓住里面的动词,既能让学生理解动作的过程,又能让学生体会羿的艰辛。
五、培养能力,说学法
1.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贯穿在课堂教学的始终。
在识记生字的时候,我让同小组的同学用“找朋友”这个游戏,这样提高了学生参与的兴趣,同时又能很好地识记生字,一举两得。
2.抓重点段落、词句法
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根据“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
然后抓住重点段落和词句,来深入学习课文,这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达到由“学会”向“会学”过渡。
六、说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引起学生兴趣。
我抓住低年级孩子喜欢听故事的特点,用神话故事导入课文,引起孩子学习的兴趣。
2.初读课文,感知文本。
首先,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这样他们一边读课文,一边回思考。
学习了生字后,我要求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等方式,强化对生字的记忆。
3.精读课文,体悟文本。
这篇文章重点抓住“人们生活的艰辛”“羿射日的艰难”以及“人类生活的生机勃勃”这些重点段落。
这是课文的重点部分,先让学生紧扣重点词句自主阅读,体会句子中所蕴含的情感,再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情感体验表现出来,使学生在自读自悟、交流对话、感情朗读、自评互评的过程中,内化语言,培养语感。
4.课外实践,拓展延伸。
我以课文为依托,把学生由课内学习引导课外的实践,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体现“大语文”的教学理念。
5.说板书设计:
羿射九日
起因:十个太阳炙烤着大地,人类的日子很艰难。
羿射九日经过:羿射下了九个太阳,留下了一个。
结果:大地上重新现出了生机勃勃。
本课的板书设计简单明了,很好地体现了文章的脉络,加深了学生对
文本的理解。
七、说预期效果和课后反思
1.说预期效果
1.认识“射、熔、箭”等12个生字,会写“觉、值、类”等9个生字。
2.能根据表格提示内容讲故事。
3.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羿的艰辛,感受上古人类征服自然的美好愿望。
了解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感受中国特有的文化。
2.说课后反思
在备课时,我觉得这篇神话故事内容简单,对于学生来说,在内容上很容易理解,但是,对于文本中所体现的中心意思,由于孩子们年龄较小,认知较少,还不能完全理解“上古时代人类征服自然的美好愿望”这一主题。
我就针对本课的实际情况,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段落和词句,来理解内容,感悟主题。
令我忧虑的是,孩子们虽然能初步感知文本,但是对于教师提出的更高的要求,部分学生还不能完成得很好,在今后的教学实际中要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想出好的教学策略,更多关注后进生,让后进生在课堂上有更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