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派建筑风格在现代建筑外墙设计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
在中国漫长的建筑发展历史里,存在着一种特别关键的建筑形式,即人们常说的徽派建筑,它能够对中国建筑形式产生深远影响。
本课题通过对徽派建筑风格在现代建筑外墙设计中的运用进行浅析,结合案例进行论证,将传统的徽派建筑设计风格与现代建筑相结合,进一步创新,为传统文化建筑元素融入现代建筑设计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徽派建筑风格;应用;案例
Abstract
There is an important architectural genre Huizhou architecture in the long history of our architecture, which has a far-reaching impact on the architectural form of our country.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application of Huizhou architectural style in the design of modern architectural exterior wall, this paper combines the traditional design style of Huizhou architectural design with modern architecture, and further innovating, providing some reference for the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al architectural elements into modern architectural design.
Keywords:Huizhou architectural style; application; case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i)
1 引言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意义 (1)
2 徽派建筑元素特征 (2)
2.1 风格构成元素 (2)
2.1.1 屋顶 (2)
2.1.2 粉墙 (3)
2.1.3 马头墙 (4)
2.1.4 窗 (4)
2.1.5 门头 (5)
2.1.6 色彩 (5)
2.1.7 三雕 (5)
2.2 空间特征元素 (6)
2.2.1 天井 (6)
2.2.2 庭院 (7)
2.3 结构与材质元素 (7)
2.3.1 木结构 (7)
2.3.2 材质 (7)
3 徽派建筑风格在现代建筑外墙设计中的应用 (8)
3.1 风格应用 (8)
3.2 空间应用 (9)
3.3 结构与材质的运用 (10)
4 建筑案例论证 (11)
4.1 万科第五园外墙 (11)
4.2 安徽合肥亚明艺术馆外墙 (13)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所处环境的要求也随之慢慢提高,就目前的建筑设计中,西方国家的建筑风格已经成为我国建筑的趋势所在,导致我国的传统设计渐渐没落。
而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一是我国在文化方面进行了数次的变革,使传统的建筑设计方式出现了断层的现象,二则是在我国经济发展初期时一味引进西方的设计风格,导致我国传统的建筑设计风格受到了压制。
为了将传统的建筑设计文化继承发扬,将其与现代建筑设计相结合,并对其进行创新,在保证传统建筑以及文化内涵的情况下设计出能代表我国文化象征并符合现代人审美观念的现代建筑,是本文所追求的目的。
1.2 研究意义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我国只知道一味的引进西方建筑的特点,而忽略了传统文化建筑设计,导致我国各个城市建筑的发展没有突显出各地区的文化内涵,每座城市都统一运用混凝土建筑,毫无特色可言。
:“千城一面”是当前中国建筑领域不可避免的事实。
对“千城一面”的批评反映出城市的独特危机以及民众关于文脉未能延续的恐慌。
在中国漫长的建筑发展历史里,存在着一种特别关键的建筑形式,即人们常说的徽派建筑,它能够对中国建筑形式产生深远影响。
在开展现代建筑外墙设计的时候,此篇论文重点将徽派的建筑风格赋予了其中,对传统风格进行扬弃,力求从传统的建筑风格中寻找新的突破与现代审美、现代建筑相融合。
为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现代建筑设计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想法。
2 徽派建筑元素特征
2.1 风格构成元素
2.1.1 屋顶
“屋顶”的概念自古有之,可以用来特指能够对建筑室外顶部进行一定程度遮盖的物体,对于古建筑而言,它主要包括了薄木板,石板等,并且它们大多数都是处于坡屋屋顶的区域,目前建筑里一般当做盖在平屋顶上部的卷材的形象存在。
我国传统建筑中有许多独特的建筑特征,其中一个重要特征就包括徽派古民居中的坡屋顶,这种特殊的建筑风格包含了徽州民众延续多年的智慧以及特别优异的才华,从而能够在全球范围内表征徽州地区悠久文化的氛围(图2-1)只要
提到徽州建筑的外部特征,人们张口即来的便是粉墙黛瓦和马头墙这一类特色鲜明的表述。
这已经成为人们记忆中最深刻的印象。
徽派建筑的屋顶做法与神州大地的其他地方不太一样,大多数都借助山墙以及屋顶来进行连接,将青瓦覆盖在屋顶上面,如此构建全坡屋顶都能够向里面呈现些许弯曲的屋面,如此能够便于排水操作的实施。
对于屋脊而言,民居的大小都会导致其做法存在较大的区别,并且种类也丰富。
如果是小型民居,一般都借助瓦竖砌的方式来构成,如果能够在两段进行纹路的装饰,便可以构建不一样的微派特色。
如果民居是大型的或者是中型的,就会存在更为复杂的特点。
对于重要厅堂的脊头来说,就会借助鸡等不同的动物造型来进行装饰,依据屋主需求喜好各有规格。
对于山墙来说,它们也存在特定的门道。
如果是普通的类型,那么就是硬山式,它的高度不会大于屋顶。
如果是厅堂,那么人们在选择其山墙种类的时候,
大多数会选取屏风墙,屋顶的高度不及墙顶,由于房屋整体具备更系统的进深区别,可将其划分成一山、三山和五山屏风墙等不同的种类。
徽地古民居的屋面极大部分都是双向坡顶,上覆青瓦,家境殷实的,通常不止三五房屋,大多会用宽窄不同的单向坡屋顶将家中附属房屋相连。
[图片] 图2-1徽州民居屋顶。
图2-1徽州民居屋顶
2.1.2 粉墙
“粉墙”是极能代表徽派建筑风格的元素(图2-2),在我国长达几千年的封建统治中,色彩也是统治者用于划分阶级的一大要素,对于色彩使用,有着严格的等级区别,平民百姓的住宅风格最为简洁,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它们的外墙绝不允许使用彩绘与装饰,尤其不能使用黄色。
因此,睿智的建筑师们设计出灰白色作为色彩基调,这种单色色彩可以说完全能够体现徽州人所特有的美学,它能够展现出更深层次的审美特质。
色彩清新淡雅,墙线错落有致,桥下落花随流水,粉墙黛瓦竖砌梁,青岭蓝天捧夕阳,人与自然融合和谐,不过徽派民居。
图2-2粉墙
2.1.3 马头墙
与常见的单层民居不同,徽居中两层建筑较多,这主要被徽州的地理条件所限制,山多地少这样特殊的地理条件,使徽州的建筑多向空中发展,呈立体式结构,古时火灾与窃贼是徽州人民较为头疼的问题,因此楼房四周专门砲以高过屋顶的墙,俗称“风火墙”,墙角略有翘起,与马头形状极为相似,故又称“马头墙”(图2-3)。
马头墙外形独特,不仅是中国南方徽派建筑常用格式之一,,同时也是徽派建筑的重要造型特色。
图2-3外墙
2.1.4 窗
对于徽派建筑而言,它的窗户存在特别显著的特征,也就是窗户不大、门面不小、墙壁较高等,这些都受到了当地文化的强烈影响。
如果门面比较大,那
么就意味着这户人家比较气派,并且窗户较小能够体会主人家的细致以及小心。
潍州有很多的商人,大部分都在外经营生意,处于确保家庭安全考虑的因素,大多数的房子都没有设立明显的外窗,基本是通过天井来获得光照,尽管有些设置了窗户,其面积也特别小。
这体现了徽派建筑的重要特征。
(图2-4)
图2-4窗与门头
2.1.5 门头
门头——所有徽派建筑里最关键的一个区域,在对门头进行规划和设计的时候,必须充分考虑到门头朝向的风水好坏,也会在其中融入木雕元素,如此造出来的门头才能成为徽派建筑的主要“门面”(图2-4)。
徽州人的联姻风俗中有这么一条:女方亲眷在赴约相亲时,首先关注的就是男方家的门头。
故有“外头看门楼,里头看椅桌”的说法,门口与桌椅都能作为衡量男方的家底的依据。
在神州大地上,门面的讲究程度,徽派建筑可堪第一。
“宁可门楼千万银,不愿盖屋三十两”这种说法会流传下来也是有理有据的。
2.1.6 色彩
粉墙黛瓦是徽居特色,色彩讲究浅淡,一白一黑不偏不倚,黑白两色作为中性色彩,具有的包容性使它们与每一种颜色都能保持等距关系。
(图2-3)多种
色彩组合时往往会因不同程度的加入使颜色更加繁杂、丰富以至于出现明显的冲突,并且由于黑白的存在以及作用,可以使得诸方对自身的色彩特征进行控制,从而构建科学的、和谐的秩序。
这种黑白色彩,映衬着青山绿水,使人感受到宁静、和谐。
特别是几百年后的今天,经历了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淋,最初粉刷在墙面上的白粉早已脱落,整张墙面斑驳陆离,反而出现一种冷暖相交的重复色,尽管它不再是明朗的白色,却因此凝聚下深厚的历史氛围。
2.1.7 三雕
徽州雕刻主要用于民居、泛用于徽州风格的门楼、门套祠堂、庙宇、园林以及古典家具的装饰。
砖雕是徽派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明清以来运用更加广泛,多用于门楣、屋檐、屋顶等处。
石雕有很多重要的功能,例如对寺宅进行明显的装饰。
以庭廊为例,它可被归结为圆雕以及浮雕的艺术,在很多的民居室内里,都可以经常看到木雕,可以在手架梁、梁托、檐条等区域进行应用,雕工这门工艺有自己强大的色彩,是一个独特的建筑类型。
(图2-5)
图2-5石雕
2.2 空间特征元素
2.2.1 天井
天井是徽州建筑独特的存在。
徽州建筑的布局,多为三间两厢,中间为厅堂,两侧为厢房,天井正对厅堂。
天井四而围合,在风水上有“四水归堂”之说,取聚宝集财之意。
在徽派建筑中,天井是整座房屋的核心,在砖木围合的幽闭空间中,阳光从天井上部照射下来,到达二层的美人靠、一层的大厅、厢房,直到下方的水池、周边的绿植,透明光线的照射下,形成徽州独有的幽明静谧感。
此外,天井具有“烟囱效应”,对夏季降温有很大好处。
(图2-6)
图2-6天井
2.2.2 庭院
庭院是徽派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数民居庭院较小却有园林化特色,地而铺有青石板或彩色鹅卵石,树木花池假山都随庭院规模的大小而配置,庭院里,一年四季花常开、鱼常游、水常流,是主人为整个内向型建筑中营造出的“世外桃源”。
2.3 结构与材质元素
2.3.1 木结构
徽州民居混合运用两种结构来构建家园,一是干栏巢居的穿斗式,二是北方四合院的抬梁式,它们都存在各自的优点。
上述混合木构架可以很大程度上对住宅的使用空间功能进行详细的划分,并且也可以对2个不同类型木构架的材料学特点进行阐述。
对于室内而言,它一般都会在柱间里镶嵌木板。
大多数情况,都不会打造吊顶,对于楼层而言,一般是通过搁栅楼板来实现的。
2.3.2 材质
徽派建筑在材料上选用的木材包括杉树、松树、樟树、枫树等,石灰也为关键的建筑材料。
徽州有较多的山,但是占地不足,一般居住方式都为聚族, 对于木结构来说,它会使得木建筑成为连续的一片,一旦发生火灾极难扑灭,往往会发生大范围火烧的恶性事件。
为了能够对上述矛盾进行处理,徽州民众慢慢体会到火是木之子,处于避木生火的目的,能够通过土来进行抵御。
因此在开展防火处理的时候,一般都是借助土及其制品砖瓦等开展的,不会导致在外面凸显木结构,从而防止危险的出现。
3 徽派建筑风格在现代建筑外墙设计中的应用
3.1 风格应用
在对全球范围内的建筑案例进行分析后可知,设计师们目前使用得较多的一种方法为:将历史悠久的建筑文化元素进行精简处理,使其能够在现代建筑设计里得到高效的运用。
这种方法需要把建筑装饰的内容、构件等进行抽象简单化后再与现代建筑形式结合。
我们要遵守形式服从于功能、少即多的原则,符合现代主义设计思想。
为了突出设计的纯净和美感,具体的操作方法是要研究透彻徽派外墙的装饰特点,我们要通过归纳、概括,提取符合现代人审美情趣的好属性,剔除其外在多余又不合时宜的东西,精心挖掘其内在精华,突出外墙的形式特征和结构特点,简化元素符号,按照现代设计法则再创作。
这种表现方法有两个优点:一是所呈现外墙装饰本身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对建筑本身的影响小,二是可以很好的与其他建筑元素结合,帮助人们借助直观的外墙元素符号进行想象,引发人们对传统建筑文化的回忆。
(图3-1)再加之以前的徽派建筑里外墙的装饰元素大多是在山墙区域固定的。
就现代设计而言,民众能够借助逆向思维,对原本的外墙元素区域进行调整,如此能够带来不同于以往的视觉感受,可以让民众觉得焕然一新。
在对中山清华坊的大门进行设计的时候,关于外墙的设计方案一直处于变动中,形式不再如以前那么复杂,位置得到了调整,其用心极致的应用格局,能够让它具备更为突出的徽派建筑特点,具备更意想不到的效果。
(图3-2)
图3-1公交站台外墙设计
图3.2运用逆向思维对外墙进行设计
3.2 空间应用
在对徽派外墙的构件以及元素等展开构建的时候,大多都采取了较为夸张的措施,再借助当代以及传统时尚元素的比较,构建跟以往建筑形式层面的不同视觉感受,从而能够让民众保持充足的思想共鸣。
夸张手法的运用方法一是对外墙进行变形。
从传统具体的形态中提取某一部分元素,通过艺术夸张运用到现代建筑当中,二是可以对外墙给予的思想感情进行夸张使用,三就是可以在外墙的结构上进行变化,比如说外形比例、重新搭配组合等等。
外墙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上,夸张的手法虽是在传统建筑的基础上,但是又有别于传统,创造出了一种新颖的艺术形式。
(图3-3)对以往传统外墙元素的原始外观形态进行了调整,而且借助对现在组合的调整,使得元素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改变,表征了不同于以往的形式以及结果。
不过当对它们进行再一次
的重组以及分解的时候,不再采取单一的堆砌以及拆分,而是按照不同的设计方法,来给设计师带来新特的灵感,从而能够总结以及归纳出不同的美学特征,然后按照需要来开展有效的关联,如此实现形变意存的作用。
图3-3用夸张的手法对墙体进行设计
3.3 结构与材质的运用
最近几年来,建筑材料得到了持续的优化,每一种材质都在诉说着各异的情感。
如果材料较新,那么这是一件好事情,不过旧的材料依然得到了大量的使用,甚至还对更多的事物特点进行了表征,透露了愈发增多的情感,给民众带来强烈的共鸣,如此才能称得上是一个有温度的建筑。
目前,在开展设计工作的时候,很少单单使用某一类型的材料,而是使用搭配适宜的材料来一起完成构造。
通过领先的技术以及材料来对传统技艺以及材料进行替换,从而使得当今建筑表征了较多的不同特点,俨然发展成为了一种风尚。
就钢铁材质而言,它会让民众觉得冷漠、坚硬等,它具备特别厚重的材质,不存在很大的可塑性;就木质的材料而言,它能够让民众觉得愉快、自然以及亲切,它特别易于被加工,也能够被很好地塑造。
我们尝试着将不同的材料进行拼接,使其融合柔情以及坚毅这两种元素,刚柔并济,在这个过程里出现了明显的反差,对民众的视觉产生了很大的冲击,构建了不同于以往的视觉关注点,特别易于得到现代人的认可。
在对玻璃、钢材、
以及砖瓦材料进行有机的使用时,又能够制造新奇的视觉感受,一个是粗糙的,一个是细密的,一个是白色,一个是黑色,这些都形成了多方面的反差和对比。
由于玻璃材质的融入,造成了以前的砖墙愈发地通透,对以前外墙的呆板特征进行较大程度的弱化,而且可以借助光环境构成较多类型的的光影场景。
在对建筑装饰构件进行简化的时候,也提高了装饰性。
4 建筑案例论证
4.1 万科第五园外墙
万科第五园项目名称的由来是要在岭南四园之后,再创新中式建筑,该园和岭南四园不同,它是万科地产开发的一个大型居住社区。
该项目属于现代中式风格,融合了岭南四大名园、北京四合院等传统建筑精粹,运用新的建筑语言设计建造,形成了富有特色的现代新中式建筑,是中国民居建筑文化的突破。
这种风格的住宅文化人士能在现代气息的都市当中找到南方中国式的生活,湖光山色,叠山造水,富有诗意,在精神层面给人予享受,特别符合中国民居内敛和富有涵养的气质。
项目以商业街为中心呈放射状布置,中间一条自由式中央景观带从主入口广场延伸,从南向北贯穿整个小区。
在院落的设置上,为了让业主有更多、更大的与自然融合的空间,项目设计师将现代的生活观念及方式对传统的院落布局进行重塑,使现代感、人文气息,自然完美结合。
在项目的外形上,充分运用了我国传统建筑的精华,像外墙、垂花门、一颗印、镬斗屋、四水归堂、天井院等等,然后再用现代建筑材料和手法来进行表现,将传统和现代结合在一起。
通过空间、时间的对比,形成一种穿越时空的全新建筑。
在颜色的选用上,用素雅、朴实的颜色,给人一种古朴、典雅又不失现代的亲和感觉。
现代人们的生活基本上属于独居,渐渐没有了左邻右舍,每天都是在一个个水泥隔间里生活,而万科设计出的第五园这个作品,设计很人性化,从生活习惯入手,再根据当地的气候特色,在空间、建筑开合上,吸收岭南民居的特点,优
化院落的设计,没有把人们隔在一个个的水泥房子里,它把开放空间和代建筑的私密空间有效的沟通起来,承继了中国人讲究邻里关系的传统观念。
万科第五园的外墙设计中融合了徽州外墙的元素,它着重提取外墙的线条元素,运用简化的手法,进行运用,突出了外墙独有的线条节奏,高低错落,富有韵律,去除了外墙繁琐的装饰座头,保留了外墙的颜色,大面积的白色和压墙边线的青色,这些使得第五园有了徽州建筑的美感,又有了现代建筑设计的时尚感。
万科第五园将徽派建筑外墙元素巧妙的运用其中,给人以一种现代、典雅又能勾起人们对传统的亲和感,让居住在里面的人们,穿越时空再回到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
第五园是新中式风格,不仅秉承了传统,还提现传统建筑的发展和变化。
融入外墙元素设计不是生搬硬套,而是突出建筑层次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
在第五园中营造出了典型了江南水乡风格,白墙黑瓦简洁的外观和色彩很和谐,既表现了传统的古典雅韵,又体现了现代主义的简练。
(图4-1、4-2、4-3、4-4)
图4-1万科第五园
图4-2万科第五园
图4-3万科第五园
图4-4万科第五园
4.2 安徽合肥亚明艺术馆外墙
亚明艺术馆坐落于合肥环湖公园内,是在老城墙的遗址上修建的,根据其特有的地形构造出了独特的空间环境,该艺术馆包含有展览区和创作生活区,主要就是为艺术家们提供展示作品的场地,同时又是市民陶冶情操的艺术场地。
亚明艺术馆虚实关系处理的很好,可以说是完美的,实的是墙体,虚的是庭院,两者结合后形成了现代建筑语言,外墙元素运用的很是巧,创造出来有着灰色线条装饰的新外墙,也同样达到了粉墙黛瓦的效果。
将外墙元素抽象处理,将外墙元素变成一个几何图形,以气韵神似的概念,进行结合和再创造,科学巧妙的将徽派特有元素外墙的美学意蕴思想,完美的表现出来,仿佛它也是馆中的一件艺术品。
整个艺术馆建筑形体清晰,富有节奏感,外墙形象特征醒目抢眼,但也保留了徽派建筑中含蓄的特色。
和其他许多新徽派建筑相比,艺术馆在设计上注重对文化的诠释,处处体现出设计师们对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深刻理解,不仅有外墙,馆内还有天井、庭园、绿化、假山、石块、小桥流水、竹木成林、漏窗对景、巷道空间等等。
这些元素的运用,都是古徽州文化思想和古代建筑在现代建筑中的完美再现,但却没有照搬堆砌的痕迹,都只是在诠释传统建筑的意蕴,点到即止,没有累赘,使它们也成为了馆中的艺术品,供人们慢慢品味。
在平面、立面、虚形等方面吸取了徽派建筑的特色,在建筑构成上吸取了徽派文化的内涵。
在布局上融入外墙元素,如入口的桥、流水、平面的方形图地关系就是徽州直线外墙的变异。
在装饰细节上,檐口和内部的装饰这些都是有着徽州建筑的典型特点。
颜色基调为白墙素瓦,带来淡雅清新的感觉。
在文化品位的体现上吸取了中国文化人的特点,形成一种文化艺术气质,做到了小作品,高品位。
(图4-5)
图4-5亚明艺术馆
结语
本文将徽派建筑风格在现代建设外墙设计中的应用作为研究对象,从风格、空间以及结构与材质方面进行阐述,并结合案例论证,从新的角度对现代建筑设计提出优化以及创新,将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进行结合,以外墙为切入点。
平衡两者间的关系,注入新的活力。
使现代建筑设计在我国经济的发展下,汲取传统文化建筑中的精粹,实现现代文化建设在各座城市中的特色。
参考文献
1 学位论文
[1]郑德泉. 徽派建筑装饰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D]. 湖北工业大学, 2016.
[2]赵阳. 徽派建筑元素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研究[D]. 河北科技大学, 2016.
2 中文期刊
[1]孙琦. 徽派建筑风格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J]. 商品与质量,
2016(10).
[2]李友刚. 现代建筑设计中徽派建筑风格的运用探讨[J]. 中国房地产业, 2017(10).
[3]周涛. 徽派建筑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J]. 城市建筑,
2017(5):8-8.
[4]谭玉英. 关于徽派建筑风格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探讨[J]. 建筑建材装饰, 2016(9).
[5]唐晓雯. 徽派建筑风格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影响[J].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7(3):13-14.
[6]江宇锋. 浅析徽派建筑的设计特色[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36).
[7]彭赟. 传统的徽派建筑文化对现代城市建筑景观设计的影响[J]. 大观, 2015(12).
[8]左扣, 荆福全. 现代设计中徽派建筑元素的文化内涵与传承研究[J]. 城市地理, 2017(20).
致谢
在我刚刚走进大学的时候就有过这样的说法,说大学其实是一个小社会,在这里我会学到更多的知识不仅限于书本上的知识。
转眼间,我已经要走出这个小社会的大门,我大学这几年的读书生活在这个离别的季节即将划上一个句号,而我知道这对于我的人生不是终点,而是另一个起点。
在这个起点过后,我并不知道我又会遇到什么。
但是我知道,我即将走出大学这个门槛去,我即将面对一个更大的社会,在这个起点,我不能松懈,因为有更多的人跟我一起站在这个起跑线上,如果我不努力向前奔跑,在这后面的几十年人生中我的路会更加艰难,因为,我不努力并不代表别人不努力。
签名:
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