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蜂继箱饲养技术的应用探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所谓继箱养蜂是叠加继箱、巢箱的养蜂模式,此饲养模式主要是利用蜜蜂生活习性,获得高产目标。

因为蜜蜂会在箱巢上方储存蜂蜜,从上到下贮粉、育子。

应用继箱饲养中蜂,能够以人工方式对蜂王进行调控,壮大蜂群、容易管理。

本文对于中蜂的继箱饲养生物学基础进行介绍,重点论述养殖技术的运用,以供参考。

中蜂饲养利用继箱饲养技术,能够生产出高质量的蜂蜜、雄蜂蛹和蜂王浆,还能人工育王,便于对蜂王进行调控,能根据饲养需求,在适当的时机增添继箱,将平箱内剩余蜂蜜向继箱内分散,防止育虫区出现拥挤现象。

使用该养殖技术,不但能够将蜂群发展时间延长,而且还能壮大群势,实现分区育虫和化蛹。

处于流蜜时期,继箱还能当作贮蜜区,在提取蜂蜜的过程当中,不会对虫、蛹、蜂王等造成损伤,便于养殖期间的管理工作,因此,研究中蜂的继箱饲养技术具有重要价值。

一、中蜂继箱饲养生物学基础
1、贮藏和育虫习性
通过中蜂自然蜂巢状态,能够看出幼虫巢房(也叫作子环)集中在巢脾中下位置分布,贮花粉巢(也叫粉环)和子环相邻,巢房当中粉环上面贮蜜房(也称蜜环)会集中分布。

子环、粉环、蜜环面积会跟随蜜蜂生活所处时期、流蜜状况而发生不同程度变化。

在中蜂群势处于发展阶段,蜂群主要活动就是育虫,这一时期子环的面积相对较大,而粉环宽度较为明显。

无论是子环还是粉环都处于蜂脾的中部位置,逐渐向外扩展,对于蜜环造成压缩,出现“子环压蜜”的现象。

在流蜜期,蜜蜂主要以采蜜和贮蜜工作为主,蜜环还会从外向内扩展,也会从上向下扩展。

部分时候,巢脾内部羽化出蜂之后的空巢房、小幼虫的巢房也会被占用,工蜂会将蜂蜜暂时贮存其中,出现“蜜压子”的情况。

如果不处于育虫高峰期,虽然花粉也会在子环外侧被贮存,但是可能由于卵虫房、蜜房等存在,导致巢房不明显。

此外,若处于育虫的高峰时期,粉环极为明显,边脾也会被大范围变成贮粉的巢房。

在蜂箱当中可以划分区域,变成有王和无王区,所有的花粉、花蜜都会优先贮存入有王的区域。

根据以上信息不难看出,虽然中蜂会在同一巢脾上产卵育虫、贮花粉和花蜜,但是,不同的功能区随着蜂群的发展会有不同的规律。

继箱饲养中蜂使用GN蜂箱,如果蜂群发展,其面积不断扩大,此时粉环就会被挤到巢框位置,同时,蜜环也会被推到继箱之上。

但是,当蜂王未进入
继箱的时候,粉环不会向继箱当中扩展。

使用GN蜂箱,即使是中蜂处于中等群势,也可利用隔王板的方式,扩大子脾面积,让中蜂在继箱当中贮蜜。

2、工蜂行为分析
继箱饲养蜂群,工蜂由于其岗位不同,活动的区域也各有不同。

内勤蜂主要在子脾周围活动,而外勤蜂可能受到热空气影响,蜂箱当中的冷区下移,导致外勤蜂的休息区大多在巢脾下方、平箱隔板等位置,不会向继箱当中飞入。

这一情况下能够为蜂王引入提供便利,也能在继箱当中饲养储备蜂王。

因为继箱当中有隔王板,所以单王群当中的蜂王活动区域只局限于平箱当中。

也正因如此,平箱当中外勤蜂得到的蜂王物质极为充足,采蜜积极性不高。

继箱当中工蜂需要穿越平箱隔王板,向继箱当中进入,从而完成蜂王物质的传递。

由于继箱内部工蜂获得蜂王物质不多,因此对于人工育王十分有利。

可以利用工蜂状态,储存期工作能力,对于后续流蜜较为有利。

到达流蜜期,蜂群在贮蜜过程具有向上性特点,工蜂会频繁穿梭在隔王板之间,此时继箱内部蜂王物质和中箱水平大致相同。

而继箱内部工蜂状态恢复,在外勤蜂的影响之下,带动内勤蜂频繁酿蜜。

此时期可将即将覆盖打开,能够看到腹部充盈的酿蜜工蜂。

因为流蜜期饲料环境充足,在中蜂失王之后3天之内,就会出现产卵现象,然而继箱内部的工蜂产卵现象并不常见,只要是平箱当中存在蜂王,即便为处女王,工蜂也不产卵。

由此可见,继箱养殖能够培育优质蜂王。

3、蜂王行为分析
蜂王处于巢脾当中,其产卵区域并非一成不变。

如果气温不高,蜂王产卵主要位于巢脾的中部和上部位置,如果温度较高,蜂王产卵主要位于巢门方向或者巢脾下方。

对于中蜂采取继箱饲养措施,如果不设置隔王板,就会导致蜂王向继箱当中进入,工蜂也会汇集在继箱,蜂王若在继箱当中长期产卵,同样,工蜂也会在继箱当中培育蜂王。

如果流蜜时间长,子环可能被压入平箱内。

所以,中蜂的继箱饲养必然要利用隔王板对蜂王进行调控。

中蜂继箱饲养技术的应用探讨
罗显美
90
--
二、中蜂继箱饲养技术关键
1、合理配置养蜂工具
利用继箱展开中蜂饲养,蜂具的合理配置是重要所在。

通常来讲,继箱饲养中蜂要使用GN式风箱,还需要使用隔王板,此类装置存在工作间隙,保证工蜂能够从中穿越,蜂王不可通过。

中蜂王的胸高平均值在4.45mm,对比而言,中蜂工蜂的胸高相对较矮,平均值3.4mm,所以隔王板的选择工作间隙可设定在
4.15mm,可以保证工蜂灵活通过,还能阻挡蜂王穿越。

如果中蜂群势处于发展阶段,或者蜂王处于产卵盛期,平箱内部巢框被虫、蛹占满,就会对蜂王产卵造成限制,可能产生想要穿越隔王板间隙的行为,爬到继箱当中产卵。

所以,在蜂具配置过程,必须保证隔王板间隙设定准确。

由于中蜂箱的内部环境潮湿,隔王板属于木质结构或者竹质结构,因此,需要采取防潮处理后,才可使用,以免隔王板受潮导致尺寸发生变化。

防潮处理可以使用蜂蜡加热,将隔王板置于其中,之后处于自然环境当中冷却,完成防潮处理。

如果选择金属隔王板或者塑料隔王板,虽然不会发生受潮变形问题,但是由于中蜂拥有灵敏的嗅觉和触觉,因此要在以上材质的隔王板上涂抹蜂蜡,防止蜜蜂出现生疏感,让蜂巢状态和自然状态更为接近,这样中蜂接受程度相对较高。

2、适龄采集蜂培育
在流蜜期到达之前6周左右,需要开始采集蜂的培养。

这类蜜蜂繁殖过程蜜蜂群势需要在3脾蜂以上,并且内部饲料充足,做好保温管理,选择奖励饲喂的方式,筛选出完整巢脾,也就是培育出一二代子脾的这类巢脾。

孔脾可使用硫磺消毒,避免出现病菌,培育出的巢脾极为整齐,健康程度良好,且工蜂的寿命相对较长。

在培育期间,还需要确保工蜂数量略多比脾多,还可适当增加脾,使用造脾的方式进行人工扩巢,保证工蜂繁殖期间内部环境能够达到其生长需求。

在流蜜期到达后,群势需要在6脾蜂以上,且子脾有4~5个。

如果有群势没有达到要求,可以选择补助方式,将蜂脾共同向继箱当中引入,补充群势的不足。

具体措施为,在傍晚用清水将群蜂喷湿,因为此时中蜂状态安静,直接转移到待补充的蜂群当中,还能直接向继箱群当中接入,以满足内部的群势需求。

3、培育新的蜂王
因为蜂王质量对于蜂群的群势发展产生直接影响,也是影响蜂产品品质的关键所在。

所以在中蜂饲养过程当中,蜂王的培育极为重要。

一只高质量蜂王的培育,应该选择具有较强产卵功能,采集能力强、性情温顺、维持强群、抗病能力高、产量高的种群展开蜂王的培育。

到达流蜜期前两周,即可着手选择并且培育新的蜂王。

因为继箱饲养中蜂,蜂王培育属于关键环节,应该选择分泌雌激素多,并且生命力旺盛的蜜蜂,这样的蜜蜂不但能够维持大群,而且还能有效抑制大群。

如果到达流蜜期,工蜂采蜜积极性高,没有雄蜂卵产生,可以高效利用蜂巢脾,为继箱的中蜂贮蜜,就可选择其作为蜂王,能够有效提高产量。

新王培育阶段,需要选择优良蜂群,从中选择父本、母本。

在培育阶段,父本控制较为困难,通过大量实践,可以得出,父本和本场母本之间的交配率能够达到50%,所以父本选择应该从本场的雄蜂当中筛选,选择蜂群数量30%雄蜂作为父本。

在育王之前3周,添加雄蜂巢脾,还可选择意蜂新脾,从而培育出一批性状优良的种用雄蜂,提高雄蜂和处女王交尾概率。

而种群母本需要将雄蜂子脾割下培育,防止蜂群内部出现“近亲交尾”“近亲繁殖”这类问题发生,导致种群性状退化。

4、双王饲养模式
利用双王饲养方式饲养中蜂,是选择闸板将室内划分成两个区域,每个区域饲养一群。

在平时使用平箱饲养,在流蜜期可以叠加继箱进行取蜜,与此同时,还需要利用两块隔王板(框式),将两个蜂王限制在蜂箱底层1~2框当中产卵。

其中底箱的中间可以贮蜜,还可使用囚王笼扣起一只蜂王,选择一块隔王板分割另一只蜂王,使其处于底箱当中产卵。

需要注意,过箱过程应该保证外界蜜粉源充足,且温度在15℃以上,在大风或者阴雨天气不适合过箱,选择强群,数量在3~4框以上的蜂数进行过箱。

在过箱之后需要将蜂箱巢门缩小,注意对工蜂活动情况进行观察,如果次日工蜂可积极采蜜,将花粉团带回巢,就代表蜂群已经达到正常状态。

经过3~4天,重新整顿蜂巢,如果存在失王问题,需要选择1~2个优质王台,将蜂王引入1只,经过一段时间饲养,如果蜂群强壮,处于流蜜期,需要及时更新蜂巢,便于蜂群的繁殖。

利用双王群饲养模式,如果早春时期,蜂群繁殖可能面临巢内无粉无蜜等情形,加上春季连续出现阴雨天气,蜜蜂难以采蜜,就会导致蜂群缺粉缺蜜。

此时需要补充饲喂,选择优质蜜水,注意蜜水浓度、粘稠度适宜。

浓度过低则需要工蜂进行排水,增加其工作负担。

根据蜂群数量确认饲喂量,少量多次添加。

注意饲喂应该在晚上进行,白天饲喂可能导致蜜蜂大量出巢,造成损失。

5、中蜂管理
蜂群扩大的时候要扩大巢房。

如果蜜源和粉源一般,此时造脾的效果一般,还容易出现弧形脾,对于同群繁殖不利。

此时可选择奖励饲喂形式造脾,针对急需造脾蜂群,需在日间将老旧脾
91
--
抽出,重新添加巢础,蜜蜂能够聚集于上方。

通过中蜂生物学特点,未发现其喜欢新脾,特别是蜂王在新脾上产卵的热情高涨,这种情况可以培育出长势健壮的工蜂,但也存在不足之处,就是每年都需要更换新脾。

所以,中蜂饲养阶段,需要频繁造脾,保证蜂群每年更换几次新脾,初春时节属于蜂群变强重要时期,应该及时造脾,考虑此时期外界花粉数量少,不使用巢础造脾,可使用巢脾上方相对完整的巢脾,用刀具割去蜜蜂啃咬的部分,重新放回蜂群,让蜜蜂进行铸造,逐渐培养强壮蜂群。

注意大流蜜期应该多造新脾,将老旧脾淘汰。

此外,中蜂的蜂王使用时间超过1年之后,因为其信息素散发逐渐变少,可能导致蜂群的抗病能力下降,此时为了保证群势,需要年年换王。

在换王过程当中,需要以自然王台作为主要更换部分,人工王台为辅助更换内容。

可以划分批次进行,一次完成大规模换王。

如若个别的品种蜂王性状优良,此时可以将种用蜂王保留,并将蜂群的王台引入。

在此过程,需要选择体长个大成熟类型王台,1~2天之内处女王可能会出房这类王台最佳。

当处女王成功交配以后,对其进行观察,如果行为稳健,可作为蜂王,能够成片集中产卵,即可判断蜂王质量好。

6、把握育王时间
继箱中蜂饲养,换王主要目的就是对蜂群分蜂情绪进行控制。

因为利用隔王板即可储备空巢房,及时育王并且更换新王在继箱中蜂饲养方面来讲十分重要。

需要注意,育王时间应该合理把控。

在花期之前育王,需要保证蜂王能够在大流蜜期到来之前产卵。

如果产卵的时间过晚,就会对蜂蜜产量造成影响;相反,如果产卵时间过早,还可能对于之前腾出空巢造成大量占用,不利于流蜜。

在中蜂饲养过程当中,选择同群峰进行育王,首次育王蜜蜂的接受率较低,但是如果第一次成功育王,蜜蜂适应之后,就可以展开二次育王工作,让蜂群的接受率更高。

大部分中蜂育王过程当中,蜜蜂接受率低主要原因就是在成功育王之后未展开二次育王,错过了最佳的培育时间。

在育王过程,可以选择蜡碗,也可以选择台基,沾取蜂蜡,育王之后中蜂接收率更高。

育王时间控制在大流蜜期到来之前半个月进行,王台拆盖以后第5天投台。

7、继箱群的组织
继箱群的组织大约在王台封盖以后1周进行,内部的巢脾设置方式为上下各4脾,还可以是上方放3脾,下方放5脾,需要将虫卵脾放置在朝向下方,还要使用王笼将蜂王关好,将其置于隔王板的外侧存放。

需要注意,继箱和巢箱都不可以放满,如果没有封盖则不可将其放入继箱当中。

如若处女王和雄蜂的交尾出现损失,此时可将老王放出,如果新王成功交尾,此时可采取其他处理措施处理老王。

诱导新王入台操作需要及时,因为中蜂不会对王台造成破坏,新王入台不必提前几天,提前几小时就可以。

还需特别关注,继箱添加过程当中无需向内部加入隔王板,如果隔王板被添加其中,蜂群就会形成两个区域,即“有王区”、“无王区”,当继箱的上方所处“半失王”的状态时,其中的蜜蜂就会偏移到巢箱,不愿意回到上方继箱。

由于中蜂的蜂王产生的信息素数量少,隔王板的添加会影响其蜂王在内部传递信息。

所以继箱、巢箱之间不设置隔王板,对于群体之间蜂王的信息素有利,保证蜂群整体状态良好,和中蜂生长的生物学习性相符。

由于养殖过程不会受到隔王板方面的限制,待工蜂采蜜返回之后,能够重新回到继箱,不但能够节约时间,而且蜂群的进蜜速度快。

从处女王出台到其成功交尾需要的时间大约在10天左右,这时蜂巢内部较多封盖子已经出房,如果蜂巢内部空巢数量充足,同时没有幼虫,这时巢内的工作负担相对较小,让蜂群整体进入到采蜜、酿蜜等环节,有助于蜂蜜产量提升。

8、排列中蜂继箱
因为中锋的蜂王交尾需要经历完整的过程,在新王出台以后,通常会出现5次左右飞出情况,主要是婚飞、认巢等。

如果回巢时,继箱排列顺序不合理,就会导致蜂王错入邻群。

由于中蜂不像意蜂那样认巢能力强,也不像蜜蜂那样可以随意排列队形,因此,需要通过继箱排列辅助其认巢,防止出现蜂王投错群,从而导致损失。

所以,可以根据地形完成继箱的排列,让不同群体之间间隔一定距离,保持继箱朝向不同。

根据处女王的交尾时间,可选择显著的颜色标识,置于蜂巢外侧,提高蜂王认巢能力,防止蜂王入错群,造成损失。

综上分析,在中蜂使用继箱饲养模式之下,需要饲养人员把握中蜂的生物学习性,合理选择养蜂工具,规范饲养技术,防止养殖环境频繁变化,对于蜂群产生应激,营造优良的饲养环境,才能获得最大化的养殖
效益。

(作者单位:553100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
92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