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早恋”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对策探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书育人(中旬刊)2021年第04期
农村初中“早恋”学生的
心理问题及对策探究
穆金甄(江苏连云港市新坝中学)
[摘要]关于农村初中“早恋”学生的心理问题,通过剖析,转化“早恋”学生的主要对策有:一是学校、教师、家长和社会及时的关怀与尊重;二是“早恋”学生的个体的自尊和自信。
[关键词]农村初中;“早恋”;心理问题;转化对策
“早恋”问题成为农村中学的教育难题。
笔者曾经调查过一度“早恋”、旷课、逃学在外的一位读初二的农村中学的女孩子:你是如何看待青春期的情感问题和学校生活的?她说:“有人管吃喝,有人管学习,没人管我们的情感世界。
我们不是小孩子,老师你看呢?”后来听该生班主任介绍,该生控制力很差,情感脆弱,对接触的事物往往做出过分的情绪反应,在班上谈情说爱,勉强接受班主任和老师的引导和教育,但又怕同学们嘲笑,受不了家长的严厉批评,离家出走,弄得学校、班主任、家长都很被动。
一、农村初中“早恋”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
农村初中的学生,尤其是留守学生,在父母或爷爷奶奶看护不力的情况下,易受外界环境各种不良影响,出现心理问题,他们情感强烈,对男女情感问题认识又模糊,一旦“早恋”,全心投入,山盟海誓,难舍难分,有的不惜向对方献出一切。
进入初中后,随着青春期悄悄地降临,农村孩子心灵深处发生了重大变化,两性意识也开始悄悄闯进了他们的心扉。
他们意识到男、女异性之美,心理世界和情感变得极为丰富、多姿多彩。
童年期的那种“平静的内心平衡”已被破坏,他们进入了一个新的世界,由于强烈的好奇心和接触异性的欲望,男女中学生之间常常产生一种异常强烈的渴望与异性在一起的依依不舍之情,男女之间产生感情火花的碰撞,这就是中学生最初的爱情。
青春期是一个风暴期,农村初中的学生告别了天真烂漫的童年,走向成人的第一步,由于生理逐渐走向成熟,但毕竟还未完全成熟,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但又面临着人生课题的许许多多疑问和困惑,如思想道德上对爱情的理解和认识还很不成熟,社会责任感、道德感和法律意识都很淡薄,不能理解真正的爱情,不可能很好地驾驭控制、调节自己的感情,最终只能歪曲甚至玷污了纯真而美好的感情,给双方带来痛苦;中学生事业尚未确定,经济上不能独立,使爱情失去了牢固的基础。
当学生因“早恋”之爱搅动得坐卧不安时,由此产生某些不良行为,酝酿成不良悲剧。
农村初中的校园里,“早恋生”是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
他们因长期不被老师和同学们认可。
得到表扬的机会很少,得到更多的是批评和训斥,所以他们大多心理上很寂寞,生生关系、师生关系紧张。
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一些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往往把“早恋生”当作班级的包袱,这对于心理伤害显而易见。
这要求我们教育教学工作者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首先解开他们的心理闭锁,一视同仁,除了将浓浓师爱洒向那些聪明、优秀的孩子,更要用爱心去感召、温暖这些“迟升的朝阳”,让爱的“天平”平衡。
一些农村初中,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的影响。
过重的学业负担超过了大部分学生的承受能力,致使“早恋”学生出现消极悲观、不爱学习的自卑心理。
部分早恋学生面对老师给予的精神奚落,面对班主任处事的武断,面对同学们的冷嘲热讽,产生自尊心理,特别在学校学习成绩或师长的评价与他们的自尊需要不相吻合时,形成了的消极的自尊心理。
一些农村初中的学生由于受父母的过分溺爱,“唯我独尊”的思想突出。
俗话说“农村的孩子”早当家,一些农村初中孩子的父母外出打工,有些孩子开始担负家庭的责任感,表现在学校生活中,喜欢暗暗同别人比着干,如果屡次在暗暗的学习比赛中落后,往往心灰意冷,从而引起一种反向的要求和行动的一种心理现象即“逆反心理”。
农村初中,引起学生“早恋”还有不可忽视的社会元素:一是社会上青年恋爱的影响。
生活环境中痴情男女如胶似漆的举动,花前月下的约会,拥抱、接吻、抚摸,不可能对正处青春期的中学生没有影响。
二是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开放,有关两性和爱情的种种信息不断地通过大众媒介传入农村中学生视野中,冲撞着他们,感染着他们。
三是黄色书刊、影视及思想不健康人的教唆。
由于农村初中学生的阅历、认同对象以及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加之自身缺乏抗诱能力、选择能力,和社会上思想不健康的人交了朋友,也是引起青少年早恋不可小视的社会诱导因素。
26
二、农村初中“早恋”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
农村初中学生的“早恋”是美丽的错误。
但我们也不必视“早恋”如洪水猛兽,只要学校、家长和社会密切配合,做好孩子的引路人,就能帮他们树立正确的自我观、恋爱观。
策略一:农村初中的学校要端正办学思想,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务之急,做好心理疏导工作。
农村初中校园应该积极开展青春期的“早恋”教育,做好心理疏导工作,用理解和宽容体察他们成长中的苦恼,用真诚和尊重指导他们,适时地进行科学的性教育,使“早恋”学生从性朦胧、性神秘和性困惑中解脱出来。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与性有关的一系列问题严重地困扰着学生,以至于谈性色变,现实呼唤着性教育,实践证明科学、严肃的性教育对帮助初中学生尽快走出“早恋”的漩涡有着积极的意义。
学校及时对学生性知识教育,打破对性的神秘感和恐惧感。
要帮助他们理智地对待性冲动,促进男女同学正常交往。
要适时、适度、有分寸对学生进行性心理疏导,以满足他们对性知识正常合理需要,净化其心灵;引导他们懂得必要的道德规范和礼仪方式,培养团结友爱的良好作风。
珍惜光阴,勤奋学习,让性教育给所有“早恋”中学生带来一个玫瑰色的青春,使他们从性朦胧、性神秘和性困惑中解脱出来。
策略二:农村初中的学校的“领头人”应大力改革单一考试制度,综合评价教师实绩,从源头抓起,发挥制度导向作用。
作为农村初中的学校的“领路人”,要引导教师多研究课堂,多研究“早恋”学生的心理需求,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育学生用科学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才是明智之举;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为祖国繁荣富强打下坚实的基础。
策略三:农村初中的班主任要加强对“早恋”学生进行理性的引导,使他们正确理解男女同学之间的友谊与爱情,走出“早恋”沼泽。
当农村初中学生陷入最初的恋情而困惑的时候,他们需要朋友式的忠告,这就要求我们农村初中的班主任担当朋友式的角色。
发现学生“早恋”了,切忌“上纲上线”、公开批评。
要使学生知道,男女同学的交往甚至爱慕是正常的。
不要人为地夸大这种爱,更不要有意识去刺激助长这个方面的情感。
不可否认,初中学生的“早恋”中非理性和不理智的成分很突出,非理性的情绪总在挣脱理性的羁绊,去追求理想的美感境界。
我们不能否认非理性的存在,更不能去扼杀情感的波动,但必须用理性来引导情感的发挥和升华,从而使初中学生走出“早恋”的沼泽,使他们正确理解友
情和爱情。
从友谊而言,那是一种高尚、纯真的情感,是在同伴间目标认识一致、志趣相投、互相尊重和帮助的基础上产生的情感共鸣,伴随着亲密、信赖、愉快的内心体验。
与友谊不同,爱情是男女双方最真挚的爱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伴侣的强烈忠贞、专一的感情,这种感情较为热烈、奔放和激情难抑。
我们一向主张在中学时代,友谊比爱情更珍贵,也更加可靠,从长远一些考虑,异性之爱若无深厚的友谊做基础,是不可想象的,而友谊关系最适合初中学生的人际关系水平的。
只有这样,才会活得轻松起来,并渐渐走向成熟。
策略四:农村初中的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法,丰富学校生活,营造中学生身心能够健康发展的奋发向上的教育氛围,促进“早恋”学生的健康发展。
现代教育应该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因此,班主任要让所有学生在学校中得到健康的发展。
教师努力提高师德修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改进教学方法,走出校园,参加社会实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认真做好差生转化工作。
首先,在课堂教育教学中,农村教师要有务实精神,积极转变教学观念,落实新课程理念。
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灵魂与灵魂对话的过程,因此,需要任课教师耐心宽容地对待“早恋”学生的习惯错误、细心处理成长困惑、热心引导“早恋”学生的人格塑造。
多表扬学生,让农村初中的“早恋”学生自尊心得到满足。
农村初中的“早恋”的学生一般学习成绩差,课堂表现不积极,常挨老师的批评。
“早恋”学生挨的批评越多越感到自惭形秽,抬不起头;而越这样,挨的批评又会越多,从而挣扎在自卑中不能自拔。
他们往往不求上进,总感到自己不如人家,自我评价过低,因此,妄自菲薄,以至怯弱自卑。
其次,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校活动,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锢在书本上和屋子里,要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开阔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社会经验。
由于农村初中的“早恋”学生学习落后,导致集体活动不敢抛头露面,对有竞争性的活动更是怕受到挫折被人取笑而“退避三舍”。
为适应不同层次的“早恋”学生的精神需要,要充实他们的生活内容,提高他们的生活情趣,迁移情感的注意力,打开心灵之窗,尊重他们的情感世界,切忌“暴风骤雨”,做到和风细雨,润物无声,使“早恋”学生的自尊需要自觉内化为祖国而奋斗的责任感。
策略五:农村初中学校应充分发挥家长的积极作用,家校共舞,共同帮助农村中学的学生跳出“早恋”的漩涡。
传统的农村初中,一些班主任或任课老师常常沟通技巧不够,常出现相互推诿的现象。
他们把学生的“早恋”问题及学习态度、生活习惯、个性品质等问题,归责
●学生管理
27
教书育人(中旬刊)2021年第04期
宽容真爱:邂逅“小点点”
罗朝猛(珠海中山大学附属中学)
[摘要]偶遇化名“小点点”的初一学生不按防疫要求进行测温、洗手而插队进行午餐,在校医S医生处理该学生出现僵局之时,笔者巧用教育智慧,给予学生足够的宽容,收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小点点”;违纪;宽容;教育
2020学年第二学期开学不足一月的某天中午,我照例在学校饭堂正门前值守学生午餐,突然发现校医S 医生在追赶一位小个子男生(化名“小点点”),说时迟那时快,我赶紧追了上去。
经了解,这位“小点点”没有排队,没有测体温,也没有洗手,想直接冲进饭堂吃午餐。
待我了解清楚大致情况后,我把“小点点”叫到一边,心平气和地问他姓甚名谁、哪个年级、哪个班级,他完全不理不睬,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
进而,我问他为什么不按照学校防疫要求进行错峰午餐,他没有应答。
见此僵局,我断然要求他重新回到同学们队列中进行测温、洗手,听到此要求,“小点点”开口便说:“今天中午我不吃午餐了”,说完就要跑开。
见此状,我一把拉住他,并告知他:“不需排队,只要测温、洗手就可以进餐。
”就这样,“小点点”按照我的指令顺利吃完了午餐。
是不是我不讲原则,甘当和事佬?是不是我不尊崇校纪校规?是不是我在包庇与放纵“小点点”?事后我一直在反思。
在我看来,学生犯错只要不是大的原则性错误,学生只要没有大的道德品质问题,都是可以被宽容,可以被延后批评教育与处理的,关键是要把握教育的时机与火候。
当时没有与学生“较劲”,主要是想给学生台阶下。
没有直截了当批评教育学生,主要担心加深冲突。
狗急了都会跳墙,“小点点”同学“我不吃午饭了”,一气之下有可能离校出走,还有可能会做出更偏激的事情等。
“小点点”有可能当天早上没吃早餐肚子饿得慌,他中午有可能有急事要处理……按照柯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小点点”的违纪行为处于朴素的利己主义阶段。
他可能会想:不参加测温、不洗手、不排队,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如果我当时揪着不放,无限地给此事上纲上线,一味地批评指责,戴帽子,或将他交由学生处处理等,可能会因这样一件事情“毁掉”“小点点”一辈子。
教育是慢的艺术,教育批评学生需要冷处理。
俗语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这就需要我们忍一忍、冷一冷、等一等。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磕磕碰碰,难免会犯错,这是一种正常现象。
人之初,性本善。
我们要相信学生是向上的,是向善的。
学生犯错可能是一时糊涂,所以,我们对待犯错的学生不能一棍子打死。
陶行知曾说,在我们的冷眼之前,可能就有牛顿;在我们的棍棒之下,可能就有瓦特;在我们的恶语之中,可能就有爱迪生。
教育需要有宽容之心,要把学生犯错当作一次教育契机,给予他们认错、改错的机会。
一次宽容可能触及学生心灵,让学生自我醒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可能会挽救一个学生。
对于处于青春期的初中学生,此时的一次宽容,可能会改变其一生。
宽容的力量给我们教育工作者诸多启迪,学生犯了错,大多数都会后悔,希望得到宽容、谅解。
有些学生只要教师助一臂之力,就能改过自新。
若我们对待犯错学生稍有不慎,不讲究教育的方式
于家庭教育;而家长则把其归咎于学校管理不当。
“早恋”孩子的成长出现了真空。
所以,新时代的农村初中的班主任或任课老师应该蹲下自己的身子,平视自己与家长的言行,聆听家长的心声;从而共同提高教育学生的生命的质量,使教育过程“心理无痕”。
这样农村初中的学生才能自觉走出“早恋”的误区,不断追求上进,遵守校纪和社会公德。
策略六:“早恋”现象已在中学时代发生,愈演愈烈,这是不可回避的事实,但作为农村初中“早恋”的学生,应该认清“早恋”的危害,审时度势,自尊、自爱,要自觉把“早恋”的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同社会道德规范统一协调起来,安心学习,健康地成长,做一个具有高尚情操的人。
综上所述,在农村初中学生的生活中,爱情已经不是禁区,而是活生生的事实。
“早恋”问题是世界各国教育面临的一个共同难题。
初中学生时代是人生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学校、社会、家庭关注的焦点。
作为农村初中的教育工作者要及时做好“早恋”者的心理疏导和调适工作,尽快让其走出“美丽的错误”,把握爱的真谛,走向成熟的明天,适应新世纪的挑战。
参考文献:
[1]孙云晓,贺利娟.当代中学生隐秘解析[M].南京:江苏儿童教育出版社,1992.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编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责任编辑:刘洁)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