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杜衍传》原文及翻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史·杜衍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
原文:
杜衍字世昌,越州山阴人。
父遂良,仕至尚书度支员外郎。
衍总发苦志厉操,尤笃于学。
擢进士甲科,补扬州观察推官,改秘书省著作佐郎、知平遥县。
使者荐之,通判晋州。
高继升知石州,人告继升连蕃族谋变,逮捕系治,久不决,衍辨其诬,抵告者罪。
宁化军守将鞫人死罪,不以实,衍覆正之。
守将不服,诉之,诏为置狱,果不当死。
召为三司户部副使,擢天章阁待制、知江陵府。
未行,会河北乏军费,选为都转运使,迁工部郎中,不增赋于民而用足。
还,为枢密直学士,求补外,以右谏议大夫知天雄军。
兼判吏部流内铨。
选补科格繁长,主判不能悉阅,吏多受赇,出缩为奸。
衍既视事,即敕吏函铨法,力阅视,具得本末曲折。
明日,令诸吏无得升堂,各坐曹听行文书,铨事悉自予夺,由是吏不能为奸利。
数月,声动京师。
民有亡其妇者为设方略捕立得杀人贼发所瘗尸并得贼杀他妇人尸二秦人大惊徙并州元昊反以太原要冲加龙图阁学士宝元二年,迁刑部侍郎、复知永兴军。
时方用兵,民苦调发,吏因缘为奸。
衍区处计画,量道里远近,宽其期会,使民得次第输官。
比他州费,省钱过半。
召还,权知开封府,权近闻衍名,莫敢干以私。
契丹与元昊战黄河外,参知政事范仲淹宣抚河东,欲以兵自从。
衍曰:“二国方交斗,势必不来,我兵不可妄出。
”仲淹争议帝前,诋衍,语甚切。
仲淹尝父行事衍,衍不以为恨。
衍清介不殖私产,既退,寓南都凡十年,第室卑陋,才数十楹,居之裕如也。
善为诗,正书、行、草皆有法。
病革,帝迷中使赐药,挟太医往视,不及。
卒,年八十。
赠司徒兼侍中,谥正献。
(节选自《宋史·杜衍传》)
【注】①铨:选授官职,量才授官。
②科格:规章。
译文:
杜衍字世昌,越州山阴人。
父亲杜遂良,官至尚书度支员外郎。
杜衍从小刻苦磨砺品行节操,特别好学。
考中进士甲科,补任扬州观察推官,改任秘书省著作佐郎、担任平遥县知县。
朝廷使者推荐他,任晋州通判。
高继升任石州知州,有人举报说高继升勾结外族策划变乱,将其逮捕拘囚治罪,久不判决,杜衍辨明这是一起冤案,于是将诬告者治罪。
宁化驻军将领审讯将人定为死罪,没有根据实情,杜衍复审后予以改正。
守将不服,上诉朝廷,诏令处理案件,果然罪不当死。
奉召任三司户部副使,提升为天章阁待制、担任江陵府知府。
未到任,恰遇河北军费缺乏,转为都转运使,升为工部郎中,不向老百姓增收赋税而财用充足。
回京,任枢密直学士,求出京担任地方官,以右谏议大夫的身份掌管天雄军。
兼任吏部流内铨。
选任补任官员的条律繁多冗长,主判官不能全部阅览,属吏多接受贿赂,增减条规造假作奸。
杜衍任职后,就命令属吏把铨选法规条文都装在匣子里,杜衍尽力阅览,将铨法的本末曲折全部了解清楚了。
第二天,命令其他官吏不要升堂,各自在本署听取执行文书,选举之事全部亲自决定,因此这样属吏就不能谋奸取利。
过了数月,名声震动京师。
有百姓的妻子失踪了,杜衍设法巡捕,很快就抓获了杀人的贼人,挖掘出所埋的尸体,一并发现贼人所杀的另外两具妇人尸体,秦地人大惊。
之后任职并州,元昊反叛,因太原是交通要道,就加授杜衍为龙图阁学士。
宝元二年,升任刑部侍郎、复知永兴军。
这时朝廷正大举用兵,老百姓对征发兵役感到痛苦,官吏因此为奸。
杜衍筹划计算,衡量道里的远近,放宽他们的期限,使百姓得以依次运送至官府。
与其他各州运兵的费用相比,要节省一半以上。
回到京师,暂代开封府知府,权贵近臣久闻杜衍的名声,都不敢以私情相求。
契丹与元昊在黄河外交战,参知政事范仲淹宣抚河东,想自己率兵出战。
杜衍说:“两国正在交战,按形势一定不会进犯,我们不可轻易出兵。
”范仲淹在仁宗面前争论,并诋毁杜衍,言辞十分急切。
范仲淹曾经像对待父辈一样侍奉杜衍,杜衍不因此而忌恨他。
杜衍清廉正直不营谋私产,退职后,寄寓南都共十年,府第居室简陋,只有数十间,他居住在那却很自足。
他善于写诗,正书、行书、草书都有章法。
病重,仁宗派遣中使赐药,带着太医前去看望,没有来得及。
去世,终年八十岁。
追赠司徒兼侍
中,谥号正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