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考英语高分应试教程》(阅读理解)【圣才出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阅读理解
第一节命题分析
一、考核要求
阅读文章是我国考生接触外语的最主要途径,因此,阅读理解在试卷中占权重较大。
该部分考查考生理解不同题材和体裁的书面材料的能力以及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要求考生读懂有关日常生活话题的简短文字材料,例如公告、说明、广告以及书、报、杂志中关于一般性话题的简短文章。
考生应能:
1.理解主旨和要义
任何一篇文章都会有一个主旨要义。
有时从文章的第一个段落,甚至第一个句子即可得出文章的主旨要义,从这一段或这个句子读者会知道文章描述的是谁或什么(即文章的主题),也会了解作者希望读者了解主题方面的哪些内容。
有时,文章的主旨要义则需从文章的字里行间进行推断。
这类试题主要考查考生略读文章、领会大意的能力,它对考生的归纳、概括能力有一定的要求。
2.理解文中具体信息
文章主题和中心思想的阐述往往需要大量细节信息的支持,这些细节对于理解全文内容至关重要,同时也是归纳和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基础。
考生应能够根据不同的要求阅读文章,以获得某些特定的信息或准确地寻求所需的细节。
这类试题有时比较直接,理解字面意思即可答题;有时则较为间接,需要归纳、概括和推理才能答题。
3.根据上下文推断生词的词义
正确理解文章中单词或短语的含义是理解文章的第一步,也是理解文章的基础,不懂单
词含义根本就谈不上理解文章。
但英语单词的含义并非完全等同于词典中所标注的汉语意思,其含义随不同的语境会有所不同。
考生应能够根据上下文正确理解灵活变化的词义,才算是真真初步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
此外,阅读文章时,常常会遇到一些过去未见过的词,但许多这类生词的词义可以通过上下文推断出来。
这种不使用词典而通过阅读上下文来推断生词含义的能力,是考生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因此也是阅读测试中经常考查的一种能力。
4.作出判断和推理
阅读文章的主要目的是获取信息,即作者所要传达的信息。
在实际的阅读活动中,有时需要根据文章提供的事实和线索,进行逻辑推理,推测作者未提到的事实或某事发生的可能性等。
5.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
英语文章讲究使用主题段和主题句。
主题段通常在文章开头,简要概括文章的主题。
主题句可能在一段的开头,也可能在中间或末尾,作用是交代该段的中心思想,再由全段展开或讨论这个主题。
各个段落通常由某些起来接作用的词语连接,以使文章行文连贯。
若要准确、深刻地理解一篇文章,则必须对文章的结构有所了解,把握住全篇的文脉,即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
对这种能力的考查,一般反映在理解文中某一段落的作用或某些词语的指代关系的题目中。
6.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
每篇文章都有一个特定的写作目的,或是向读者传递某个信息,或是愉悦读者,或是阐述某个道理。
而这些信息通常并不是明确表达出来,而是隐含在文章之中。
因此,这类问题要求考生在理解文章总体内容的基础上,去领会作者的言外之意。
二、出题形式
本部分为客观选择题,要求考生根据所提供短文的内容(不少于1200词),从每题所给的4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三、题量分值
本部分共15小题,每小题2分。
第二节技巧指南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主要是由阅读短文和短文后的试题组成的。
阅读理解短文选材广泛,内容丰富,往往涉及到日常生活、人物传记、国内外风土人情、故事传说、社会文化、政治经济、史地科技、自然现象、新闻报道、体育活动、广告说明、书信通知、目录等许多方面的内容。
文体多采用叙述、描写、说明、议论及应用文等形式。
近年来,高考阅读理解题都由五篇短文组成,一般分易、中、难三种难易程度。
掌握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的应试技巧,正确地理解和分析问题,考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抓住文章的首段与末段及段落的首句和末句
文章的首段与末段、段落的首句和末句,一般表达文章的主题和段落的中心思想,其他段落及句子只起补充、说明、解释或引申的作用。
因此,首先要搜索目标,找出文章及段落中的主题句。
了解了它们的含义,就可以顺着提供的主要线索去捕捉文章的相关信息,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答案。
2.进行合理推断
对文章有了详细而全面的理解之后,就要按照文章内容,上下文的逻辑关系,作出推理判断。
阅读理解涉及词汇、语法、句型、段落结构、文化背景等各方面知识。
答题时,要领
会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特别是相邻句子之间的关系,这样有利于理解全文。
表示逻辑关系的标志词是连接词、副词、代词、介词短语、关系词、插入语等,通读时应特别注意。
3.猜测推敲生词
阅读短文时,常常会遇到一些生词。
这时,考生要沉着、冷静,细心思考。
首先要把整段、整篇文章看完。
通过对全篇短文的理解,就很有可能猜测出生词的大意。
另外,还可以从含有生词句子的上下文,以及句子和段落之间的关系来判断、理解生词以求获得其真正含义。
猜测生词的另一种方法是,根据构词法推测。
遇到生词后,可从构词法角度分析判断生词。
例如:unforeseeable一词,其中词根为see,fore的含义是“早先、预先”的意思,un前缀是“不”的意思,因此可以猜知,此词词义为“未能预见的”。
4.利用常识解题
多了解一些常识性知识有利于阅读理解。
如果对文章的相关背景有所了解,读起文章一定既省时又省力。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各方面的背景知识是十分重要的。
考生应了解下列知识:
著名作家、艺术家及其主要作品;
科普常识:尽量了解有关生态平衡、环境污染、计算机应用、诺贝尔奖等方面的知识;
了解西方社会风土人情、社交活动、新年、圣诞节活动、宗教信仰、罢工斗争、失业现象、风俗习惯等;
多看新闻联播、世界各地和各类英语讲座等节目;
使用各种工具书,查阅各类名词、术语、重大事件;
熟记常用的缩略词语。
5.正确理解题干
纵观历年高考试题,阅读理解试题一般有以下几种题型:一是直接回答who,whom,
which,what,where,when,why,how等疑问词引起的细节问题;二是猜测词义题;三是推理判断题;四是综合概括题。
在做阅读理解题时,一定要仔细看完、看清楚试题要求再作答,特别要注意NOT,TRUE,EXCEPT等词。
有时,要先看题后阅读文章,带着问题去读短文,可缩短阅读时间,效果也许会更好。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的解题技巧
1.例证题
(1)例证题的标记。
当题干中出现example,case,illustrate,illustration,exemplify
时。
(2)返回原文,找出该例证所在的位置,既给该例子定位。
(3)搜索该例证周围的区域,90%向上,10%向下,找出该例证支持的观点。
例子周围
具有概括抽象性的表达通常就是它的论点。
(注意:举例的目的是为了支持论点或是为了说明主题句。
举例后马上问这个例子说明了什么问题,不能用例子中的话来回答这个问题。
)
(4)找出该论点,并与四个选项比较,得出选项中与该论点最一致的答案。
(5)例证题错误答案设计的干扰特征经常是:就事论事。
即用例子中的某一内容拉出来
让你去选。
(×)
要求:在阅读中,遇到长的例子,立即给这个例子定位,即找出起始点,从哪开始到哪结束。
2.指代题
(1)返回原文,找出出题的指代词。
(2)向上搜索,找最近的名词、名词性短语或句子(先从最近点开始找,找不到再找次
近的,一般答案不会离得太远)。
(3)将找到的词、词组或句子的意思代入替换该指代词,看其意思是否通顺。
(4)将找到的词、词组或句子与四个选项进行比较,找出最佳答案。
3.词汇题:“搜索代入”法
(1)返回原文,找出该词汇出现的地方。
(2)确定该词汇的词性。
(3)从上下文(词汇的前后几句)中找到与所给词汇具有相同词性的词(如一下子找不
到就再往上往下找),代入所给词汇在文章中的位置(将之替换)看语义是否合适。
(4)找出选项中与代替词意思相同或相近的选相,即答案。
注意:
1.如果该词汇是简单词汇,则其字面意思必然不是正确答案。
2.高考阅读不是考查字认识不认识,而是考查是否能根据上下文作出正确的判断。
3.词汇题的正确答案经常蕴藏在原文该词汇出现的附近。
注意不能靠单词词义直接往下推。
4.寻找时要注意同位语、特殊标点(比如分号,分号前后两句话的逻辑关系不是形式上的并列就是语义上的并列,也就是两句话的意思相同,所以可用其中一句话的意思来推测另一句话的意思从而推出所给词汇含义)、定语从句、前后缀,特别要注意寻找时的同性原则。
比如:让猜一个名词词组(动词词组)的意思,我们就向上向下搜索名词词组(动词词组)。
隐蔽型词汇题:题干与原文的某句完全重合,只有一两个词被替换掉。
隐蔽型词汇题的做法跟词汇题的做法几乎一样,往上往下找。
4.句子理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