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市第十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高二生物 考试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有关如图所示生物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示过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 B. 图示变异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之间 C. 图示变异未产生新的基因,但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型 D. 图示过程表示染色体易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2. 子女和父母性状之间的差异主要来自于( ) A. 基因突变 B. 染色体结构变异 C. 染色体数目变异 D. 基因重组 3. 下面有关基因重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是生物变异的重要来源 B. 基因重组产生原来没有的新基因,从而改变基因中的遗传信息 C. 基因重组所产生的新基因型不一定会表达为新的表现型 D. 基因重组能产生原来没有的新性状组合 4. 下列关于生物可遗传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有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以发生基因重组 B. 染色体变异仅能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 C. 病毒、细菌和小鼠均可发生的变异是基因突变 D. 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在光学显微镜下都可以观察到 5. 下列各种措施中,能产生新基因的是( ) A. 高秆抗病小麦自交得到四种表现型小麦 B. 用秋水仙素诱导二倍体西瓜获得四倍体西瓜 C. 用 X 射线、紫外线处理青霉菌获得高产青霉菌株 D. 用离体花药培育单倍体小麦植株 6. 下列关于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的主要区别叙述错误的是( ) A. 染色体结构变异是染色体的一个片段增添、缺失或替换等,而基因突变则是DNA 分子中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缺失 B.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均可以发生基因突变,但只有真核生物能发生染色体变异 C. 基因突变一般是微小突变,其对生物体影响较小,而染色体结构变异是较大的变异,
其对生物体影响较大
D. 多数染色体结构变异可通过显微镜观察进行鉴别,而基因突变则不能
7. 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 )
A. 基因突变
B. 基因重组
C. 染色体变异
D. 自然选择
8.发生基因突变以后的基因应该是()
A. 显性基因
B. 隐性基因
C. 原有基因的等位基因
D. 有害基因
9.导致遗传物质变化的原因有很多,如图字母代表不同基因,其中变异类型①和②依次是
()
A. 突变和倒位
B. 重组和倒位
C. 重组和易位
D. 易位和倒位
10.基因型为BBBbDDdd的某生物,其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为()
A. B. C. D.
11.下列有关生物育种原理及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B. 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是获得多倍体的唯一方法
C. 在单倍体育种中,经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幼苗可能会发生性状分离
D. 诱变育种的优点是可以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12.下列关于染色体组、单倍体和二倍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
B. 由配子直接发育得到的个体称为单倍体
C. 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就是二倍体
D. 二倍体生物中的一个染色体组携有控制该物种生长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
13.秋水仙素在诱导多倍体形成中的作用是()
A. 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加倍
B. 促进染色单体分开,使染色体加倍
C. 促进细胞融合,使染色体加倍
D. 诱导染色体进行多次复制,使染色体加倍
14.通过下列技术培育得到的新个体属于单倍体的是()
A. 紫外线照射青霉菌株
B. 秋水仙素处理水稻萌发的种子
C. 玉米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
D. 高秆抗病小麦与矮秆易感小麦杂交
15.某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通过下列技术可以分别将它转变为以下基因型的生物AABB,aB,
AaBBC,AAaaBBBB ,则以下排列正确的是()
A. 诱变育种、转基因技术、花药离体培养、细胞融合
B. 杂交育种、花药离体培养、转基因技术、多倍体育种
C. 花药离体培养、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转基因技术
D. 细胞融合、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
16.下列有关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基因突变的特点决定诱变育种时需要处理大量的材料
B. 杂交育种能产生新基因
C. 普通小麦的花粉离体培养得到的是三倍体
D. 三倍体无子西瓜高度不育的原因是细胞内无同源染色体
17.要实现目的基因和运载体DNA分子重组,必须具有的工具酶是()
A. 限制性内切酶和DNA连接酶
B. DNA解旋酶和DNA聚合酶
C. DNA解旋酶和DNA连接酶
D. 限制性内切酶和DNA聚合酶
18.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遗传病是指基因结构改变而引发的疾病
B. 具有先天性和家族性特点的疾病都是遗传病
C.杂合子筛查对预防各类遗传病具有重要意义
D. 遗传病再发风险率估算需要确定遗传病类型
19.人工繁殖的频危野生动物在放归野外前通常要进行野外训练.如果将人工繁殖的频危大
型食肉森林野生动物放在草原环境中进行野化训练,通常很难达到野化训练目的.对于这一结果,下列解释做合理的是()
A.野化训练的时间太短,不足以适应森林环境
B. 草本植物矮小,被野化训练的动物无法隐藏身体
C. 没有选择正确的野化训练环境,训练条件不合适
D. 草原上食肉动物与野化训练动物激烈争夺食物
20.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群落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 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C. 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D. 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21.人体组织细胞需要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下列不属于内环境的是()
A. 细胞内液
B. 组织液
C. 淋巴
D. 血浆
22.内环境的稳态破坏,必将引起()
A. 细胞代谢紊乱
B. 心脏病
C. 糖尿病
D. 内环境中pH升高
23.如图表示内环境成分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A. B.
C. D.
24.人体中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构成了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血浆和组织液都有运输激素的作用
B. 血浆和淋巴都是免疫细胞的生存环境
C. 血红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浆和组织液中
D. 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浓度低于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
25.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内环境仅由血浆、组织液、淋巴这三种细胞外液构成
B. 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血红蛋白等物质
C. 内环境中的血浆、淋巴、组织液等的成分稳定时机体就达到稳态
D. 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主要来源于Na+和Cl-
二、简答题(请将符合题目要求的内容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共50分)
26.某动物种群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3、0.4和0.3,请回答:
(1)该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为.
(2)如果该种群满足四个基本条件,即种群、不发生、不发生、没有迁入迁出,且种群中个体间随机交配,则理论上该种群的子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如果该种群的子一代再随机交配,其后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会、不会)发生改变.
(3)假定该动物种群满足上述四个基本条件,但不发生随机交配,只在相同基因型之间进行交配,则理论上该种群的子一代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和;如果子一代也同样只发生相同基因型之间的交配,其后代中AA、Aa 和aa的基因型频率(会、不会)发生改变.
27.下图表示以某种农作物①和②两个品种为基础,培育出④⑤⑥⑦四个品种的育种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Ⅰ叫做;④Ab可称作植株,获得该植株常采用的方法是。
(2)通过I、Ⅱ过程培育出⑤所采用的育种方法的原理是;用I、Ⅲ、V培育出⑤所采用的育种方法是,其优越性主要表现为 .
(3)在图Ⅳ育种过程中,用秋水仙素处理的对象是,其发挥作用的时期为。
图Ⅵ培育⑦的育种原理为。
(4)某植株产生了一种新的抗病基因,若要获得该抗病基因,应用酶处理切割DNA分子,此酶的作用部位是DNA分子的 .将该抗病基因转移到农作物体内的四个操作步骤为:提取目的基因、、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
(5)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进化的实质是。
28.如图为人体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据图分析:
(1)图中共同构成内环境的是(填标号)。
(2)血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填标号)。
(3)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填名称)。
(4)②与③相比,③中含有的成分明显减少的是。
(5)下列物质属于内环境的成分的是:。
①血红蛋白②胃蛋白酶③尿素④神经递质
⑤载体蛋白⑥血浆蛋白⑦溶酶体酶⑧ATP合成酶
(6)某人因营养不良,②内的蛋白质减少,从而使的量增多导致组织水肿。
(7)日常生活中,如果饮水过少或吃的食物偏咸,会导致内环境的渗透压,但机体能通过神经和体液的共同调节,使其保持相对稳定。
(8)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的必要条件。
与内环境稳态直接相关的4个系统包括消化、呼吸、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