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灵独白(张树雄 刘兴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灵独白
古浪县冰沟墩小学张树雄刘兴德
案例描述:
马某,是二年级班的一名男同学。在班里他能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博得的大家的眼球,课间在教室总是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不是东跑,就是西跳。在课堂上,他的坐姿就可以看出他听课的学习状态,如果他心情好,坐姿相对要的端正一点,如果心情稍微不顺,他就会趴在桌子上,尤其是得不到老师的表扬时,甚至会悄悄的吹起口哨,用他这种方式唤起老师与同学们的关注。
由此,老师和同学的眼里,他是一个“问题学生”。性格外向,善于表现自己。即便是老师用各种方式教育他,他还是我行我素,任其发展。性格倔强的他,无视班级纪律,常常给班级制造一点麻烦,有时候老师都觉得束手无策。正是他有这样不好的学习习惯,不端正的态度,成绩平平。使得他心理上得不到应有的满足,二年级的小朋友心理上出现不平衡,他的行为举止已经足以暴露,这种失衡带来的后果,就是孩子不能健康快乐的学习。整天看着他与其他孩子打闹不止,唇枪舌剑,视同学们为“敌人”。一看到别的孩子不顺心,他就幸灾乐祸,内心得到极大的满足。
二、案例分析
通过长期的观察,充分利用集体备班时与任课教师之
间的交流,课后听取班级学生对发的反映,利用家长会与该家长之间交换意见。得知造成孩子出现这样反常的行为举止,难以合群的个性的原因是多元的,造成这样多元的性格,主要原因是不良的家庭教育和生活环境造成的。
根据马某奶奶的描述,马某从四岁开始,父母的感情不再和谐,经常在家吵闹不止,有时时候甚至当着孩子面大打出手,在他5岁的时,他的父母就因感情破裂而离异了,他跟着父亲生活,母亲从此杳无音信。离婚后为了家庭生计,父亲不得不把孩子托管于爷爷奶奶照料。爷爷、奶奶没文化,能够做到的就是给孩子吃饱穿暖,文化的传递与思想教育无从着手。在平时的生活中,爷爷和奶奶对孙子总是过于宠爱、放任的,凡事都依马某的,自我为中心的心理越发的膨胀。在家只要大人不满足自己的要求,就在家撒泼,不吃饭等行为加以抗拒。在校的种种表现,应征了在家的表现。
三、教育策略
(1)润雨细物爱之转化
老师对于那些存在问题的学生,帮助教育他们时。要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学生是一灵动的个体,会体察到老师的教育温度,有温度的教育才能感化学生,才能走进学生的灵魂深处。作为教师,在任何时刻,都不放弃一个学生,即便是这个学生“冥顽不灵”的“问题学生”。“问题学生”看似表面坚强,其实内心是极度脆弱的人,他们更需要别人
的尊重和关怀,尤其是老师的尊重和关怀。只有充分尊重他们的人格,才能慢慢走近他们的心灵,唤醒他们那份被遮蔽的良知和自信。
在课堂上,尤其是在学生面前,我从未将马某以“问题学生”对待,我总是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并且在提出问题的时候,我尽可能给马某回答问题的机会,当然我会特意设置一些他能够完全胜任的一些问题,如果回答正确了,我会及时给他贴一枚小红旗,看着他得到小红旗,脸上流露出来的喜悦之情是不言而喻的;如果,他能回答一些偏难的问题,回答的非常完美,我会给他热烈的掌声。这一个个细节的温暖举动,使他自信心不断地大增,自我约束能力也逐渐在增强。
(2)因材施教建立威信
虽然,马某在班里集体观念比较淡薄,但他身体强壮,有使不完的劲。班级里面有需要出力气的活,我会首先考虑的马某同学。他也很乐意参加这样的活动,在活动中,他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同学们对他的表现看在眼里,记在心间。马某出色地完成了所教的任务,让其他同学刮目相看,深深地赢得了大家对他的尊重和欣赏。同学们的支持和赞扬又使他的集体观念极大地增强,各方面日益进步。
四、收获与反思
经过一年多的不懈努力,虽然很辛苦,但马某的“问
题”都已得到明显地转变。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他基本上能克制自己不良的情绪,不再与其他同学针锋相对,情绪似乎更平和,不再那么激动,同学关系也相处得较好。在家也不再和之前一样,对待爷爷奶奶的态度和和蔼了许多,在家也能主动帮家里干一些家务。通过一年对他的教育,我获得一下启示:
1、教育好一个“问题学生”,老师给与的也许很多,付出的也许很多。善于发现“问题学生”的闪光点,这就需要老师有敏锐的观察能力,用教育的艺术,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他感受成功的快乐找回自信和自尊,提升自己的价值,激起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2、“问题学生”不一定是“坏”学生,马某同学年龄偏小,是非观念还没有形成,对一些问题有不正确的看法或错误的做法,是难免的。他对世界的认知还没有建立起来,对所做的事情不能区分好坏。所以,教师不能因为孩子犯错误就把他当作坏孩子。孩子们犯了错误,教师应该用善意的批评,博爱的胸怀因势利导,而绝不是粗暴的批评和惩罚。用老师的爱心传递给孩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应为爱的教育才是教育的最终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