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14 卖火柴的小女孩-人教新课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卖火柴的小女孩
导学目标:
1.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和理解生字所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了解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

导学重点:从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关注小女孩的命运。

体会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及表达的效果。

导学难点: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幸福是什么?生:。

师:是啊,看着你们一个个活泼可爱、聪明伶俐,有疼爱自己的父母和亲人,还能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你们集万千宠爱于一生你们就是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可是,还有一位小姑娘,她光着头、赤着脚还在风雪弥漫的街头叫卖着火柴。

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安徒生童话之《卖火柴的小女孩》。

二、小组合作,深入探究
1.出示探究内容
(1)小女孩为什么连续的擦燃火柴?她五次擦燃火柴看到的幻像分别说明了什么?小女孩渴望得到什么?最使你受感动的是哪一次?自己试着读一读,请把你的感情充分读出来。

(2)读读文章最后三个自然段,联系上下文,先想一想,再和同学讨论:你对“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是怎样理解的?对最后一段中的两个“幸福”是怎样理解的?
2.学生自由快速浏览课文,边读边根据所给题目自读自悟,画出相关语句。

3.小组内交流:学生分小组边读课文边根据所给题目进行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朗读品评,感受小女孩的悲惨命运,教师相机指导。

三、深入探究:提出你认为值得讨论的问题,教师点拨,并和全班同学深入探究。

四、总结写法这篇童话为什么让我们如此感动?
(1)对比的写法。

(2)详细的刻画女孩的外貌、衣着和动作,深刻地写出了女孩的可怜。

(3)合理的想象
五、课堂检测1、课文内容我会填
她赶紧擦着了(),要把奶奶留住,一大把火柴发出()光,照的跟白天一样()。

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这样(),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怀里。

她们俩在()和()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没有()也没有()的地方去了。

《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写了小女孩____次擦燃火柴,第一次看到了________,说明了小女孩当时________,渴望得到________;第二次看到了________,说明小女孩当时________,渴望得到________;第三次看到________,说明小女孩当时________,渴望得到________;第四次看到了________,说明小女孩当时________,渴望得到________。

第五次擦然火柴是为了___________,这些幻象与小女孩的现实生活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表现了小女孩命运的____ 。

2、我理解
(1)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这句话的意思是
(2)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第一个“幸福”是指
第二个“幸福”是指
板书设计:
14、卖火柴的小女孩
美好的幻觉残酷的现实
火炉冷
烤鹅饿
圣诞树没有欢乐
奶奶没人疼爱
命运悲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