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颂·商颂(原文)(题解)(注释)(译文)(赏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经·颂·商颂(原文)(题解)(注释)(译文)(赏析)
诗经·颂·商颂·殷武(原文)(题解)(注释)(译文)(赏析)
题解:商人后裔祭祀歌颂殷高宗武丁之诗。
原文:
挞彼殷武1,
奋伐荆楚2。
罙入其阻3,
裒荆之旅4。
有截其所,
汤孙之绪5。
维女荆楚6,
居国南鄉7。
昔有成汤,
自彼氐羌8,
莫敢不来享,
莫敢不来王。
曰商是常9。
天命多辟10,
设都于禹之绩11。
岁事来辟12,
勿予祸適13,
稼穑匪解14。
天命降监,
下民有严15。
不僭不滥16,
不敢怠遑。
命于下国,
封建厥福17。
商邑翼翼18,
四方之极19。
赫赫厥声,
濯濯厥灵20。
寿考且宁,
以保我后生21。
陟彼景山22,
松伯丸丸23。
是断是迁,
方斫是虔24。
松桷有梴25,
旅楹有闲26,
寝成孔安27。
注释
1.挞(tà):勇武貌。
殷武:即殷高宗武丁,殷朝的一位中兴之主,曾任用贤人傅说(yuè)为相,并不断对西北的□(上工下口)方、土方、鬼方、羌、周族等用兵,在位五十九年。
2.荆楚:即荆州之楚国。
《史记·楚世家》:"吴回生陆终。
陆终生子六人,其长曰昆吾;二曰参胡;三曰彭祖;四曰会人;五曰曹姓;六曰季连,芈姓,楚其后也。
昆吾氏,夏之时尝为侯伯,桀之时汤灭之。
彭祖氏,殷之时尝为侯伯,殷之末世灭彭祖氏。
…周文王之时,季连之苗裔曰鬻熊。
鬻熊子事文王,蚤(早)卒。
其子曰熊丽。
熊丽生熊狂,熊狂生熊绎。
熊绎当周成王之时,举文、武勤劳之后嗣,而封熊绎于楚蛮,封以子男之田,姓芈氏,居丹阳。
"
3.罙(shēn):同"深"。
古深字本作"突",隶变作"罙"。
4.裒(póu):"捊"之别体,通"俘",俘获。
5.汤孙:指商汤的后代武丁。
绪:功业。
6.女(rǔ):同"汝"。
7.鄉(xiànɡ):通"嚮",今简作"向"。
8.自彼氐羌:自,犹"虽";氐、羌,散居在今西北狭西、甘肃、青海一
带的边远民族。
9.常:长。
"常"是"尚声"字,与"长"字古音同部,故可释为"长"。
10.多辟(bì):众多诸侯国君。
11.绩:通"迹"。
12.来辟:犹言"来王"、"来朝"。
13.祸適:读同"过谪",义为谴责。
14.解(xiè):同"懈"。
15.严(yǎn):同"俨",敬谨。
16.不僭(jiàn)不滥:毛传:"赏不僭、刑不滥也。
"
17.封:毛传:"大也。
"
18.商邑:指商朝的国都西亳。
《史记·殷本纪》正义:"汤自南亳迁西亳,仲丁迁隞,河亶甲居相,祖乙居耿,盘庚渡河,南居西亳,是五迁也。
"殷高宗武丁是盘庚之后的中兴之主,其时建都西亳,在今河南偃师。
翼翼:都城盛大貌。
19.极:准则。
20.濯濯:形容威灵光辉鲜明。
21.后生:犹言后代子孙。
22.景山:陈奂《诗毛氏传疏》:"考今河南偃师县有缑氏城,县南二十里有景山,即此诗之景山也。
"
23.丸丸:形容松柏条直挺拔。
24.方:是。
虔: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虔当读如虔刘之虔。
"虔刘,砍削。
25.桷(jué):方形的椽子。
梃(chān):木长貌。
26.旅:当依毛传释为"陈列"。
有闲:闲闲,大貌。
27.寝:此指为殷高宗所建的寝庙。
古时的寝庙分两部分,后面停放牌位和先人遗物的地方叫"寝",前面祭祀的地方叫"庙"。
孔:很。
译文:
殷王武丁神勇英武,
是他兴师讨伐荆楚。
王师深入敌方险阻,众多楚兵全被俘虏。
扫荡荆楚统治领土,成汤子孙功业建树。
你这偏僻之地荆楚,长久居住中国南方。
从前成汤建立殷商,那些远方民族氐羌,没人胆敢不来献享,没人胆敢不来朝王。
殷王实为天下之长。
上帝命令诸侯注意,建都大禹治水之地。
每年按时来朝来祭,不受责备不受鄙夷,好好去把农业管理。
上帝命令殷王监视,下方人民恭谨从事。
赏不越级罚不滥施,人人不敢怠慢度日。
君王命令下达诸侯,四方封国有福享受。
殷商都城富丽堂皇,它是天下四方榜样。
武丁有着赫赫声名,他的威灵光辉鲜明。
既享长寿又得康宁,是他保佑我们后人。
登上那座景山山巅,松树柏树挺拔参天。
把它砍断把它远搬,
削枝刨皮加工完善。
长长松木制成方椽,
楹柱排列粗壮溜圆。
寝庙落成神灵安恬。
赏析:
《殷武》一诗,是《商颂》的最后一篇,也是《诗经》三百零五篇的最后一篇,《毛诗序》所作题解为“祀高宗也”,谓其为商人祭祀歌颂殷高宗武丁之诗。
但魏源本三家诗之说,云:“春秋僖四年,公会齐侯、宋公伐楚,此诗与《鲁颂》‘荆舒是惩’,皆侈召陵攘楚之伐,同时同事同词,故宋襄公作颂以美其父(桓公)。
”(《诗古微》)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以为“魏说为此诗定论,毛序之伪,不足辨也”。
然吴闿生《诗义会通》云:“考《商颂》五篇,皆盛德之事,非宋之所宜有,且其诗有‘邦畿千里,惟民所止,命于下国,封建厥福’等语,此复非诸侯之事,是序说无可疑者。
”方玉润《诗经原始》也指出:“或疑商时无楚,……殊不知《禹贡》荆及衡阳为荆州,楚即南荆也。
……又况《易》称‘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与此诗‘深入其阻’者合。
鬼方,楚属国也。
”其辨甚核,当从之。
殷高宗作为成汤之后的一代中兴之主,《史记·殷本纪》载有他的业绩:“帝武丁即位,思复兴殷,而未得其佐。
三年不言,政事决定于冢宰,以观国风。
武丁夜梦得圣人,名曰说。
以梦所见视群臣百吏,皆非也。
于是迺(乃)使百工营求之野,得说于傅险(亦作傅岩)中。
是时说为胥靡,筑于傅险。
见于武丁,武丁曰:‘是也。
’得而与之语,果圣人,举以为相,殷国大治。
故遂以傅险姓之,号曰傅说。
帝武丁祭成汤,明日,有飞雉登鼎耳而呴,武丁惧。
祖己曰:‘王勿忧,先修政事。
’武丁修政行德,天下成驩(欢),殷道复兴。
”
这首《殷武》诗的主旨,就在于通过高宗寝庙落成举行的祭典,极力颂扬殷高宗继承成汤的事业所建树的中兴业绩。
全诗共六章,一、四、五章章六句,二、六章章七句,三章五句。
前五章写殷高宗武丁中兴之事,最后一章写高宗寝庙落成的情景。
这首诗歌在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色,是各章都有它描写的侧重点。
第一章言武丁伐楚之功。
“挞彼殷武,奋伐荆楚”二句,表现了武丁对楚用兵的勇猛神速。
“罙(深)入其阻,裒荆之旅”,写出武丁的军队是在突破险阻中取得节节胜利。
“有截其所,汤孙之绪”,特别点明武丁之所以能征服荆楚之地,那是因为他是成汤的后世子孙,理应有所作为。
第二章写武丁对荆楚的训诫。
“维女(汝)荆楚,居国南鄉(向)”二句,从荆楚所处的地理位置,指出它理应俯首听命。
“昔有成汤,自彼氐羌。
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曰商是常。
”这是以成汤征服氐、羌的先例来告诫荆楚归服,可谓是“刚柔并举”。
第三章只有五句,可能有脱文,是写四方诸侯来朝。
说殷武丁秉承“天命”统治诸侯,因之诸侯入国朝见天子、在封地勤治农事,都是他们应尽的职守。
第四章,进一步申述武丁是受“天命”的中兴之主,人民百姓只能安分守己,按商朝的政令行动。
第五章,写商朝的国都西亳地处中心地带的盛况,这里曾是中兴之主殷武丁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地方,故特别用“商邑翼翼,四方之极”两句诗来渲染它,而武丁在位长达五十九年,说他“赫赫厥声,濯濯厥灵”,并不过分。
末章描写修建高宗寝庙的情景,用“陟彼景山,松柏丸丸”两句诗作比兴,不但形象生动,而且有象征意义,象征殷武丁的中兴业绩垂之不朽。
这首诗在用韵上也有其特色。
第一章句句用韵,“武”、“楚”、“阻”、“旅”、“所”、“绪”同叶鱼部韵;第二章除“维女荆楚”一句不用韵,其余句句用韵,“鄉”、“汤”、“羌”、“享”、“王”、“常”同叶阳部韵;第三章句句用韵,“辟”、“绩”、“辟”、“適(谪)”、“解(懈)”是锡支通韵;第四章句句用韵,前后换韵,“监”、“严”、“滥”、“遑”是谈阳合韵,“国”、“福”叶职部韵;第五章句句用韵,前后换韵,“翼”、“极”叶职部韵,“声”、“灵”、“宁”、“生”叶耕部韵;最后一章句句用韵,“山”、“丸”、“迁”、“虔”、“梃”、“闲”、“安”叶元部韵。
由于末章用元韵一韵到底,颇能渲染出宗庙落成的喜庆气氛。
诗经·颂·商颂·烈祖(原文)(题解)(注释)(译文)(赏析) 题解:祭祀商的始祖成汤,祷告祈福。
原文:
猗嗟嗟烈祖1!
有秩斯祜2。
申锡无疆3,
及尔斯所4。
既载清酤5,
赉我思成6。
亦有和羹,
既戒既平7。
鬷假无言8,
时靡有争。
绥我眉寿9,
黄耇无疆10。
约軧错衡11,
八鸾鸧鸧12。
以假以享13,
我受命溥将14.
自天降康,
丰年穰穰。
来假来飨,
降福无疆。
顾予烝尝15,
汤孙之将16。
注释:
1.烈祖:功业显赫的祖先,此指商朝开国的君王成汤。
2.有秩斯祜: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云:"有秩即形容福之大貌。
"祜,福。
3.申:再三。
锡:同"赐"。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经典多假锡为赐字。
凡言锡予者,即赐之假借也。
"
4.及尔斯所:陈奂《诗毛氏传疏》云:"及尔斯所,犹云‘以迄于今’也。
"
5.清酤:清酒。
6.赉(lài):赐予。
思:语助词。
7.戒:齐备。
8.鬷(zōnɡ)假:集合大众祈祷。
9.绥:安抚。
眉寿:高寿。
10.黄耇(ɡǒu):义同"眉寿"。
朱熹《诗集传》云:"黄,老人发白复黄也。
耇,老人面涷梨色。
"
11.约軝(qí)错衡:用皮革缠绕车毂两端并涂上红色,车辕前端的横木用金涂装饰。
错,金涂。
12.鸾:通"銮",一种饰于马车上的铃。
鸧(qiānɡ)鸧:同"锵锵",象声词。
13.假(ɡé):同"格",至也。
享:祭。
14.溥(pǔ):大。
将:王引之《经义述闻》释为"长"。
15.顾:光顾,光临。
指先祖之灵光临。
烝尝:冬祭叫"烝"。
秋祭叫"尝"。
16.汤孙:指商汤王的后代子孙。
将:奉祀。
译文:
赞叹伟大我先祖,
大吉大利有洪福。
永无休止赏赐厚,
至今恩泽仍丰足。
祭祖清酒杯中注,
佑我事业得成功。
再把肉羹调制好,
五味平和最适中。
众人祷告不出声,
没有争执很庄重。
赐我平安得长寿,
长寿无终保安康。
车衡车轴金革镶,
銮铃八个鸣铿锵。
来到宗庙祭祖上,
我受天命自浩荡。
平安康宁从天降,
丰收之年满囤粮。
先祖之灵请尚飨,
赐我大福绵绵长。
秋冬两祭都登场,
成汤子孙永祭享。
赏析
现存《商颂》五首诗,包括这首《烈祖》,究竟作于何时?有人认为它是商朝的作品,有人则认为是微子启受周之封立国于宋(今河南商丘)的作品(汉代微子启又避讳写作微子开,是殷纣王的庶兄)。
笔者认为这些诗初作于殷朝,后在流传于宋国的长时间中很可能又作了加工润色。
《毛诗序》云:“《烈祖》,祀中宗也。
”经历代学者研究,比较一致的看法认为是“祀成汤”之诗。
清人姚际恒《诗经通论》的评论是“《小序》谓‘祀中宗’,本无据,第取别于上篇,又以下篇而及之耳。
然此与上篇末皆云‘汤孙之将’,疑同为祀成汤,故《集传》云然。
然一祭两诗,何所分别?辅氏广曰:‘《那》与《烈祖》皆祀成汤之乐,然《那》诗则专言乐声,至《烈祖》则及于酒馔焉。
商人尚声,岂始作乐之时则歌《那》,
既祭而后歌《烈祖》欤?’此说似有文理。
”
方玉润《诗经原始》进一步申说:“周制,大享先王凡九献;商制虽无考,要亦大略相同。
每献有乐则有歌,纵不能尽皆有歌,其一献降神,四献、五献酌醴荐熟,以及九献祭毕,诸大节目,均不能无辞。
特诗难悉载,且多残阙耳。
前诗专言声,当一献降神之曲;此诗兼言清酤和羹,其五献荐熟之章欤?不然何以一诗专言声,一诗则兼言酒与馔耶?此可以知其各有专用,同为一祭之乐,无疑也。
”
这首诗的功利目的非常明显,就是通过祭祀烈祖,祈求“绥我眉寿”、“降福无疆”。
它是典型的宫廷祭歌(又叫“庙堂乐歌”)。
全诗一章二十二句,分四层铺写祭祀烈祖的盛况。
开头四句是第一层,首先点明了祭祀烈祖的原由,就在于他洪福齐天,并能给子孙“申锡(赐)无疆”;“嗟嗟”一词的运用,可谓崇拜得五体投地。
接下八句,写主祭者献“清酤”、献“和羹”,作“无言”、无争的祷告,是为了“绥我眉寿,黄耇无疆”。
这种祭祀场面的铺叙,表现了祭祀隆重肃穆的气氛,反映出主祭者恭敬虔诚的心态。
再接下去八句,写助祭者所坐车马的奢豪华丽,以此衬托出主祭者身份的尊贵,将祈求获福的祭祀场面再次推向高潮。
结尾两句祝词,点明了举行时祭的是“汤孙”。
首尾相应,不失为一首结构完整的诗篇。
此诗在语言运用上同其他《颂》诗一样,讲究典雅庄重,但由此也产生弊端,难免有些刻板乏味(当然也有好的句子,如“约軝错衡,八鸾鸧鸧”等)。
在韵律安排上,此诗倒很有特色,三换韵脚,先用鱼部韵,再用耕部韵,最后是用阳部韵。
押阳部韵的句子特多,从“黄耇无疆”到“汤孙之将”的下半部分十一句,连用“疆”、“衡”、“鸧”、“享”、“将”、“康”、“穰”、“享”、“疆”、“尝”、“将”十一个阳部韵,读起来音调非常铿锵和谐,其音节美显然远胜于文句美。
后世句句用韵的“柏梁体”诗恐怕也是滥觞于此。
诗经·颂·商颂·玄鸟(原文)(题解)(注释)(译文)(赏析)
题解:歌颂成汤建立商朝和武丁中兴。
原文:
天命玄鸟1,
降而生商,
宅殷土芒芒2。
古帝命武汤3,
正域彼四方4。
方命厥后5,
奄有九有6。
商之先后7,
受命不殆8,
在武丁孙子9。
武丁孙子,
武王靡不胜10。
龙旂十乘11,
大糦是承12。
邦畿千里13,
维民所止14,
肇域彼四海15。
四海来假16,
来假祁祁17。
景员维河18。
殷受命咸宜19,
百禄是何20。
注释:
1.玄鸟:黑色燕子。
传说有娀氏之女简狄吞燕卵而怀孕生契,契建商。
2.宅:居住。
芒芒:同"茫茫"。
3.古:从前。
帝:天帝,上帝。
武汤:即成汤,汤号曰武。
4.正(zhēnɡ):同"征"。
5.方:遍,普。
后:君主,此指各部落的酋长首领。
6.奄:包括。
九有:九州。
传说禹划天下为九州。
《尔雅·释地》:"两河间曰冀州,河南曰豫州,河西曰雍州,汉南曰荆州,江南曰扬州,济南曰兖州,济东曰徐州,燕曰幽州,齐曰营州。
"
7.先后:先王。
8.命:天命。
殆:通"怠",懈怠。
9.武丁:即殷高宗,汤的后代。
10.武王:即武汤,成汤。
胜:胜任。
11.旂(qí):古时一种旗帜,上画龙形,竿头系铜铃。
乘(shènɡ):四马一车为乘。
12.糦:同"饎",酒食。
13.邦畿:封畿,疆界。
14.止:居住。
15.肇域四海:始拥有四海之疆域。
四海,《尔雅》以"九夷、八狄、七戎、六蛮"为"四海"。
或释"肇"为"兆",兆域,即疆域。
16.来假(ɡé):来朝。
17.祁祁:纷杂众多之貌。
18.景:景山,在今河南商丘,古称亳,为商之都城所在。
19.咸宜:谓人们都认为适宜。
20.何(hè):通"荷",承担。
译文:
天帝发令给神燕,
生契建商降人间,
住在殷地广又宽。
当时天帝命成汤,
征伐天下安四边。
昭告部落各首领,
九州土地商占遍。
商朝先王后继前,
承受天命不怠慢,
裔孙武丁最称贤。
武丁确是好后代,
成汤遗业能承担。
龙旗大车有十乘,
贡献粮食常载满。
千里国土真辽阔,
百姓居处得平安,
四海疆域至极远。
四夷小国来朝拜,
车水马龙各争先。
景山外围大河流,
殷受天命人称善,
百样福禄都占全。
赏析:
本诗是祭祀殷高宗武丁的颂歌。
《毛诗序》云:“《玄鸟》,祀高宗也。
”郑笺云:“祀当为祫。
祫,合也。
高宗,殷王武丁,中宗玄孙之孙也。
有雊雉之异,又惧而修德,殷道复兴,故亦表显之,号为高宗云。
崩而始合祭于契之庙,歌是诗焉。
”郑玄的意思是《毛序》所说的“祀”是合祀,而他所讲到的“雊雉之异”,据《史记·殷本纪》记载,是这么一回事:“帝武丁祭成汤,明日有飞雉登鼎耳而呴(雊)。
武丁惧。
祖己曰:‘王勿忧,先修政事。
’”
据今人的研究,商是以鸟为图腾的民族,“雊雉之异”的传说与“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神话不无相关。
而“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则是关于商的起源的最珍贵的早期文献资料。
传说中商的祖先契是其母有娀氏之女吞下燕卵之后生下的。
《史记·殷本纪》:“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
……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
”上古典籍中对此传说有相当多的记载。
《楚辞·离骚》:“望瑶台之偃蹇兮,见有娀之佚女。
……凤鸟既受诒兮,恐高辛之先我。
”《楚辞·天问》:“简狄在台,喾何宜?玄鸟致诒,如何喜?”《吕氏春秋·音初》:“有娀氏有二佚女,为之成之台,饮食必以鼓。
帝令燕
往视之,鸣若嗌嗌。
二女爱而争搏之,覆以玉筐。
少选,发而视之,燕遗二卵北飞,遂不反。
”此外如《太平御览》卷八二引《尚书中候》,《史记·三代世表》褚少孙补引《诗含神雾》等纬书也记录了这同一传说。
更有意思的是:传世的晚商青铜器《玄鸟妇壶》上有“玄鸟妇”三字合书的铭文,其含义表明作此壶者系以玄鸟为图腾的妇人。
玄鸟是商部族的崇拜图腾,“天命玄鸟”的传说正是原始商部族的起源神话。
从文化人类学角度审视这一神话,我们发现它作为一种原型,有其典型意义。
有关鸟卵生子的传说长期流传于东北地区,如《论衡·吉验》:“北夷橐离国王侍婢有娠。
王欲杀之。
婢对曰:‘有气大如鸡子,从天而下,我故有娠。
”’《清太祖武皇帝实录》:“长白山,……有神鹊衔一朱果置佛古伦衣上,……其果入腹,既感而成孕。
”高丽李奎极《李相国文集》中亦有鸟卵生子的传说,与《魏书·高句丽传》所记之事略同。
而据傅斯年考证,商部族正是发迹于东北渤海地区。
由此可见,所谓的“雊雉之异”是为了显示高宗武丁的中兴而造出的神话,它正基筑于商民族的玄鸟图腾信仰。
商至盘庚而迁殷,发展兴旺,政局稳定。
盘庚死后,传位二弟小辛,小辛不幸三年而亡,又传位三弟小乙,小乙即位十年而亡。
其时殷道又衰,小乙之子武丁立,用傅说为相,伐鬼方、大彭、豕韦,修政立德,终使国家大治。
诗云:“龙旂十乘,大糦是乘。
”郑玄笺曰:“交龙为旗,高宗之孙子有武功,有王德于天下者,无所不胜服。
乃有诸侯建龙旗者十乘,奉承黍稷而进之者,亦言得诸侯之欢心。
十乘者,由二王后,八州之大国与?”中原部族建立联盟后,统以龙为标志,“龙以建旗”。
商族在东北兴起后,南下黄河流域,进而控制诸夏。
高宗武丁时,中原各部族以车载稻米进贡。
诗云:“四海来假,来假祁祁”,则不但是中原诸夏部族,即使是氐、羌等四边民族也纷纷进贡朝见。
武丁功业之隆,于此可见。
从文学角度看,本诗成功地应用了对比、顶真、叠字等修辞手法,结构严谨,脉络清晰,其成熟性令人惊奇。
先写神圣的祖先诞生和伟大的商汤立国,目的是衬托武丁中兴的大业,以先王的不朽功业与武
丁之中兴事业相比并,更显出武丁中兴事业之盛美。
“宅殷土芒芒”毕竟虚空,不及“邦畿千里”之实在;“正域彼四方”只是商汤征伐四方事业的开始,而武丁时却是“肇域彼四海”,四夷来归,疆域至广。
这看似重复的语句,却有根本上的差别,其妙用令人啧啧叹赏。
诗中“武丁孙子”,重复一遍形成转折,这是颂歌转折的关键,把中心转到了“武丁”身上,并表明了武丁是伟大的商汤后裔,中心开花,承上启下,结构上极其整饬。
最后几句中,“四海来假,来假祁祁”顶针与叠字修辞并用,以补充说明四方朝贡觐见之众多,渲染武丁中兴事业之成功,也有曲终奏雅、画龙点睛之效。
此外全诗善以数字作点染,“四方”、“九有”、“十乘”、“千里”、“四海”、“百禄”云云,各尽其妙。
本篇为祭祀颂诗,整诗写商的“受天命”治国,写得渊源古老,神性庄严,气势雄壮。
由此来设想这一祭祀场面的话,当是何等的声势浩大,音调宏亮。
诗经·颂·商颂·长发(原文)(题解)(注释)(译文)(赏析)
题解:叙述商族兴起,成汤伐桀的经过。
原文:
濬哲维商1,
长发其祥2。
洪水芒芒3,
禹敷下土方4。
外大国是疆5,
幅陨既长6。
有娀方将7,
帝立子生商8。
玄王桓拨9,
受小国是达10,
受大国是达。
率履不越11,
遂视既发12。
相士烈烈13。
海外有截14。
帝命不违,
至于汤齐15。
汤降不迟,
圣敬日跻16。
昭假迟迟17,
上帝是祗18,
帝命式于九围19。
受小球大球20,为下国缀旒21,何天之休22。
不竞不絿23,
不刚不柔。
敷政优优24,
百禄是遒25。
受小共大共26,为下国骏厖27。
何天之龙28,
敷奏其勇29。
不震不动30,
不戁不竦31,
百禄是总32。
武王载旆33,
有虔秉钺34。
如火烈烈,
则莫我敢曷35。
苞有三蘖36,
莫遂莫达37。
九有有截38,
韦顾既伐39,
昆吾夏桀40。
昔在中叶41,
有震且业42。
允也天子43,
降予卿士44。
实维阿衡45,
实左右商王46。
注释
1.濬(jùn)哲:明智。
濬,"睿"的假借。
商:指商的始祖。
2.发:兴发。
3.芒芒:茫茫,水盛貌。
4.敷:治。
下土方:"下土四方"的省文。
5.外大国:外谓邦畿之外,大国指远方诸侯国。
疆:疆土。
句意为远方的方国都归入疆土。
6.辐陨:幅员。
长:广。
7.有娀(sōnɡ):古国名。
这里指有娀氏之女,古时妇女系姓,姓氏无考,以国号称之。
《说文》:"娀,帝高辛之妃,偰母号也。
"将:壮,大。
8.帝立子生商:《商颂·玄鸟》:"天命玄鸟,降而生汤。
"有娀氏之女生契,契被奉为商的始祖。
9.玄王:商契。
契生前只是东方的一个国君,由小渐大,并未称王,下传十世至太乙(汤)建立商王朝,追尊契为王。
根据"玄鸟生商"的神话,称为玄王。
桓拨:威武刚毅。
10.达:开,通。
受小国、大国是达,二句疏释多歧,兹取郑笺"玄王广大其政治,始尧封之商为小国,舜之末年乃益其地为大国,皆能达其教令"之说。
11.率履:遵循礼法。
履,"礼"的假借。
12.遂视既发:视,巡视;发,施。
旧解多歧,兹取朱熹《诗集传》"言契能循礼不过越,遂视其民,则既发以应之矣"之说。
13.相土:人名,契的孙子。
契生昭明,昭明生相土,是商的先王先公之一。
烈烈:威武貌。
14.海外:四海之外,泛言边远之地。
有截:截截,整齐划一。
15.汤:成汤,帝号天乙,商王朝的建立者,他以武力推翻夏桀的统治,建立商王朝。
齐:齐一,一样。
16.跻:升。
17.昭假(ɡé):向神祷告,表明诚敬之心。
迟迟:久久不息。
18.祗:敬。
19.式:法,执法。
九围:九州。
20.球:一说球为玉器.小者尺二寸,大者三尺;一说通"捄",训"法"。
兹取前一说。
21.下国:下面的诸侯方国。
缀旒:表率、法则。
22.何:同"荷",承受。
休:"庥"的假借,庇荫。
23.絿(qíu):急。
24.优优:温和宽厚。
25.遒:聚。
26.共:历代训释不一,一说通"珙",璧;一说通"拱",法;一说通"供",为祭名或祭物,均可通。
27.骏厖(pánɡ):骏,大。
余培林引《诗经世本古义》:"《说文》云:石大也。
‘为下国骏厖’者,下国诸侯恃汤以安,如依赖于磐石然。
"
28.龙:"宠"的假借,恩宠。
29.敷奏:施展。
30.不震不动:郑笺:"不可惊惮也。
"
31.戁(nǎn)、竦:恐惧。
32.总:聚。
33.武王:成汤之号。
载:始。
旆:旌旗,此作动词。
34.有虔:威武貌。
秉钺:执持长柄大斧。
钺是青铜制大斧,国王近卫
军的兵器,国王亲征秉铖。
《史记·殷本纪》:"汤自把铖以伐昆吾,遂伐桀。
"即本诗所写。
35.曷(è):通"遏"。
36.苞有三蘖(niè):苞,本,指树于;蘖,旁生的枝桠嫩芽。
朱熹《诗集传》:"言一本生三蘖也,本则夏桀,蘖则韦也,顾也,昆吾也,皆桀之党也。
"
37.遂:草木生长之称。
达:苗生出土之称。
38.九有:九州。
39.韦:国名,在今河南滑县东,夏桀的与国。
顾:国名,在今山东鄄城东北,夏桀的与国。
40.昆吾:国名,夏桀的与国,与韦、顾、昆吾共为夏王朝东部屏障。
据史实,成汤先将韦、顾、昆吾分割包围,先歼灭左边的韦,再歼灭右边的顾。
然后两面夹击昆吾,最后伐孤立之桀,决战于鸣条(今河南封丘县东)之野,消灭了夏桀的主力。
41.中叶:中世。
商朝立国从契始,到十世成汤建立王朝,从开国历史年代说正值中世。
42.震:威力。
业:功业。
43.允:信然。
44.降:天降。
45.实维:是为。
阿衡:即伊尹,辅佐成汤征服天下建立商王朝的大臣。
他原来是一个奴隶,成汤发现他的才干,破格重用。
46.左右:在王左右辅佐。
译文:
英明睿智大商始祖,
永久兴发福泽祯祥。
上古时候洪水茫茫,
大禹平治天下四方。
远方之国均为疆土,
幅员广阔而又绵长。
有娀氏女青春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