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语教材课后习题的二次开发和有效利用的实践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语教材课后习题的二次开发和有效利用的实践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在数学课堂中,老师往往能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习题来为自己的教学服务:或用作例题引导学生分析解决;或用于课堂练习,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尝试用学到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或用作课后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以巩固课堂所学。然而在语文教学中却往往讲练分离,课堂上热热闹闹,似乎学所所得,但做起题目来却离预想相去甚远。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想,这除了与语文、数学学科特点有直接关系以外,还有重要的一点是对于教材中提供的习题的重视程度,以及对这些习题的开发和利用程度不同。随着新课程的推进,语文老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得到更新,老师们也更专注于钻研文本,钻研教材,但从总体上来看,老师们对教学内容和教法学法的钻研多一些,对课后习题的分析和研究少一些;对搜集资料,补充其他教辅练习多一些,对教材中课后习题的开发和利用少一些。难道小语教材中的这些习题真的只能是形同虚设,权当摆设而已?不,绝不是这样,也绝不能这样。本课题的研究就是要充分发挥教材中现有的课后习题的作用,让其为语文教学服务。
综上所述,只要语文教师肯于钻研,精心设计,勇于实践,语文习题一定能在教学中发挥它应有作用。
三、研究的预期目标
通过研究和实践,形成一个学年两册教材的精读课文的习题集锦,总结出习题开发和有效利用的方法和经验,为语文教师提供参考。另一方面,减轻学生作业负担,让学生少做题,做有用的题,提高学习质量。
四、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的步骤
1、研究对象的选择:本班六年级学生及第十一册、第十二册人教版教材
2、研究的主要内容:
(1)小语六上、六下教材课后习题的分析和开发
(2)课后习题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策略
3、研究的步骤和过程
第一阶段:2009.9——2009.10确立课题,制定研究方案。对方案进行理性分析,设定预期目标。设计后期使用表格等。
第二阶段:2009.11——2010.6根据前期情况,采取措施展开实践研究,边做边改,积累经验,收集资料,完成结题报告。
第三阶段:2010.7——2010.8开展研究结果综合性评定,结题形成研究成果。
五、可行性分析
此课题完全来自于本人的教育教学实践,切入点小、针对性比较强,对它的研究和实践能帮助大家解决教学实践中作业设计方面的问题。本人任教六年级,研究对象就是本班的学生和六年级的语文教材,个人承担研究任务也是可行的。六上、六下教材中全部精读课文也就27篇,对这些课文后习题进行开发和利用从量上来说也是可行的。此课题可以边实践、边研究,再研究、再实践,不断补充,逐步完善。
2、利用习题弹性空间,开发系列习题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有些习题内涵丰富,弹性比较大。对于这样的习题要精心设计题目,根据学生的能力和水平提出不同的要求,如“朗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与同学讨论。”这种类型的题目,就要这样设计
★我的问题是:我们讨论的结果是
★★我有问题们讨论
★★★我有问题我们讨论
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意愿选择不同星级的题目,以提高习题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以学案的形式把作业融入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语文课堂教学只有把教师的讲,学生的学和学生的练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把课后习题进行改编印在学案上分发给学生,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有机地把练习引入其中,让学生在口头回答以后,有书面练习的机会。把口头训练与书面练习紧密结合起来,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4、把评价引入作业设计中,把学、练、评、改结合在一起,增强练习的有效性。课后习题一般注重的是学和练,不会把作业评价设计其中。如果把评价也引入作业设计中,会增强学生作业的积极性,也会使作业更有可操作性。如对朗读的要求达成程度的评价,作业的速度和字迹情况,作业的态度和正确率情况都可作为评价的内容。评价的方式可以是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家长评价和教师评价等,一般采用形象的图案表示,如“☆”、“”、“”等。评价的目的在于给学生以鼓励,让学生更有目标,更有兴趣,从而增强练习的实效。
二、对问题的理性分析
小学语文高段的教材按专题分组编写,十分注重加强整合。每一个专题从导语到课后思考题,从“口语交际.习作”到“回顾拓展”,各个部分都力求从内容和形式上凸显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前面有布置,中间有练习、应用,后面有总结、拓展,整组教材成为相互联系的整体。课后练习题安排在精读课文后,它是从课文自身特点出发,结合专题学习重点精心编写的。这些习题是教材文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应该成为语文教师“教”和学生“学”的重要教学资源。《语文教师教学用书》建议语文教师“在教学时注意结合课后思考练习题,防止人为拔高或离题万里的发挥。”“课后习题应当成为教学课文和检测学习情况的主要依据。”由此可见,课后习题在语文课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从上述的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小语教材中的课后习题具有以下特点:(1)题目精要,重点突出。(2)题型丰富,涵盖面广。(3)注重积累,学用结合。(4)富有层次,富有弹性。(5)为教师的教提供参考,为学生的学提供练习与检测。
那么,该如何对这些习题进行二次开发和有效利用呢?
1、对习题进行分类,根据习题的特点分别应用于预习,课堂练习及课后检测。把朗读、默读和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习题进行改编,让学生在预习时完成;把对句子的理解,对情感的把握,对知识的细化和内化的习题进行改编,适时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中,把讲、学和练结合起来;把拓展练习,摘抄练习,选做练习等作为课后检测习题,用于课堂延伸,以巩固课堂所学。
小语教材中精读课文后的习题类型丰富,侧重点和考查点各不相同,以第十一册为例主要表现在:(1)指导朗读、默读。一般安排在第一题。朗读的重点是指导学生如何有感情地朗读。默读的重点是培养学生边读思考的习惯和加快默读速度的训练。(2)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这些习题往往侧重于学生整体感知和情感体验,领会文章基本的表达方式的能力培养。(3)抓住关键词句,深入理解课文,体会表达效果。这类习题往往选择课文中的重要句段,通过对加点词语的理解以及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启发学生思考,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表达效果。(4)积累语言,鼓励运用。这些习题强调积累、学以致用,学用结合。(5)选做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提高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