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word版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园地
教学目标
1.了解课堂笔记的基本内容,学习记录方法,学会做课堂笔记,养成做课堂笔记的良好习惯。

(重点)
2.了解“亮相、行当”等12个词语的意思,并选一两个加以运用;学会修改说明书,使说明书更清楚明白。

(重点)
3.了解“高山流水、天籁之音”等12个成语的意思,并背诵积累。

教学策略
1.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的主题内容是学会记课堂笔记。

开篇从俗语“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引出话题,借此强调了记课堂笔记的重要性。

随后借助“课文笔记”和“泡泡语”的方式呈现了三种记课堂笔记的方式,即“记录重要内容”“记录疑问待查”“记录所思所想”。

三种方式看似普通,但重在每节课的落实。

教师可以此作为节点集中梳理方法,在平时课堂上有针对性地检查巩固,真正实现记课堂笔记能力的内化运用。

2.词句段运用
“词句段运用”安排了两项内容。

第一项是通过一系列有关戏曲的词语,引导学生能结合戏曲知识了解词语的本义和引申义,并能将其运用到语言表达中。

戏曲知识跟学生现在的生活实际有一定距离,但词语的引申义使用却是学生日常话语中经常接触到的,两者在学习过程中相辅相成,可以为彼此的理解感悟提供帮助。

第二项借助一张制作玩具小台灯的说明书,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教学中一是可以对说明书这一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方式进行指导,二是制作方法表述中小红灯泡的位置表述不清楚,导致灯泡最后安装在灯罩的外面了。

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亲自试做一下,体会语言表达错误在哪儿,并尝试修改。

3.日积月累
“日积月累”编排了12个成语。

这些成语都集中表现了艺术造诣达到了较高水平。

无论是哪一方面的艺术造诣,都可以是学习者向往的目标。

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背诵和积累,也是学生今后对自我能力成长的一种鞭策。

另外,教师也可以引导学有余力的同学查找成语的出处,通过了解典故深入理解词语,这也是感知历史文化的有效手段之一。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物品说明书,搜集戏曲用语。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如何做课堂笔记,养成记课堂笔记的良好习惯。

2.修改说明书,练习把话写清楚。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导入:同学们,每个班级都有会学习的孩子,他们是怎样学习的呢?(PPT出示学生的课堂笔记)
2.学习做课堂笔记。

同学们,除了预习、复习之外,学习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出示书中“交流平台”的内容)
3.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做课堂笔记。

4.交流:自己平时是怎么做课堂笔记的,以及通过做课堂笔记获得了哪些好处。

预设:
生1:我在课堂笔记上,记录了老师讲的重要内容。

生2:有了疑问,需要继续思考,或者查找资料的,我会认真记下来。

生3:我会把听课过程中产生的想法记录下来。

生4:记课堂笔记,不仅能帮助我们记忆,还能促使我们积极思考。

5.小结: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记课堂笔记有利于锻炼思维、提高捕捉重要信息的能力,要注意记录重要内容、记录疑问待查内容、记录所思所想。

做课堂笔记,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习惯。

我们要把这些好的学习方法运用到今后的学习生活中,那么,从现在开始,让我们养成做课堂笔记的好习惯吧!
二、词句段运用:修改说明书
1.提取信息,梳理流程。

(1)学习活动:填写流程图。

(2)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板书。

(板书:理清步骤)
2.发现错误,修改说明。

(1)图文对照,发现错误。

①观察插图,发现错误:红色橡皮泥的位置应该是在半个乒乓球内。

②引导:小台灯有一处做错了,跟说明书写得不够清楚有关系。

请你默读说
明书,画出描写不够清楚的语句,尝试着改一改。

(2)尝试修改,交流汇报。

(相机板书:图文对照)
①学生交流:把最后一步改为:用红橡皮泥做一个小灯泡,安在乒乓球内的铅丝处。

②小结:(出示正确做法的小台灯)图文对照是看懂说明文的好办法。

(板书:图文对照)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亮相、行当”等12个词语的意思,并选一两个说句子。

2.了解“高山流水、天籁之音”等12个成语的意思,并背诵积累。

教学过程
一、词句段运用:认识戏曲词语
1.出示“亮相、行当”等词语,引导学生读正确。

(1)学生自由练读。

(2)让学生选一选正确读音。

行.当(háng xíng)门轴.(zhóu zhòu)
行.头(háng xíng)压轴.(zhóu zhòu)
(3)学生齐读。

2.小组合作理解词语。

(1)学生读词语,理解的打“√”,不理解的标上“?”。

(2)小组交流,把组内成员都不理解的词语圈出来。

3.反馈交流。

(1)学生各抒己见。

(2)小结:发现都是戏曲用词。

4.预设难词,重点学习。

预设:(1)压轴
①出示节目单,让学生选一选,哪个节目“压轴”。

②相机介绍:“压轴”是指一次演出的戏曲节目中排在倒数第二的一出戏,现也指一场演出排在最后的较精彩的节目。

(2)有板有眼
①出示京剧乐谱,引导理解:本意是指表演的腔调合乎节拍。

也形容言语、行为有条有理。

②联系丰子恺的《白鹅》片段,拓展“三眼一板”的意思。

它的吃法,三眼一板,一丝不苟。

譬如吃了一口饭,倘若水盆放在远处,它一定从容不迫地大踏步走上前去,饮一口水,再大踏步走去吃泥,吃草。

吃过泥和草再回来吃饭。

(3)行当、行头、跑龙套、对台戏、唱白脸、花架子
行当:戏曲演员专业分工的类别,主要根据角色类型来划分,如京剧的生、旦、净、丑。

行头:戏曲演员演出时用的服装道具,包括盔头、靠、衣服、靴子等。

跑龙套:在戏曲中扮演随从或兵卒。

对台戏:两个戏班为了互相竞争,同时演出的同样的戏。

唱白脸:在传统戏曲中勾画白色脸谱扮演反面角色,比喻在解决矛盾冲突的过程中充当严厉或令人讨厌的角色(跟“唱红脸”相对)。

花架子:指花哨而不实用的武术动作。

比喻外表好看但缺少实用价值的东西,也指形式主义的做法。

(4)粉墨登场、亮相
①选一选。

中国载人航天计划于2003年首次(),神舟号飞船的发射把第一名航天员送入太空轨道。

历史的车轮不断前进,随着清朝王家覆灭,军阀又()了。

②辨一辨:在语境中交流两个词语的区别。

③小结: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描写戏曲的词语意思已经发生了变化,我们使用的时候要注意。

比如“粉墨登场”原指演员化妆上台演戏。

现在比喻坏人经过一番打扮,登上政治舞台。

用时多是贬义,不能随便使用。

(5)科班出身、字正腔圆
看词语,找反义词。

①半路出家——科班出身
②南腔北调——字正腔圆
5.尝试运用。

练习一:从“词句段运用”第一题中选择词语,填一填。

①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的教师越来越多了。

②别看这小家伙年纪小,可唱起京戏来(),可见下了不少功夫。

③梅兰芳(),一开口便是一段技巧高超的唱段,柔婉的嗓音诉说着凄美的故事。

练习二:从“词句段运用”第一题中任选一两个词语说句子。

二、日积月累
1.学习活动:小组对对碰。

课件出示(1)自己读一读词语,理解的打“√”,不理解的写“?”,试着猜一猜。

(2)小组合作,尝试给词语分分类。

(音乐、书法、绘画等)
2.反馈交流。

(1)交流难理解的词。

预设:黄钟大吕——黄钟,我国古代音韵十二律中六种阳律的第一律。

大吕,六种阴律的第一律。

后遂以“黄钟大吕”形容音乐或言辞庄严、正大、高妙、和谐。

(2)反馈分类。

(鼓励多种分法)
3.连一连,区分四个词的差别。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

余音绕梁
知音黄钟大吕
乐声庄严天籁之音
孔子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高山流水
4.反复读词,尝试积累。

()()流水()()之音余音()()黄钟()()
轻()曼()行()流()()()天工惟()惟() 画龙点()笔走()()妙笔()()()()如生5.总结:今天我们进行两组词语的学习,都经历了读准和理解的学习过程,以后在积累词语的时候我们也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来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