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静脉置管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要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静脉置管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要点
目的探讨导致深静脉置管感染的因素,针对这些因素提出对应的护理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8月我院78例进行深静脉置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当中10例患者出现感染,研究分析导致其感染的因素,提出对应的护理措施。
结果导致患者感染的主要因素包括导管留置时间过长、患者自身易感性、导管内血块凝滞、加注药物时污染、处理导管连接时污染以及插管操作污染等,此外,静脉穿刺位置中,股静脉置管的感染率为16.21%,颈内静脉置管的感染率为10.34%,而PICC置管的感染率仅为8.33%。
结论在进行深静脉置管的治疗进程中导致患者感染的因素较为繁杂,护理人员必须要严格控制各方面的诱因,始终坚持无菌操作,从而有效降低深静脉置管的感染率。
标签:深静脉置管;感染;护理
深静脉置管属于监测、治疗危急重患者的主要措施,由于其具有药物见效快、改善患者血容量不足、能够快速补充液体、活动不受限制、患者痛苦低以及操作简便的优势,其在危重患者的抢救当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使用。
然而,在实施深静脉置管的时候倘若操作不当,非常容易引发并发症,而这些并发症当中与导管相关的感染属于最为常见的,当患者出现深静脉置管感染以后通常会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使得处理非常困难[1]。
鉴于此,本文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8月我院10例深静脉置管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总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8月我院78例进行深静脉置管患者的临床资料。
当中男性患者为55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33~69岁,平均年龄为(41.3±8.2)岁;导管留置时间8~31d,平均时间为(76.35±27.16)d;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29例,股静脉穿刺置管的为37例,PICC置管的为12例。
1.2诊断标准①静脉穿刺位置能够看见弥散性红斑或者脓液。
②排除理化因素,皮下导管的走形部位能够看见弥漫性疼痛性红斑。
③通过血管介入操作的时候,患者的体温在38℃以上,置入导管部位存在压痛并且不存在其他的诱因。
2结果
2.1针对出现深静脉置管感染的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实施研究,总结得出导致感染的因素,见表1。
2.2针对不同位置穿刺置管引发感染状况实施统计分析,见表2。
3讨论
3.1深静脉置管感染的因素分析通过表1能够得出,导致深静脉感染的因素主要包含:①1例插管过程污染。
血管置管导致插管位置的皮肤受到损伤,破坏皮肤本身的防御屏障,使得病原体通过皮肤导管入口位置进入到患者的身体;表皮细菌能够沿着导管外表面或者插管皮肤位置的内面进入到导管的尖端,从而引发细菌定植,同时随着鞘外或者蛋白进行繁殖,最终引发导管感染;穿刺位置消毒不够透彻,使得穿刺过程当中的细菌变成感染灶,从而引起败血症或者菌血症。
②2例处理导管连接时感染。
通过大量的研究与临床实践证实,相关性脓血症当中的7成左右都是因为导管连接处存在细菌所引发的,即护理人员在操作的时候没有严格按照无菌操作的要求,导致感染[2]。
③1例加注药物时感染。
部分细菌也可能是来源于操作过程或者环境当中的污染而直接进入到患者的身体,而这些情况一般是发生在输血、取血以及加注药物的过程当中。
④2例导管内血块凝滞。
由于导管当中的血块凝滞,导致导管堵塞,从而引发感染,导管内血块凝滞的主要原因在于封管的模式不当;除此之外,由于重力的影响,当患者四肢下垂的时候,远端静脉的血液流淌速度会不断下降,其血液就会发生滞留或者倒流的情况,也会导致导管内血块凝滞[3,4]。
⑤2例患者自身的易感性。
由于患者的年龄较高及热量不足的因素,导致患者自身的防御机能不断降低,护理人员在深静脉置管的时候,其自身原有的感染性细菌与疾病等非常容易随着插管时间的延长而导致感染。
⑥2例导管留置时间过长。
穿刺的时候,导管的针头会对患者的血管壁造成损伤,而寻找关内通道的时候也会因为移动的原因导致血管机械损伤,而刺激类的药物也会对内皮造成损伤,使得大量的血液汇聚于道管处及损伤位置,倘若长时间停留则非常容易引发血栓或者静脉炎。
从表2当中能够得出,静脉穿刺位置中,股静脉置管的感染率为16.21%,颈内静脉置管的感染率为10.34%,而PICC置管的感染率为8.33%。
3.2深静脉置管感染的护理要点针对前面所说导致深静脉置管感染的相关因素而言,护理人员必须要意识到深静脉置管当中的护理重点,比如无菌护理、消毒隔离策略以及无菌置管操作等。
在日常的护理工作当中,保障各类药品与医疗设施的消毒灭菌处理,才可以有效降低深静脉置管的感染率,从而有效提升患者的疗效,具体的护理措施如下:①制定一套科学、规范、合理的操作流程,例如拔管处理制度、置管模式制度以及置管留置时间制度等,针对所有的护理人员进行统一的培训与指导,安排新老护理人员为一组,开展专人带教的模式,通过不断的提升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与操作水平,从而有效提升其置管的操作与管理能力[4]。
②在选择导管的时候,导管的品质是首要条件,之后再确认导管的有效期,使得导管能够满足深静脉置管的各类要求,比如输液性能与灭菌性能等,从而有效降低因为导管品质问题而导致的感染。
③在进行置管操作的时候,要提前为穿刺针头预留好潜行隧道。
在穿刺以前的护理工作当中,必须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来进行消毒。
导管在患者体内的留置阶段,护理人员必须要坚持每天采用消毒剂来进行导管口的消毒工作,比如酒精或者碘伏,并且要保证皮肤的局部干燥,采用无菌纱布来覆盖导管口,以免空气造成污染。
④当输液完成以后,护理人员必须要密封导管,可以选择肝素稀释生理盐水进行擦拭,以免导致导管阻塞或者化学性静脉炎。
针对导管留置时间较长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当依照患者的实际状况来选择是否采用抗生素溶液进行封管。
⑤选择最佳位置进行穿刺,因为股静脉穿刺置管感染几率非常高,因此,在进行实际治疗的过程中应当尽可能避免该穿刺模式。
此外,因为导管会随着留置的时间增加而不断提升感染率,因此
要尽可能减少导管的留置时间,获得理想的治疗目标之后即刻拔管。
此外,还必须要重视穿刺前后的护理工作,要采用紫外线空气消毒,尽量减少人员走动等。
⑥在整个深静脉导管留置的过程当中,护理人员必须要严密监视患者的病情变化,特别是要注重监测患者的体温,针对异常情况必须要立即进行处理,拔管之后要进行血样采集与培养工作。
参考文献:
[1]陈杏迪.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因素分析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16):109-110.
[2]潘星南.深静脉置管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J].全科护理,2009(25):358-359.
[3]堵亚娟.深静脉置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1(24):261-262.
[4]卢明秀.浅谈深静脉导管留置时间与感染的关系[J].求医问药,2012(06):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