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版高考历史 3-2-1精品系列 专题23 人文精神起源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高中历史 3-2-1精品系列专题23 人文精神起源发展(教师版)、【考点定位】
(1)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着重考查智者学派、斯多亚学派、苏格拉底的主要主张及对“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命题的理解。
(2)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重点考查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实质,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成就,宗教改革中马丁·路德的主要主张。
(3)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突出考查英国启蒙思想霍布斯、洛克的思想,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和以狄德罗为首的百科全书派的主张,德国哲学家康德的主张,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及影响。
【三年高考】
一.2012高考试题及其解析(精选)
1.(2012高考文综山东卷15)“兴起于18世纪初的美国文化,实乃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撞击融合后的产物。
两项运动有个共通之处——而这正是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
”这里的“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是指
A.反抗权威,强调个人自由 B.崇尚理性,重视法制
C.崇尚理性,强调个人自由 D.反抗权威,重视法制
【答案】:A
【解析】:BCD三项只是启蒙运动的特点,不适合作为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的共同点,只有选A项。
2.(2012高考文综福建卷19)15世纪学者奇诺说:“这是一个黄金时代,(在佛罗伦萨)几乎所有以前消失的自由科目,如诗歌、雄辩术、绘画、建筑、雕塑、音乐都复活了。
”这反映了在该地
A.希腊罗马文化开始兴起 B.人文精神得到传承
C.宗教改革思想开始转播 D.启蒙思想影响巨大
3.(2012高考文综福建卷20)法国大革命初期一首流行歌谣唱道:“把高个儿截短,把矮个儿拉长……”这种呼声化为图景就成了图7所示漫画,它表达的政治理念是
A.平等 B.自由
C.人权 D.博爱图7 【答案】:A
【解析】:结合题中材料“高个截短,矮个拉长”,要实现一样,每个人都平等的,所以答案选A。
4.(2012高考文综重庆卷19)伊拉斯谟借“愚人”之口说道:“如果你把生活中的快乐去掉,那么生活成了什么?它还配得上称作生活吗?”根据这句话,伊拉斯谟本意是要
A.抨击愚昧 B.倡导平等 C.讽刺贪淫D.推崇人性
【答案】:D
【解析】:伊拉斯谟是德意志人文主义作家,它提出“生活的快乐”即推崇人性。
5.(2012高考文综广东A卷18)1521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路德辩论说: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因为“《圣经》就像软蜡一样,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
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
A.教会是否腐败 B.信仰是否必要
C.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 D.《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
【答案】:C
【解析】:马丁路德宣扬“因信称义”,主张每个人都可以阅读圣经,同上帝对话,信仰即可
得救;教会代表认为圣经容易被人曲解,个人的得道要依赖于教会对圣经的解释,所以他们两者的根本分歧在于是谁掌握圣经的解释权。
材料没有涉及教会腐败问题,排除A;很明显也可以排除B;D项《圣经》作为信仰的基础是没有分歧的。
6.(2012高考历史江苏卷13)“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
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
……以往的一切社会形式和国家形式、一切传统观念,都被当做不合理的东西扔到垃圾堆里去了。
”材料中的“他们”为西方近代思想发展过程中同一时代的杰出代表,其中一位是
A.彼特拉克 B.莎士比亚 C.马丁•路德 D.伏尔泰
7.(2012高考历史海南卷10)孟德斯鸠启蒙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反对专制、提倡法治。
他认为,防止专制的根本途径是
A.以民意制约权力 B.以道德制约权力
C.以权力制约权力 D.以权利制约权力
【答案】:C
【解析】:孟德斯鸠的基本主张是“三权分立学说”,核心是权力的平衡与制约(按孟德斯鸠的说法,立法权归人民全体,司法权归法院,行政权归君主),即C项所述;其余三项错在“民意、道德、权利”。
8.(2012高考历史上海卷3)对于研究古代特洛伊战争具有第一手史料价值的作品是A.《希腊史》(格罗特著) B.影片《特洛伊》
C.油画《帕里斯的裁判》 D.《荷马史诗》
【答案】:D
【解析】:四个选项中,D项是离特洛伊战争最近、最早记载这场战争的史诗作品,故选D 项。
9.(2012高考文综安徽卷37)(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欧洲文艺复兴的策源地在意大利,宗教改革的故乡在德国,启蒙运动的中心在法国,决非偶然,它们显然是由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的。
——摘自董小燕《西方文明:精神与制度的变迁》
材料二意大利人文主义者阿尔贝蒂认为,财富的日益增长是家庭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家庭应当修建和装饰自己的房子,拥有珍贵的书籍和健壮的马匹。
加尔文认为基督教学说必须适应经济生活的需要,每一个基督徒都可以通过自己在现世的勤奋劳作与成功来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
启蒙运动时期,法国有学者认为,经济也存在一套自然法则,那就是供给与需求。
当政府对经济行为干预最小之时,这些法则运行得最好。
——摘编自裔昭印主编《世界文化史》(增订版)材料三当物质活动作为基础性的东西决定精神与制度发展的同时,后者也通过影响物质活动的目的性和倾向性来制约物质活动,使物质生产方式服从精神(或文化观念)的引导。
——摘自董小燕《西方文明:精神与制度的变迁》(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分别是什么?概括材料二的基本观点及其共同精神。
(14分)
(2)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三阐述的观点。
(12分)
【答案】:
(1)社会历史条件: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古典文化遗存丰厚;德意志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罗马教廷的精神控制与经济掠夺;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程度较高,典型的君主专制激发了资产阶级的强烈反抗。
基本观点:鼓励追求财富;主张适应现世生活,提倡个人奋斗;反对政府干预经济。
共同精神:人文主义。
(2)能结合材料和史实,言之成理即可。
认识不够全面
论点
【解析】:
(1)第一小问实际上是简要回答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历史背景(从经济、政
切。
10.(2012高考文综重庆卷37)(32分)留学生在国家发展和国际交往中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留学生享受唐政府的优待。
为了照顾外国和其他民族的学生,特设宾贡科,考中者称宾贡进士。
宾贡进士以新罗、大食、渤海等国的留学生为多。
宾贡进士在唐朝可入仕做官,如新罗留学生崔致远十八岁考中进士,后在唐淮南节度使军中任职。
各国入唐学生对国际交往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他们在长安招聘人才,交结其他国家使节,搜集或出资购买书籍,特别是他们将学习、了解的唐文化与典章制度传播于各国,从而更增加了盛唐气象的国际色彩。
——摘编自任士英《盛唐气象》材料二玻利瓦尔在书信中写道:“我被送到欧洲学习。
……我研究过洛克、孟德斯鸠、卢梭、伏尔泰等人。
”玻利瓦尔研究者比拉认为:“近代法国作家和哲学家的作品给了他以最坚实的文化知识。
孟德斯鸠的作品主要给玻利瓦尔以思想上的启迪,而卢梭的著作则引起他感情上的共鸣。
”玻利瓦尔访问意大利期间,到蒙特萨克罗远足,想到罗马的光辉和贫困,激动得脸色骤变,宣誓要为美洲的独立献身。
可以说,这就是解放者诞生的时刻。
——摘编自[委内瑞拉]奥古斯托•米哈雷斯《解放者》材料三戊戌变法失败后,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纷纷东渡日本,重新探索救国真理。
1901年,邹容离开重庆前往日本。
到日本后,邹容一面勤奋地学习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理论和历史,如《民约论》、《法国革命史》等书;一面积极投身于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斗争。
在日本期间,他还写成《革命军》一书初稿,回国后以“革命军中马前卒”署名出版。
章太炎为之作序,称许《革命军》为“义师先声”。
——摘编自周勇主编《重庆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入唐留学生增加唐朝国际色彩的表现。
(4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罗在教育和科技方面受到唐朝哪些影响。
(4分)
(2)根据材料二,回答玻利瓦尔的思想来源和奋斗目标。
(4分)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玻利瓦尔作为“解放者”的巨大贡献。
(6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邹容在日本留学期间的活动,(6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邹容等留学生所传播的革命思想在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4分)
(4)简要说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应如何发挥留学生归国人才的积极作用。
(4分)
【答案】:
(4)略。
【解析】:
(1)可据材料一,从入唐留学生来源的广泛性、对当时中外交往的作用角度答表现。
可从当时新罗的儒学教育、物种及手工业技术引入答影响。
(2)可结合材料二玻利瓦尔受启蒙思想家作品的影响来思想来源。
从材料二中直接找出其奋斗目标。
结合拉美独立运动的相关课本基础知识回答玻利瓦尔的贡献。
(3)从材料三中直接寻找、概括邹容在日本留学期间的活动。
简要指出邹容的思想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准备与兴起的作用。
(4)言之成理即可,可从政策扶持和全社会的重视等角度答题。
11.(2012高考历史上海卷40)伏尔泰眼中的中国(25分)
旅行者们,尤其是传教士们,都认为到处看到的是专制制度。
这些人从表面现象判断一切:看到一些人跪拜,便认为他们是奴隶,而接受人们跪拜的那个人必定是1.5亿人生命财产的绝对主宰,他一人的旨意便是法律。
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人类肯定想象不出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一切都由一级从属一级的衙门来裁决,官员必须经过好几次严格的考试才被录用。
……如果说曾经有过一个国家,在那里人们的生命、名誉和财产受到法律保护,
那就是中华帝国。
中国人最深刻了解、最精心培育、最致力完善的东西是道德和法律。
儿女孝敬父亲是国家的基础。
在中国,父权从来没有削弱。
……一省一县的文官被称为父母官,而帝王则是一国的君父。
这种思想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把这个幅员广大的国家组成一个大家庭。
他们的孔子不创新说,不立新礼;他不做受神启者,也不做先知。
他是传授古代法律的贤明官吏。
我们有时不恰当地【把他的学说】称为“儒教”,其实他并没有宗教,他的宗教就是所有皇帝和大臣的宗教,就是先贤的宗教。
孔子只是以道德谆谆告诫人,而不宣扬什么奥义。
世界上曾有过的最幸福、最可敬的时代,就是奉行孔子的律法的时代。
——节选自伏尔泰《风俗论》问题:
(1)伏尔泰对中国文明的描绘主要以什么时代为依据?说明判断的理由。
(4分)
(2)根据材料,概述伏尔泰笔下的中国形象。
(6分)
(3)你如何评价伏尔泰对中国文化的解读?(15分)
【答案】:
好道德基础之上的;中国尊崇孔子学说,没有宗教迷狂。
答案2:从材料中提取的信息不充分
其他答案。
(3)本大题采用分项评分方法。
评分观察的要素是:观点、史实、论述、组织。
评分项一:观点
答案l:能够将伏尔泰作为文化解读的对象提出观点。
•伏尔泰对中国文化的解读是对文化他者的一种理想化诠释,是其将自身的理想与信念投射于他者的结果。
答案2:能够跳出文本,将文本的内容与社会背景联系起来提出观点。
•伏尔泰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是基于当时法国现实问题的思考。
答案3:就文本本身的内容提出观点。
•伏尔泰对中国的描绘有夸大和误解的成分
答案4:无观点或观点与情景无关。
•伏尔泰主张建立开明君主制,反对教会权威。
评分项二:史实
答案1:能提取文本所提供的信息,并能将其与文本解读者所处的背景、立场等史实建立联系。
【解析】:
(1)从材料一的关键词(如“传教士们”、“接受人们跪拜的那个人必定是1.5亿人生命财产的绝对主宰”)准确判断时期;这些关键词稍作改变,也成为判断的理由。
(2)从题中三段材料来看,主要应归纳出伏尔泰对当时中国的政府、道德、法律、思想进行了高度赞扬。
(3)本小题采取分项评分法,对学生答题的观点、史实、论述、组织等都有一些评分标准。
最好的评价是文化解读(自身信念投射于他者文化),其次联系现实(这是为解决当时法国的现实问题服务),再次是评价材料本身的看法(对当时中国文化的误解或人为夸大),最不好的脱离材料、空发评论。
二.2011高考试题及其解析(精选)
1.(2011年新课标卷文综27)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服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
”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是
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 B.捍卫思想自由原则
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 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
【答案】:B
【解析】:题中材料前半段“牛虻”主要强调苏格拉底的思想贡献,而“思想自由”是其精髓之一,对苏格拉底的审判和处死实际上是摧残了思想自由原则。
2.(2011年北京卷文综20)某位古希腊哲学家首次让哲学“成为探究生活和道德、善与恶所必须”的学问。
这位哲学家是
A.普罗泰戈拉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答案】:B
【解析】:题中材料“让哲学‘成为探究生活和道德、善与恶所必须’的学问”即是指研究“人”的学问,正是苏格拉底的贡献之一。
3.(2011年天津卷文综历史8)“这一启蒙运动除了自由而外并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而且还确定、乎是一切可以称之为自由的东西之中最无害的东西,那就是在一切事情上哦独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
”作出这一论述的思想家应该是
A.孟德斯鸠 B.伏尔泰 C.卢梭 D.康德
【答案】:D
【解析】:从材料信息看,该人主张自由和理性。
康德认为启蒙运动的核心是人应该自己独立思考,理性判断,故选D。
4.(2011年安徽卷文综18)恩格斯指出,任何新的学说“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经济的事实中”。
最能印证其主旨的是
A.商品经济催生了欧洲近代启蒙思想 B.人文主义保留了天主教的神学色彩
C.古典文化孕育了意大利的人文主义 D.人民主权学说丰富了法国启蒙思想
5.(2011年四川卷文综20)狄德罗《百科全书》说:“自由是天赐的东西,每一个同类的个体,只要有理性,就享有自由的权利……不是国家属于君主,而是君主属于国家。
”此言体现的主张有
①个人自由②权利平等③联邦共和④主权在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③项“联邦共和”主要是指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中央政府的组成形式,在题中材料不能体现。
6.(2011年江苏省单科历史13)“人民的议员就不是、也不可能是人民的代表,他们只不过是人民的办事员罢了;他们并不能作出任何肯定的决定。
凡是不曾为人民所亲自批准的法律,都是无效的;那根本就不是法律。
”这段话体现了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A.卢梭 B.伏尔泰 C.孟德斯鸠 D.康德
【答案】:A
【解析】:题中这段话有四处提到“人民”的权力,体现了卢梭的人民主权的思想。
7.(2011年上海市单科历史15)18世纪中叶,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二世在大力加强专制统治的同时,改进司法制度,放松新闻检查,禁止驱逐农民。
这反映他受到了哪位思想家的影响?
A.伏尔泰 B.杰弗逊 C.圣西门 D.卢梭
【答案】:A
【解析】: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二世所做符合伏尔泰“开明君主”专制的主张。
8.(2011年海南省单科历史28)
(12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家最高权力属于全体人民,人民是国家主权的主体、拥有者和行使者。
主权“是完全绝对的、神圣的、完全不可侵犯的”。
主权“永远不可转让;并且主权者既然只是一个集体
的生命,所以就只能由他自己来代表本人”;“正如主权是不能转让的一样,同理,主权也是不能代表的。
”人民主权只能通过直接民主实现。
如果任何人拒不服从公共意志,全体就要强迫他服从,“这即是说,人们要迫使他自由”。
——摘编自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二
“人民主权的原则……是无可争议的”,但“主权只是一个有限的和相对的存在”。
“如果你确信人民主权不受限制,你就等于随意创造并向人类社会抛出了一个本身过度强大的权力,不管它落到什么人手里,它必定构成一项罪恶。
”
18世纪英国政治理论家伯克说:“我相信,如果卢梭还活着,在他短暂的神志清明时刻,一旦看到他的思想引起那么疯狂的实践后果(指法国大革命中的“雅各宾派专政”),他一定会吓昏过去。
”
——摘自贡斯当《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卢梭人民主权思想的主要内容。
(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法国大革命的史实,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评价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
(8分)
【答案】:
【解析】:
(1)根据材料一,从主权的归属、人民主权的实现方式、个人与公共意志的关系等方面概括。
(2)在评价时,注重辩证(积极性、消极或局限性)和适度(直接民主的模糊性和过分滥用)。
三.2010高考试题及其解析(精选)
1.(2010年北京卷文综20)英国学者罗素在论述一位古希腊哲学家时说,他的一个重要思
想是乌托邦,“它是一长串的乌托邦中做早的一个”。
这位古希腊哲学家的另一个重要思想是A.人是万物的尺度 B.理念论 C.逻辑三段论 D.美德即知识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提示:有理想国政治构想的是柏拉图,其思想核心是理念论,所以此题应该选择B。
2.(2010年广东卷文综19)“我们不把任何未经验证的意见接受作为真理,而是遵照必要的次序,从一步推演到下一步……不论多么深奥,最终都能发现。
”与这句话的理念一致的说法是
A.“信仰即可得救” B.“人是万物的尺度”
C.“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
D.“我们茫然于新事物,并对未来充满了恐惧”【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经验证”、“推演”可以看出,要运用自己的理智去发现真理。
A项为宗教思想,强调信仰;B项强调个人的感觉;D项认为世界不可知;ABD三项都排除。
3.(2010年浙江卷文综12)论文的关键词对内容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
有一篇评价某历史人物的论文,关键词有“哲学家”“中庸之道”“逻辑学”等,该人物最有可能是
A.孔子 B.墨子 C.普罗塔戈拉 D.亚里士多德
【答案】:D
【解析】:A项不符合逻辑学;B、C两项不符合中庸之道、逻辑学;只有D项符合题中三项关键词。
4.(2010年上海卷历史15)“……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其自身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被别人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要有勇气运用自己的理智!”以上省略的内容应是
A. 宗教改革 B.文艺复兴 C.启蒙 D.空想社会主义
【答案】:C
【解析】:题中材料强调理性主义(独立的思考和自主的精神),它是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即选C项。
5.(2010年海南卷历史28)(14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和艺术家发现有可能用多种方法,把古典思想和哲学同基督教信念、对人的信任和对上帝的信任结合起来,或者至少互相容纳起来。
彼得•盖伊在《启蒙运动》一书中认为:“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的、完全清醒的世
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
”
——阿伦•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材料二启蒙运动时期体现出一个显著的特征:人们热切地从各个层面来审视宗教信仰。
虽然基督教在很多方面受到抨击,抨击者本身却潜心研究宗教信仰和神学一直在探讨的问题……人们考察宗教信仰的基础,运用启蒙运动的基本方法和观念来求得答案。
宗教批判者和宗教学者充分运用理性、比较分析和历史研究的方法……确实,18世纪下半叶,法国启蒙运动开启了使法国社会世俗化合基督教化的运动,但他们对待宗教的态度只是启蒙人士所持的多种宗教现中的一种。
启蒙运动的一个特点是强烈地要求实行宗教宽容。
——摘编自彼得•赖尔等编《启蒙运动百科全书》(1)根据上述材料。
指出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艺术家和18世纪的启蒙学者怎样对待宗教问题。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在打破教会和宗教神学思想禁锢上所起的作用。
(8分)
【答案】:
【解析】:
(1)从人文主义者、启蒙运动对宗教的不同态度及思想主张中有关宗教的不同内容进行回答。
(2)主要从渐进程度上思考,文艺复兴间接反对宗教神学,宗教改革否定教皇权威,启蒙运动直接批判宗教神学。
【两年模拟】
一.2012年全国各地高考模拟(精选)
1.(黑龙江省哈三中2012届高三上期期末历史)卢梭说:“人生下来就是自由的,人可以说是自由的动物。
那么,人民的自由虽可用法律加以保障,但它原是天所赐予的,为任何人所必不可少。
如果有人不取这天所赐予的自由,那就是对天犯了大罪,对自己又是莫大的耻辱。
”由此可见,卢梭主张
A.天赋自由 B.法律至上 C.人民主权 D.社会契约
【答案】:A
【解析】:从题中关键信息“人生下来就是自由的……它原是天所赐予的”,即可选A。
2.(福建省厦门市2012届高三上期期末历史)“造物者创造了人并对他说:‘我将你置于世界的中心,……以便你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将你塑造成你喜欢的形体。
你也许会蜕化,变成无理性的牲畜;但是,如果你愿意,也可以升华,变得神圣。
’”材料表达的主旨是
A.肯定人和人性B.否定教皇权威C.反对君主专制D.提倡因信称义
【答案】:A
【解析】:题中材料将“人”置于世界的中心、人性可以升华,可知这段材料的主旨是A。
3.(甘肃省天水一中2012届高三四段考历史)文艺复兴时期的著作中有许多战斗性的口号,比如“爱情与荣誉是人生的理想”(彼特拉克),“知识就是力量”(培根),“你可以做你想做的一切”(拉伯雷),“人是万物的灵长,宇宙的精华”(莎士比亚)等。
对这些口号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 B.其核心思想是资产阶级的人性论和人道主义C.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D.反映了早期资产阶级积极进取的精神
【答案】:C
【解析】:C项所述只适合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对美、法资产阶级革命不适合。
4.(江苏省常州市2012届高三上期期末历史)西方社会思想史以普罗泰格拉为创始人,这是因为普罗泰格拉是第一个把某个主题加以研究的人。
这个主题是
A.人的周围世界 B.人和人类社会 C.人的道德价值观 D.人的尊严和解放
【答案】:B
【解析】:普罗泰格(戈)拉是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其思想观点的中心内容是“人是万物的尺度”,即B。
5.(福建省才溪中学2012届高三文综测试三)2011年3月10日,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举办了《伏尔泰与中国》的讲座。
讲座提到伏尔泰赞扬中国:“绝无埃及人和希腊人那种自称受到神的启示的上帝的代言人,中国人的历史从一开始便写得合乎理性”。
伏尔泰对中国的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