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主义侵华史读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和东方日本在旧中国土地上“划地为租界”,扶植代理人。
各代理人为了主子的利益经常发动兼并战争,旧中国从此进入四分五裂的状态。
尽管蒋介石名义上统一中国,本质上蒋也是外国势力在中国培植的代理人。
所以当时中国革命主要任务是打倒帝国主义即其在中国扶植的军阀,官僚,买办,大资本家。
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轰开中国大门之后,因为中国地域广大和义和团的反抗运动,西方列强意识到单独吞并中国是不可能,必须要分而治之和利益均沾。
为了防止沙俄做大和旧中国这块肥肉翻身,英美列强武装日本帮他们看家护院,之后日本占领台湾和朝鲜半岛。
这就是近代日本崛起的真正原因。
国家强大导致野心变大,野心变大后的日本在暗地里筹划全面侵华计划,“九一八事变”,“冀东事变”都是日本对英美主子的试探,英美的绥靖政策让日本帝国主义胆大包天,“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制造了“卢沟桥事变”。
日本人为什么要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1:在发动战争之前,日本国内豪强林立,土地兼并严重,经济基本处于崩溃的边缘,发动战争目的是为了转移国内矛盾。
2:日本国土狭长,资源匮乏,忧患意识很重,他们对资源丰富的中国垂涎三尺,想鸠占鹊巢。
3:日本人策划出“崖山以后无中华”的桥段,他们认为满清代表不了中华,自己才是世界儒家的正统,一直谋划取而代之。
在全国人民反日运动全面高涨的情况下,毛主席《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策略》提出顺应时代的要求,主席批评党内狭隘的关门主义思
想和急性病,决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民族资产阶级一致抗日。
在日本帝国主义即将全面侵华之际,中国主要矛盾已经由反帝反封建变成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和救亡图存。
大土豪,大军阀,大官僚,大买办们主意早就打定了,美国也好,日本也好,不管谁来都可以做别人的“儿皇帝”。
如果中国共产党胜利了,他们只能灰溜溜的倒台,所以他们拼命的“攘外必先安内”。
当意料之外的“西安事变”在情理之中爆发,在国民党内部主站派,民族资产阶级,学生,工人,农民的爱国热潮中,国民党投降派最终妥协,全国抗日统一战线形成。
可以说毛主席的《论反对日本军国主义策略》促成了全国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
1937年卢沟桥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逼蒋抗日,蒋迫于国内外压力,全国抗日统一战线最终形成。
全面抗日进行了一段时间,当时国内流行亡国论,速胜论两种论调。
针对这些论调,1938年5月,毛主席发表了《论持久战》,提出了敌人战略进攻,双方战略相持,我们战略反攻的三阶段理论,消除全国人民的焦虑,坚定了大家团结一心,抗战到底的决心。
在全国抗战进行将近一年的时候,速亡论和速胜论的腔调不攻自破。
对于为什么是持久战,主席在《论持久战》里是这样说的。
1:中日战争不单纯是中国和日本之间的生死对决,它是日本帝国主义和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利益之争,当日本和西方矛盾不可调和的时候,西方列强必然全面干涉。
2:日本进行的是侵略战争,尽管得到法西斯的援
助,但远水解不了近渴,中国战争性质是正义,必然得到世界反法西斯国家更多援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日本国小资源匮乏,中国地大物博,注定了抗日战争是持久战。
4:中国已经结成全国抗日统一战线,从共产党的人民战争到国民党的正面战场,战争肯定是长期的,是持久战。
5:国民党是英美的买办,只要英美坚持作战,国民党就不会投降。
6:中国共产党是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政党,有数十年的革命传统经验,他们来自人民,扎根人民,肯定让日本帝国主义失败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敌人战略进攻时期,因为敌人暂时强大,敌人得到一定程度优势是正常的,只要我方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全民抗日,暂时的困难是可以克服的。
双方战略相持时期,尽管双方互有输赢,但战争形势是敌人退潮我们长潮,坚持一下胜利就在眼前。
我方战略反攻阶段,战争形势此消彼长,敌人危如累卵,我方胜利在望。
尽管抗日战争是持久战,只要我们保证战略定力,坚持人民战争,最后的胜利一定是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