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术中的“虚”与“实”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味 的思想 。 太极 中的’ 虚实 ‘ 与 中国思想 中的 阴阳观一样 , 是 中国
《 五字诀 》 中也说 : “ 彼有力 , 我亦有力 , 我力在先 ; 彼无力 , 我亦无 力, 我意仍 在先 。” 这里说 的搭手 “ 棚 劲 当先 ” 是实, 而“ 随 即松
亦 如 此 。从 而 达 到 虚 实 相生 , 不 断 变化 , 相 生相 灭 。李 亦 雨 天 在
生 出了示虚还实 、 避实击虚等技法。有人说 太极精神 是“ 知虚实
而善利用 。 虽虚为实 , 虽实犹虚 , 以实望虚 , 避 实击虚 , 隐现无常 ,
沉 浮不定 。” 太极的美不仅仅在外感 , 主要是变幻莫测和耐人寻
《 孙子三十六计 》 有“ 兵者 , 诡 道也 。” 故能而示之不能 , 进而
示 之远 , 远而示之近” “ 强 而避之“ 攻其不备 ” “ 出其不意” “ 出奇制 胜” 。孙子的“ 兵 以诈立” 的思想告诉我们武术要 给人 以示形 , 给
对手、 敌人显示 假象 , 使其作 出错误 的行动 , 示 真 以假 、 示 假 以 真、 真真假假 、 攻其不备 、 避实击 虚 , 避开 敌人 强劲 、 有 防备的部 位, 攻击其 薄弱环节 , 如《 歌诀 》 所云 : ” 他 拳放过须忙进 : 腋下轻
1 . 1“ 虚” 、 ” 实” 与辩 证 思 想
锐气 , 而当其欲归。 出现 隋气时 , 猛而攻之。 武术作为一种智慧技 击术 , 其本 身就 为了“ 夺位” 到位而斗智 、 斗勇 、 斗力等 , 如何运用 巧妙 的手段让对手出招中我虚招 , 战胜对手 , 这成为拳师综合实
力 的体现 。 如散打 中的“ 佯攻” 如指上打下 、 指下打上 、 欲左示右 、 拳 引腿发等或是给对方造成各种错觉 , 动作 的虚与实 , 往往会使 对手误判 , 对手 失去应有 的防备 与警 觉 , 造成 利于 自己的形势 ,
舒难抵挡 ” “ 他拳放过” 实质是避实 , 腋下轻舒” 是击虚 , 只要抓住 对手 的薄弱部位并还之以攻 击 , 对手的优势就会变为劣势 , 避 以
条件 , 这是一种实实在在 的虚 。 二是“ 破绽 ” 或“ 漏洞 ” 等, 例如 “ 待
其 急切出击 而空其守 , 我则乘虚而突然进击 。” 这里 的“ 乘虚” 就 是 趁对手“ 空其守 ” , 无 防备而攻击之 , 以达 到实在 的技击 效果 。 三指“ 弱” 虚弱。 力量 相对 弱 , 如“ 宁挨十拳 , 不 吃一脚 ” 的说法 , 拳 的力量 远远 小于腿部 的力量 。又如太极拳 中的“ 不着力为虚 , 着 力 为实” 。 与虚相对的“ 实” 也有其不同的释义。 一是力量真正大 、 猛, 冲拳或踢腿等表现 出强大 的力量 , 而又无可击 , 无 漏洞可乘 。 二 是力量适 中 , 对方没 有可乘之处 , 身体 的位置变化 自如 、 时时 占据着 有利 位置 。 三是力量小 、 但是防守封闭 , 一点漏洞都没有 。 虚与实的文化内涵
2 0 1 4 年9 月
第 l l 卷 第9 期
“ 实’ ’
薛立 强 梁 石 云 ( 苏 州 大学 体育 学 院 , 江苏 苏州 2 1 5 0 2 1 )
摘 要 : “ 虚” 与“ 实” 是辩证法 中相互对立相互统一的一对 矛盾 , 虚与实作为矛盾的双方, 贯穿于武术运 动 的各 个环 节 , 虚可变实, 实可 变虚 , 虚 实f f n _  ̄。文章 从虚 与 实的释 义 、 虚 实的文化 、 技 术层 来详尽 阐释 其在 武 术 中的作 用。武 术正是 有 了虚 实, 才使 这种 “ 战 斗语 言” 更神 秘 , “ 虚” “ 实” 让 武术进 入 了一种 变幻 莫测 的境界 。
关键 词 : 武术 虚 实
中图分类 号 : G 8 5
1 虚 与 实 的 释 义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 章编 号 : 1 0 0 4 —5 6 4 3 ( 2 0 l 4 ) 0 9 —0 0 2 1 —0 2
1 . 2 “ 虚” 、 “ 实” 与兵 法思 想
从字面意上解释 , 虚 即空虚 , 指 劲力分散 而薄弱 , 实 即充实 , 指劲力集中而强大。 虚实也指 武术 运动中的真真假假 、 示形佯 动 等 。武术运动中的虚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 : 一是 : 指空虚 , 或无 , 例如 : ” 高腿半边空” 这里 的虚指“ 无” “ 空” , 没有还击对方 的身体
在 战术 上 胜 人 一 筹 。
唯物辩证法是一个完整 的科学体系 ,包括一系列 的基本规
律 和范畴 ,其 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 中的实质 和核 心 。是 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 了事物普遍联系 的根本 内容 和永 恒 发展 的内在动力 , 从根本上 回答 了事物为什么会发 展的问题 。 虚 与实 是辩证法 中相互对立统一 的一对矛盾 ,为此可 以说虚与 实是武术运 动发展 的根本动力之一 ,是武术博大精深 的一个原 因, 虚实不断的变化造就 了武术招法的多变。 虚与实双方相互依
存, 互为条件 , 相互包含 , 彼此相通 , 虚实相兼 。 根据虚实变化 , 衍
“ 拳法高明与否更在于掌握拳法的人 ,诸如有艺是否有勇 ,
有力是 否有 胆 , 又 比如是否善于掌握 虚实变化 , 是 否眼明手快 ,
是否会 劳逸 结合 、 正确地支配体力 , 是否善 于抓住 战机 , 是否有 持久 的耐力等等因素 , 就不光是仰仗拳法高 明与否 了, 更 重要 在 于掌握拳法 的人” 从而虚实成为拳法高明者 的一种必备 因素 , 虚
拳法高明与否更在于掌握拳法的人诸如有艺是否有勇有力是否有胆又比如是否善于掌握虚实变化是否眼明手快是否会劳逸结合正确地支配体力是否善于抓住战机是否有持久的耐力等等因素就不光是仰仗拳法高明与否了更重要在于掌握拳法的人从而虚实成为拳法高明者的一种必备因素虚实因势制宜根据形势变化虚可变实实可变虚
搏击・ 武术科学
实 因势制宜 , 根据形势变化 , 虚可变实 , 实可变虚 。虚 以实为本 , 虚 以实作为基础 , 虚可 以隐实使实更实。 例如 : 太极推手 , 推手时 人 中有 我 , 我 中有 人 , 人 我互 粘 , 对 自己 的虚 实 变 化 , 要 迅 速 而 隐 蔽, 似虚而实 , 似实而虚 , 尽可能不被对 方察觉 , 对方的虚实变化
《 五字诀 》 中也说 : “ 彼有力 , 我亦有力 , 我力在先 ; 彼无力 , 我亦无 力, 我意仍 在先 。” 这里说 的搭手 “ 棚 劲 当先 ” 是实, 而“ 随 即松
亦 如 此 。从 而 达 到 虚 实 相生 , 不 断 变化 , 相 生相 灭 。李 亦 雨 天 在
生 出了示虚还实 、 避实击虚等技法。有人说 太极精神 是“ 知虚实
而善利用 。 虽虚为实 , 虽实犹虚 , 以实望虚 , 避 实击虚 , 隐现无常 ,
沉 浮不定 。” 太极的美不仅仅在外感 , 主要是变幻莫测和耐人寻
《 孙子三十六计 》 有“ 兵者 , 诡 道也 。” 故能而示之不能 , 进而
示 之远 , 远而示之近” “ 强 而避之“ 攻其不备 ” “ 出其不意” “ 出奇制 胜” 。孙子的“ 兵 以诈立” 的思想告诉我们武术要 给人 以示形 , 给
对手、 敌人显示 假象 , 使其作 出错误 的行动 , 示 真 以假 、 示 假 以 真、 真真假假 、 攻其不备 、 避实击 虚 , 避开 敌人 强劲 、 有 防备的部 位, 攻击其 薄弱环节 , 如《 歌诀 》 所云 : ” 他 拳放过须忙进 : 腋下轻
1 . 1“ 虚” 、 ” 实” 与辩 证 思 想
锐气 , 而当其欲归。 出现 隋气时 , 猛而攻之。 武术作为一种智慧技 击术 , 其本 身就 为了“ 夺位” 到位而斗智 、 斗勇 、 斗力等 , 如何运用 巧妙 的手段让对手出招中我虚招 , 战胜对手 , 这成为拳师综合实
力 的体现 。 如散打 中的“ 佯攻” 如指上打下 、 指下打上 、 欲左示右 、 拳 引腿发等或是给对方造成各种错觉 , 动作 的虚与实 , 往往会使 对手误判 , 对手 失去应有 的防备 与警 觉 , 造成 利于 自己的形势 ,
舒难抵挡 ” “ 他拳放过” 实质是避实 , 腋下轻舒” 是击虚 , 只要抓住 对手 的薄弱部位并还之以攻 击 , 对手的优势就会变为劣势 , 避 以
条件 , 这是一种实实在在 的虚 。 二是“ 破绽 ” 或“ 漏洞 ” 等, 例如 “ 待
其 急切出击 而空其守 , 我则乘虚而突然进击 。” 这里 的“ 乘虚” 就 是 趁对手“ 空其守 ” , 无 防备而攻击之 , 以达 到实在 的技击 效果 。 三指“ 弱” 虚弱。 力量 相对 弱 , 如“ 宁挨十拳 , 不 吃一脚 ” 的说法 , 拳 的力量 远远 小于腿部 的力量 。又如太极拳 中的“ 不着力为虚 , 着 力 为实” 。 与虚相对的“ 实” 也有其不同的释义。 一是力量真正大 、 猛, 冲拳或踢腿等表现 出强大 的力量 , 而又无可击 , 无 漏洞可乘 。 二 是力量适 中 , 对方没 有可乘之处 , 身体 的位置变化 自如 、 时时 占据着 有利 位置 。 三是力量小 、 但是防守封闭 , 一点漏洞都没有 。 虚与实的文化内涵
2 0 1 4 年9 月
第 l l 卷 第9 期
“ 实’ ’
薛立 强 梁 石 云 ( 苏 州 大学 体育 学 院 , 江苏 苏州 2 1 5 0 2 1 )
摘 要 : “ 虚” 与“ 实” 是辩证法 中相互对立相互统一的一对 矛盾 , 虚与实作为矛盾的双方, 贯穿于武术运 动 的各 个环 节 , 虚可变实, 实可 变虚 , 虚 实f f n _  ̄。文章 从虚 与 实的释 义 、 虚 实的文化 、 技 术层 来详尽 阐释 其在 武 术 中的作 用。武 术正是 有 了虚 实, 才使 这种 “ 战 斗语 言” 更神 秘 , “ 虚” “ 实” 让 武术进 入 了一种 变幻 莫测 的境界 。
关键 词 : 武术 虚 实
中图分类 号 : G 8 5
1 虚 与 实 的 释 义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 章编 号 : 1 0 0 4 —5 6 4 3 ( 2 0 l 4 ) 0 9 —0 0 2 1 —0 2
1 . 2 “ 虚” 、 “ 实” 与兵 法思 想
从字面意上解释 , 虚 即空虚 , 指 劲力分散 而薄弱 , 实 即充实 , 指劲力集中而强大。 虚实也指 武术 运动中的真真假假 、 示形佯 动 等 。武术运动中的虚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 : 一是 : 指空虚 , 或无 , 例如 : ” 高腿半边空” 这里 的虚指“ 无” “ 空” , 没有还击对方 的身体
在 战术 上 胜 人 一 筹 。
唯物辩证法是一个完整 的科学体系 ,包括一系列 的基本规
律 和范畴 ,其 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 中的实质 和核 心 。是 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 了事物普遍联系 的根本 内容 和永 恒 发展 的内在动力 , 从根本上 回答 了事物为什么会发 展的问题 。 虚 与实 是辩证法 中相互对立统一 的一对矛盾 ,为此可 以说虚与 实是武术运 动发展 的根本动力之一 ,是武术博大精深 的一个原 因, 虚实不断的变化造就 了武术招法的多变。 虚与实双方相互依
存, 互为条件 , 相互包含 , 彼此相通 , 虚实相兼 。 根据虚实变化 , 衍
“ 拳法高明与否更在于掌握拳法的人 ,诸如有艺是否有勇 ,
有力是 否有 胆 , 又 比如是否善于掌握 虚实变化 , 是 否眼明手快 ,
是否会 劳逸 结合 、 正确地支配体力 , 是否善 于抓住 战机 , 是否有 持久 的耐力等等因素 , 就不光是仰仗拳法高 明与否 了, 更 重要 在 于掌握拳法 的人” 从而虚实成为拳法高明者 的一种必备 因素 , 虚
拳法高明与否更在于掌握拳法的人诸如有艺是否有勇有力是否有胆又比如是否善于掌握虚实变化是否眼明手快是否会劳逸结合正确地支配体力是否善于抓住战机是否有持久的耐力等等因素就不光是仰仗拳法高明与否了更重要在于掌握拳法的人从而虚实成为拳法高明者的一种必备因素虚实因势制宜根据形势变化虚可变实实可变虚
搏击・ 武术科学
实 因势制宜 , 根据形势变化 , 虚可变实 , 实可变虚 。虚 以实为本 , 虚 以实作为基础 , 虚可 以隐实使实更实。 例如 : 太极推手 , 推手时 人 中有 我 , 我 中有 人 , 人 我互 粘 , 对 自己 的虚 实 变 化 , 要 迅 速 而 隐 蔽, 似虚而实 , 似实而虚 , 尽可能不被对 方察觉 , 对方的虚实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