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初2014级期中考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初2014级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命题人:初二语文备课组
考生注意:1、开考之前请考生将自己的考室号、座号准确的填写在指定的位置,座位号填在密封线外的方框内,对错误填写的考生成绩以0分计算。

2、本试卷分A卷、B卷,A卷总分100分、B卷50分全卷总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A 卷 ( 共 100 分 )
第I卷 ( 选择题共 21 分)
一、基础知识 ( 共12分 , 每小题3 分 )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脂粉奁.(lián)诘.责(jié)凛.冽(lǐn)徘徊.(huí )
B.文绉.绉(zhōu) 胭脂.(zhī) 稽.首(jǐ) 执拗.(niù )
C. 一绺.绺(liǔ) 酷肖.(xiào ) 炽.热(chì) 纤.细(xiān)
D.一撮.灰(zuǒ) 憔.悴(qiáo) 翡.翠(fěi) 长吁.短叹(xū)
2.下列句子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A.我看见禅娟被人虐待,我看见你挺身而出,指天画地有所争论。

B.这副劳动者的忧郁面孔上笼罩着消沉的阴影,制留着愚钝和压抑:在他脸上找不到一点奋发向上的灵气,找不到精神光彩。

C.晴天又来消逝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连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D.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3.结合语境,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既是好朋友,就算毕业以后天各一方也无需海誓山盟
....的誓言来维系彼此的情感。

B.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自山脚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树木,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
....。

C.半幽闭的参天树林纹丝不动
....地挺立着,使你觉得自己仿佛置身于一座美轮美奂的禁宫之中。

D.你翻来覆去
....说的就是这几句话,我都听腻了。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电视台频繁地在观众等待下一个节目的时候播送广告,使观众很有意见。

B.北京健康使者公司和10家医院共建的“医疗绿色通道”,是一种崭新的快捷求医机制。

C.这青山绿水,茂林丰田,对于这些老农垦队员来说无疑不是青春汗水的结晶。

D.为了写好这本书,他收集了大量的学生的材料,分析、整理材料常到深夜。

二、阅读古文完成5-7题。

(共9分,每小题3分)
【甲】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5.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才美不外见.见,同“现”同舍生皆被.绮绣被,同“披”,穿
B.执策而临.之临,面对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假,借
C.骈死
..于槽枥之间骈死,并列而死略无慕艳
..意慕艳,羡慕
D.策.之不以其道策,用鞭子打腰.白玉之环腰,腰带
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食之.不能尽其材录毕,走送之.
B.其.真不知马也俟其.欣悦
C.执策而.临之足肤皲裂而.不知
D.策之不以.其道以.中有足乐者
7.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有错的一项()
A.【甲】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

千里马寓人才,伯乐寓能赏识任用人才的人。

食马者寓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

全文寄托作者的愤懑不平和穷困潦倒之感,并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针砭和控诉。

B.【乙】文是一篇赠序,作者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地位和长者身份,就板起面孔说教,而是现身说法,
叙述自己艰难和勤奋求学的经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作者对马生的殷切期望,寓于其中。

C.【甲】文“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两句描写出千里马被埋没的遭遇;而“食不饱,
力不足,才美不外见”几句则深刻的揭示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字里行间洋溢着强烈的不平和愤懑。

D.【乙】文“立侍左右”“俯身倾耳”中的“立侍”“俯”“倾”等词语生动地表现了作者的虔诚和恭敬的求师态度。

遇师斥责,表情更恭顺,礼节更周到,没有争辩一句,足见“我”求学之“诚”。

第1 页共5 页
第II卷(共79分)
三、翻译与默写。

(共 10分 )
8. 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4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2分)
(2)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分)
9. 用课文原文填空。

(选填两句)(2分)
(1)伤心秦汉经行处,。

(2)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3),自将磨洗认前朝。

10.默写《无题》(李商隐)前四句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后四句(4分)
题目
,。

,。

四、阅读文段完成10-13题。

(共12分)
①现在,我们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对石油过分依赖,会让国家安全、经济安全及环境安全遭受威胁。

但文明不能因此停下前进的步伐,我们必须找到新的能源来保障世界运输系统的顺利运转。

以非粮原料或农业废弃物为原料转化的液态燃料——纤维素生物燃料有利于环境安全,技术可行性强,近期内最有希望替代传统化石能源。

②生物燃料可以用植物或植物制品为原材料。

目前,第一代生物燃料以可食用作物为原料,主要
..包括玉米、大豆(美国)、甘蔗(巴西)。

用可食用作物制造生物燃料是最简单可行的,因为把这些可食用作物转化为燃料的技术是现成的。

然而,第一代生物燃料并非长久之计,原因很简单:没有足够的耕地能够满足发达国家10%的液态燃油原料需求。

③第二代生物燃料主要以纤维素质材料为原料,如富含纤维素、生长迅速的草本植物,可转化为草油的原料有很多,从木材废料(锯木屑、木质建筑残片)到农业废弃物(玉米秸秆、小麦茎秆),再到“能源作物”(生长迅速、纤维含量高、专门种植用作草油原料的草本和木本植物)。

这些原料作物耕作成本低、量大,更关键的是,这些作物的种植生产不会干扰和危及粮食生产。

大多数能源作物能够在不能用作农田的边际土地上快速生长。

还有一些能够在被废水或者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中生长并净化土壤,如生长周期较短的灌木柳树。

④纤维素类植物生物质(指某一系统中全部或特定的生物总量)丰富,能够可持续地收获,来制造生物燃料。

美国农业部和能源部的研究显示,在不减少作为人类食物、动物饲料及出口生物质份额的前提下,美国每年能够生产13亿吨(干重)生物质。

如此大量的生物质每年至少能够产生1,000亿加仑(约3,790亿升)草油,大约相当于每年美国汽油、柴油消耗总量的一半。

放眼全球,每年纤维素类生物质生产量能够转化的生物燃料相当于340亿~1,600亿桶原油,已经超过了目前全球每年30亿桶原油的消耗量。

纤维素类生物质能够转化成任何类型的燃料,如乙醇、普通汽油、柴油,甚至航空燃油。

⑤人类历史上的能源新纪元——草油时代也许很快就要到来。

11.第二代生物燃料的优势是什么?(3分)
答:
12.选文第②段中加点词语“主要”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答:
13.请说说第④段中划横线的句子的用到了哪些说明方法,并分别说说它们的作用?(3分)
答:
五、任选一题作文 (60 分 )
14.题目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责任担当。

这种担当或为家人,或为朋友,
或为集体,或为社会。

作为青年学子,你有着怎样的担当?请以“我有我担当”为题,写
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诗歌除外)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③字迹工整,书写优美,卷面整洁。

题目二:走过年少轻狂的日子,母爱依然;走过风风雨雨的岁月,故乡依然;多少次跌落与登顶,奋斗依然……蓦然回首,山水依然,初心依然。

请将下面的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
篇文章。

依然
要求:①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并抄写在答题卷上。

②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诗歌除外)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④字迹工整,书写优美,卷面整洁。

第2 页共5 页
B卷 ( 共 50 分 )
一、诗歌鉴赏(共4分)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1.请简要赏析第一句中“逐”的妙处。

(2分)
答:
2.全诗运用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答:
二、文言文阅读(共12分)
后汉,羌胡反,寇武都,邓太后闻虞诩有将帅之略,以为武都太守。

(诩)日夜进道,兼行百余里,令吏士各作两灶,日增倍之,羌①不敢逼。

或问曰:“孙膑减灶而君增之;兵法日行不过三十里,以戒不虞②,而今日且二百里:何也?”诩曰:“虏众多,吾兵少,徐行则易为所及,速进则彼所不测。

虏见吾灶日增,必谓郡兵来迎,众多行速,必惮追我。

孙膑见弱,吾今示强,势有不同故也。

”既到郡,兵不满三千,而羌众万余,攻围赤亭数十日。

诩乃令军中,强弩勿发,而潜发小弩;羌以为矢力弱不能至并兵急攻。

诩于是使二十强弩共射一人,发无不中,羌大震,退。

诩因出城奋击,多所伤杀。

明日,悉陈③其兵众,令从东郭门出,北郭门入,贸易衣服,回转数周;羌不知其数,更相恐动,贼由是败散。

(选自《后汉书》,有删节)【注释】①羌,当时中原部落对西部游牧民族的泛称。

②不虞,指出乎意料的事。

③陈,同“阵”,列阵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势有不同故.也故:缘故
B.既.到郡既:既然
C.必谓郡兵来迎谓:认为
D.贸易.衣服易:交换
4.将文中的划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6分)
(1)虏众多,吾兵少,徐行则易为所及,速进则彼所不测。

(3分)
答:
(2)诩乃令军中,强弩勿发,而潜发小弩;羌以为矢力弱不能至并兵急攻。

(3分)
答:
5.文章通过哪些事来表现虞诩的“将帅之略”?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 (22分)
(一)名著品读(4分) 6. 下列关于《名人传》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叙述了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B.《名人传》中,贝多芬“惟其痛苦,才有快乐”这句充满豪情的名言,正是他一生的写照,今天已成了勇敢者的座右铭。

C.《名人传》叙述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罗曼·罗兰用“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来描绘列夫托尔斯泰的眼神。

D.《名人传》包括《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2分)
他焦急万分,左顾右盼,努力地想从不同的表情中看出点原因来,但大家全都默不作声。

突然,他厉声呼唤我,当我走近他的身旁时,他把他的笔记本递给我,示意我写。

我写下了下面这句话:“我恳求您别再继续了,回去以后我将向您说明理由。

”他猛地一下跳到下面,冲我嚷叫道:“咱们快走!”他一口气跑回家,进得门来,他瘫软地跌坐到沙发上,双手掩面,他就这样一直待到吃饭。

饭桌上,没法让他说一句话,一副痛苦不堪、颓丧无力的样子。

这段文字中“他”是指。

“恳求您别再继续”的“理由”是。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 , 然后完成 8~12题 (18 分 )
只是想在人群中多看你几眼
葛闪
掐指算来,我与这个老大爷的眼神亲切相遇,已经足足好几个月的时间了。

几个月前,这个70岁上下的老人就不间断地来邮局,风雨无阻,什么业务也不办理,静静坐在业务大厅的一隅里,不言不语,只是把目光轻轻地落在我的身上,每天都把我认认真真地打量一番,好久好久才会离开。

我跟这个老大爷不沾亲,不带故的,而且我调来邮局工作也没多久,他打量我干嘛?
每一次他打量我的时候,偶尔和我的目光相遇,他便笑笑向我点点头。

而我,出于礼貌,也便浅浅一笑,向他颔首示意。

那一刻,老大爷似乎笑得更开心了,像个孩子似的裂开嘴巴,露出了被岁月吹得斑驳缺失的门牙。

有时候,遇到窗口前排队的人多的时候,老大爷还会斜着身子,或依或立,或半靠或半躺,视线要拐了几道弯,穿过多少人的耳际,才能落在窗口里我的身上。

起初,我倒也没在意。

但时间久了,天天被一个陌生人盯着,心里多多少少还是比较发毛的。

一个午后,我轻轻地坐在他身侧。

他似乎有点紧张,略微地动了一下身子。

我柔声说出了我的心思,想等他给我一个答案。

老大爷似乎很不好意思,脸色通红,慌忙站了起来,并连说了几声对不起,说以后不会再来影响我的工作了。

我连忙拉住他,撒了一个善意的谎言,说我只是想咨询他,是不是我工作做得不够好,并且欢迎他提出意见。

老大爷慌了,连忙拉住我的手,说,妮子,你可别这么说,我只是觉得你和我的女儿一样呢。

我一愕,但并没有抽出手。

我只感觉,那双苍老枯朽的手,虽然硌得我有点疼,但却温暖厚实,让我虽然紧张但却并不害怕。

关键是,他说我像他的女儿时,那眼里的温柔和慈祥,瞬间就柔化了我心。

原来,老大爷的小女儿因为一场车祸,去年离开了人世。

老大爷就一个儿子,且在南方工作,只
第3 页共5 页
有这个小女儿陪在身边。

女儿去世了,老大爷的天就塌了,生活里所有的颜色也全都被抽走了,只剩
下一片苍白色的落寞。

偶然的一次,他来窗口办理业务,无意中发现我的相貌和他女儿很像。

更重要的是,他的女儿也是在邮局工作,只不过我在县局,而他的女儿是在市局。

老大爷讲到这里的时候,突然问我,妮儿,你的身高应该一米六五上下吧。

坐着的我又是一愕,我的身高确实就是一米六五。

他笑笑,抹了抹眼角的泪花,用手比划了一下说,你坐着的时候,和我女儿跟我坐在一起的时候,那种感觉是一样的哩。

老大爷说到这里,仿佛突然忘却了失去女儿的伤痛,颇有点兴奋的样子,竟然不顾周围办理业务的人,声调也大了许多,说我的脸型、眼睛、鼻子、嘴巴,都和他女儿极像,尤其是我在工作时低头和抬头间的模样,一颦一笑,就像是复制了他女儿的笑容,活脱脱一对姐妹花。

我轻轻把手抽出来,握住他的双手,也笑着说:“难道我就没有和您女儿不一样的地方吗?”
老大爷略微一愣,又稍稍把我打量了一番,突然笑着说:“要说这最大的不同嘛,就是我女儿是短发,而你是长发呀。


老大爷是笑着说的,而我的心,却早已被濡湿了,像是刚刚下了一场瓢泼大雨。

老大爷好像发现了我的眼眶有点红,显得有点慌乱局促,连忙说:“妮儿,对不起!大爷没别的意思,我只是想在人群中多看你几眼呢。

”说完,他又反握住我的双手,补充了一句,“你真的和我女儿一样哩。


“您和我父亲也一样哩!”我柔声说。

老大爷临走的时候,颤巍巍的模样,和我的父亲,真的一模一样。

第二天中午,我去了一趟理发店,剪了一头干净利落的短发,在邮局窗口内部一边办理业务,一边偷偷把眼神从窗口延伸到大厅的一隅,想把他的身影寻找。

那天,送他出门的时候,我大声跟他说了一句,说欢迎他以后常来邮局。

因为,我也想在人群中多看他几眼。

8.阅读本文,请根据事情的发展顺序将下面的故事情节补充完整。

(4分)
我上班时有个大爷天天来看我---- ① ---- ②
---- 我在工作时开始留意大爷的身影。

9. 结合上下文,赏析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表达效果。

(5分)
(1)老大爷似乎很不好意思,脸色通红,慌忙站了起来,并连说了几声对不起,说以后不会再来影响我的工作了。

(3分)
答:
(2)老大爷是笑着说的,而我的心,却早已被濡湿了,像是刚刚下了一场瓢泼大雨。

(2分)答:
10.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文中画横线的两段话的表达作用。

(5分)
答:
11.结合全文,说说以“只是想在人群中多看你几眼”为题目有什么意义。

(4分)
答:四、语言运用。

(12分)
下列图表是对汉字“书写”现状的调查。

请仔细阅读,完成文后题目。

12.从图中汉字“书写”的现状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4分)
答:
13.社会上由于电脑的普及、人们急功近利的意识,人们对汉字书写越来越不重视。

请你针对这一现象,请你撰写一条宣传标语,号召大家重视汉字书写,标语要求主题鲜明,语言优美,使用对偶,字数不超过16字(标点不计)。

(4分)
14.小明各科成绩都不错,但是书写非常潦草,常常因为书写失分。

此时,你见到他正在进行听写改错,一边改一边委屈地向你诉苦:“老师干嘛这么较真啊,这字差不多就行了嘛。

我们现在都用电脑、手机打字了,谁还写字啊!”面对这样的情况,你该对他说什么呢?。

(4分)
答:
初二下期半期考试答案
一二选择题
1 C
2 D
3 A
4 B
5 D
6 A
7 C
三略
四11(3分)第二代生物燃料原料作物耕作成本低、量大;作物种植生产不会干扰和危及粮食生产;原料作物还可以净化土壤。

12.(3分)不能删去。

(1分)“主要”表限制,这里的意思是生物燃料的原料大多由玉米、大豆(美国)、甘蔗(巴西)三种作物组成,但不排除可用其他事物作原料,去掉“主要”,意思变成了第一代生物燃料的原料就只包括玉米、大豆(美国)、甘蔗(巴西)三种作物,(1分)与客观事实不符,所以不能删去,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和严密性。

(1分)
13(3分)运用了列数据(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1分)列举具体数据,把每年纤维素类生物质生产量能够转化的生物燃料的量和目前全球每年30亿桶原油的消耗量进行比较,(1分)具体准确、
第4 页共5 页
突出强调了全球纤维素类植物生物质产量丰富,预示了生物原料开发前景乐观。

(1分)
五略
B 卷
一1. “逐”有追随之意,用了拟人手法。

本来是东风吹动柳枝,用一个“逐”字,说柳枝追随东风,变被动为主动,使柳枝的形象更加生动可爱,体现了柳枝的蓬勃生机。

2. 诗人借春柳之荣与秋柳之衰的对比,慨叹自己少年得志,老来沉沦失意的遭遇,表达自己壮志难酬的悲凉心境。

二.3、B(既:已经)
4、(1)敌军人数多,我们兵少,慢慢行军就容易被追到,快速进军对方就无法预测。

(要求翻译出“虏”、“徐”、“及”、“彼”等字,另外注意句式相对流畅、工整一些,2分。


(2)虞诩于是命令将士不要发射强弩,只是暗中用小弩射击。

羌人认为汉军箭力很弱,射不到自己,于是使集中兵力加紧攻城。

(落实“潜”、“并”任意一字1分,大意正确2分)。

5、①虞诩采用增灶的方法让敌人不敢逼近;②虞诩用小驽诱敌,再用强弩毙敌,让敌人震惊。

③虞诩采用交换衣服的办法迷惑敌人认为守军人数众多。

(写出2点给满分)
翻译:东汉安帝时期,地处西北的羌族举兵反叛,寇掠武都郡。

临朝执政的邓太后以虞诩有将帅之才略,升任他为武都太守而令其率兵西行平叛。

羌人首领率众数千人,阻截虞诩于陈仓、崤谷一带;虞诩立即命令部队停止前进。

为了麻痹羌人,虞诩扬言他已上书皇帝请求援兵,只等援兵一到就进发。

羌人听到这个消息后,便分兵到附近各县进行抢掠。

虞诩乘其兵力分散的有利时机,率兵疾速西进,日夜兼程赶路,一昼夜行进二百里,并命令部队官兵每人各造两个锅灶,每天增灶一倍;羌兵见此情形而不敢逼近虞诩部队。

有人问道:“孙膑围魏救赵时是采用逐日减灶之法欺骗魏军的,而您却是用的逐日增灶之法;兵法上讲一日行军不得超过三十里,以防不测,而今我们却走了二百多里。

这是为什么?”虞诩回答说:“敌人兵多,我军人少;敌人见我军锅灶逐日增多,必定认为诸郡救兵来参战了,兵力增多而行军速度又快,敌人必然不敢追赶我们。

孙膑是故意向敌人显现自己力量弱小,而我现在是向敌人伪示自己力量强大。

(两者所用战法之不同),这是各自所处的态势不同的缘故。


虞诩到武都郡之后,兵不满三千,而羌人有数万,他们围攻赤亭几十日。

虞诩于是命令将士不要发射强弩,只是暗中用小弩射击。

羌人认为汉军箭力很弱,射不到自己,于是使集中兵力加紧攻城。

(当羌兵冲到城下时,)虞诩命令二十副强弩同时射一个羌人,没有一次射不中。

羌人大为震恐,连忙退却。

虞诩趁机率领部下出城奋勇追击,杀伤很多敌人。

第二天虞诩集合所有士兵,命令他们从东边城门出去,转一圈,再从北边城门进城。

然后更换衣服,又从这个城门出发,那个城门进来,并不断更换衣服以迷惑羌人。

这样反复出入多次。

羌人不知城内有多少人马,愈发惊恐不安。

虞诩估计羌人要退兵,就秘密派遣五百余人在城外河流浅水处设下埋伏,守候在敌人撤退的必经之路上。

羌人果然逃走了,于是汉军趁机截击掩杀,大败羌军。

斩杀俘获众多,贼因此溃散。

三6. C 7.贝多芬贝多芬已听见舞台上的演奏了
8 ①我”与大爷交流得知真相②我第二天去剪了一头短发
9.(1)神色、动作(语言)描写,写出老大爷被“我”询问时的尴尬、紧张。

(3分)
(2)运用比喻,生动地描写出“我”对老人的心疼。

(2分)
10.内容上:说老人跟父亲一样,感情饱满地表达了“我”被老人的温柔和慈爱感动,对他十分疼惜。

(2分)
结构上:与上文老人的话形成呼应,完整地叙述了事件。

为结尾“我”也想在人群中多看老人几眼做铺垫。

(3分)
11.①新颖别致,能吸引读者阅读兴趣;②内涵丰富,不仅是老人的心声,也揭示了他几个月来天天悄悄观察“我”的原因③也是“我”的心声,表达了“我”对老人的疼惜和关心。

(共4分)(第一点答了给一分,不答不扣分)四12.写字机会少,提笔忘字多,书写能力堪忧。

(4分)
13.14略。

第5 页共5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