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课件人教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手工业
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
(三)商业和城市
长安、洛阳、扬州、成都 长安是各民族交往中心,也是国际 性的大城市。
2、宋朝:(课本P56)
(一)农业
占城稻(越南)引进和推广; “苏湖熟,天下足” 丝织业:蜀地质量高(“号为冠天下”) 江浙产量高 瓷器业:浙江哥窑冰裂纹瓷器 北宋兴起景德镇 造船业:广州,泉州 北宋:娱乐贸易场所-“瓦子” 南宋:临安(杭州)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北宋前 期、 四川地区)
回纥─维吾尔族的祖先─“怀仁可汗”。
吐蕃─藏族的祖先─松赞干布(文成公主)
和亲
尺带珠丹(金城公主)
(二)宋朝(课本P51)
辽、西夏、金 与宋朝并立的三个少数民族政权:
政 民 建立者 权 族 契 辽 阿保机 丹 西 党 夏 项 元昊 都 城 上 京 兴 庆 会 宁 建立 时间 备注
10世 澶渊之盟(宋真宗、寇准) 纪初 11世 纪前 期 12世 纪初 1127年灭亡北宋。
4、隋朝的灭亡:是因为隋炀帝的暴政, 大运河只是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二世而亡 5、隋朝在我国历史上最重要的贡献是什么? 答:1、统一南北 2、创立科举制 3、最重要的贡献是开凿贯通南北的 大运河,因而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的发展,巩 固了统一。
(二)唐朝
1、三皇两盛世: 唐太宗(贞观之治):措施 武则天 : 唐玄宗(开元盛世):
武则天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三)宋朝(课本P51)
1、北宋建立 A、陈桥兵变: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 都城:东京(开封) B、北宋初的统治者加强集权的措施
“杯酒释兵权”
2、澶渊之盟(辽宋议和)
2、南宋的建立(课本P53)
A、赵构(宋高宗)建立南宋。 B、岳飞抗金,取得郾城大捷,后被宋高宗和 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岳飞不是民族英
原因:(1)清政府坚持以农为本,推行重本抑末 的政策,压抑限制工商业发展。 (2)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具有稳定性。 (3)清政府夜郎自大。 (4)清政府担心西方殖民者入侵,又害怕沿海人 民与外国人交往危及自己的统治。 表现:清初持续40年禁海政策;清统一台湾后开放 四个港口;后只开放广州一处为通商口岸,特许 “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 影响:(1)在抵御外国侵略方面起了一定作用。 (2)但它阻碍了中外联系,影响中国吸收世界先 进的科技文化,阻碍了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中国 在世界上落伍了。
1405——1433年,从刘家港出发, ②经过(地图):
2、戚继光(民族英雄)抗倭
冲突
3、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
(四)清朝(课本P103)
地点 时间 1624年 事件
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台湾。 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
东 南
1662年 1684年 17世纪中期 1685-1686年 1689年
清政府设台湾府。
(五)明朝 (课本P88)
1、明朝前期加强君权的措施 (1)政治:改革行政机构,在地方,废行 省,设三司;在中央,废丞相和中书省,权 分六部。 (2)司法:设立厂卫特务机构(明太祖设锦衣卫,
明成祖设东厂) (明朝君主集权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
(3)思想:科举考试(八股取士) (4)皇族:实行削藩政策。(明成祖) (5)1421年,迁都北京,加强对北方的统治
(明成祖)
2、比较隋唐与明清时期科举取士的不同 答: 主要是考试的作用和影响不同。 隋唐时期创立并逐步完善科举制。考试科目:明 经、进士。 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 答题必须按照八个连续的部分进行,不得违背,完全 脱离实际 明清统治者实行八股取士是加强封建专制的需要。
(六)清朝(课本P 99)
女 金 真 阿骨打
(三)清朝(课本P109) 顺治 赐五世达赖为“达赖喇嘛” 赐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 1727年设立驻藏大臣 粉碎大小和卓叛乱
康熙
雍正
乾隆
设伊犁将军 迎接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四、对外关系(重点)
(一)唐朝(课本P28)
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乃至非
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对外开放,双向交流)
2、文学艺术
文学的发展: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一)唐诗
1、“诗仙”李白:诗仙 2、“诗圣”杜甫: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3、白居易:通俗易懂,反映社会现实。
(二)宋词
1、豪放派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2、豪放派辛弃疾: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3、婉约派李清照:《如梦令》
(三)、戏剧
雄)
C、宋金和议(对峙) 内容: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 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 峙局面形成。 课本P54
(四)元朝
行省制度的设立
目的: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 内容: 元朝建立行省制度;中央设中书省 ,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地方设行 中书省(简称行省),我国省级行 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元政府加强 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成为元朝正式 行政区;还加强对琉球的管辖。
唐与日本─日本遣唐使来唐学习。
鉴真东渡(唐玄宗时期)
唐与天竺(印度)─玄奘西游(唐太宗时期)
《大唐西域记》
(二)元朝时期(课本P68)
对外往来事件:马可· 波罗 来华 《马可· 波罗行纪》
(三)明朝(课本93)明朝对外关系的三件大事:
1、郑和下西洋
交往
①目的: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
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③ 意义:促进了与亚非国家的经济交流,加强了与 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
历史线索:
契丹族 党项族 女真族 蒙古族
满族
• 隋—唐—五代、辽、宋、夏、金—元—明—清
特征
中国封建社 会的鼎盛
• 统一
•
分 裂 特征
统一 特征
中国封建社会 的衰落
朝代 时间 隋 581 唐 618 元
建立者 杨坚 李渊
称号 隋文帝 唐高祖 元世祖
都城 长安 长安
1271 1368
1636
忽必烈
清政府统治前期采取了哪些维护统一的多民族 国家的措施?(练习册63页)
措施:(1)统一台湾,设台湾府。 (2)抗击沙俄,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
(3)通过《尼布楚条约》确定中俄东段边界。 (4)确立册封达赖、班禅的制度,设立驻藏大 臣管理西藏。 (5)平定回部贵族大小和卓的叛乱,设伊犁将军, 管理新疆。 (6)妥善安置重返祖国的土尔扈特部。
五、文化方面 ━━科技、文学、艺术
(隋唐文化、宋元文化、明清文化)
1、科技
(一)、建筑
1、隋朝: 李春的赵州桥,是世界上最古老 的石拱桥 2、明北京城: 世界建筑之林瑰宝。 3、明长城: 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
(二)、印刷术
1、隋唐的雕版印刷;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现 在世界上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
1、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 建立后金政权(1616) 2、皇太极两改:女真族改名为满洲,并改国号 为清,是清朝的第一位皇帝 (1636) 3、1644年清军入关, 开始对全国进行有效统治。
4、清朝前期君主集权强化措施:
(1)政治: 雍正时,设置军机处,撤销议政王大臣会议, 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1、元曲:关汉卿 《窦娥冤》 2、明朝:汤显祖 《牡丹亭》
(四)、明清小说
罗贯中
我国最早的一部 长篇历史小说
施耐庵
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 义为题材长篇小说
吴承恩
是一部浪漫主义 的长篇神话小说
(五)、史学
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编年体通史) (课本P77)
(六)、书法
1、隋唐:“颜体”颜真卿《颜氏家庙碑》 柳公权《玄秘塔碑》 2 、宋朝:“宋四家”(苏轼、黄庭坚、 米芾、蔡襄)
• 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重点) A.原因: B.表现: C.影响: D.启发: • ①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不可能与世界隔绝, 应广泛交往,否则将被时代所淘汰。 • ②在交往的过程中应积极学习别国的长处, 发展自己。 • ③我国目前对外开放政策是社会主义事业 发展的有力保障
清朝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原因、表现、影响。
沙俄出兵占领我国的雅克萨和 尼布楚等地。 康熙帝两次出征雅克萨。
东 北
中俄签定《尼布楚条约》。
清朝前期在反抗外来侵略、保卫边疆上,做出了 哪些努力?(练习册60页) (1)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政府统一了 台湾,1684年,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2)取得了两次雅克萨自卫反击战的胜利,遏制 了沙俄在我国黑龙江流域的侵略;1689年,签订了 《尼布楚条约》划定了中俄东段的边界。
朱元璋 皇太极
明 清
明太祖
大都 (今北京) 应天、 迁北京 北京
复习向导:
1、政治方面 2、经济方面 3、民族关系方面 4、对外关系方面 5、文化方面
一、政治方面 (一)隋朝(隋文帝、隋炀帝)
1、隋朝统一: 统一时间:589年
2、隋炀帝
①设进士科,创立科举考试。
(重点)
②兴修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三)商业和城市
漕运:杭州——大都;会通河、通惠 河(元运河)
海运起点:刘家港 终点:直沽
4、明清:(课本P115)
(一)农业
引进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向日葵
(二)手工业
丝织业:明朝中心--苏州 清朝中心--南京 瓷器业:景德镇成为瓷都,青花瓷
(三)商业和城市
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
明朝中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难点)
加强了对全国各地的管辖,密切了内地和边疆 作用:的联系,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对后 世影响深远
(7)、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
①汉人开发边疆。 ②边疆各族内迁。 ③契丹、女真等族汉化。 ④回族开始形成。
表现:
意义: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融合。
总结元朝的特点: (1)我国第一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政权是元朝。 (2)我国古代疆域最大的朝代也是元朝。 (3)北京第一次成为统一封建王朝的都城是在元朝 (大都)。 (4)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开始于元朝。
(2)思想:大兴文字狱 危害:(1)造成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 (2)使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 从而禁锢了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 会的发展
二、经济方面
(一)农业
(二)手工业
(三)商业和城市
1、唐:(课本P13)
(一)农业
①新技术(育秧移殖栽培) ②饮茶之风到唐朝风靡全国。 ③农具改进:曲辕犁和筒车。
(二)手工业
(三)商业和城市
经济重心的南移(南方发展的)原因:
1.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稳定 2.北方人民的南迁,带来劳 动力和先进的技术 3.自然条件优越 4.政府的重视和支持 5.人民的辛勤劳动
经济重心的南移完成于南宋
3、元:(课本P68)
(一)农业
元世祖重视发展农业
(二)手工业
大都是元朝的政治中心和商业大都市
2、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三)、火药
1、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 2、宋元时期:火药在军事上广泛使用。
(四)、指南针
1、战国;司南 2、北宋:开始应用于航海事业。
3、南宋:广泛运用与航海事业
•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印刷术、指南针、 火药和造纸术(其中宋元时期有三项) • 我国古代科技高峰:宋元时期 意义:1、造纸术、印刷术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2、安史之乱──唐朝由强盛转向衰落的转折点。
“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
1、吸取隋亡的教训
2、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
轻农民的赋税和劳役,注意 “戒奢从简”,下令合并州 县 ,革除“民少吏多”的弊 政,有利于减轻人民的负担。
3、唐太宗任用贤才和虚心纳
谏
4、大兴学校,发展科举
• 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 快,国力逐步加强,史称“贞观之治”。 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 空前繁荣, 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 时期, 历史上称为 “开元盛世”。
A、条件:①农业的发展: ②手工业的进步 ③商品经济发展(最主要)
B、概况:①时间:明朝中后期。 ②地点:苏州、松江。 ③行业:纺织业 C、表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雇佣与被 雇佣的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三、民族关系方面(重点)
(一)唐朝
(课本P22)
西域-安西都护府(唐太宗)和北庭都护
府(武则天)
2、指南针使用为环球航行和新大陆的发 现提供了重要条件,促进了世界贸易的 发展; 3、火药的使用,改变了作战方式,加速 了欧洲乃至全世界近代化的进程。
Hale Waihona Puke (五)、科学巨匠和巨著 1、 北宋:沈括《梦溪笔谈》 2、元朝:郭守敬《授时历》 3、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 4、明朝:徐光启《农政全书》 5、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
3、元朝:赵孟頫 4、明朝:董其昌
(七)、绘画及石窟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