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家》15-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导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作家及内容。
2.过程与方法:学会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作品的主旨,掌握小说阅读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会文本的现实意义,在新时代学会奋斗,做自己的主人。
【教学重点】
1.学会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作品的主旨,掌握小说阅读的基本方法。
2.让学生懂得青春的美好,热爱青春,热爱生命,做自己的主人。
【教学难点】
学会分析人物形象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作家周国平曾说,如果把人生譬作一种漂流,家是一只小船,家是温暖的港湾,家是永远的岸。
然而在巴金的笔下,家却成了不见硝烟的战场。
今天,阅读名著,悦享生活,让我们一起走进《家》,感受巴金的爱与恨。
二、作家及作品
1、作者简介
提问:关于巴金的关键词有哪些呢?以排火车的形式,每人说一个。
明确:巴金,现、当代作家。
原名李尧棠,字芾甘。
1904年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地主家庭。
1923年从封建家庭出走,就读于上海和南京的中学。
1927年初赴法国留学,写成了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发表时始用巴金的笔名。
1928年底回到上海,从事创作和翻译。
巴金一生中创作与翻译了1300万字的作品。
他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寒夜》《憩园》《第四病室》等文学作品,是中国文学的丰碑。
巴金晚年奉献社会的伟大之作是:五卷本的《随想录》。
巴金还是杰出的出版家、编辑家。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他曾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14年之久,培育了大批文学青年。
(被鲁迅称为“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被曹禺先生称为“你是光,你是热,你是二十世纪的良心”。
)
2、内容梗概
提问:请结合以下几个要素,概括一下这部小说的主要内容。
明确:(1)时间:“五四”运动后
(2)地点:成都的一个官僚地主家庭高公馆
(3)线索:主要以高家三兄弟(觉新、觉民、觉慧)的爱情命运为线索。
(4)主要情节:长房长孙觉新,原与梅表姐相爱,后屈从于一家之主高老太爷之命而与李瑞珏结婚。
后来梅和瑞珏双双惨死。
觉新的胞弟觉民、觉慧积极参加爱国运动。
觉民爱上琴,冯公馆的冯乐山和高老太爷商量后却要觉民娶自己的侄孙女,在觉民觉慧的反抗下,他们终于取得胜利。
觉慧爱上聪明伶俐的婢女鸣凤,但冯乐山却指名要娶鸣凤为妾,鸣凤坚决不从,投湖自尽……至此,觉新有所觉醒,而觉慧则毅然脱离家庭,投身革命。
三、人物形象及特点(教学重点)
1、交流讨论:初读《家》,哪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最深刻印象?请围绕人物形象特点,以“×××,我想对你说”为开头,写一段文字(100-150字)。
教师:点评学生的关键词
2、学生汇报总结(请三位同学给大家总结主要形象。
采用形式:PPT+视频)
(1)生1总结:高家的“统治者”
(2)生2总结:“觉”字辈三兄弟
(3)生3总结:《家》中四类女性
3、教师点评:感谢三位同学精彩的总结,让我们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了高老太爷的专制、感受到了高家三兄弟的差异(觉新的懦弱、觉民的温和、觉慧的叛逆),也窥见了当时女性不同的命运(封建制度的麻木者陈姨太、封建阶级制度的受害者鸣凤、封建礼教的毒害者瑞珏、女性的觉醒者琴)。
4、技巧点拨:这里老师也来一个总结,刚才你们在分析人物形象的时候,都运用了什么方法?——注意把握情节、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
四、主旨及意义
1、提问1:通过以上的人物分析,你能概括出《家》的主题吗?
控诉封建家长制和旧礼教吃人的罪恶(压迫者受害者);批判了“作揖哲学”和“不抵抗主义”(觉新);赞颂了年轻一代的觉悟和反抗(觉慧等)。
2、提问2:主旨是如何概括出来的?
(1)首先,可以通过把握人物的命运,揭示主旨。
还可以——知人论世。
(2)时代背景
《家》写作于1931年,但它反映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1920年冬至1921年(秋)间的生活。
二十年代初期的中国社会,以“五四”运动为开端,中国革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在新思潮的影响下,长期在封建羁绊下生活的青年们不断觉醒,不断反抗,主要体现在民主科学思想与封建专制、封建迷信的矛盾斗争中。
(3)家庭背景
成长历程──巴金生于四川成都一个三世同堂的封建官僚地主家庭。
他在这个大家庭中生活了19年,这奠定了巴金写《家》的深厚基础。
1923年春天,巴金和三哥两个就离开了成都的大家庭,去了上海。
离家八年后,也就是在1931年巴金写下了《家》,那年他27岁。
人物原型:
高老太爷──“高老太爷就是封建统治的君主。
他还有整个旧礼教作他的统治的理论根据。
他是我的祖父,也是我的一些亲戚的家庭中的祖父。
”
觉新──“觉新不仅是书中人,他还是一个真实的人,他就是我的大哥。
二十六年前我在上海写《家》,刚写到第六章,报告他自杀的电报就来了。
你可以想象到我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写完这本小说的。
”
瑞珏──“虽然我祖父死后我嫂嫂被逼着搬到城外茅舍里去生产,可是她并未像瑞珏那样悲惨地死在那里。
”
(4)技巧点拨——归纳主旨可以通过把握人物命运、知人论世的方法。
3、讨论:你觉得这部小说在当今还有没有意义呢?(小组讨论)
教师总结:敢于奋斗,做自己的主人,就可以在旧制度崩溃时获得新生;而懦弱胆怯,屈从环境和命运,必然成为牺牲者。
时代不同,但意义仍然深刻。
在丧文化、积极废人、佛系青年盛行的当下,我们亟需《家》中那种青春热情和奋斗的精神。
正如习总书记有言: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
五、总结课堂
最后,让我们齐读《家》中的一个片段,再一次感受巴金的真诚的呼唤:他相信所谓父与子间的斗争快要结束了,那些为着争自由、爱情与知识的权利的斗争也不会再有悲惨的终局了。
梅的时代快要完全消灭,而让位给另一个新的时代,这就是琴的时代,或者更可以说是许倩如的时代,也就是他和觉民的时代。
这一代青年的力量决不是那个腐败的、脆弱的、甚至包含着种种罪恶的旧家庭所能够抵抗的。
胜利是确定的了,无论什么力量都不能够把胜利给他们夺去。
他有着这样的自信。
他猛然抖一下身子,好像要把肩上多年来的痛苦的重担摔掉。
他拿骄傲的、憎恨的眼光向四下看,他想:“等着看吧,你们的末日就要来了。
”——《克定受罚》
教师总结:今天这节课就是上到这里!希望同学们学会分析人物形像、主旨的方法,对《家》的理解能更深入。
六、布置作业
再次阅读《家》,并请你从下列三题中任选一题作答,要求标记题号。
1、某些特定的时刻对于小说中的人物而言可能是刻骨铭心的。
请从《家》中的瑞珏、鸣凤、觉慧中任选一人,描写其在下列特定时刻的内心感受。
要求:符合原著内容,有感染力。
不少于300字。
①瑞珏一难产时②鸣凤一一投湖时③觉慧一一出走时
2、片纸千钧重,情思似海深。
请选择《家》中某个人物的身份给该书中另一个人物写一封短信。
要求中心明确,情感真挚,合乎情理。
不少于300字。
3、通过阅读《家》,相信大家认识了不少文学人物,高老太爷、克安、克定、陈姨太、觉慧、觉新、觉民、瑞珏、鸣凤、梅、琴等。
请从上述人物中选两到三个,用某一个关键词或角度把他们统起来,写篇读后感。
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联系,不少于300字。
七、板书设计
《家》导读
一、作家及作品
二、形象及特点
三、主旨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