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农场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作用_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庭农场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22-01-06T03:05:58.632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1年21期作者:步青林
[导读] 家庭农场这一说法起源于欧美国家,逐渐被我国所吸收与同化
步青林
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滨海镇人民政府山东省滨州市 256812
摘要:家庭农场这一说法起源于欧美国家,逐渐被我国所吸收与同化,到目前为止,我国已从各地种养大户中培养出了大量的家庭农场,这些家庭农场以家庭成员为主要的劳动力,从事农业相关的集约式规模化的生产经营活动,并且这些家庭的主要收入为农业收入。
从2013年开始,我国逐渐出现了“职业农民”这一称呼,家庭农场的生产成员多数由职业农民组成,他们以农业生产为固定职业。
在现代化家庭农场的发展过程中,职业农民”对农业技术有着强烈的需求,这为农业技术的推广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家庭农场;作用
家庭农场是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形式。
在我国农业发展已经迈入新阶段的今天,国内一些具有大量耕地资源的种植户需要摆脱传统的农业种植观念,积极推行家庭农场这种农业生产形式,使农户掌握先进的农业技术,借助农业技术良好地进行农业生产,如此可以使农户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并促进农业生产向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商品化的方向发展。
由此看来,在农业技术推广中有效实施家庭农场这种新型的农业生产形式是非常适合的。
1家庭农场含义以及主要特征
家庭农场起源于欧美,在中国则被称为种养大户的升级版。
即以家庭成员劳动力而从事集约化、规模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经济收入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其农业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点特征:一是适度规模性:和传统小农经营相比,家庭农场有着较大的经营规模,生产经营中获得效益也比小农经营更加明显。
二是家庭性:家庭农场在农产品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其生产单位以个体家庭为主,如果农业生产量较大则需要雇佣少量工人。
三是盈利性:家庭农场的目标是经济利润最大化,生产经营的盈利性特点较为显著且在市场竞争中日益扩大。
四是企业化管理:即在家庭农场中实施企业化管理,同时在家庭农场生产中注重农产品的经济和产出效益,更要注重材料投入和农产品产出的比例、管理制度层面以及节约成本方式更具有相应的创新性。
2家庭农场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作用
2.1促进作用
家庭农场管理者的另外一个称呼为农场主,而农场的形成和耕地资源占有量有着紧密联系,但家庭成员数量是十分有限的,因为需要完成大面积土地耕种工作,更需要完成农作物的回收、加工、市场流通等各项工作,上述工作借助传统农业生产根本无法实现,因而农场主对农业技术有着强烈的需求。
首先家庭农场急需掌握新型农业机械技术。
在传统种植产业中每一个步骤都需要大量人工,如果资源较少,这种方式完全可行,然而对于资源较多的耕地面积则需要机械设备。
其次家庭农场继续提高农业产量的种植技术。
从本质角度分析,家庭农场在我国还处于初级概念性阶段,不同于西方国家农场主拥有私人土地。
一般通过租赁形成获得家庭农场土地,自己则是农场的管理者。
在此过程中除了要有效利用耕地资源,大幅度提高耕种产量,更需要提升肥料、种子、种植技术等。
2.2阵地作用
家庭农场模式和我国传统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比较而言,其有着显著的土地资源集中优势。
农村基本以家庭为单位开展土地承包制,划分较小的土地面积,再加上不同家庭的种植安排和需求不同,在统一农业技术推广方面有着分歧。
家庭农场的主要负责人为农场主,只需和少数人沟通交流后便可实现大面积农业技术推广。
家庭农场还有利于培养农民形成现代化职业能力,进一步提高农业机械水平。
因而其主阵地作用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首先有利于促使农民形成良好的职业化观念:自改革开放后,我国工业化发展和以往相比取得较大的脚步并逐渐开始反哺农业。
国家也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明确农民是参与生产的社会职业,其作用和第二、第三产业工作性质完全相同。
在未来也会随着不断完善的职业技能认证资质,农业生产人员通过学习和测评也能获取相应的职业学历;其次有利于建设农场工作人员工作体制:家庭成员是家庭农场不可缺少的组成,但也并非是唯一的构成。
家庭成员的作用在于管理农场,而农业生产中的播种和收割等工作则需要大量专业人员,对此可通过招聘形式。
这种市场推广机制能促使家庭农场逐渐形成职业化阵地,在此过程中也可持续完善家庭农场员工体制。
第三有利于提高现代农业应用范围:农耕阵地是家庭农场重要场地,该场地可以让传统农民转变为现代农民,除了可以为农民提供就业就会,还能发挥农业技能培训功能。
3促进家庭农场在农业技术推广措施
3.1建立农业推广服务机制提供农业科技服务投入力度
当前很多家庭农场发展都需要建立推广服务机制,从而为家庭农场发展提供更好地保障。
首先通过保障地权稳定家庭农场经营基础。
如果想要获得相对稳定的地权,那么就需要流转相应面积规模的土地,不断推进家庭农场土地产权变革,进一步完善土地流转服务体系。
其次提高家庭农场经营管理水平或强化农业发展技术。
第三加强资金融合渠道不断促进家庭农场生产经营发展。
无论是在农业生产还是其他领域都无法脱离资金作用,若缺少资金则会制约家庭生产经营发展。
除此之外承包家庭农场的农户也需要花费相应的资金租赁场地,聘请农业生产技术人员也需要花费资金,因而需要加快农村金融服务改革和完善财政金融体系,引导金融机构为农户提供贷款,从而更好地解决家庭农场资金困境。
农业生产在生产中以其应用性为主,应用农业科学技术的目的在于增加农产品产出量。
农业推广服务体系应为家庭农场提供所需的技术保障和人才。
在此过程中应坚守服务理念指导家庭农场劳动人员。
然而由于政府对此没有足够的投入,以致于农业推广人员倾向于经营性农业服务是,因而需要引导农业技术人员从事相应的公益性技术服务,同时给予技术人员更多的经济补偿。
3.2完善农业推广服务智能增强金融服务农业科技推广
农业生产地区应注重农业技能推广与发展,尤其全面推广较低需求弹性的粮食作物生产技术,例如施肥技术、栽培技术、农作物灌溉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等。
由国家面向市场研究和开发部分高收益、高风险、高投资的农业技术。
很多地区农业推广服务只局限于新品种引进与试验推广、新技术普及等,几乎很少尝试对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推广。
近年来,随着家庭农场经营体系变化,农业推广职务职能和以往相比也更加完善,在家庭农场中农业推广服务体系也在家政服务方面有所发展,从容提供生产、供销等一系列服务。
此外更要增强金融服务农业科技推广,鼓励符合家庭农产条件的农户金融融资,完善农场农户信用评价机制,进一步提高农业科技推广力度。
4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广大农村地区和城市相比在发展过程中却呈现出显著的滞后性,大批农民都会选择外出务工,降低农业发展劳动能力。
我国也出台较多的策略发展农业,在这种情况下就产生家庭农场,经营者以各自家庭为单位,将农业生产作为家庭经济来源,对此需要不断推广农业技术,使其和家庭农场较好地结合,进一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推动农业快速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勇,肖龙,陈杰,等.家庭农场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作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4,(20):6843-6844.
[2]孙继国.浅谈家庭农场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作用[J].中国农业信息,2016,(18):71.
[3]王震.家庭农场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作用探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6,(24):12.
[4]宋万勇,徐昌文,王梅,等.家庭农场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作用[J].南方农业,2015,9(18):138-139.
[5]匡新华,罗列,徐爱琴,等.家庭农场对现代农业的促进作用及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6,(7):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