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社会发展的规律
11.1社会发展的规律
![11.1社会发展的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6187626d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9f.png)
11.1社会发展的规律《111 社会发展的规律》社会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又持续的过程,如同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有着其自身独特的规律。
这些规律并非凭空产生,而是在人类社会的漫长历程中逐渐显现出来的。
首先,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从原始社会的简单石器工具到现代社会的高科技设备,生产力的不断进步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
当生产力水平低下时,人们主要从事简单的农业生产,社会分工相对单一,经济发展缓慢。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工业革命带来了机器大生产,工厂取代了手工工场,大规模的商品生产成为可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如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更是让生产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知识经济、数字化生产等新的经济形态不断涌现。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规律之一。
经济基础指的是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而上层建筑则包括政治制度、法律体系、文化观念等。
当经济基础发生变化时,上层建筑也必然会随之调整和变革。
例如,在封建社会,地主阶级掌握着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与之相适应的是封建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和封建礼教等文化观念。
而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自由竞争、个人主义等价值观成为主流。
当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经济基础发生根本性变化时,旧的上层建筑如果不能及时适应,就会成为社会进步的阻碍,从而引发社会革命。
社会发展还呈现出阶段性的特点。
不同的社会形态有着不同的特征和发展规律。
原始社会以部落公有制为基础,人们共同劳动、平均分配。
奴隶社会出现了阶级分化,奴隶主对奴隶进行残酷的剥削。
封建社会的土地私有制和封建等级制度使得农民依附于地主。
资本主义社会则以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雇佣劳动为基础,追求利润最大化。
社会主义社会致力于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以满足人民的物质和文化需求为目标。
每个社会阶段的发展都有其内在的矛盾和动力,推动着社会向更高阶段演进。
社会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包括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等。
11.1社会发展的规律
![11.1社会发展的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1e21dd3f915f804d2b16c1fe.png)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 反作用
①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具有不完全同步性。 (有时先于或落后于)
②社会意识能够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落后的……阻碍作用; 先进的……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注意:从根本上说,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 发展而变化发展(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第一位)
综合探究:
在生产力快速发展的今 天,为什么会存在落后 愚昧的思想?体现了什 么道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不仅要认识自然界的奥秘,还要追索人类社会生 活的本质,探究社会历史的规律,寻觅人生的意 义和价值。
辩证唯物论(4、5)
辩证唯物主义 马哲
认识论(6) 唯物辩证法(7,8,9,10)
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观、人生价值观(11、12)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社会发展的规律
(1)阶级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通过阶级斗争实 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2)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只能通过社会 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改革
一:三对关系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二:两个矛盾、两个规律 人类社会两大基本矛盾 人类社会两大基本规律 三:历史发展总趋势
辩证的否定观原理: 原理: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 发展的环节、联系的环节,辩证否定观的 实质是“扬弃”。 方法论:要树立创新意识。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要树立创 新意识。 创新的作用:p78-80
6.主次矛盾的关系原理: 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 决定作用,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 。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要求我们既要抓主要矛盾,又要统筹兼顾,坚持两点论与重点 论的统一 7.矛盾主次方面的关系原理 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同一个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 用,次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 互排斥,相互依赖,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要求我们既要抓主流,又不能忽视支流,坚持两点论与重 点论的统一 8.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 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反对形而上学 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11.1社会发展的规律
![11.1社会发展的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8b908ba7c77da26925c5b075.png)
70后、80后、90后的区别。 说明这些差异的原因?
发现生活 感受哲学
70后、80后、90后的区别。 说明这些差异的原因?
发现生活 感受哲学
70后、80后、90后的区别。 说明这些差异的原因?
发现生活 感受哲学
70后、80后、90后的区别。 说明这些差异的原因?
理解生活 领悟哲学
一、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发现生活 感受哲学
70后、80后、90后的区别。 说明这些差异的原因?
发现生活 感受哲学
70后、80后、90后的区别。 说明这些差异的原因?
发现生活 感受哲学
70后、80后、90后的区别。 说明这些差异的原因?
发现生活 感受哲学
70后、80后、90后的区别。 说明这些差异的原因?
发现生活 感受哲学
发现生活 感受哲学
为什么需要改革? 改什么? 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1978年以来被称为中国的改革 开放新时期。 一种观点认为:改革是中国最 大的红利。
理解生活 领悟哲学
视频中的改革属于什么方面的内容?
改革发挥的作用(或取得的效果)是什么?
理解生活 领悟哲学
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社会基本矛盾 决定 社会发展规律
理解生活 领悟哲学
政府机构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属于什么方面的改革?
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理解生活 领悟哲学
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社会基本矛盾 社会发展规律
经济基础
决定
上层建筑 反作用
上层建筑一 定要适合经 济基础状况 的规律。
理解生活 领悟哲学
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社会基本矛盾 决定
贯穿人类社会始终 在任何社会都起作用
高中政治-11.1 社会发展的规律
![高中政治-11.1 社会发展的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2375e4f8ba1aa8114531d990.png)
(3)实现方式:在实践中不断解决基本矛盾 实现的,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小结
㈠社会存在 与社会意识
一、社会发展规律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含义 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正关系 3、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㈡社会基本 矛盾运动
2.阶级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 (1)阶级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 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2)实现方式:在阶级社会里,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 级斗争实现的。
3.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 (1)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 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2)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们 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 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
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劳动者
生
人们利用改造自然的能力 (生产力)最革命、最活跃
劳动工具
产
劳动对象
方
人与人的关系 产品的分配关系
式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2、我国原有政府管理过多过滥,在一定程度上不适 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
以上材料体现了什么哲理?
3、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①经济基础 决定上层建筑。 A.经济基础性质决定上层建筑性质 B.经济基础变化决定上层建筑变化 ②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 反作用 。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促进 经济基础的巩固和 完善;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 经济基础 的发展和变革。
3、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11.1哲学社会发展的规律总结
![11.1哲学社会发展的规律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a3a6f3214791711cc791749.png)
社会生活结构图
上层建筑
意识形态 制度和设施
决定
决定
反作用
生产力
反作用
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
人类社会存在和发 展的基础
生产方式
生产活动 实践
吃、喝、穿、住
明确几个问题:
1、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辩证关系 一方面,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P89)
生产力状况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 力的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变化;
思考:
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思想在资本主义社会里 产生的。 今天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着封建迷信思 想和很强的宗教观念。 这种现象又反映了哲学的一个什么思想?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它有时落后于社会 存在,有时又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P88]
总结: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一方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君权神授
我国人民在八十年代初期与现在的 幸福观、金钱观、消费观、道德观等比较
现在 成为经济效益的 金钱观 肮脏的字眼, 标志 忌讳 社会存在 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 倾向于内在追求 要求物质生活的 不断提高 八十年代
幸福观 知足者常乐, 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消费观
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勤俭,朴素 能挣会花
2、为什么马克思能够发现社会发展的规律?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基本含义 (1)社会存在: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包括自 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但主要是指物质资料的 生产方式。 (2)社会意识: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 类社会中各种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它包括政 治法律思想、艺术、道德、宗教、哲学、科学 以及风俗习惯等。
探究活动(二): P87材料
1、宗教所描绘的世界和现实世界之间是什么关系? 2、人的许多不切实际的念头、思想和实际生活之间 又是什么关系?
高中政治必修4精品课件:11.1社会发展的规律
![高中政治必修4精品课件:11.1社会发展的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11a6984d8762caaedd33d4fc.png)
不断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可以有效应对和积极缓解人口结 构性矛盾的长期影响,保持合理的劳动力数量和结构,为转 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新优势,准备更为 有利的人口条件。
[问题探究]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我 国人口政策的演变历程。 提示:(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状 况的不断变化,人口政策也要做相应调整。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随着 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原来的人口政策已不 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不断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对于缓解人 口结构性矛盾、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 用。
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
小图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图示 如下:
(3)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_矛__盾__运__动__,体现了两 者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上层建筑一 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小提示:不能说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 生产力的发展。判断上层建筑是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关键 是看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还是为落后的经济基 础服务。
点,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
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1.物质生活资料生产方式
(1)地位:_生__产__活__动__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作用:_生__产__方__式__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 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
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1)生产力的状况_决__定__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 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__反__作__用__。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 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__推__动__作用;当生产关系 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__阻__碍__作用。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_矛__盾__运__动___,表明了生 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
社会发展的规律
![社会发展的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8d0d580152ea551810a68727.png)
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
决 定 反 作 用
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上层建筑
前进性与曲 折性的统一
随堂演练
1、伴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关注发展质量、增加 民生福祉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在城市形象宣传中, “幸福”“活力”“生态”等成了常见的宣传语。这说明 ( ) A、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 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语言的变化决定意识的变化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11.1社会发展的规律
学习目标
1、掌握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重点) 2、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 作用。(难点) 3、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及其普遍规律。(重点) 4、理解改革的特点及其作用。(重点)
自学要求: 找出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1
2
找出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
2
3
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分别是指?二者关系?以 及启示?
探究三:(精读第三目,结合探究7、8完成)
1
不同时期解决社会矛盾的方式是什么?
2
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解决方式是 什么?
Hale Waihona Puke 小结: 11.1社会发展的规律
1、 社会存在
最 最 主 基 要 本
决定
反作用
社会意识
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生产力 物质资料 生产方式
3
找出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探究一:(精读第一目,结合教材探究框1、2、3完成)
1
请通过探究框1说明马哲与以往哲学 对人类社会历史的认识有何不同?
2
请通过探究框2、3具体说明社会存在和 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1.1社会发展的规律
![11.1社会发展的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81b5feee04a1b0717fd5dd6f.png)
社会基本矛盾及社会发展规律 症
问题3:即使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父系社会取代 了母系社会,能够实行按需分配吗?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 力P30(适合——推动;不适合——阻碍)——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 展(社会发展规律1)
乐观
社会意识的反作用:先进——促进; 落后——阻碍
社会基本矛盾及社会发展规律 症 Nhomakorabea问题1:为什么母系社会先于父系社会而存在? 女地位高——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力低下,女采集繁衍稳定,男渔猎不稳定,
社会基本矛盾及社会发展规律 症
问题2:为什么母系社会会被父系社会所取代?
生产力发展,男农牧业突出,经济地位提升,
男 女
问题1:为什么过去人们普遍认同 “男尊女卑”的观点,而现在出现 如此大的变化了的呢? 物质决定意识——
亲 , 你 男 的吗?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NO , 我女 滴。
问题2:为什么现代社会仍然存在 一些类似“男尊女卑”的观点?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滞后性、 超前性
问题3:你是如何看待现在有些企 业招聘中的性别歧视现象的? (对企业、对社会、对个人)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11.1社会发展的规律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11.1社会发展的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be981f7ad0d233d4b14e69fa.png)
社会存在——物质方面
(如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等, 最主要是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 产关系)
社会意识——精神方面
(如政治法律思想、艺术、道德、宗教、哲学、 科学以及风俗习惯等)
古希腊的唯物论者赫拉克利特:只有智慧的人才是高贵的人,他 蔑视群众,说什么:“一个人如果是最优秀、最高贵的人,在 我看来就抵得上一万人。”
这上句层话 建农说筑明一了定夫什要么适的哲合学经道济想理基?础状法况的很规律 可笑,你能从哲学上说明产生这种想法的原因吗?
这说明个人的社会意识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3)人的社会意识受社会环境决定,与个人的社会地位、 受到的教育、从事的职业密切相关;在阶级社会带有阶级性
对于穷人来说:木材只有作为燃料和贩卖获取食物的作 用; 对于富人来说:木材可以制造精美的生活用品等诸多的 生活享受工具。 对于贩卖木材的商人:只看到木材的商业价值,而看不 到木材的美; 植物学家:它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和实用价值;画家:多 美的姿态和色彩,你就是一幅画卷;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及矛盾运动
(1)含义:
经济基础:指生产关系的总和
军队、警察、法庭、 监狱、包括政府部门 在内的国家机关等
上层建筑:指一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以及该社会 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3)人的社会意识受社会环境决定,与个人的社会地位、受到的教育、从事的职业密切相关;
社会经济关系
①生产资料归谁所有(最重要) ②人们在生产中地位和相互关系 ③产品的分配关系
马克思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 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
11.1社会发展的规律
![11.1社会发展的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75879b64af1ffc4ffe47acca.png)
2014年流行词:且行且珍惜,有钱就是这么任性…
2011年流行词:亲、有木有、你懂的……
2010年流行词:给力、神马都是浮云…… 2009年流行词: 蜗居、偷菜、不差钱……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 决定 反作用 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
实现 途径
上层建筑
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
社会主义 —改革 社会
如何解决社会基本矛盾?
阶级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方式:
阶级斗争
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 的直接动力。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方式: 改革
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
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 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前进的、上升的 曲折的 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社会存在
决定 反作用(阻碍、促进) 决定
社会意识
生产力 社会基本矛盾
通过
生产关系
反作用
(生产关系 适应生产力 发展规律)
实践
不断解决
(上层建筑 适应经济基 础发展规律)
前进的、上升的 过程是曲折 的
决定 经济基础 反作用
阶级社会 —阶级斗争
两大社会基本矛盾 ,推动社会发展
生产关系的总和, 经济基础 构成: 生产力
决定
上层建筑
决定
•
反作用
政治制度 法律制度 意识形态
矛盾
反作用
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 经济制度
矛盾 规律: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 规律:
高中政治必修四:11.1社会发展的规律
![高中政治必修四:11.1社会发展的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ca135177caaedd3383c4d3ae.png)
材料一:清明扫墓中,民间旧习俗要烧纸钱、纸车、 纸马等,好让死去的人在“阴间”也享受世人的生活, 这种对所谓“阴间”生活的想象,无非是人们现实生活 的一种折射,根源于现实的社会生活。
材料二:近年来,随着信贷消费的兴起,“花明天 的钱,圆今天的梦”已成为人们新的消费观念。这种消 费观念的变化归根到底是由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有 了巨大的变化而引起的。
辩证唯物论
辩证唯 物主义 马克思 主义哲学
第4、5课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6课
唯物辩证法
第7-10课
社会历史观 第11课
历史唯 物主义
价值观 人生观
第 十 二 课
社会发展的规律
想一想:这个世界真的如歌词中唱 的是 “变幻莫测” 的吗?人类社会是 不是毫无规律的?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旧的社会历史论的局限性 唯心史观:人类社会发展是由人们主观意 被假想所迷惑,它们至多只是考察了人 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没有进一步追溯 志决定,特别是杰出人物如帝王将相思想决 到产生这些思想动机的物质原因——社会 定的,或者是上帝、神等决定的。他们的实 存在。 质都是把精神看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原 2 、马克思能够发现社会发展规律的原因 因,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克服旧的社会历史论对社会历史的认识仅
价 目 一 览
价格 300 260 200 300 300 136 80 150 80 15
名称 别墅 三楼洋房 二楼洋房 飞机 豪华汽车 护卫队 大宅门 保安 飞机驾驶证 笔记本电脑
单位 套 栋 栋 架 辆 队 栋 位 个 台
1、既然社会存在决定社会 意识,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 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那为 什么在我国这个先进的社会主 义社会中还存在着封建主义的 落后、腐朽思想残余,为什么 资本主义社会里能产生先进的 马克思主义? 2、是不是所有的社会意识 都能促进社会的发展?为什么?
11.1 社会发展的规律
![11.1 社会发展的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449e967c7e21af45b307a8eb.png)
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含义
社会存在——物质方面
社会生活
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其中 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物质资料的 生产方式(生产力、生产关系)。
社会意识——精神方面
它包括政治法律思想、艺术、道德、 宗教、哲学、科学以及风俗习惯等。
概念阐释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包括自然 地理环境、人口因素,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生产力、生产关系)。
(约230年)
社会主义社会 (共产主义社 会的低级阶段)
社会化大生产
生产关系
(约3000年)
资本主义社会
(约1163年)
封建社会
蒸汽机电力计算机 原子能空间技术会
生产力
金属工具
石器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 和发展的基础。
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3.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生产实践对社会发展
起决定作用)
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 为什么马克思能够发现社会发展的规律,认识到社会发展 的客观性?
从实践(生产实践)出发认识人类社会,用实践的 观点考察人类社会,找到了产生各种社会意识的物质 原因——社会存在。
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社会存在决定 社会意识。基本观点是:实践观点,认为社会生 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即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2、在阶级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
A.阶级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 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B.实现方式: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 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具体表现(P92) 注意:在分析阶级社会中的问题和 现象时,要用阶级分析法。
11.1社会发展的规律
![11.1社会发展的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bbfe15e15ef7ba0d4a733b79.png)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3)马克思能够发现社会发展规律的原因
从实践出发认识人类社会,用实践的观点考察人
类社会,找到了以物质生产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存在。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 基本观点,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
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
国务院采取的对策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将会产 生什么样的效果(试举一例)?这说明了社会存在和 社会意识之间的什么关系?
稳定社会秩序 促进经济发展 推动中国的发展
提升人民生活水平。。。
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①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的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 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其阻碍作用;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基本含义
物质方面——社会存在
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还包括自然环境、人口因素等。
社会生活
精神方面——社会意识
是人类社会中各种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既包括各种 不同的风俗习惯和社会心理,也包括政治思想、法律 思想、道德、科学、艺术、宗教、哲学等各种不同的 社会意识形式。
第 一 框
社会发展的规律
德国哲学家尼采:历史的意义在于“超人”的诞 生,他的“统治和奴役的意志是决定一切的力 量。” 我国资产阶级改良主义代表梁启超:历史者英 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舍豪杰则无世 界、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 可以改观 思考:
(1)以上是什么样的哲学思想?
人类社会发展是由人们主观意志决定,特别是杰出人物如 帝王将相思想决定的,或者是上帝,神等决定的。他们实 质都把精神看成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原因,认为社会意识 决定社会存在
《高中政治必修4》11.1.社会发展的规律
![《高中政治必修4》11.1.社会发展的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9aec406558fafab069dc02f8.png)
资本主 义国家
社会主 义国家
资本家 所有制
社会主义 公有制
社会历史发展的 (4)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普遍规律 曲线说明什么?
上 层 建 筑 经 济 基 础 生 产 关 系 生 产 力
奴隶 社会
封建 社会
资本主 义社会
社会主 义社会
原始工具
青铜器
铁器
机器
现代化机器
实践活动 (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过程与实现方式或途径 ①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 是曲折的。 ②实现方式或途径: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 的不断解决(依靠实践活动)中实现的。 社会主
上层 课堂小结 上层 建筑 建筑 一定 最主要 物质资料 基 反 社 社会存在 的内容 生产方式 本 要适 决 作 矛 会 基本 决 决 构成 统一 合经 定 用 问题 定 定 盾 生 历 生 决定 济基 总和 经济 社会意识 产 产 史 础状 反作用 构成 基础 观 力 最基本矛盾 关 况的 唯物史观 系 构 基本规律 规律 认 成 为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 阶级 力状况的规律 斗争 意识,社会意识具 有相对独立性。 阶级社会 基础 解决途径 实践 社会基 总趋势是前进的、 人类社会 唯心史观
(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②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 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 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生 产 关 系 社会主适
反 作 用 适 合 奴隶 适 社会 合 封建 适 社会 合 资本主 适 义社会 合 义社会合
上层 原始社会 建筑 氏族组织 资本主 义国家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11.1社会发展的规律(共26张PPT)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11.1社会发展的规律(共2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cd03acea680203d8cf2f2442.png)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1、人民公社化,不合理的分配方式, ①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
挫伤了劳动者生产的积极性,制约 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
了生产力的发展。
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原有的生 产关系进行了调整,激发了劳动者 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 展。
5.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改革: (1)【改革的性质】 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改革的根本目的】 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3)【改革的作用】 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总之:人类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不断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 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历史唯物主义科学的揭示了社会发展的 总趋势。
方法论: ①要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③调整、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的环节和要素,推动社会发展。
经济基础:生产关系(即所有制形式、交换形式、分配形式) 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 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等的总和。(上层建筑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思 想上层建筑。)
第四单元 第十一课第1框
中物理
社会发展的规律
重点内容
1、一个基础、一个趋势: 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2、两对矛盾: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2、二条规律: (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2)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3、三对关系: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11.1社会发展的规律2016
![11.1社会发展的规律2016](https://img.taocdn.com/s3/m/7b53c1cfce2f0066f533226d.png)
手推磨产生的是 封建主的社会,蒸汽 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 家的社会。 ——马克思
2.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 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适应时起促进作用, 不适应时起阻碍作用。 •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是支配社会发展的客 观规律。
社会意识形态 上层建筑 制度和设施 决定 反作用 决定
生产力
生产关系 • 经济基础
反作用
2.3经济基础和建筑的辩证关系
•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决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 和设施,决定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 • 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相适应时,促进经济基 础的巩固和完善,反之,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是一条客观规律。
2.1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 人类第一个历史活动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生
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 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决定着社会 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 的更替。
生产力
社会
利用和改造自然,获取物质 生活资料的能力
自然
生产关系
在生产中形成的人和人之间的关系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产生 •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既然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那么,为什么我国 目前还存在封建思想这样落后的社会意识?而在我国 封建社会为什么又存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 乐而乐”这样先迚的社会意识?
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产生 •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 社会意识满后于或先于社会存在 •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11.1社会发展的规律
![11.1社会发展的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d6af66d3d15abe23482f4d3f.png)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人类社会的 一般规律
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 发展状况的规律示意图 (约230年)
社会主义社会 (共产主义社 会的低级阶段)
社会化大生产
生产关系:
(约1163年)
资本主义社会
蒸汽机电力计算机 原子能空间技术
人与人的关 (约3000年) 系
奴隶社会
(约几百万年)
封建社会
铁制工具
生产力:
人与自然的关系
金属工具
原始社会
石器Βιβλιοθήκη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
经济基础:指生产关系的总和。 上层建筑:指一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 以及该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
下列选项中属于上层建筑的有 A 生产资料公有制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监狱 D 社会意识形态 E 按劳分配制度 F 大机器生产 G 人民代表制度 H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I 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发作用。落后的社会 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 可以正确的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 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评析]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相互决定。 (2)错误的社会意识不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对 社会存在不起作用。 (3)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就是社会意识促进 社会存在不断向前发展。 (4)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为社会意 识有时会脱离社会存在而单独起作用。 (5)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就是物质与 意识的辩证关系。 (6)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 主义。
2、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认识,错误的是: A、仍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 筑之间的矛盾 B、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C、这一矛盾是对立的,需要通过阶级斗争来解 决 D、这一矛盾要通过改革来解决
人教版高中必修四11.1社会发展的规律
![人教版高中必修四11.1社会发展的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ab733e786529647d2628526e.png)
系适应生 产力发展 规律)
通过
(上层建筑适
决定
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
实践
应经济基础发
反作用
展规律)
不断解决
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
前进的、上升的
实现 途径
阶级社会 —阶级斗争
社会主义 —改革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 作用。
(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经济基础
反作
决
用
定
上层建筑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 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 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 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经济基础状况 的规律。
4、社会发展的两大基本矛盾和两大规律
结合材料,归纳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什么? 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的(基1)础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2)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
生产方式:是获得物质资料的方式,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自
然界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体系。
人们改造 生产力 自然获取
生产 方式
物质生活 资料的能 人们在力物质资 生 料生产过程中 产 所结成的社会 关 经济关系 系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的含义
①地理环境(自然条件或 “人周围
物质 社会 的自然”) 社 方面 存在 ②人口因产方式(最主要、
生
最根本的内容)
活 精神 方面
社会 意识
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 科学、艺术、宗教、哲学等
2017年度网络流行语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它生对产生力产状力况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的规律。
11.1社会发展的规律
![11.1社会发展的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22a02d9583d049649b6658c7.png)
(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 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规律) (三)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和实现方式
1、以往旧的社会历史理论局限
展社 是会 否的 是存 客在 观与 的发
有 人 认 为
是由人、 尤其是杰 出人物的 意识决定 的 是神灵天 意决定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渊源于中华民族 五千年文明史,又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它反映我国社会主义经济 和政治的基本特征,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请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原理分析说明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 什么样的社会意识。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然反 映我国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基本特征”。②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 社会意识的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就体现了这一点。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 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 持”就体现了这一点。
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社会形态 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氏族公有制
朴素的公有观念、平等观 念、原始宗教、道德观念
奴隶主占有制 宗法等级观念和制度、天 命论等意识 地主占有制 等级制、终身制、世袭制、 专制独裁制观念
资本主义 社会 社会主义 社会
资产阶级占有 自由平等博爱、个人主义、 制 金钱至上、享乐主义等 社会主义公有 大公无私、为人民服务、 制 集体主义等意识
下列现象属于社会存在的是:
11.1 社会发展规律
![11.1 社会发展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9083e51710a6f524ccbf857c.png)
小结
社会历史的基本矛盾: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社会历史的规律:
D
总结
1、社会历史的本质 2、社会历史的基本矛盾 3、社会历史的规律 4、社会历史发展方向和道路 5、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注意: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矛盾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生产力:人们进行生产活动的能力
生产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 产品分配方式
矛盾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问:为什么要改 革开放?
封建社会 奴隶社会 原始社会 石器 青铜
资义社会
三次革命
铁器
矛盾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B
5、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中共十八届四 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 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该决定提出要 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 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 系,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 障。从哲学上看,其理论依据是( ) ①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 ②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 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④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D
2、在1978年世界上第一例“试管婴儿” 在英国出生时,整个世界争论不休,“不 合伦理”的诅咒声一度铺天盖地。目前,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试管婴儿”已是很正常的事。人们观念的 变化说明了( ) 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 D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应生产力 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表明 了两者之间的内在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即:生产关 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 ①含义: • 经济基础:指生产关系的总和。(经济关系) • 上层建筑:指一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 施,以及该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 态。(政治、文化)
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②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①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具有不同步性。 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反作用(最突出表现)
方法论:要求我们从社会存在出发
要求我们树立先进的社会意识.
4、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 基本观点,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
人的社会意识受社会环境决定,与个人的社会地 位、受到的教育、从事的职业密切相关,在阶级 社会中,社会意识带有阶级性。 (P88专家点评)
结论: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 的反映。 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②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 化发展。
合作探究学习:材料一
意识形态 上层建筑
制度和设施 决定 反作用
决定
生产力
生产关系(经济基础) 反作用
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社会发展规律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 状况的规律。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 状况的规律。
社会发展规律的发现,使人类第一次解开了社会历 史领域的“斯芬克斯”之谜,使人类关于社会历史 的理论第一次真正成为科学。
(2)阶级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
①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 要通过阶级斗争实现。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 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②具体表现:
被剥削阶级
反对 调整关系
剥削阶级 先进阶级推 翻反动阶级 的统治
缓和矛盾,或多或少推动 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当生产关系严重阻 碍生产力时
建立新生产 关系,社会 发展
(3)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与解决方式
①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内容: ②性质:非对抗性的矛盾 ③实现方式:其性质决定不是通过一个阶级 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阶级斗争的方式解决,只 能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和完善加以解决, 即改革。 ④正确认识改革: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改革: ①含义: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 和发展。 ②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 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 经济基础的发展。 ③改革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 面工作的强大动力。
(三)、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与实现方式
①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 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②实现方式: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 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 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注: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 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下列选项中属于上层建筑的有 A 生产资料公有制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国家政权 D 社会意识形态 E 按劳分配制度 F 大机器生产 G 人民代表制度 H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I 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BCDGH
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 ②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 动: •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
2、下面关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的说法, 正确的是: ①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②社 会基本矛盾仅贯穿于阶级社会的始终③其 内容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 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 的规律④这一发现使人类关于社会历史的 理论第一次真正成为科学
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名字里的“政治味”
时期 建国初期 大跃进、文革 流行名字 建国、解放、振中、 振华、振国、援朝 红卫、张红、李红、 卫东、忠东、跃进、 文革、超英 陈改革、李开放
改革开放
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是什么?
从 事 的 职 业 不 同
一个残废!
有伤风化!
真美!
下
官员:这是皇家瑞气 财主:下它三年何妨
(4)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小结
①总趋势:人类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不断地解决 社会基本矛盾,从而推动社会历史由低级到高 级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过程是曲折的。
②具体表现:封建社会代替…… ③实现方式:在实践中不断解决基本矛盾实现 的,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改 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以往社会历史理论陷入唯心主义的原因
没有追溯到产生这些人们历史活动的思
想动机的物质原因——社会存在(对社会 历史的片面了解和物质生产实践的局限) 2、马克思能够发现社会发展规律的原因 从实践出发认识人类社会,用实践的观点
考察人类社会,找到了以物质生产为主要内 容的社会存在。
唯物论 物质与意识、规律
辩证唯物主义 认识论 马哲
实践与认识、真理
辩证法 联系、发展、矛盾(全面) 社会历史观 历史唯物主义 价值观 人生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 仅要认识自然界的奥秘,还要追索社会生活的本 质,探究社会历史的规律,寻觅人生的意义和价 值。
如果我们把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运 用到社会里,用来观察社会历史领域里 的问题,就表现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的关系问题。
注意:
★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社会存在决 定社会意识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实践观点,认为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小结
社会生活
决定 社会存在 反作用(促进、阻碍) 社会意识
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客观事物是变 化发展的,这种变化是有规律的,引起 事物变化的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
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与实现方式 (2)阶级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 (3)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与解决方式 (4)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小结
堂上练习:单选
1、 我国原有政府管理过多过滥,在一定程 度上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2004年7 月1日正式实施的《行政许可法》进一步规 范政治职权,更好地发挥为市场经济服务 的职能。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看,这体 现了: A、政府做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 B、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C、社会是物质的 D、社会是变化发展的
结论: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①社会意识有时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
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因此,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具 有不同步性。 ②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
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反作用。
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 会存在的反映
适合时,促进巩固和完善 反作用 的表现
①
不适合时,阻碍发展和变革
②
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促进、推动
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束缚、阻碍
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 2、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 ③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 动体现了两者之间的内在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即: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第 一 框 社会发展的规律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பைடு நூலகம்
疑难点讲解: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 识的关系 地 位 区 别 作 用
历史唯物主义和历 史唯心主义的基本 问题 划分历史唯物主义 和历史唯心主义的 基本依据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 心主义的基本依据
联系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物质 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具 体表现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的概念: (1)社会存在
①含义:社会生活中的物质方面。 自然地理环境 ②内容 人口因素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最主要、最根本)
(2)社会意识
①含义:社会生活中的精神方面。
风俗习惯 社会心理 ②内容 政治、法律、道德、科学、 艺术、宗教、哲学等。
• 练一练 下列现象属于社会意识的是( A.邓小平理论 B.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C.法律思想 D.宗教 E.“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F.自然地理环境 G. 文学艺术 )
用上述观点看人类社会,可以看到, 人类社会是变化发展的,这种变化发展是 有规律的,引起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 社会内部的矛盾,那么,推动社会发展的 矛盾是什么?社会发展的规律又是什么?
想一想:
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什么?
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
(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 ①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而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性 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社会形态的变 革和更替; 1、劳动者
A、①③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3、关于阶级社会基本矛盾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 间的矛盾②其矛盾解决通过阶级斗争实现③这 一矛盾运动推动社会向前发展④与社会主义社 会的基本矛盾不同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①④
4、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认识,错误的是: A、仍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 筑之间的矛盾 B、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C、这一矛盾是对立的,需要通过阶级斗争来解 决 D、这一矛盾要通过改革来解决
买祭品
清明快到了,某人去买祭品,看到居然有纸糊的苹果手机, 有些不以为然:啊哈!苹果手机?老祖宗会用吗? 店老板白他一眼说:乔布斯都亲自下去教了,你还操什么 心? 他便买了一个,刚要转身走。 老板提醒:买个手机套吧,下面蛮潮湿的。 他觉得有道理,也买了。 老板接着说:再买个蓝牙耳机吧,最近下面也出台了新交 规,开车打电话抓得严。 于是他又买了个耳机。 老板继续善意的提醒到:最重要的还要买一个充电器啊, 回头祖宗找你要就不好了,光找你要还是小事,叫你送去就麻 烦了。 歪曲虚假的社会意识也是对社会存在的反 于是他问老板要了张名片,老板问要了干嘛,他说 一起 映,只不过是歪曲、虚幻的反映。 烧给祖宗,有什么问题好直接找你做售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