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设计范文+高中生物选修全一册《特异性免疫(第1课时)》教学笔录与点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教学设计范文
物质都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特殊在什么地方,通过研究原生质来研究。

一、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问题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有哪些?
案例1:经过科学家的研究,生物体内含有各种不同的化学元素。

请根据“玉米和人体内化学元素含量对比表(见扩展资料)”来分析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有哪些。

说明:设计问题串引导学生根据案例分析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有哪些?与非生物界是否相同?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中含量是否相同?
哪些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含量很高?哪些很低?最后归纳总结如下:
1、基本元素:C、H、O、N C为最基本元素
2、大量元素:万分之一以上 C、H、O、N、P、S、K、Ca、Mg等
3、微量元素:必需、很少 Mn、B、Zn、Cu、Mo、Cl等
二、组成生物体化学元素的重要作用
问题2: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重要作用是什么?
说明:教师提出问题后,可以通过介绍具体事例来引导学生体会化学元素的生理作用,或者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

总结归纳如下:
1、组成化合物和原生质,作为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C、H、O、N、P占97%
2、影响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如:B促进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
Mo作为牧草生长的必需微量元素(新西兰草场与钼矿)
三、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案例2:请比较生物与岩石圈所含元素,看能得出什么结论?原生质平均含量人体内含量岩石圈含量 C、H、O三种元素 93% 74% 少于1%
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1、统一性:生命元素在自然界中都可以找到。

2、差异性:生命元素在生物体和非生物体的含量不同
板书提纲
第一章
生命的物质基础
第一节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一、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1.基本元素:C、H、O、N
2.大量元素:C、H、O、N、P、S、K、Ca、Mg等
3.微量元素:Fe、Mn、B、Zn、Cu、Mo、Cl等
二、组成生物体化学元素的重要作用
1.组成化合物和原生质,作为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2.影响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三、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1.统一性:生命元素不特殊
2.差异性:含量不同
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
问题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是以什么形式存在的?
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体内以什么形式存在(单质还是化合态),分析时结合学生了解的生物体组成的化合物来分析,总结归纳出构成细胞的化合物。

一、构成细胞的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水:80-90%
无机盐:1-1、5%
有机化合物:蛋白质:7-10%
核酸
糖类:1-1、5%
脂类:1-2%
二、水
问题2:水对于生物体是至关重要的,水对于生物体、对于细胞有什么生理作用呢?这种作用是如何体现的?
说明:引导学生从水的生理作用、水的存在形式等方面分析水分的相关知识,既要通过介绍实例来启发学生分析,也要鼓励学生自己举例分析水分的相关知识。

归纳总结如下:
1、含量:最多
(1)不同生物含量不同:水母97%、毛豆60%
(2)不同结构含量不同:骨22%、肌肉76%、脑86%
(3)不同生长阶段含量不同:婴儿72%、成人60%、老人50%
2、存在形式:
(1)结合水(4、5%):与细胞内其它物质结合
(2)自由水(94、5%):以游离形式存在,可自由流动
如:种子烘干(水分为自由水)
3、生理作用:水是生命之源
(1)细胞核生物体的组成成分
(2)良好的溶剂,利于体内化学反应的进行
(3)利于细胞内物质运输
三、无机盐
问题3:无机盐在生物体内以什么形式存在?无机盐对于细胞和生物体的作用如何?这些生理作用是如何发挥的?
说明:引导学生从无机盐的存在形式、无机盐的生理作用等方面分析无机盐的相关知识,既要通过介绍实例(见下面总结)来启发学生分析,也要鼓励学生自己举例分析。

归纳总结如下:
1、含量:很少
2、存在形式:离子态
3、生理作用
(1)细胞内某些复杂的化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镁离子:叶绿素;铁离子:血红蛋白
(2)维持生命活动
钙离子:激活凝血酶原,缺乏时表现抽搐现象
(3)维持细胞渗透压和酸碱平衡
生理盐水:保证细胞正常的渗透平衡
四、糖类
问题4:你所知道的糖有哪些?这些糖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它们对于细胞和生物体有什么生理作用?
说明:引导学生从自己感知的糖类出发,分析糖类的分类,再引导学生分析糖类的共同特点过程中分析糖类的元素组成和生理作用,教师再结合特定的事例(见总结)帮助学生分析理解糖类的特殊的生理作用。

最后归纳总结如下:
1、组成元素:C、H、O
2、分类(根据水解情况分类)
(1)单糖:不能水解,五碳糖、六碳糖
葡萄糖:光合作用的产物
细胞重要的能源物质
半乳糖:乳汁中
(2)二糖:水解后产生两个单糖
植物二糖:蔗糖、麦芽糖
动物二糖:乳糖
(3)多糖:水解后产生多个单糖
植物多糖:淀粉、纤维素
动物多糖:糖原(肝糖原、肌糖原)
3、生理作用
(1)核糖、脱氧核糖是核酸的重要组成分
(2)生物体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3)糖类与生物体的结构有关
五、脂类
问题5:你所知道的脂类有哪些?这些脂类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它们对于细胞和生物体有什么生理作用?
说明:引导学生从自己感知的脂类出发,分析脂类的分类,再引导学生分析脂类的共同特点过程中分析脂类的元素组成和生理作用,教师再结合特定的事例(见总结)帮助学生分析理解脂类的特殊的生理作用。

最后归纳总结如下:
1、组成元素:C、H、O、(N、P)
D、H比例高,彻底氧化释放出更多能量
2、分类及生理作用
(1)脂肪:储能物质
维持体温恒定、减少摩擦、缓冲外界压力等
(2)类脂:磷脂(构成膜的主要成分)
脑磷脂、卵磷脂
六、蛋白质
问题6:你所知道的蛋白质有哪些?这些蛋白质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它们对于细胞和生物体有什么重要生理作用?
说明:引导学生从自己感知的蛋白质出发,分析蛋白质的元素组成及生理功能,在此基础
上引导学生分析蛋白质功能的结构基础及结构特点,详细地分析讲解蛋白质的相关知识。

最后归纳总结如下:
蛋白质被称做是生命活动的体现物质。

在细胞的各种结构中都是非常重要的成分。

大约占细胞干重的50%,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或叫生物大分子。

1、相对分子量大
几千到几十万个原子,分子量几万到几百万
如:乳球蛋白3、6万
2、分子结构复杂
1、种类多样性:蛋白质的多样性
分析原因:
(1)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序列不同--多肽链多样
(2)空间结构多样
3、功能重要:一切生命活动的体现者
(1)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结构蛋白);
(2)有些蛋白质有催化作用(酶);
(3)有些蛋白质有运输作用(载体蛋白);
(4)有些蛋白质有调节作用(激素蛋白);
(5)有些蛋白质有免疫作用(抗体)。

七、核酸:生物大分子
核酸是从细胞核中最初提取出来的酸性物质。

分为两类:DNA、RNA
1、分子量大名称 RNA DNA
2、分子量 104 106
分布
细胞质细胞核
3、结构复杂
(1)元素组成:C、H、O、N、P
(2)结构单位:核苷酸
分类:核糖核苷酸:4种
脱氧核糖核苷酸:4种
(3)化学结构:多核苷酸链
(4)空间结构:DNA的双螺旋结构
(注:第六章详细讲解)
4、种类多样:每种生物均不同
5、功能重要: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
(1)控制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2)控制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过渡:六种化合物,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体现者,核酸是生命活动的调控者,二者最为重要,都是生物大分子,而糖类和脂类主要是作为能源物质出现的,同时参与一些生命活动调节,水和无机盐作为生命活动的辅助物质,这六种化合物共同组成了细胞的物质,即原生质。

八、原生质
案例1:小实验--科学家研磨活水螅,提取出各种化合物,然后再按真实比例混合,放在适宜的环境下培养,预测一下能否得到活细胞?这个实验能说明什么问题?
分析:当然不能
原生质的具体存在形式是活细胞
原生质具有特定的结构
所以:
1、原生质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核酸;
3、原生质能表现出生命活动(如自我更新);
4、原生质分化成细胞质、细胞膜、细胞核等结构。

进一步了解生命的本质,需要研究细胞的结构。

板书提纲
第二节
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
一、构成细胞的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水、无机盐
有机化合物:蛋白质、核酸、糖类、脂类
二、水
1.含量:最多
(1)不同生物含量不同:水母97%、毛豆60%
(2)不同结构含量不同:骨22%、肌肉76%、脑86%
(3)不同生长阶段含量不同:婴儿72%、成人60%、老人50% 2.存在形式:
(1)结合水(4、5%):与细胞内其它物质结合
(2)自由水(94、5%):以游离形式存在,可自由流动
3.生理作用:水是生命之源
(1)细胞核生物体的组成成分
(2)良好的溶剂,利于体内化学反应的进行
(3)利于细胞内物质运输
三、无机盐
1.含量:很少
2.存在形式:离子态
3.生理作用
(1)细胞内某些复杂的化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2)维持生命活动
(3)维持细胞渗透压和酸碱平衡
四、糖类
1.组成元素:C、H、O
2.分类(根据水解情况分类)
(1)单糖:
3.生理作用
(1)核糖、脱氧核糖是核酸的重要组成分
(2)生物体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3)糖类与生物体的结构有关
五、脂类
1.组成元素:C、H、O、(N、P)
2.分类及生理作用
(1)脂肪:储能物质、维持体温恒定、减少摩擦、缓冲外界压力等(2)类脂:磷脂(构成膜的主要成分)
六、蛋白质--生物大分子
1.相对分子量大
2.分子结构复杂
(3)空间结构:蛋白质--一条或多条多肽链形成空间结构
3.种类多样性:蛋白质的多样性
原因:(1)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序列不同--多肽链多样
4.功能重要:一切生命活动的体现者
(1)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结构蛋白);
(2)有些蛋白质有催化作用(酶);
(3)有些蛋白质有运输作用(载体蛋白);
(4)有些蛋白质有调节作用(激素蛋白);
(5)有些蛋白质有免疫作用(抗体)。

七、核酸--生物大分子 DNA和RNA
1.分子量大名称 RNA DNA
分子量 104 106
分布
细胞质细胞核
2.结构复杂
(1)元素组成:C、H、O、N、P
(2)结构单位:核苷酸
(3)化学结构:多核苷酸链
(4)空间结构:DNA的双螺旋结构
3.种类多样:每种生物均不同
4.功能重要: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
(1)控制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2)控制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八、原生质
1.原生质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核酸;
2.原生质能表现出生命活动(如自我更新);
3.原生质分化成细胞质、细胞膜、细胞核等结构。

高中生物选修全一册《特异性免疫(第1课时)》教学笔录与点评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全一册《特异性免疫(第1课时)》现场教学笔录与点评
说明:1、这是异地借班上课;2、不用电化教学手段;3、学生还没有开始选修本学习;4、农村学生初中生物学习经历有限(课前调查了解),将节序处理为新学习内容。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观课点评
创设情境导入
1、教师没在讲台上而在讲台下欲走进学生中间开始讲课。

2、走入学生中间,“我注意到已有同学佩戴了五彩线,大家已经着急了”,“明天就是端午节了,我在路上也买了五彩线(示线),按民间的说法,它可以――”,“包括保佑我们健康平安,那我们的健康靠它可以吗?”,“靠什么?!(重复等待),对要靠科学!”,“我们这样做(示线绕腕),仅仅是一种民俗或文化。


3、出示小黄本(《儿童计划免疫接种证》),“能记起它是什么吗?(停顿等待)应该非常熟悉的,它曾伴随我们健康成长”,在大部分学生有所反应时,请一位学生读出准确名称。

“今天就从这个小本来说免疫”。

“学习了这节内容,我们就明白免疫接种的科学道理了,我们就可以做免疫接种咨询专家了!”,“真的!”
4、老师板书节标题(见所附板书设计)1、学生感受到老师特别(今天和他们没有了距离)。

2、有同学在笑、在展示手臂上的五彩线,看老师手中的五彩线,众生回应老师:“可以辟邪”,“不可以”,“靠科学”(有生小声)
3、学生还在五彩线情境中,初见小黄本,略有诧异,很快有所反应,学生的生活记忆唤醒。

有学生切切私语,情不自禁“打预防针”、“吃糖丸”,――
4、明确学习主题教师非常亲切,平易近人
用最真实的生活情境切入教学,一下子拉近了师生距离,学生的情绪已调动起来了,
捕捉到科学态度培养的时机
这是一个真实的学习任务,老师将学习目标(结果)期待传达给学生,学习被置于生活经验背景中,将学与用结合起来。

一、免疫的概念和类型概
念1、首先我们对免疫要有个总体的认识(板书),那么什么叫做免疫呢?试着说一下?谁能试着说一下?引导学生,按学生所答书板书免疫概念关键词:特殊保护性生理功能
2、免疫的功能就是:识别自己,排出非己,维持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1、学生反应积极,回答:保护,免疫力等,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答出免疫定义,在这种对话中,学生明确了:“免疫是机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

”积极情绪提升为参与热情
学生是从自身体验,经验认识给免疫下定义,教师在学生原有经验基础上引导建构新的意义,

型人体怎样实现防病保护自己的功能呢?表现为哪些类型?
(1)表述一份资料:有人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一种有毒的链球菌涂在健康人的皮肤上,120分钟以后再检查,发现90%以上的链球菌都被消灭了。

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的皮肤是有(等待),对,有杀菌作用,有很强的杀菌作用,另外象黏膜分泌的多种物质,也有一定的杀菌作用,比如胃酸,这些共同构成了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板书)
(2)我们的手上有的时候会被划出小口,这说明突破了第一道防线,但是正常情况下(等待学生反应),对!也不会有什么大碍,几天后自己就能愈合了,这说明体液里面也有杀菌物质和(停顿),一种特殊细胞,以前学过的,吞噬细胞,这些共同构成了人体的(等待),第二道防线(板书)。

这两道防线是(停顿),你有,我有,他也有(有肢体语言在配合),我们人体天生具有的,那么对病菌是不是具有专一性呢?想一想,是针对特定的病菌吗?
“清朝皇帝康熙因为小的时候出过天花,一种病毒引起的疾病,后来在皇位的争夺中,这成了一个考虑的因素,因为他不会再出天花了。

想一想这是什么原因呢?(停顿)天花这种疾病在我国已没有了,在你们的这个小本里是没有接种记录的,老师小时候接种过的,这儿留下了记录(展示上臂肌处的种痘疤痕),(笑)你们的那是接种卡介苗记录,用现代免疫学的观点来看,康熙其实是获得了特别针对天花的保护性生理功能,是第几道(停顿),第三道防线(板书),我们称其为特异性免疫,(板书同时)它包括哪些方式?有什么特点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

有生回答:可以杀灭链球菌,杀菌作用
有学生有受伤经历,下意识地在看已愈合的伤口(看手,一位同学在抚摸刚结痂的肘部)
众生答:自己就能好
众生答:第二道防线
众生笑
生在引导下:没有专一性
学生小声议论
在看老师上臂处
有学生也在自己的上臂找
通过这份实验资料,学生是自己明确第一道防线的存在的。

生活经验,很多同学会有受伤经历
教师注意用生物学语言(愈合),没有刻意的纠正,却是无形的示范(这节课中有多处体现),相信这位教师所带学生在长期积累中生物学术语表达习惯会有效养成的。

这位教师用等待、或追问、或提示引导给学生以思考时间,这也是一种技巧
教师应该是刻意穿着半袖上衣了
二、特异性免疫
1、

原创设情
境我们还是从这个小本、从计划免疫接种说起,回忆一下,你都接种,打了什么针?吃了、口服了什么?(笑)记忆犹新呢!涼(停顿)涼的、甜甜的。

1、回想小时候都进行了哪些接种,众生即答:糖丸,涼涼的、甜甜的
积极情绪得以持续
概念
1、请一位同学念接种记录若干
“打、注射进去的、吃、口服的,它们都是灭活的,减毒的病原体或者是病原体的一部分,都属于抗原。

(板书)这些抗原进入我们身体,我们机体会有所反应的,产生什么?与抗原相对应的,是(等待),对!是抗体,我们先来学习抗原知识”
2、“抗原有什么的性质?”请阅读教材P19小字前面的内容
“请带着问题学习,在发给每人的导学提纲中,来自外界一定是抗原吗?抗原一定来自外界吗?小时候吃的糖丸为什么只对小儿麻痹起预防作用,不能包治百病?”
走进学生中,检查、指导自学,等生阅完。

抗原有哪些性质?(随生答做板书),是一般(补充强调)一生念记录,(术语生)念的不利索(有生在笑)
几个学生小声答出:抗体
在导学提纲(教师发给每生一份,纸质)问题指导下阅读教材,
生阅读完毕后,
具有异物性,大分子性,特异性教师改变了教材文本中知识呈现顺序
二个相关概念成对呈现
很多教师也注意到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阅读,但问题有时挻多,快速口述交待,效果不好,发纸质导读提纲是个好办法
教师口述问题,价值在于约束学生先明了问题再阅读,同时照顾视觉与听觉不同学习风格
异物性来自外界一定是抗原吗?抗原一定来自外界吗?(手势)请一生答,如――不是,自身的组织或者细胞有时也会成为抗原,如癌细胞
大分子性大分子性的含义是,分子质量多大?
都是蛋白质吗?
下面出一道小题:已知某抗原为蛋白质,一条多肽链,且构成的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为128,请推测通常组成该抗原的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数量一般不少于多少个?
“试着计算一下”(等待),“哪位同学说说思路”,“很好!结果是:91,课后大家再仔细计算。

”通常是分子质量大于10000的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不是
学生在计算
一生说思路:128n-18(n-1)>10000
联系旧知(必修)
教师注意到学生反应较慢,机智地处理为说思路,同时也呈现了思维过程
特异性
想一想,你注射了乙肝疫苗,能预防甲肝吗? 对!一对一,这就是特异性,抗原的特异性。

当乙肝病毒现在用的是基因工程得到的蛋白质外壳进入我们身体中,机体只能产生相应的抵抗乙肝病毒的物质(抗体),机体怎么就能专一地识别它呢?
教师强调“相应”抗体或效应T细胞
请看教材19页图1-13,注意一下那些表面突起,特异性取决于抗原物质表面具有的特定化学集团——抗原决定簇,它是有分子水平的标帜的,这是免疫细胞识别抗原的重要依据
抗原决定簇不全是存在于抗原的表面的,也有隐藏在抗原内部的,但是隐藏的一般是无功能的,不能发挥特异性的识别功能。

众答:不能
有生说:打什么防什么
看图,思考
在听教师讲
学生已经理解了
不用教材中伤寒杆菌,选择一个学生熟悉的
学生兴奋度下降了
2、抗体
创设情境“接种了卡介苗之后,胳膊上会起花,看一看你的上臂,看一看,应该都有的。

有的明显,有的不明显。

这是我们看到的机体对结核杆菌的反应,经过这样的免疫反应,我们体内产生了(等待)抗体。

‘有生在找
更多学生在找,有生在看同伴的,在比较
众应:抗体
又调动起情绪了
研究历史
“请阅读教材资料,看看我们人类是怎样获得抗体知识的“,请一位同学读教材中的史料。

教师补充:1959年科学家对抗体的结构进行了分子水平的进一步研究,证明它是由四条肽链组成,借二硫键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Y”型的四链分子,是这样的(教师画示意图)。

不同的抗体某些部分氨基酸序列各不相同,结构、构象不同,决定抗体的特异性地与相应抗原结合。

一生读史料
有学生看书阅读
有学生在仔细听
进入知识产生的过程背景
教师照顾到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视觉、听觉)
没有刻意强调知识的产生过程,只是引导学生感悟
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抗原特异性的分子基础


哪位同学也当一回免疫学家,来给抗体下个定义?从研究史料信息中,可以知道,抗体的化学本质是(等待)?是什么样的?有什么性质、功能的蛋白质?怎样产生的?
教师引导,对话中教师板书关键词。

来说一说抗体概念
同学们都会下定义了(握拳振一下臂)有生跃跃欲试
众生答:蛋白质球蛋白
有免疫功能的
受抗原刺激产生的
抗体是受到抗原刺激后产生的,并且能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知识不是横空出世的
运用科学史背景,实现学生主动的、建构性的学习
学生主动建构概念
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抗体分布在哪里?看看书(停顿),书上怎么说的?(手势请一位同学)你来说一下,
市场上有一些牛初乳产品,宣传说可以提高小孩子的免疫力,乳汁是(停顿),其中就含有大量的来自母亲的(停顿),对,抗体。

吃母乳的婴幼儿较之代乳品喂养的不易患病,道理就在这里,当然母乳里还有其它有益成分,因此我们提倡母乳喂养生答: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
外分泌液
为未来生活决策提供参考


题非典时期,为了抢救被SARS病毒感染的英雄女医生,曾经将受SARS病毒感染后治愈患者(甲)的血清,注射到女医生体内,甲的血清中具有治疗作用的物质是(),
A、疫苗
B、外毒素
C、抗原
D、抗体
学生完成习题练习题也是生活化的、情境化的、有情感态度教育价值的
3、
淋巴细胞的起源与分化




抗体产生与一种特殊细胞有关,我们先从看病说起,我们知道小孩子看病的时候,医生通常会拿出压舌板,让孩子张嘴,(对学生反应笑)对!,这是看什么呀?
对,有的时候还要摸摸孩子的下巴(师做手势),摸什么呀?(等待)什么?
对,看的是扁桃体,摸的是淋巴结,主要是要观察是否肿大,肿大就说明这里有大量的淋巴细胞,
抗体产生与淋巴细胞有关,下面我们来学习关于淋巴细胞是如何起源与分化(板书)的知识
有些学生:啊――
生答:扁桃体
有些学生:(下意识)摸下巴
有生答:淋巴结
明了下一个学习主题
生活化情境
各学习内容之间节奏感很强,衔接自然
淋巴细胞起源与分
化请阅读教材P18页
请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在导学提纲中有,淋巴细胞起源在什么地方?发育场所在哪里?具有免疫效应的细胞是什么?何时开始增殖分化?
并请完成填图,在提纲中。

进入学生中间,指导阅读,填图,解疑,
在间隙将“填图”板书
讲解填图,引导学生记忆学生看、听问题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阅读、完成填图
在教师引导下总结出:一起源,二发育,淋巴细胞生效应,抗原刺激是关键同抗原部分
发现学生填图中的问题,将填图板书,讲解
有学法指导


题关于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起源、发育场所、增殖分化条件的选择题(导学提纲中)
请一同学读题,讲解错选项错在里完成习题
分析错在哪里,为什么不选不满足于正确答案的给出,呈现解题思维过程
4、免疫系统
关于抗体的产生到底和什么淋巴细胞有关,抗体参与了哪些免疫,我们下节课再讨论。

免疫要想进行,必须有一定的物质基础,我们将其称之为“免疫系统”
引导学生从板书中提取信息,指导学生找出免疫系统三部分,各部分的主要构成,可圈点。

分析,总结出:
通览板书,强化板书映象,等于回顾再现了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
小结提出问题:我们为什么可以有效抵抗各种病原菌、致病病毒等?
(出示一下小黄本),为什么注射了卡介苗后,就可能保护我们不得结核病?
为什么提倡母乳喂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