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 材料阅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历史上册材料阅读
七年级上册历史材料分析一、材料解析题 1.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孝公曰:“善。

”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史记·商君列传》文中“卫鞅”指谁?“孝公”是哪国国君?答:商鞅秦国文中反映卫鞅什么主张?答:实行改革,以适应时代的发展文中的议论代表哪个阶级?结果如何?
答:地主阶级。

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 2.材料一“三人行,必有吾师焉。

”材料二“当仁不让于师。


材料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材料一、二、三是谁所言,他生活在什么时期?答:孔子、春秋末年鲁国人上述材料的教育思想对我们的学习有何启发?
答:学无常师、择善而从;独立思考、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学习是踏踏实实、认认真真,来不得半点虚伪。

简要评价孔子。

答: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3.阅读下列材料:
惟商鞅变法,不顾人言,只能骤至富强,亦以召怨天下。

虽得天下,旋接踵而亡。

请回答:上述材料认为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是“商鞅变法”所致。

这种观点是否正确?请简述你的理。

不正确。

商鞅变法是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的政治改革,它使秦过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后来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秦朝迅速灭亡,主要是秦的暴政所致。

它激化了阶级矛盾,引起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秦末农民战争推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二、材料解析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材料二:毛玠语太祖曰“……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织,蓄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


①——《三国志》
材料三:“设使国家无有②
③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请回答:
——《三国志注》
⑴材料一中与曹操有关的两个战役分别是什么?结果如何?
答:官渡之战,曹操打败袁绍,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赤壁之战,孙刘联兵打败曹操,促成三国鼎立局面的
形成。

⑵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说说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

答: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招贤纳士,取得政治上的主动;经济上,曹操实行屯田,奖励农耕,大力恢复发展社会经济;军事上,通过官渡之战,打败袁绍,逐渐统一北方。

⑶结合材料三谈谈曹操统一北方的意义。

答:曹操统一北方符合人民渴望结束战乱实现统一的愿望;有利于北方的社会安定和经济恢复与发展。

⑷列举材料一中三个政权的名称,建立时间、建立者及都城。

序号政权名称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①魏、 220年曹丕洛阳②蜀 221年刘备成都③吴 222年孙权建业 2.阅读下面的材料: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

魏主先出于黄帝,以土为德,故为拓拔氏。

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

诸功臣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资治通鉴》请回答:⑴魏主是谁?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答:是北魏孝文帝。

北魏孝文帝改革实行汉化政策。

⑵“魏主”还有哪些汉化的措施?答:说汉话、穿汉服、与汉族通婚、采用汉族官制和礼法。

⑶“魏主”的改革有什么作用?
答:使北方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加速了北方各民族的封建化进程,促进了北方各民族的大融合。

3、阅读下列材料:10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论语》
请回答:
桓公在春秋时期最先称霸,请问他是哪一国的国君?答:齐国。

桓公为什么能“霸诸侯,一匡天下”?
答:任用管仲为相。

发展经济,改革内政。

提出“尊王攘夷”的外交策略。

什么事件表明了桓公成为中原霸主?答:葵丘会盟。

4.阅读下列材料:
公孙鞅曰: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各当时
而立法,因事而制礼。

礼、法以时而定。

臣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汤、武之王也,不循而兴。

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

――《商君书〃更法》文中的公孙鞅指的是谁?他在材料中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他举了哪些事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答:商鞅。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汤、武之王也,不循而兴。

殷、夏
之灭也,不易礼而亡。

公孙鞅在谁的支持下进行了变法?他变法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答:秦孝公;措施:改革土地制度;重农抑商;奖励军功;迁都咸阳,推行县制;严明法令。

他的变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影响:是战国时期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改革。

通过改革,使秦国废除了旧制度,建立了新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秦军的战斗力大大提高;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

三、材料解析题
2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材料二:“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贾谊《过秦论》
请回答:
材料一中的“秦王”是谁?有什么功绩?答:秦始皇。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秦朝推行郡县制,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

材料二中的“一夫”是指谁?“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这一问题你能回答吗?
答:陈胜。

秦朝统治非常残暴。

广大农民的徭役、兵役
负担沉重,刑法严酷;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

这导致陈胜吴广发动起义,得到全国人民的响应。

秦末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秦朝的统治。

秦朝的兴与亡,对以后历史的发展有什么影响?请举一个方面的例子说明。

答:秦朝创立的统一国家、中央集权制度、郡县制、经济与文化的统一措施等对我国封建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秦朝虽短暂,但其兴亡的教训也为后来汉初的统治者所接受。

26.读图后,解答有关问题。

图中A、B、C为三国中的哪三国?分别何人建立?答:A魏国、曹丕; B蜀国、刘备;C吴、孙权。

三国中哪国实力最强?答:魏国。

分别写出D、E战场进行的战役名称。

答: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F为今天的什么地方,当时被称作什么?答:台湾、夷洲。

四、简答题
27.古代中国与世界的贸易交往与文化往来频繁,请读下图,探寻远去的历史。

图中箭头所示路线即我国古代的丝绸之路”,这条路线的起点是长安即今天的陕西西安市,经过河西走廊,今天的新疆地区,通往中亚、西亚,最远可到达大秦。

这条路线
最早开辟于西汉,对开通这条路线贡献最大的人物是张骞。

公元前60年,为了管理我国西北部地区,西汉政府设置的机构是西域都护。

这是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

这条路开通后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你知道当时中国有哪些先进技术相继西传?答: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毛皮、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纷纷东来。

想一想,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在今天看来,对历史发展有什么作用?
作用:不同地区的人们互相学习,丰富了人们的经济文化生活,有利于各地文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张骞通使西域的作用: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

28、画一画都江堰的示意图。

主持修建都江堰的是国蜀郡太守父子。

都江堰水利工程三大主体结构部分分别是、、。

分水鱼嘴的作用;飞沙堰的作用;宝瓶口的作用。

为什么会在20XX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呢?
答:都江堰至今仍发挥着重要作用,可灌溉土地上千万亩,成为我国古代规模最大、效益最好、历时最久的水利工程。

所以20XX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