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基础知识练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哲学基础知识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从本义上说,哲学是
A、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B、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C、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D、世界观和法论的统一
2、关于哲学与生活的关系,说确的是
A、哲学源于生活,又对人们的生活有指导作用
B、哲学是生活之外的高深智慧
C、哲学与生活相互影响、相互决定
D、哲学是每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3、下列关于世界观的说确的是
A、世界观是人们对主观世界的根本看法
B、世界观是理论化、系统化的正确观点
C、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D、世界观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总结和反思的一门学问
4、哲学与具体科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两者的联系是
A、哲学是从具体科学中分离出来的“科学之科学”
B、哲学源于具体科学又高于具体科学
C、哲学是一切具体科学知识的总和
D、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对具体科学有指导作用
5、恩格斯说:“推动哲学家前进的,决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思想的力量。

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

”这说明
A、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B、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哲学的进步推动着具体科学的发展
C、哲学与具体科学互为前提和基础
D、具体科学与哲学之间没有格的界限
6、人类从事的两项基本活动是
A、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
B、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C、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
D、认识社会和认识人生
7、马克思说:“没有哲学我就不能前进。

”对这句话可以这样理解
①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②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③没有哲学的指导,人们就会寸步难行,一事无成④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世界观与法论的关系问题
C、真理与谬误的关系问题
D、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关系问题
9、下列观点属于唯物主义的是
A、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C、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D、万物在运动,但在概念中运动
10、“心外无物”与“万般皆由命,由命不由人”这两种说法的共同点在于
A、都认为意识决定物质
B、都承认世界是物质的
C、都否认意识的能动作用
D、都否认运动的绝对性
11、下列命题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
①气者,理之依也②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异化③理在事先④世界就是经
验⑤世界就是上帝意志的创造物
A、①②⑤
B、②③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12、下列观点与“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守仁)蕴涵的哲理相同的是
①形存则神存,形则神灭②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③生死由命,富贵在天④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处惹尘埃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3、下列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
①物是观念的集合②上帝支配着地球上的万事万物③气者,理之依也④心外无物⑤存在即被感知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④⑤
D、②③④⑤
14、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这是指
A、哲学决定时代的发展
B、哲学决定经济和政治的发展
C、哲学正确反映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D、真正的哲学促进时代的发展
1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阶级基础是
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C、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D、英国宪章运动
1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古希腊罗马哲学
B、17世纪法国哲学
C、18世纪英国哲学
D、德国古典哲学
17、下列说确的是
A、任哲学都可以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
B、哲学的产生与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
C、哲学作为社会变革的先导,可以对社会经济、政治发展起决定作用
D、任哲学都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18、“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反映了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式是
A、客观实在性
B、静止
C、运动
D、客观存在
19、“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

”惠能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可见,惠能认为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运动与物质是不可分割的
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D、人的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20、“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观点
A、否认了世界的物质性
B、承认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C、肯定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
D、夸大了物质的运动
21、哲学上的静止是指
A、事物之间的空间位置不变
B、事物处于不变化的状态
C、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D、运动过程中的无条件性和绝对性
22、物质、运动、规律三者之间的联系是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B、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C、世界是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规律是客观的
D、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物质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23、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说:“如果上帝的观念是鸟类创造的,那么,上帝一定是长着羽毛的动物
,假如牛能绘画,那么,画出来的上帝一定是头牛。

”上述观点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A、只有有了人脑,就能产生意识
B、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
C、错误的意识不是客观事物的反映
D、意识的根源在于客观存在
24、世界上有物质现象和意识现象,而意识的本质是
A、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B、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D、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25、“画饼充饥”和“望梅止渴”都非常富有哲理。

这两个成语都强调
A、物质的决定作用
B、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C、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D、实践的重要性
26、要做到一切从是实际出发,实事,就必须
①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②求真务实,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③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④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一切工作的落脚点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7、伟大的实践催生伟大的理论,伟大的理论又必须随着实践的不断变化而与时俱进。

科学发展观深深扎根于当代中国的沃土,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

在科学发展观思想的指引下,我们必将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宏伟目标。

据此回答上述材料体现了
A、科学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
B、认识对实践起促进作用
C、认识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8、下列关于实践与认识的关系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D、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9、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
A、客观性
B、无限性
C、有用性
D、反复性
30、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
A、认识不断发展
B、认识的需要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31、“真理是时间的女儿,不是权威的女儿。

”这句名言是指
A、真理与权威是相互排斥的
B、真理要靠历史和实践来检验
C、真理与权威是相互依存的
D、只有服从真理,才能具有权威
32、“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灯塔。

”这一谚语的哲学寓意是
A、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B、实践是人的能动性的活动
C、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影响实践
D、认识的根本目的是把理性认识应用于实践
33、关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A、整体的功能一定大于部分的功能
B、立足局部,用局部推动整体发展
C、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就是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D、整体由部分构成,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变化会影响部分
34、猪肉等副食品价格上涨,有利于农民增加收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生猪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与此同时,猪肉价格上涨也对城市低收入居民和大专院校学生生活产生一定影响。

这表明
①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②事物是在曲折中发展的③任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④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A、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②
35、与“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包含相同哲学道理的是
A、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B、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C、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D、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36、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A、事物的运动和变化
B、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C、促进事物的质变
D、一种事物取代另一种事物
37、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是因为
A、新事物的力量是强大的,又符合人们求新求变的愿望
B、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
C、新事物是后来出现的事物
D、事物发展的前途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
38、下列选项中属于发展的是
①生物的进化②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③禽流感④从抽签测字到计算机“科学算命”
A、①②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9、如果问下雨是好事还是坏事,要对这一问题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是不可能的,应当给出适当的条件,比如说:当谷物播种完毕时下雨,这雨对谷物有益吗?当已经积烙成灾,天还在下倾盆大雨,这雨对庄稼是有益的吗?这样才能回答。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要抓住主要矛盾
B、要抓住矛盾的主要面
C、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D、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0、与“一趾之疾,丧及七尺之躯;蝼蚁之穴,溃千里之堤”体现的哲理不一致的是
A、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B、塞翁失马,焉知祸福
C、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D、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41、杜甫诗曰:“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

”这首诗蕴涵的哲理是
A、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B、要抓主要矛盾
C、承认矛盾客观性,正确对待矛盾
D、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面
42、奥运会吉祥物既体现奥林匹克精神,又大量使用了丰富的中国文化元素,多位展示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

设计的精妙之处在于设计者A、抓住了矛盾的特殊性B、把握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C、抓住了事物的主要矛盾
D、把握了矛盾的主要面
43、哲学家别林斯基说过:“没有否定,人类历史就会变成停滞不动的臭水沟。

”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A、人类历史有可能变成停滞不动的臭水沟
B、只要敢于否定一切,历史就会向前发展
C、要敢于否定,树立创新意识
D、要敢于藐视权威,抛弃书本
44、下列对辩证否定的理解,错误的是
A、辩证的否定是“扬弃”
B、辩证的否定是既克服又保留
C、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D、辩证的否定是“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
45、成语“吐故纳新”包含的哲学原理是
A、新事物曲折中前进的原理
B、辩证否定的原理
C、对立统一原理
D、量变、质变的关系原理
46、创新对社会进步和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表现在
①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③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④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7、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表现在
①创新更新了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②创新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③创新开辟出更广阔的劳动对象④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由低到高向前发展的动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8、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法是统筹兼顾,以人为本的哲学依据是
A、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
B、矛盾的特殊性
C、辩证唯物主义的联系观
D、实践决定认识
49、下列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A、社会意识总是先于社会存在
B、社会存在推动社会意识同步发展
C、社会意识必然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D、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50、《三国演义》中的诸亮用马车送粮,《西游记》中的悟空七十二变,就是变不出一辆坦克车。

这是因为
A、人们的喜好不同
B、社会意识的容来自于社会存在
C、人们的思想认识是不断发生变化的
D、古代文学家的联想能力不强
51、锦涛同志在2008年奥运会、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进伟大的事业。

”这句话蕴涵的哲理是A、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具有反作用 B、社会意识能够直接作用于社会存在
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决定作用
52、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
A、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
B、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
C、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文化制度
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53、哲学意义上讲的价值是
A、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B、、空气等满足人的需要
C、人们关于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根本观点和评价标准
D、事物对人的积极意义
54、同样是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作出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我们党在不同历史阶段为自己确立的目标和完成的历史任务不同。

这说明
A、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
B、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
C、不同时代的人,对同一事物往往会有不同的认识和评价
D、对同一事物很难作出正确评价
二、双项选择题
1、关于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A、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还不等于哲学
B、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C、世界观决定法论
D、法论体现着世界观
2、真正的哲学与时代的关系是
A、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B、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C、真正的哲学是一定时代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D、真正的哲学属于思想文化畴
3、宋代诗人简斋的诗“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说明的哲学道理是
A、万物都在概念中运动
B、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C、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D、事物是静止的
4、“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精神又是万万不能的。

”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精神不是万能的,它的作用时有时无
B、人类社会的活动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指导作用
C、精神力量往往是具有决定作用的力量
D、意识的能动作用是受物质决定作用制约的
5、随着气象预报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能够作出更精确和更长期的气象预报,其哲学依据是
A、大气运动尽管复杂,但有规律并可以被认识
B、大气运动的偶然性逐渐向有规律的必然性转化
C、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认识这些规律的能力不断提高
D、科学技术的发展已使人们完全掌握大气运动的规律
6、三角形角之和等于180º。

但是,在凹曲面上,三角形角之和小于180º,而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角之和大于180º,这说明
A、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B、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C、对同一个确定对象的认识可以有多个真理
D、任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围
7、下列选项能够体现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是
A、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B、彗星、地震预示衰败
C、乌鸦叫丧,喜鹊叫喜
D、唇亡齿寒
8、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科学成就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

唯有长时间的积累才能由点滴汇成大海。

”这段话的哲理是
A、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
B、量变的总和构成事物的质变
C、量变的过程实质就是质量的过程
D、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10、有一句古话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这其中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A、联系是客观的
B、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C、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任质变都是从量变开始的
11、当经济过热、物价上涨时,政府一般采用紧缩性财政政策给经济“降温”;反之,政府往往采用扩性财政政策拉动经济增长。

这蕴涵的哲学道理有
A、量变质变关系原理
B、主次矛盾的原理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一切从实际出发
12、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其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

今天,我们不仅要继承和批判,更要在实践中丰富它、发展它。

从哲学上看,这一认识坚持了
A、一分为二的观点
B、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观点
C、辩证否定观
D、联系的客观性观点
13、2008年7月我国曾对15个副省级城市的公共环境、公共秩序、公益行动等文明指数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公布后,促进了社会文明建设。

这说明
A、社会存在决定于社会意识
B、城市文明建设要突出地特色
C、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D、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
14、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包括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规律
B、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规律
C、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D、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15、有个人要自尽,来到悬崖顶。

崖顶遍地岩,只有一株树,树说:“我的命苦,食无土壤,渴无水源,我想死。

但是我头上有个喜鹊鸟巢,要是我不在,那两只喜鹊可咋办呢?”人听罢,就从崖边退了回去。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人的价值是
A、掌握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B、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C、实现对自我的满足
D、站在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16、“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这句诗包含的哲理是
A、价值判断往往因人而异
B、必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C、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D、寻找正确的价值观就是寻找人生的真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