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稻的利用与保护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ompany Logo
1980 - 1985年华广东增城县宋东海利用 普通野生稻育成优质、结实率高、病虫害少的 “桂野占"。 余文金 (1993)利用亚洲栽培稻的核质互作型 和光敏感雄性不育系为母本,药用野生稻为父本进行 杂交,在未经幼胚培养的条件下得到了杂种种子,从 而将药用野生稻的抗褐飞虱特性转入栽培稻。
中国的三种野生稻 2
药用野生稻
1
普通野生稻
3
疣粒野生稻
Company Logo
三种野生稻的分布
普稻广布于上述诸省(区) ,不连续地分 布在五个区(陈雨等 2009) : (1) 海南岛区; (2) 两广大陆区(包括两广大陆、湖南的江 永和福建的漳浦) ; (3) 云南区(景洪和元江) ; (4) 湘赣区(湖南的茶陵和江西的东乡) (5) 台湾区(桃园和新竹) 。
野生稻的利用与保护
Company
LOGO
王帅 2013.04.15
野生稻
禾本科(Poaceae)稻属(Oryza) 植物。渐危种。稻属有 22种,野生稻是该属中 亚洲栽培稻和非洲栽培 稻以外的野生种类的总称,多年生水生草本 多年生草本秆高约1.5 米,下部海绵质或于节 处生根。颖果长圆形, 易落粒。
Company Logo
面临的威胁
a. 生境 修建工厂、道路、飞机场和城镇 损失 化、野生稻的栖生地大片毁灭 养鱼、种稻、开挖鱼塘、稻田 b. 生境 水分条件改变、干扰,导致野 恶化 生稻逐渐消失;
c. 外来种 湿生、旱生杂草的生态入侵、 入侵 积水过多和放牧、割草、人 工种植茭白、莲等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野生稻的分布
生于海拔600米以下的江河流域,平原 地区的池塘、溪沟、藕塘、稻田、沟渠、沼泽 等低湿地。印度、缅甸、泰国、马来西亚、东 南亚广泛分布。模式标本采自印度。 中国分布8 个省(区) :广西、广东、海 南、云南、江西、湖南、福建和台湾(李小 湘等 2007) 。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细胞质 雄性不育
细胞质雄性不 育性在野生稻中 普遍存在,它是水 稻杂种优势利用 的基础。
Company Logo
抗逆性
抗旱性 生活在干旱环境中的野生稻具有较强的抗旱
性 来源于高纬度的野生稻资源具有较强的耐冷 抗冷性 性。(吴妙等 1986)
高秆野生稻、阔叶野生稻等均为水生野生稻, 抗涝性 携带有强耐涝的种质。
Company Logo
海南岛区分布密度最大,该区的湿热气 候条件最有利于其生长和繁衍;而两广大陆区 为其主要分布区,北回归线以南和广东广西沿 海地区分布最多;东乡(28° 14′N)是该种分 布区的北限。 它的海拔分布范围是2. 5 m(广西合浦 县公馆) 至700 m(云南元江县曼旦) ,多数 海拔分布在130 m 以下,分布点随着海拔下 降而增多。
Company Logo
野生稻的优异特性
抗病 虫性
野生稻资源中具 有许多优异性状,在 抗病虫方面尤为突 出,它是丰富的稻作 病虫害抗源。 从野生稻中寻找 抗性基因的机会比 栽培稻多约50倍
抗逆 境性
野生稻分布广 泛,生态条件复杂, 进化时, 形成了耐 不良环境的特性,这 对栽培稻的多抗育 种,提高育成品种在 特殊地理区域中栽 培推广具有重要的 意义。
Company Logo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
1973年,被誉为“杂交稻之父”的袁隆 利用在海南发现的一株雄性不育型普通野生稻 (野败),成功培育出了杂交水稻,从而使水 稻产量增加了近20%。袁隆平让中国以全世 界7%的土地面积养活了世界上22%的人。
Company Logo
东乡的抗寒稻
江西省东乡县岗上积镇位于北纬28° 14′,极端 低温为零下8度,此地的野生稻,是世界上最北端 的野生稻。低温寒冷为害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 水稻生产的主要限制性因素之一。我国水稻育种 工作者,把东乡野生稻的强耐寒基因转移到栽培 稻中,已经成功地选育出了一批耐寒性强度与东 乡野生稻相似的多年生水稻新品种。
保护方法
原生地保护 易地保护 超低温保存
在普通野生稻、 宽叶野生稻以及 瘤粒野生稻愈伤组 织超低温保存研究 中获得了冻后再生 植株,实验证明了 野生稻幼穗离体培 养物的超低温保存 是稻属资源保存的 有效途径。
Company Logo
就地保存和保护 尽可能完整地保 其主要目标是保护 存遗传资源在其 物种或居群的进化 原产地的遗传多 和适应的潜在能力,样性和遗传组成。 该法使其能继续与 以种子保存的种 所处的环境发生作 质库和以种茎保 用,以保持遗传多 存的种质圃及超 样性与遗传结构的 低温保存。目前 完整性(范树国等 最主要而且最有 效的方法。 2000)
Company Logo
药稻分布于广东、广西和云南三省(区) ,分布 区也不连续,可分为三个区(吴万春等 1980) : (1) 海南岛区; (2) 两广大陆区 (3) 云南区。 该种的海拔分布范围为25 m(广西藤县南 安) 至1000 m(云南永德县大雪山公社) ,两广 的分布上限为450 m ,大部分在200 m 以下,而 云南的则分布在520~1000 m 之间。
Company Logo
1982年春,胡代书去梁平县走亲戚,在途中 的精华山上发现一片野生稻,拔回4株回家栽种, 存活两株。随后,胡代书在屋边的三分水田里, 利用两株野生稻的花粉,先后与数种水稻品种杂 交。1989年,培育出能越冬的水稻。胡代书为 杂交成功的水稻取名为“89-1”号越年再生稻。 次年试种,实现亩产550公斤的奇迹
耐盐性 普通野生稻能在1.50%盐含量的盐碱土上生
Company Logo
长,而栽培稻的耐盐种质多在1. 0%盐以下。
野生稻在栽培水稻育种中的利用
1926 - 1933年丁颖利用普通野生稻与 栽培稻杂交,选育出省肥、粗生、抗性强、质 好的"中山1号" ,这是当时世界上最早把野生稻 抗恶劣环境的性状转移给栽培稻的成功例子(李 飞 2006)。 20世纪70 年代上海青浦农科所用普通野 生育成早熟、耐肥、矮杆、高产的“崖农早”。
Company Logo
胡代书的多年生水稻
多年生水稻又叫懒人稻,由重庆市马灌 镇农民胡代书发明。该品种最大的特点在于: 在零下6摄氏度以上的环境下可顺利越冬, 农民只需栽植一年,便可实现多年收割,从 而可使农民种植水稻的成本大大降低。除此 之外,该品种的蛋白质含量、出米率均比普 通水稻高,成饭口感像东北大米。
Company Logo
疣稻分布于云南、海南和台湾,彼此明 显间断(吴妙等 1990) 。 云南为主要分布区,有达2000 亩以上 的栖生地,海拔分布范围为50~1100 m。 海南的疣稻海拔分布范围是50~800 m ,大部分在50~400 m 之间。 而台湾的则在425~1100 m 之间,大 部分在600~800 m 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