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泽泻汤治疗眩晕痰浊上蒙证的临床效果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泽泻汤治疗眩晕
痰浊上蒙证的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研究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泽泻汤治疗眩晕痰浊上蒙证的临床效果。

方法本院抽取2020年1月-2021年2月期间收治的72例患者进行此次研究,采取不同治疗方式分为治疗组与常规组,各36例。

给予常规组西药治疗,治疗
组实施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泽泻汤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积分及治疗有效率。

结果经干预,治疗组的症状积分与治疗有效率,都优于常规组(P<0.05),存
在显著差异性。

结论将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泽泻汤,应用到眩晕痰浊上蒙证治疗中,不仅具有副作用少,安全性高等特点,还能够改善各项症状积分,临床效果更好。

【关键词】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泽泻汤;眩晕痰浊上蒙证;临床效果
眩晕作为临床上的常见疾病,属于一种应激功能障碍。

一般是由动脉血液供
应不足,所导致的,这种类型的眩晕经常发生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中。

患者在发
病后,动脉通道变得非常窄,导致脑部供血出现障碍,多发于中老年群体中[1]。

目前,临床上对于眩晕痰浊上蒙证的治疗,主要为药物。

因此,本次研究分析了
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泽泻汤治疗在眩晕痰浊上蒙证中的应用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本院抽取2020年1月-2021年2月期间收治的72例患者进行此次研究,采
取不同治疗方式分为治疗组与常规组,各36例。

纳入满足西医诊断标准、中医
辨证为痰浊上蒙证的患者。

排除最近两个月中服用降压、降脂的患者。

常规组:
女17例,男19例;最小年龄52岁,最大年龄64岁,平均年龄(57.59±2.36)岁。

治疗组:男16例,女20例;年龄为53-65岁,中位年龄(58.31±2.57)岁。

上述基线资料无差异性(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1.2.1常规组
此组接受西药治疗:指导患者每天经过静脉滴注方式,给予其30 mg长春西
汀注射液,与氯化钠注射液进行混合,口服尼莫地平片,1天3次,控制剂量为
30 mg。

1.2.2治疗组
该组进行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泽泻汤治疗,用水煎服,药物组成有:30 g白
芍、 10 g天麻、 15 g丹参、8 g泽泻、 6 g甘草、6 g炒白术、 30 g白茯苓、 15 g姜半夏、 10 g竹茹、12 g旋覆花和 8 g陈皮等。

此药方需要结合患
者的实际病情适当加减,对于恶心呕吐患者,需要加入8 g代赭石;存在腹胀症
状的患者,加入15 g枳壳;在对咳痰者进行治疗时,在其中能够加入15 g黄芩。

上述两组患者治疗2周。

1.3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患者的症状积分,如视物旋转和胸闷作恶。

观察疗效评价:显效,
症状、体征与相关的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减轻,
并且实验室检查得到了显著改善;无效,症状加重[2]。

1.4 统计学分析
录入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2 结果
2.1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
临床干预后,治疗组与常规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7.22%、80.56%,前者
显著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价值(P<0.05)。

详见表1。

表 1 两组的治疗效果对比[n(%)]
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有效率治疗组362015197.22常规组361613780.56
5.063
P0.024
2.2对比两组的症状积分
治疗后,常规组视物旋转、胸闷作恶的症状积分整体改善情况,明显低于治疗组,组间具有差异性(P<0.05)。

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的症状积分对比[n(±s)]
组别


视物旋转胸闷作恶
治疗组
3
6
1.33±0.270.91±0.17
常规组
3
6
2.57±0.36 1.55±0.21
t/16.53314.212
P/0.0000.000
3 讨论
若在现代医学角度上,对“眩晕痰浊上蒙证”进行分析,其还被叫做“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主要是因为椎-基底动脉血管在运行中,出现痉挛,或变
窄等情况所引起的[3]。

此症状,与饮食不节、过度劳倦等因素之间还存在直接关系,疾病具有反复操作的特点。

现阶段,在临床上对眩晕的治疗,主要是选择西
药长春西汀,或者是尼莫地平等进行治疗,这类药物虽然可以对患者的临床症状
进行改善,但是并不可以对病情进行深度治疗,整体作用效果并不理想,并不能
改善患者的机体气机功能。

若在中医论证上,分析眩晕痰浊上蒙证,发现其属于“眩晕、厥证”,由于
患病会导致其体中的各大脏腑虚衰,损伤脾胃。

导致此疾病的机制,一则以脾失
健运,水湿内停,导致积聚生痰,痰浊而到中阻,进而造成上蒙清窍,引发眩晕。

中医学上此疾病的治疗,主要选择半夏白术天麻汤,药方组成有半夏、白术、陈皮、天麻、竹茹、生姜、茯苓、甘草和白蔻仁等,其是《医学心悟・眩晕门》中
的主要药方。

在李东垣《脾胃论》的著作中,存在关于“足太阴痰厥头痛,非半夏不能疗”等记载,并且半夏和天麻的联合应用,可以对风痰所导致的眩晕进行治疗;白术
能够健脾益气,具有非常好的燥湿利水功效。

在此汤剂中的茯苓,存在渗湿利水
的功能等药效,与白术相配,可以健脾化痰,补对中燥湿,联合应用为臣药;半
夏与天麻的配伍,能够充分发挥健脾化痰,对眩晕症状进行有效治疗;陈皮可以
疏气降燥,除湿化痰;药物中的甘草能够调和诸药,与生姜、大枣的联合应用,
可以对脾胃进行调[4]。

上述药物的合用,能够起到标本共治,共除湿化浊熄风的
作用效果,作用价值非常高。

同时,这种治疗方式能够改善患者的血流变指标,
天麻、泽泻等可以对机体血黏度进行改善,促进血液的微循环。

同时,黄芪可以
扩张脑血管,对血液流动情况进行改善。

若在现代医学角度,对此药物进行分析,能够对气机阻滞所造成的供血不足情况进行有效治疗,在提升血氧含量的同时,
不断降低血液的黏度。

此处方中的中草药,还能够益气化痰、祛风通络和健脾行气,作用效果非常好。

尤其是方中的天麻,具有非常好的神经营养作用,起到镇痛和镇静的效果,对中枢进行抑制,并且泽泻和白术在治疗中的应用,还可以起到健脾燥湿效果,强化患者的动脉供血能力,增加其脑细胞的抗氧化力,减少血管的阻力。

所以说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泽泻汤在眩晕痰浊上蒙证的治疗中,作用价值非常高。

在治疗的同时,还要注意保健护理,如通过播放一些舒缓的音乐,或是指导患者开展肌肉放松运动等,调养患者的精神,通过饮食调节,增加其体质,加强对并发症的预后,更好地缓解眩晕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泽泻汤的治疗效果,进而确保药物治疗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将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泽泻汤应用到眩晕痰浊上蒙证的治疗中,可以在改善症状积分的同时,减少副作用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杜建新. 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泽泻汤治疗眩晕的临床疗效[J]. 内蒙古中医药,2021,40(7):74-75.
[2]郭敏. 半夏白术天麻泽泻汤联合西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致眩晕痰浊上蒙证疗效观察[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0,20(17):44-45.
[3]宋佳.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联合常规西药治疗痰浊上蒙型眩晕临床观察[J]. 山西中医,2020,36(8):25-26+41.
[4]熊瑜,张文富. 加服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眩晕病痰浊上蒙证疗效观察[J]. 广西中医药,2020,43(2):31-3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