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赤壁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苏轼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理解《赤壁赋》中所
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2、帮助学生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句式和语法,提高文言文阅读
能力。

3、引导学生欣赏《赤壁赋》的艺术特色,如写景、抒情、议论相
结合的手法,以及优美的语言。

4、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正确对待人生中的挫折和困境。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文中的重点字词、句式和语法,准确翻译文言文句子。

(2)分析文中的写景、抒情、议论部分,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

(3)领悟文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培养学生豁达的胸襟。

2、教学难点
(1)理解苏轼在文中所表达的复杂情感,以及如何从自然景观中
感悟人生。

(2)体会文中写景、抒情、议论三者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

三、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文章的韵律和节奏,理解文意。

2、讲解法:对文中的重点字词、句式和语法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扫除阅读障碍。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文中的主题、情感和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点拨法:在学生思考和讨论的过程中,教师适时进行点拨和引导,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播放一段关于赤壁之战的视频或展示一些赤壁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提问学生对苏轼的了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学习。

2、作者及背景介绍
(1)简单介绍苏轼的生平经历,重点突出他在文学上的成就和被贬黄州的经历。

(2)讲解《赤壁赋》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苏轼在此时的心境
和处境。

3、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听准字音、节奏和语气。

(3)学生再次朗读课文,结合注释初步理解文意。

4、字词讲解
(1)讲解文中的重点字词,如“属”“冯虚御风”“羽化”等。

(2)分析文中的特殊句式,如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等。

(3)归纳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如名词作动词、形容词作动词等。

5、文意疏通
(1)学生分组讨论,逐段翻译课文,遇到问题相互交流解决。

(2)教师巡视各小组,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

(3)选取几个小组代表,让他们在全班汇报翻译情况,教师进行
点评和补充。

6、内容分析
(1)引导学生分析文中的写景部分,如“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
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等,体会其优美的意境。

(2)探讨作者在文中的情感变化,从“乐”到“悲”再到“喜”,分析其
原因。

(3)研究文中的议论部分,如“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
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理
解作者的人生哲学。

7、艺术特色赏析
(1)分析本文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手法,体会其浑然
一体的效果。

(2)欣赏文中优美的语言,如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8、课堂总结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字词、文意、情感和艺术特色等。

(2)强调苏轼在文中所表达的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对学生进行
思想教育。

9、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写一篇关于《赤壁赋》读后感,不少于 500 字。

五、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苏轼的《赤壁赋》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掌握了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能够理解文意并分析其艺术特色。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较高,能够主动参与讨论和思考,但在
翻译文言文句子时,还存在一些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此外,对于文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学生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引
导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思考和感悟。

以上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教师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