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优化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优化措施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致力于实施依法
治国战略,推动依法治国进入了新阶段。
道德与法治教材在新时代发展要求下,
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加大了法治教育在新教材中的比重,优化了法治教育的
内容结构,丰富了法治教育的素材,更系统、更形象、更利于学生掌握法治知识,
树立法治理念。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创新;实践策略
引言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目前全部使用统编教材教学,但很多课堂仍存在教师一言
堂的现象,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得不到保障。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教学
理念,以身作则引领道德与法治课程改革的方向,让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焕发新
的生机与活力。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法治教育的必要性
全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法治进程,我认为真正拉开法治序幕的是党的十五
大将依法治国确立为治国基本方略。
随后在党的十八大上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
国的总目标。
直至党的十九大把全面依法治国确定为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基本方略之一。
在党和政府的不断推进下,中国的法治道路进入了新时代。
法律的实施不仅要靠国家的强制力,更需要每一位公民的自觉遵守,公民的积极
参与程度直接决定着法治建设的深度和广度。
公民是法治建设的主体,祖国花朵
的青少年则是法治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和主力军。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青少年接受法
治教育的主要阵地,引导学生学法、守法、用法。
青少年不仅要做法治的忠实崇
尚者、自觉遵守者,还应当好法治的坚定捍卫者,敢于并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
斗争,捍卫法律的尊严,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推动社会主义法
治国家进新台阶。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优化措施
(一)借助媒体教学手段,将抽象的理论情景化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有一部分抽象的理论知识。
显而易见,让学
生准确透彻地理解这些理论知识有助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然而,部分学生因为受到自身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等现实状况的影响,所以导
致他们对这些抽象的理论知识理解不够准确、领悟不太透彻。
这样一来,初中
《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效率自然也就会大打折扣。
鉴于此,初中《道德与
法治》教师必须要千方百计让学生更为准确透彻地理解这些抽象的理论知识。
事
实上,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巧妙地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就能够将抽象的
理论知识情景化,进而促进学生更为准确透彻地理解相关知识。
多媒体教学手段
的巧妙运用能够使得相关理论知识的呈现更加地直观形象,据此学生就可以更为
准确透彻地理解这些理论知识。
(二)道德与法治课堂需要有效互动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对课堂和学生的控制欲太强,尽管部分教师是秉持着
学生年龄较小要对学生负责的教育理念。
教师将道德与法治变成了一言堂,从某
种程度上来说促进了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发展,但是也阻碍了学生对道德与法治探
究的兴趣。
互动教学强调了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互动,互动环节是建立在双方平等,关系缓和的基础上的。
师生之间存在矛盾的话是无法实现有效课堂互动的,因此
教师要尽可能拉近师生关系,消除师生之间的距离。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人
文性和实践性较强的特点,这也符合道德与法治教学标准的要求,因此师生之间
有效互动是必要的。
良好的师生互动可以让教师洞察学生的思想态度,及时纠正
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同时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个民主
自由平等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
教师要
以先进教学理念和崭新的教学策略改变初中道德与法治沉迷的教学氛围,通过互
动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增强课堂活力,与学生携手共建美好未来课堂。
(三)加大法治教育与德育的融合,丰富教学形式
改编后的道德与法治教材虽然在内容上加大了法治教育的篇幅,强化了法治
教育的重要性,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将“德育”移除课堂。
法治教育若只是教师单
纯的理论说教,很难使学生将知识内化于心,更谈不上弘扬法治精神了。
道德和
法治是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教师要善于将德育和法治教育相融合,在培养学
生道德质的同时加强法治教育,做到“德法”统一。
1.走出课堂,加大校内法治宣
传力度。
法治教育不应局限于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而要走出课堂,充分利用德育
手段进行法治宣传。
例如,组织“法治专题”的晨会、校辩论会、演讲比赛、法律
知识竞赛等,在校园中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提高学生对学法的兴趣和积极性,
增强法治理念。
2.摆脱说教,探索多样化教学。
法治知识特别是一些法律条文对
于初中生来说过于晦涩,教师若采取枯燥乏味、硬性灌输的陈旧方式来展开教学,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会增加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反感。
笔者所在的
学校每周都会开设“我是小法官”的善美课程,教师将教材中的一些典型案例提取
出来,分配到各个小组,要求组员相互协作、查阅资料、公开审理案件,这不仅
调动了学生学法的积极性,还提高了用法的能力,一举多得。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围绕教材教学
内容的前提下,巧妙借助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将抽象的理论知识情景化,据此
让学生形象逼真地学习相关内容;教师要在深挖教材教学内容的前提下,紧密联
系多姿多彩的实际生活,将教条的书本知识生活化,据此让学生活学活用相关知识;教师要在紧扣教材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凭借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将枯
燥的学习过程趣味化,据此让学生兴致勃勃地学习相关内容。
如此这般,初中
《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效益就会大幅提升,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与法治意识
也就会在初中学生的内心深处生根发芽。
参考文献
[1]陈伟.关于新课改环境下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策略探讨[C].2018:829-830.
[2]郭翔.创新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探究[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
科学研究所.2018年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专题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管理科学研究
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1012-1014.
[3]宋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实践性教学探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