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鸡场生物安全实战详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畜禽业
中种2019.04
作者简介:李玉森(1969.4-),男,大学本科,畜牧师,主要从事动物健康养殖、人畜环境友好探究工作。
规模化鸡场生物安全实战详述
李玉森
(山东省宁津县畜牧业发展中心253400)
摘要:规模化养殖场疫病防控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单纯依赖疫苗、药物保护预防,还必须建立一个系统的生物安全体系,其中应包括鸡场与周围环境、场区环境、鸡舍管理、鸡群保健等4方面内容。
关键词:生物安全;公共卫生;场区布局;通风;肠道保健
生物安全是养殖场健康生产的基本保障,生物安全屏障对所有病原体都有效,是养殖过程减少化学药物使用的必要措施,是畜产品安全的前提条件。
结合多年规模鸡场工作的经验,与读者分享一下规模鸡场生物安全建立的细节。
1鸡场的建设必须符合公共卫生要求。
1.1选址
场址不得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明令禁止区域,
A、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
B、城镇居民区、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区等人口集中区域;
C、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禁养区。
同时必须符合相关
法律法规及区域内土地使用规划。
规模化鸡场应建在水源充足,通风良好,供电稳定,地势高燥,远离噪音;距离生活饮用水源地、动物屠宰加工场所、动物和动物产品集贸市场500m 以上,距离动物诊疗场所200m 以上,距离其他动物饲养场(养殖小区)不少于500m,距离动物隔离场所、无害化处理场3000m 以上,距离城镇居民区、文化教育科研等人口集中区域及公路、铁路等主要交通干线500m 以上。
1.2场区布局要合理
场区周围建有围墙,防止其他动物闯入;场区出入口处设置与门同宽,长4m、深0.3m 以上的消毒池,保证进出车辆轮胎浸没内沿,在消毒池内转动一周半;生活区、生产区、无害化处理区等保持合理空间隔离的同时,要依次安排在当地主导风向的上风到下风向;生产区入口处设置更衣消毒室,各养殖栋舍出入口设置消毒池或消毒垫;生产区内清洁道、污染道严禁交叉,鸡场风机的排风方向对准污道,纵向通风的进气口设在净道端;生产区内各养殖栋舍之间距离≥5m,土地条件许可的最好达到舍高的3~5倍,横向风机对吹的两列鸡舍之间要有隔离带,避免一栋舍发病蔓延到另一栋舍。
2规模化鸡场场区的管理
投入品采购要严格把关,购进兽药确保低毒高效、代谢物不污染场地环境;生物制品的采购要有明确的批准文号,确保野毒不传入场内;引种要选择具有资质、信誉度高的大孵化场,避免垂直传播疾病入侵;后勤人员禁止从外购入禽类的生鲜肉及其副产品,防止疫病传入。
同时做好养鸡场的生活区和生产区舍外环境两大部分的管理。
(1)生活区的管理,人员、车辆、物品用具进场要经过严
格消毒。
进入生活区的人员必须通过专用的消毒通道,消毒、
更换生活区用鞋之后方可进入,而车辆必须经过专用的消毒通
道对轮胎、车身进行浸泡和喷雾消毒后方可进入,并停靠在固定位置;做到生活区室内、室外地面的清洁与定期消毒;更要注意剩饭剩菜、水源、墙洞的处理,目的是让飞鸟在养禽场内无食源、无水源、无栖息地;同时加强灭鼠工作,可以在养禽场外墙根每隔50m 和生活区内墙根每隔30m 放置含有诱鼠药的诱食盒。
(2)生产区的管理首先要加强清洁与消毒工作,严禁外来
人员进入生产区,因特殊需要进入生产区的人员必须经过专用
的淋浴间洗澡,经固定的流程与时间更换工作服和工作鞋之后方可进入生产区;生产区的料塔要加强清洁工作,避免散落的残余饲料为飞鸟提供食源;生产区的排水沟应定期清理淤泥,保持污水排出畅通,并对排水沟定期消毒;生产区地面定期清除杂草与污物,每周坚持两次喷洒消毒;禽舍外墙缘的防鼠沟要定期清理污物、污水,防止杂草生长为老鼠提供栖息场所,防鼠带避免堆积杂物,舍门外安放挡鼠板,防止老鼠等动物进入禽舍;禽舍门窗封闭完好,避免飞鸟进入禽舍,堵塞房檐的空洞,防止飞鸟钻入筑巢。
3规模鸡舍环境的管控
鸡舍格局是鸡舍环境控制的重要决定因素,鸡舍设计的长、宽、高应与舍内所容纳鸡群的通风要求相匹配(为确保鸡舍良好的通风换气,鸡舍的长、宽比例9:1为宜,跨度不超过15m,一般鸡舍脊高控制在4m 以内),鸡舍建筑的设计还要与当地气候相适宜。
笼养鸡舍和平养鸡舍内部环境在温度、湿度、氨气、二氧化碳浓度和微生物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鸡舍外围护结构的保温和隔热性能直接影响鸡群健康和生产性能,优质保温材料对舍内空气质量有重要影响。
2016年6月,当地一新上蛋鸡户,用保温板新建一栋方形鸡舍,引进3500青年鸡,舍内3架+2半架笼布局,由于没有通风设施,180日龄在鸡群无死淘的情况勉强升到6成蛋,以后访遍众多名医、换过3次高档品牌饲料,没换来产蛋高峰,220日龄被迫淘鸡。
可见,规模大的鸡舍结构布局不合理更可怕!关注鸡舍结构、舍内设施布局是鸡舍管理的先决条件。
通风(准确地说是负压通风)担负着调节鸡舍湿度和温差的重任。
鸡舍密闭良好,是负压通风的首要保证。
鸡场管理员要根据季节温度的变化随时调整通风模式。
冬季环境温度低,在满足鸡群最小通风量的基础上加强保温工作,在雏鸡阶段必须配备可靠的取暖设施,目前环保最前沿的是空气源热泵。
通风管理的最高境界是保证在少量风机开启时,舍内风速满足不同日龄鸡只的需求(平养鸡舍脊背风速≤2.5m/s,笼养鸡舍过道
动态
6
国畜禽种业
中2019.04作者简介:李清竹(1989.7-)女,四川省达州市人,硕士研究生,助理兽医师,研究方向:兽医分子生物学。
深化兽医实验室建设管理提升业务水平
李清竹张蕾刘俐君赵小波黎丁箕
(四川省达州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635000)
摘要:当前我国动物疫病病原复杂,疫情形势严峻,现有兽医实验室建设水平参差不齐,管理不规范的现状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
面对日益艰巨的动物防疫工作,功能完善且具备高水平检测能力的兽医实验室将成为中坚力量。
本文以达州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兽医实验室建设为例,提出一些完善兽医实验室建设、提升管理水平的途径。
关键词:兽医实验室;建设;管理
风速≤3.5m/s)。
因此,应警惕鸡舍横截面积过大,春秋季节通风量受到限制时,风速过低导致的隐性疾病(比如腺肌胃炎综合征、滑液囊支原体等)发生,相反夏季为达到适宜的体感温度,鸡舍需要排放过多废气,污染大气环境。
在炎热的夏季,尤其近些年超高温天气的出现,适当的湿帘面积是鸡舍防暑降温的坚强保证。
在湿帘使用上一定要纠正常流水的错误,决定水帘降温效果的不是循环水的温度,而是有足够的水帘面积和过帘风速,定时供水既能保证最大降温效率,又能达到节水的环保要求,实现节水减污的目的。
通风系统的操作,管理员根据室外温度的不同,选择最小通风、纵向通风或过渡通风模式;在春秋季节昼夜温差大,上午9点、下午5点完成过渡通风向纵向通风的转换。
侧窗的人工调整,一定把准日升、日落两个时间点,结合当天的天气预报进行,上午先开大侧窗再增开风机,下午减风机再迅速收紧侧窗。
高温高湿的雨天,不要过分迷信湿帘,应当关闭供水系统,靠调节风速和雾线喷淋降温。
为保证舍内生物安全,进入禽舍的人员要在工作间更换工作服、工作鞋后方可进入禽舍;舍内空气质量需要设备监测与人员感官双重判定,冬季外界气温适宜的时段,先提升舍内温度2~3℃之后再启动风机,排出舍内污浊空气和多余的粉尘;饲养员依照既定的消毒制度与流程,冬季每周两次带鸡消毒,每月至少进行两次饮水系统清洁与消毒工作(可结合水线饮服投入品后实际安排)。
4做好鸡群的生物保健
鸡体的健康主要取决于呼吸道、泌尿生殖道、消化道3大系统。
鸡由于其特有的呼吸器官—气囊,对呼吸系统保健提出了更高要求,只要我们做好通风这篇文章,保证舍内昼夜温差不超过2℃,1h 内温度起伏不超过0.5℃,根据日龄大小调整合理
的湿度,不同时间段确保适宜的体感温度,就可保障呼吸道黏膜完整,依靠非特异性免疫抵御可怕的呼吸道疾病。
当然定期的投服V A 、V D 和麻杏石甘散必不可少。
鸡的泌尿生殖系统与消化系统在腹腔内密紧相连,肌体的
免疫器官80%分布在肠道,肠道保健是健康生产的基础,所以有“养鸡就是养肠道”之说。
鸡的肠道是一个巨大的微生物发酵罐,双歧杆菌是肠道原籍菌,乳酸菌是肠道的常在菌,当这些优势菌群在肠道内占绝对优势的状态下(优势菌群是劣势菌群的1000倍以上),肠道就处于平衡状态,鸡群处于健康水平;一旦受到应激、疾病或有害物质(如霉菌毒素)侵入把平衡状态打破,肌体呈现亚健康状态,一旦优势菌群是劣势菌群的10倍以下,鸡群会出现发病状况。
在生产上,我们可以给鸡群定期投服适量的有益菌,保持肠道菌群平衡,以抵御环境变化的侵扰,维护鸡群正常的生理状况,提高生产效率。
实践证明,乳酸菌或丁酸梭菌用于肉鸡的肠道保健,可解决生产上头痛的肠毒综合征、腺肌胃炎综合征问题,为无抗、食品安全提供保证。
在蛋鸡生产中,育雏期和育成期用乳酸菌或丁酸梭菌替代抗生素定期保健,可提高茎长3~5mm,茎长每增加1mm 每只鸡一生可多产5枚左右蛋,且蛋重明显增大,效益十分可观;产蛋期定期用乳酸菌或丁酸梭菌替代抗生素保健,有助于阻止蛋鸡输卵管炎发生。
使用有益菌定期保健,鸡群消化吸收率也明显提高,鸡体排放的废气(氨气、硫化氢等)相应减少,排出粪便的氨氮水平相应降低,大大减轻环境污染的压力。
5综述
通过上述4方面的贯彻落实,为养鸡场建立生物安全保障,既能实现健康生产的目标,又可把控环保风险,鸡产品安全也有了坚强的保障。
总之,生物安全是养鸡业绿色发展的必要保障。
动物疫控系统承担着动物疫病监测、检测、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等任务,对推动畜牧业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兽医实验室是动物疫控系统的核心,做好兽医实验室建设刻不容缓。
目前一些兽医实验室存在操作不规范、实验记录不完整、实验废弃物随意丢弃等现象,实验室建设不够深入,管理水平低下,亟
待完善
[1]。
达州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简称中心)兽医实验室以
“标准化建设、制度化管理、规范化运行”为准则
[2]
,科学布
局,优化资源配置;规范管理,有序运行;强化能力验证,注重检测比对;加强人员培训,提高业务能力,为达州市动物疫
动态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