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饶平侨中度高三化学科周练测试题(十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饶平侨中高三化学科周练测试题(十二)
2008.12.11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9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有关说法能反映正确化学观点的是
A.改变物质的性质不一定要通过化学变化
B.天然物质都比人造物质好
C.一种元素可有多种离子,但只有一种原子
D.根据分散系是否具有丁达尔现象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2.“在火星上找到水存在的证据”位居《Science》杂志评出的2004年10大科技突破之首。

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错误
..的是
A.水是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
B.水是共价化合物,不是所有原子都达到8电子稳定
C.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温度越高电离程度越大
D.高效催化剂可使水分解获得氢气,同时释放能量
3.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除零族元素外,短周期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在数值上都等于该元素所属的族序数
B.除短周期外,其他周期均有18个元素
C.碱金属元素是指ⅠA族的所有元素
D.副族元素中没有非金属元素
5.右图表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关于元素X、Y、Z、W的叙述正确的是Array
①X、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为Y<X
②Y、Z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为Y<Z
③W的单质是半导体材料
④W的原子序数比Y大9
A.只有③B.只有①③C.只有①②③D.①②③④
6.下列图像正确反映所对应实验的是
A.1为向pH=13的NaOH溶液中不断加水
B.2为向MnO2中加入一定量的H2O2溶液
C.3为向CaCl2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2CO3溶液
D.4为将氨气通入醋酸溶液中
7.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①热稳定性:CH4>NH3>H2O②还原性:I—>Br—>Cl—
③酸性:H3P O4>H2S O4>H C l O4④原子半径:Na>Mg>O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8.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其中发生装置相同,干燥和集气装置有二套,分别用图1和图2表示。

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9.有m1 gKCl饱和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
ϖ,改变温度或蒸发水后析出m3 gKCl晶体,母液质量为m2g,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
ϖ。

则下列关系一定正确的是
A.1
ϖ一定大于2
ϖB.m1-m3=m2
C.m11ϖ-m22
ϖg
ϖ=m3D.原条件下KCl的溶解度等于1001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9小题,每小题4分,共36分。

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给2分,但只要选错一个就得0分)
10.若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
..的是
A.7.8 g Na2O2中,含有离子的总数目为0.4 N A
B.1 mol·L-1的AlCl3溶液中含Cl-数为3 N A
C.2.24L(标准状况)Cl2与足量NaOH溶液在常温下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2 N A
D.0.3mol Fe粉与足量水蒸气反应生成的H2分子数为0.4 N A
11.A、B、C、D都是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D > C > A > B。

已知:A、B同周期,A、C处于同一主族;C原子核内的质子数等于A、B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之和;C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

下列说法中正确
..的是
A.A、C两元素可能处于第ⅢA族或第ⅥA族
B.B、D两元素组成的两种离子化合物中阴、阳离子数之比为2∶1或1∶1
C.B、C、D三种元素的简单离子的半径大小顺序为:C > D > B
D.B、C、D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DCB2
12.下列A~D四组,每组有两个反应,其中两个反应可用同一个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2246
如XeF4与水可发生如下反应:6XeF4+12H2O=2XeO3+4Xe↑+24HF+3O2↑。

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XeF2分子中各原子均达到8电子结构
B.XeF6分子中Xe的化合价为+6价
C.上述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D.XeF4按已知方式水解,每生成4molXe,转移12mol电子
14.对于可逆反应N2(g)+3H2(g)2NH3(g);△H<0,下列的和图示相符的是
15.在pH为4~5的环境中,Cu2+、Fe2+不生成沉淀,而Fe3+几乎完全沉淀。

工业上制CuC l2是将浓盐酸用蒸汽加热到80℃左右,再慢慢加入粗氧化铜(含杂质FeO),充分搅拌使之溶解。

欲除去溶液中的杂质离子,下述方法正确的是
A.加入纯Cu将Fe2+还原
B.向溶液中加入(NH4)2S使Fe2+沉淀
C.直接加水加热使杂质离子水解除去
D.在溶液中通入Cl2,再加入CuO粉末调节pH为4~5
16.下列比较中,正确的是
A.相同条件下,HF比HCN易电离,则NaF溶液的pH比NaCN溶液的大。

B.0.2 mol·L—1 NH4Cl和0.1 mol·L—1 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
c(NH4+)>c(Cl—)>c(Na+)>c(OH—)>c(H+)
C.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醋酸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
c(Na+)+ c(H+)= c(CH3COO—) + c(OH—)
D.同浓度的下列溶液中:① NH4Al(SO4)2;② NH4NO3;③ NH3·H2O;④ CH3COONH4 c(NH4+)由大到小的顺序是:①>②>④>③
17.某温度时,BaSO4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入Na2SO4可以使溶液由a点变到b点
B.通过蒸发可以使溶液由d点变到c点
C.d点无BaSO4沉淀生成
D.a点对应的K aP大于c点对应的K aP
18.已知Ba(AlO2)2可溶于水。

右图表示的是向A12(SO4)3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时,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y与加入Ba(OH)2的物质的量x的关系。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a-b时沉淀的物质的量:A1(OH)3比BaSO4多
B.c-d时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AlO2-比Ba2+多
C.a-d时沉淀的物质的量:BaSO4可能小于A1(OH)3
D.d-e时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Ba2+可能等于OH-
高三班座号姓名分数
一、二.选择题(共63分)
三.(本题包括4小题,共47分)
19.(12分)全属镁具有很强的还原性,点燃的镁条能在氨气中剧烈燃烧,发生如下反应:
①Mg+2NH 3
Mg(NH 2)2+H 2+O 2 ②Mg+NH 3MgNH+H 2+O 2
(1)如上图装置A 所示,镁条在NH 3中燃烧时,先落下的残渣主要是Mg(NH2)2,后落下的残渣主要是MgNH 。

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使残渣中Mg(NH 2)2生成得更多,可以在镁条燃烧前打开弹簧夹a ,并将导管与充满_____ 气体的装置B 连接,连接的导管接口为________(填编号“b”或“c”),理由是 _____________ (3)将固体残渣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热至沸腾后,Mg(NH 2)2和MgNH 完全水解,产生Mg(OH)2和NH 3。

为了确保Mg(NH 2)2和MgNH 全部转化为Mg(OH)2,加热过程中必要的操作是 ___________________ (4)将沉淀过滤、洗涤、烘干后,称得Mg(OH)2的质量为0.435g 。

又测得装置B 中剩余气体的密度为氢气的10倍,体积为224ml (以上数据均折算成标准状况)。

由此可推算出残渣中各物质的量之比
n(MgNH)
]
)Mg(NH [22n =_____________。

然而将上述镁带燃烧过程在相同情况下重复多次。

固体残渣
中实际所得Mg(NH 2)2和MgNH 的物质的量之比总是小于该值,分析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0分)阅读下面的信息,推断元素及有关物质,按要求回答物质:
信息①:X 、Y 、Z 、W 是常见的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均不少于2。

(1)根据信息①,X 一定不是 (填序号)
A .氢
B .碳
C .氧
D .硫
信息②:上述四种元素的单质均能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生成的四种氧化物中,有两种能溶于稀硫酸,三种能溶于浓氢氧化钠溶液,氧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都大于26。

(2)这四种元素中是否可能有一种是铝元素?
信息③:向上述四种元素单质组成的混合物中加入足量盐酸溶液,固体部分溶解,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烧碱溶液,最终溶液中析出白色沉淀。

(3)白色沉淀物的化学式为
信息④:向上述四种元素单质组成的混合物中加入足量烧碱溶液,固体部分溶解,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盐酸溶液,最终溶液中析出白色沉淀。

(4)生成白色沉淀物的离子方程式为
信息⑤:X与W同主族
(5)X与浓硫酸加热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1.(10分)如图:横坐标为溶液的pH值,纵坐标为Zn2+离子或Zn(OH)42—离子(配离子)物质的量浓度的对数,回答下列问题。

(1)往ZnCl2溶液中加入足量
..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可表示为
(2)从图中数据计算可得Zn(OH)2的溶度积(Ksp)=
(3)某废液中含Zn2+离子,为提取Zn2+离子可以控制溶液中pH值的范围是
(4)往1L 1.00 mol·L-1ZnCl2溶液中加入NaOH固体至pH=6,需NaOH mol (精确到小数点后2位)。

(5)25℃时,PbCl2固体在盐酸中的溶解度如下:
根据上表数据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随着盐酸浓度的增大,PbCl2固体的溶解度先变小后又变大
b.PbCl2固体在0.50 mol·L-1盐酸中的溶解度小于在纯水中的溶解度
c.PbCl2能与浓盐酸反应生成一种难电离的阴离子(配离子)
d.PbCl2固体可溶于饱和食盐水
22.(15分)下面是某学习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
【研究课题】探讨溶液中Fe3+和SO32—之间发生的反应类型
【提出猜想】同学们对溶液中Fe3+和SO32—之间的反应进行了猜想,提出了如下观点:I.认为发生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其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2Fe3++3 SO32—+6H2O=2Fe(OH)3(胶体)+3H2SO4
II.认为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其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Fe3++ SO32—+H2O=2Fe2++2H++SO42—【实验验证】为验证“猜想”,同学们实验如下:
(1)取一定量的Na2SO3固体配成Na2SO3浓溶液。

(2)取5mLFeCl3浓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Na2SO3浓溶液,溶液颜色先由黄色变为红棕色,但无气泡产生,无沉淀生成;继续加入Na2SO3浓溶液至过量,溶液颜色加深,最终变为红褐色溶液。

(3)换用稀释的FeCl3和Na2SO3溶液重复上述实验,产生的现象完全相同。

(4)为判断红褐色溶液中含有Fe(OH)3从而证明猜想I正确。

①部分同学认为只要证明该体系为胶体即可,因此通过现象设计实验方案,证明了其为Fe(OH)3胶体。

②部分同学从反证法的角度考虑,认为只要证明红褐色溶液中仍然有+3价的铁,可说明Fe3+没有被还原为Fe2+则猜想II不正确,设计方案为,观察到,从而说明红褐色溶液中含有+3价的铁。

(5)另有部分同学认为只要证明红褐色溶液中含有SO42—可判断猜想II正确,因此设计方案为,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

【解释结论】综合(4)(5)考虑,Fe3+与SO32—的反应类型是
A.只发生水解反应
B.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C.既发生水解反应又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实验反思】某同学认为(5)中SO42—来源不一定是被Fe3+氧化得到的,因此不能推断猜想II 正确。

你是否赞成该同学的观点(填“是”或“否”)。

如果赞成,你对实验改进的建议:
(如果不赞成,该问不必作答)。

【拓展探究】鉴于Na2CO3在组成上与Na2SO3相似,某同学在FeCl3溶液中加入Na2CO3溶液,马上观察到红褐色沉淀并且产生无色气体,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同学们交流后认为二者水溶液与氯化铁溶液反应的现象差别很大,除SO32—有较强的还原性而CO32—没有的原因外,还可能有的原因是
饶平侨中高三化学科周练测试题(十二)
答题卷
2008.12.11
三.(本题包括4小题,共47分) 19.(12分)
(1)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充满_____ 气体,连接的导管接口为________,理由是 _____________ (3)必要的操作是 ___________________ (4)
n(MgNH)
]
)Mg(NH [22n =_____________。

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0分)
(1)X 一定不是 (2)
(3)白色沉淀物的化学式为
(4)生成白色沉淀物的离子方程式为 (5)X 与浓硫酸加热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1.(10分)
(1)离子方程式为: (2)Ksp=
(3)控制溶液中pH值的范围是
(4)需NaOH mol
(5)正确的是
22.(15分)
【实验验证】
(4)①通过证明了其为Fe(OH)3胶体②设计方案为
,观察到,从而说明红褐色溶液中含有+3价的铁。

(5)设计方案为
,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

【解释结论】
反应类型是
【实验反思】
观点;你对实验改进的建议:
(如果不赞成,该问不必作答)。

【拓展探究】
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还可能有的原因是
饶平侨中高三化学科周练测试题(十二)
参考答案
2008.12.11 一、二.选择题(共63分)
三.(本题包括4小题,共48分)
19.(12分)
20.(10分)
(1)A、D(2分)
(2)可能(2分)(3)Mg(OH)2(2分)
(4)SiO32—+2H++H2O=H4SiO4↓或SiO32—+2H+ =H2SiO3↓(2分)
(5)C+2H2SO4(浓)△
CO2↑+2SO2↑+2H2O(2分)
21.(共10分)
(1)Zn2++4OH-=[Zn(OH)4]2- (2分)
(2)10-17 (2分)
(3)(8.0,12.0) (2分)
(4)1.8 (2分)
(5)a b c d (2分漏1个扣一分扣完为止)
22.(15分)
【实验验证】(4)①丁达尔(1分)②取少量红褐色溶液,用渗析法处理后的溶液,向里加入几滴KSCN溶液(2分);溶液变成红色(1分)
(5)取少量红褐色溶液,加入过量的盐酸,再加入氯化钡溶液(2分)
【解释结论】C(2分)
【实验反思】是(1分);①应首先检验Na2SO3的纯度(1分)②配制过程中应防止氧化,从而避免Na2SO3溶液中含有Na2SO4而干扰实验。

(1分)
【拓展探究】2Fe3++3 CO32—+2H2O=2Fe(OH)3↓+3CO2↑(2分);SO32—水解能力较CO32—小或CO2的溶解度比SO2小得多(答对一项即给分)(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