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护理体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精心护理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对我院50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进行精心的护理,进行严密的
临床观察,加强出血护理,尤其是颅内出血的观察及护理,积极做好用药护理和
心理护理,总结护理经验,报告护理体会。

结果:50例患儿,1例转院,1例并
发颅内出,其余48例均治愈出院,临床治疗效果满意,护理满意度为98%。

结论:良好的护理对该病的治疗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患儿的精心护理,能有效的
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关键词】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儿童;特发性;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21-0132-02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又称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自身免疫性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为临床常见的小儿血液疾病,具体病因尚不明朗,可能与病
毒感染与自身免疫有关,临床表现以皮肤、粘膜出血、血小板减少、出血时间延长、束臂试验阳性为特征,合并颅内、内脏出血,常危机患儿生命[1]。

为探讨小
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护理经验,笔者选自该院2013~2015年间收治的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5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儿 50例,男 29例,女21例,年龄1~12岁,最小13个月,最大12岁,所有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皮肤出血点和瘀斑,以四肢较多,其中合并发热9例,鼻粘膜出血5例,牙龈出血 2 例,便血1例,尿血1例,颅内出血 1 例。


部病例均符合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断标准[2]。

1.2 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11.0×109/L者10例,血小板<20×109/L者19例,血红蛋白<90g/L者8例,尿潜血阳性1例,大便潜血阳性1例,凝血功能异常6例。

1.3 结果
50例患儿中,1例转院,1例合并颅内出血,其余48例均治愈出院,临床治疗效果满意,护理满意度为98%。

2.护理体会
2.1 一般护理
保持病房整洁干净,每日通风2次,按规定进行消毒。

限制探视,固定陪护
人员,避免陪护人员的流动性过大。

出血倾向严重患儿,应卧床休息,血小板计
数在 30~40×109/L以上者,可适当活动,但要避免身体碰撞、受伤。

严密观察病情,随时发现患儿的异常状况。

2.2 饮食护理
患儿饮食应少量多餐,选择高营养、高蛋白、多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以
增强患儿体质。

禁食辛辣、坚硬的食物,以免造成消化道损伤,消化道出血量较
多者应禁食,少量消化道出血者可给于无渣流食,但要严密观察消化道出血的量、色变化。

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应及时补充钙、钾等微量元素[3]。

2.2 出血的护理
2.2.1皮肤粘膜出血的护理保持皮肤清洁,穿着棉质、柔软的衣物,避免皮
肤与衣物、床单的摩擦。

勤剪指甲,避免接触尖锐的玩具和物品,以免划伤皮肤。

静脉输液时,止血带不要扎得太紧、太久,穿刺动作应轻、快、柔,肌肉注射、
抽血后应压迫针眼5min以上,并观察周围有无渗血。

静脉留置针时尽量选择较
粗的血管,并固定牢固,避免反复穿刺,封管液可选用5ml 生理盐水。

2.2.2鼻粘膜出血的护理避免挖鼻孔、用力擤鼻涕等,鼻腔干燥可涂抹少量
石蜡油。

少量的鼻出血可以采用棉球蘸 1:1000 肾上腺素填塞止血,若出血较多可应用凡士林纱布填塞出血鼻孔,必要时请五官科医生协助处理,采取止血措施后,密切观察止血效果,及时发现有无再次出血[4]。

2.2.3口腔牙龈出血的护理口腔、牙龈出血是该病的常见并发症,为避免口腔、牙龈出血的发生,应嘱患儿注意保持口腔清洁,进食前后用生理盐水或漱口
液漱口,使用软毛牙刷刷牙,以防造成牙龈损伤。

出现口腔溃疡,应积极治疗,
以免溃疡面增大、出血。

若发生牙龈出血,可选用明胶海绵片贴敷牙龈,并用生
理盐水漱口及时清楚口腔内血块。

2.2.4血尿、血便的护理患儿出现血尿应卧床休息,并多饮水,定期接晨尿
检查尿常规,积极预防尿路感染,避免加重出血。

嘱患儿多食用润肠通便的蔬菜
和水果,避免干燥的大便划伤直肠,引发或加重便血。

2.2.5颅内出血的护理颅内出血是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最危险的并发症,也是患儿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积极预防和及时发现颅内出血的先兆是抢救、治疗的关键[5]。

血小板计数<10×109/L时有发生自发性颅内出血的危险[6],
在护理中应严密观察病情,勤巡视病房,特别是对于血小板计数偏低的患儿,应及
时了解患儿有无头痛、烦躁、恶心、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的表现。

一旦发现颅内出
血先兆,立即通知医生,并协助医生做好抢救工作,快速建立静脉通路,按医嘱
给予降颅内压药物,及时输注血小板,并加强监护和观察。

2.3 药物治疗的护理
肾上腺皮质激素和丙种球蛋白是治疗本病最常用的药物,服用糖皮质激素的
患儿应嘱其严格按医嘱服药,禁止自行停药或减量,用药期间应注意预防感冒及
感染。

丙种球蛋白为异体蛋白,易发生过敏反应,用药前要仔细检查药品质量,
输入过程中要严密观察,滴速不可过快,如发生发热、胸闷、皮疹、喉头水肿等
过敏反应,立即抢救[7]。

血小板的输注速度要快,每5~10min震荡血袋一次,
以免失效。

2.4 心理护理
反复发作的皮肤粘膜出血、鼻衄或牙龈出血,易导致患儿及其家属的恐惧感,小儿生性好动,限制活动后逆反心理严重,在治疗中患儿及其家属均有很大压力,因此应加强患儿的心理护理,向患儿及家长讲解该病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护
理措施及预后等,消除其恐惧心理,减轻其焦虑情绪,使其能够积极主动的配合
治疗。

多与患儿交流,以表扬、鼓励为主,有时间与患儿做一些小游戏,最大限
度的减轻患儿的住院不适感。

2.5 健康宣教
该病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患儿的护理需要家属的密切配合,因此在护理
过程中应加强健康教育,使患儿及其家属了解该病的临床特征、疾病转归、注意
事项等,从而使患儿的病情得到良好的控制。

3.结论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为临床常见的小儿血液疾病,临床以自发性出血、血小板减少、出血时间延长为主要特征,合并颅内出血时,常危机患儿生命,临床处理较为棘手,良好的护理可有效的减少并发症,从而减轻患儿痛苦,
提高护理满意度,取得更加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临床治愈率。

【参考文献】
[1]郭文芳.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舒适护理干预体会.临床合理用药,2014,(5).
[2]梁水芹,谢艳红,李伙德.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40例住院患儿的
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2):95-96.
[3]樊省康.小儿重症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60例临床治疗分析[J].中
国医学创新,2012,9(10):18-19.
[4]许炎炷,葛卫红.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护理[J].当代护士: 专科版,2011(2):71-73.
[5]陈永梅,张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的健康教育[J].中外健康文
摘,2009,9(27):201-202.
[6]马益慧丙种球蛋白联合甲泼尼龙治疗小儿重症特发性血小板紫癜的护理
山西医药杂志 2014,1(43):113-115
[7]张娜.丙种球蛋白联合强的松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护理[J]. 中外
健康文摘,2010,1(7):196-19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