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经典选读读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经典选读读后感
《中医经典选读》读后感
在读《中医经典选读》之前,我对中医的了解就像雾里看花,模模糊糊的,只知道一些诸如针灸、中药之类的概念是中医的部分。
但读了这本书后,真的让我大开眼界,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神秘又高深学问宝库的大门。
读到《黄帝内经》的选段时,我感觉这简直就是古人智慧的结晶。
里面说“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初读时真的很抽象,不明白这具体是怎么个遵循和调和法。
但随着不断地阅读和思考,再联系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就渐渐有点体会了。
比如我们一天之中的生活规律,白天阳气盛,人就应该积极活动,这就是一种顺应阴阳的表现。
那时候我就觉得作者想表达的是一种顺应自然规律来达到身体健康的理念,就像大自然有春夏秋冬的节律一样,人体也有自身的节律,我们应该按照这个节律生活、养生。
其中有关经络的论述特别触动我的是,人体经络竟然像一张大网一样,把身体各个部分都联系起来。
记得有一次我脚崴了,在恢复的过程中,按照书上看到的大致经络走向,早上或者晚上空闲的时候就按摩一些相关穴位,慢慢发现真的恢复得挺快。
虽然不敢确定这完全就是按摩经络穴位的功劳,但这无疑让我对经络学说更加好奇和着迷了。
再读到关于中医诊病部分的时候,望、闻、问、切。
这真的让我惊叹古人的细致观察力。
望诊是看人的面色、形态等。
就拿面色来说,一个人如果面色发黄,中医可能就会考虑脾胃是否有问题。
这让我想起曾经邻居家小孩总是食欲不佳,他整个脸都有点蜡黄的,当时一位老中医来看,把了脉又仔细看了面色等,最后断定是脾胃气虚,用了一些调理脾胃的中药和饮食上的小建议,慢慢地孩子的面色就开始有起色,食欲也变好了。
从这件事来看,中医并不是玄而又玄的东西,它是实实在在能诊断和治病的。
不过,在阅读中我也有很多不理解的地方。
像是中药的配伍里,有些草药组合起来的原理就很难懂。
比如附子和半夏有些医书里说不能一起用,但又有些方剂中会有特殊用法。
后来我明白了这就是中医的复杂和深奥之处,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去去把握其中的尺度。
而且中医经典也需要与时俱进,在现代医学的大背景下,如何更好地站在古人的肩膀上发扬中医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比如如何借助现代科研手段去研究中药的成分和药效等。
读《中医经典选读》给我的最大启发大概就是对中医有了更全面和深刻的认识,它不仅仅是一门医学,更是一种哲学一种生活方式。
希望以后能继续探究中医的奥秘,把书中的知识更好地运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