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历史总复习考点梳理与培优第32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页
返回层目录 返回目录
第三十二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高考·历史
3.(2022·浙江1月选考,8,2分)中国古代有位思想家在论及君臣关系 时说,“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 人也”。该思想家还提出( )
A.“愚夫愚妇与圣人同”
B.“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C.“天地之化日新”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第6题 第7题 第8题
第9题 第10题 第11题 第12题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第16题
第17题 第18题 第19题 第20题
第2页
返回目录
第三十二单元 源远流长4,4分)西周分封制下,诸侯国君爵位由高到低 称为公、侯、伯、子、男。楚国先祖在西周初被封以“子男之田”,春秋 时期,楚国国君自称为王,称霸中原,争当华夏盟主,孔子编撰《春秋》, 仍坚持称楚王为“楚子”。孔子此举目的是( )
A.实录历史事实
B.提升周王权威
✔C.维护等级秩序
D.强调文化差异
第3页
返回层目录 返回目录
第三十二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高考·历史
答案:C 解析:据材料“楚国国君自称为王,称霸中原,争当华夏盟主”并结 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编撰《春秋》是为了明确等级尊卑关系,稳定社会 秩序,而楚国国君自立为王并没有得到周天子的册封,所以孔子编撰《春 秋》时一直称楚王为“楚子”,以此维护等级秩序,C项正确;《春秋》 是中国古代史类文学作品,孔子此举目的并非实录历史事实,排除A项; 材料中孔子做法无法达到提升周王权威的效果,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将 各诸侯国的文化进行对比,无法得出强调文化差异的结论,排除D项。
A.汉武帝推崇儒学,设五经博士
✔B.《诗》奠定了中国文学浪漫主义传统的基础
C.五经等儒学经典后来成为科举考试的重要内容 D.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派贵族子弟到内地学习《诗》《书》
第11页
返回层目录 返回目录
第三十二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高考·历史
答案:B
解析:《诗》即《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奠定了中国文学 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都是关于五经的正 确表述,不符合题意。故选B项。
✔A.反映了民本思想倾向
B.质疑了祭祀功用
C.强调了宗法伦理关系
D.否定了君权神授
第5页
返回层目录 返回目录
第三十二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高考·历史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末期,晋国太祝认为中行氏在纷争中 失败,是中行寅不修德义,引发一国民众怨恨所致,其观点反映了民本 思想倾向,A项正确;质疑祭祀功用的是中行寅而非太祝,排除B项;材 料并未体现宗法伦理关系,排除C项;太祝的观点并未否定君权神授, 排除D项。故选A项。
第12页
返回层目录 返回目录
第三十二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高考·历史
6.(2022·广东选考,8,3分)1918年,挪威作家易卜生的名作《娜拉》 在中国出版,主人公娜拉不甘心做“丈夫的傀儡”而离家出走的行为被称 赞为体现了“女性的自觉”。后来鲁迅发表《娜拉走后怎样》,则作如下 比喻:“因为如果是一匹小鸟,则笼子里固然不自由,而一出笼门,外面 便又有鹰,有猫,以及别的什么东西之类……也诚然是无路可以走。”以 下解释正确的是( )
✔D.“天下为主,君为客”
第7页
返回层目录 返回目录
第三十二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高考·历史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 臣,共曳木之人也”及所学可知,这是黄宗羲提出的思想,“天下为主, 君为客”也是其主张,D项正确;“愚夫愚妇与圣人同”是王守仁的思想, 排除A项;“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是顾炎武的思想,不符合题意, 排除B项;“天地之化日新”是王夫之的思想,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第10页
返回层目录 返回目录
第三十二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高考·历史
5.(2022·浙江1月选考,2,2分)孔子整理编订的古代文化典籍《诗》 《书》《礼》《乐》《易》《春秋》,除《乐》毁于秦火,其他五部经典 传承至今,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也成为中国古代传 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下列关于五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小鸟”代表尚未觉醒的女性 B.“笼子”是指落后的经济形态
C.“无路”源于君主专制的压迫 ✔D.“鹰”等是指社会上的旧势力
第13页
返回层目录 返回目录
第三十二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高考·历史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1918年正值新文化运动时期,新文化运动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材料中“小鸟”代表反对传统礼制的新思想女性, 跑到外面的世界依然会遭到社会上旧势力的反对,因此“鹰”“猫”等指 社会上的旧势力,故D项正确;材料中“小鸟”代表已经觉醒的女性,排 除A项;“笼子”是指落后的封建礼制,排除B项;当时君主专制制度已 经被推翻,排除C项。
第8页
返回层目录 返回目录
第三十二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高考·历史
4.(2022·浙江6月选考,2,2分)“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出自一首政治抒情长诗。作者毕生追求“美政”,其作品充满对家国的 炽热情感和深切忧念。他是( )
A.墨子 B.韩非 ✔C.屈原
D.杜甫
第9页
返回层目录 返回目录
第4页
返回层目录 返回目录
第三十二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高考·历史
2.(2022·辽宁选考,1,3分)春秋末期,中行氏在晋国内部纷争中失败, 中行寅因此怪罪太祝祭祀用的牺牲不肥美且斋戒不敬,太祝则认为中行寅 不修德义而招致民怨,“一人祝之,一国诅之,一祝不胜万诅,国亡不亦 宜乎!”太祝的观点( )
第三十二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高考·历史
第三十二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课题1
C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与特点
课题2
C1.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第1页
返回总目录
第三十二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C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高考·历史
命题者说:①了解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尤其是阶段特征;②结合史料分析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③从包容性和生命力的角度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 价值。
第三十二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高考·历史
答案:C 解析:本题材料中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出自屈原的 《离骚》,表达了他对百姓艰苦生活的关心,反映出屈原对楚国炽热情感 和深切忧念,故C项正确;墨子是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韩非是战 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杜甫是唐朝时期的诗人,都不是材料诗句的作者, 故A、B、D三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