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写景文言文阅读课件(共56页)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于月夜尤胜 (2)并湖行二里许
(1)格外,特别 (2)左右
2.翻译下面的句子。
今皆亡有,既已荡为寒烟矣!
现在都不复存在了,已经荡化为凄冷的烟雾了!
3.月夜的孤山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概括。
美丽、壮阔、静寂。
4.看到贾似道后乐园成为废址,“我”与学士相
与慨叹久之。根据原文,简述“慨叹”的原因。
[乙]昨日游于江上,看见茂密修长的竹子数千株,竹林其间建有茅屋,隐
隐有棋声,有茶香从中飘扬而出,心底为之暗暗高兴。第二天,前往拜访那户
人家,静静地坐了许久。从竹叶的缝隙中向外面望去,看见了青翠的山和宽
阔的大江,江上漂荡的帆船,江中小岛上一丛丛的芦苇,耕作着的人,有两个
在沙滩上嬉戏的小孩儿,狗则立在岸旁,就像一个守护着的人,这简直就是山
壹
叁
肆
理
贰
明
思 路
抓 景
物
确 主 旨
手 法
理思路
•写景游记类文言文一般要按照写景的顺序或 者作者的游踪来构思。 •抓景、时地词、游踪
理思路
篇目
思路
小石潭记 发现潭及全貌—水—鱼—源流—气
氛—人
醉翁亭记 亭所在——朝暮四时景——滁人游和
太守宴——日暮而归
湖心亭看雪 西湖雪景——前往湖心亭赏雪的奇遇
入——访问——离开——再访)
关注:景、动词、方位词、时间词、地点词
抓景物
写景游记类文言文重在写景及表达感情。 首先要浏览全文,确定写景的句子,其次 分析景物特征。
抓景物
篇目
景物特征
三峡
雄奇壮阔、瑰丽雄壮
答谢中书书 山高水净、绚烂多彩、生机盎然
与朱元思书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桃花源记 景色优美、恬静惬意
抓景物
篇目 岳阳楼记
记承天寺夜游
景物特点
波澜壮阔、变化多端 月光的澄澈、空灵
确主旨
篇目
主旨
岳阳楼记
表达了自己“不以物喜, 不以己 悲”的生活态度和“先天下之忧而 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 负。
记承天寺夜游 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贬谪
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 漫步的悠闲。
确主旨
曰:“宋贾似道⑥后乐园废址,在今葛岭;又记称水竹院在西泠桥南,左挟孤山,右带苏堤,当
即此地。”嗟乎!岚影湖光,今不异昔,而当时势焰之赫奕,妖冶歌舞亭榭之侈丽,今皆亡有,
既已荡为寒烟矣!而举其姓名,三尺童子犹欲唾之。而林逋一布衣,垂六百余年,遗迹顾今
尚存,何耶?相与慨叹久之。孤山来,经僧舍六七,梵呗寂然,惟凤林寺闻钟声寥寥也。
右,双脚有点疲劳,坐在西泠桥石头栏杆上休息。学士指点着告诉我说:“宋朝贾似道后乐园废址,在现在的葛
岭;又听人们说起被称作水竹院的楼在西泠桥南面,左边倚靠着孤山,右边与苏堤连接,应当就在这个地方。”
唉!湖光山色,现在与过去没有什么不同,而当时,权势非常显赫,妖冶的乐伎弦歌艳舞,亭台楼阁豪华艳丽,现在
都不复存在了,已经荡化为凄冷的烟雾了!并且每说起他们的姓名,连小孩子都想要唾骂他。林逋只是一个平
间接抒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描写手法——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虚实、动静、白描等
其他——对比、衬托、想象、烘托、反衬、详略……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反复、反问、夸张
景物描写的角度: (1)形状、声音、色彩 (2)远近、俯仰(高低)、内外 (3)动静、虚实 (4)多感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
民,名声却流传了六百多年,遗址反而到今天还存在,为什么呢?我和学士相互感慨了颇久。从孤山一路过来,经
过六七个和尚寺庙,没有和尚唱经礼赞的声音,只有在凤林寺听到几声冷落的钟声。
写景游记文言文阅读二
《醉翁亭记》《小石潭记》 《湖心亭看雪》
重点字词过关斩:
大 声 背 起 来! 细 致 写 出 来!
写景游记文感知思路:
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昨游江上,见修竹数千株,其中有茅屋,有棋声,有茶烟飘扬而出,心窃乐之。次日过访其家,静
坐久之。从竹缝中向外而窥,见青山江帆,苇洲耕犁,有二小儿戏于沙上,犬立岸傍,如相守者,直是山水
大师画意,悬挂于竹枝竹叶间也。由外望内,是一种境地;由中望外,又是一种境地。予以为,学者诚能
与朱元思书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桃花源记 景色优美、恬静惬意
主旨一:对大自然的喜爱,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
方法一:关注景物特点
确主旨
篇目
主旨
三峡
对大自然的喜爱
答谢中书书 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与古今知音共
赏美景的自得之感
与朱元思书 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寄情山水
桃花源记 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山水的喜爱,又从眼前的山水悟出了一个哲理:作画、写文章,乃至做学问都 应多角度,多层次地去思考或欣赏。
写景游记文言文阅读三
《岳阳楼记》《记承天寺夜游》 《核舟记》
理思路
篇目 岳阳楼记
记承天寺夜游
思路
事情缘起——洞庭湖的美景—— 分写阴晴景象,以及不同反响— —议论和抒情,政治抱负
夜游的时间、地点、原因——描 写月光的澄澈——惋惜无人赏月
确主旨
•此类文章并不单纯是为写景,大多都会借写 景或游历阐明道理,或寄寓明确的写作意图。 阅读文章时,要重点把握体现写作意图的语 句,也就是作者游览后的心得、感悟。在此 基础上,借助阅读分析,对作者的思想进行 概括。
确主旨
篇目
景物特征
三峡雄Leabharlann 壮阔、瑰丽雄壮答谢中书书 山高水净、绚烂多彩、生机盎然
水大师的画中之意,悬挂在竹枝和竹叶间。从外面望里面,是一种感受;从里
面望向外面又是一种不一样的感受。我认为,做学问的人的确能从不同的
角度思考看待事物,千秋万代的作文章的方法不外乎也是这样,哪里只是画
呢?
P138
• 1.D [解析] D项“壑”的意思是山谷,其他选项都是正确的。 • 2.(1)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间,寄托在酒上。 • (2)第二天,我拜访了这户人家,静静地坐了很久。 • 3.示例:青山江帆,苇洲耕犁,有二小儿戏于沙上,犬立岸傍,如相守者。 • 4.示例:甲段作者借游历山水表达自己对山水的喜爱;乙段作者既表达了对
二、抓景物
•抓写景句子,关注形容词,概括特点
三、确主旨
•根据景物特点 •抓议论抒情句 •知人论世(写作背景)
归纳总结
•写景类文章主旨 1. 对祖国大好山河的喜爱和赞美 2. 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 3. 被贬谪的悲凉、孤寂、愤懑 4. 被贬谪后随遇而安、豁达乐观
四、明手法
•首先,结构角度 • 其次,写作手法 • 最后,语言特点
•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 (2)次日过访其家,静坐久之。
• 3.山水风光,移步换景。乙段作者“由中望外”欣赏到怎样的美景?(用原文 作答)
•
• • 4.山水风光,寄情寓理。甲、乙两段借山水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联系文
段谈谈。
[参考译文]
•
文言文阅读
写景游记类
学习目标
1.积累重点实词及文言知识。 2.总结相关的方法与技巧解答相应 的中考题。 3.把握写景文章的情感倾向。
写景游记类文言篇目回顾
《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 《桃花源记》《与朱元思书》《小石潭记》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湖心亭看雪》 思考:写景游记类文言文有何相同点?
山峦,都显得空寂青翠,像刚洗过一样。我游览孤山的兴致正高,与学士一道,叫来一条小船,乘船来到孤山脚下。
让一个童仆跟着,登上放鹤亭,在林逋坟墓的下面徘徊。不久,我们丢下小船,取低湿地带的小路,到达望湖亭。
倚靠亭楼栏杆四处眺望,就看见西湖圆得像铜镜,武林山上的南高峰、北高峰和西湖南边的南屏山,四面合拢
得像个大环。这大概是因为望湖亭正好处在西湖和山的中间,在有月亮的夜晚特别好看。沿着西湖走二里左
语言特点: 句式——长句、断句;整句、散句 语言风格: 准确、简洁、周密、平实、清晰、生动、流畅;清淡朴素、 绮丽华美,直白率真、含蓄蕴藉,沉郁苍凉、豪迈刚劲等
明手法
篇目 小石潭记
醉翁亭记 湖心亭看雪
手法
(1)移步换景。(2)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3)语言精练, 句式 灵活, 极有韵味。
写景、叙事、抒情紧密结合。 (1)写景、叙事、抒情融于一体。 (2)白描手法。(3)语言 朴素淡 雅, 简练传神, 耐人寻味。。
篇目 岳阳楼记
主旨
(1) 叙事、写景、议论、抒情有机结 合;(2)用对比的手法写景、状物、抒 怀;(3)语言流利畅达, 又简洁凝练; 文 质兼美, 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记承天寺夜游 (1)叙事简约, 写景富有特色(2)景
中有情, 情景交融。
写景类文章方法总结
一、理思路
•写景游记类文言文一般要按照写景的顺序或 者作者的游踪来构思。 •抓景、时地词、游踪
相同点
1. 通过描写山水景色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2. 常常熔叙述、描写、抒情、议论于一炉,
具有独特的文学魅力。
写景游记文言文阅读一
《三峡》《答谢中书书》 《与朱元思书》《桃花源记》
重点字词过关斩:
大 声 背 起 来! 细 致 写 出 来!
写景游记文感知思路:
壹
叁
肆
理
贰
明
思 路
抓 景
物
确 主 旨
•
余至湖①上,寓辋川四可楼已半月。七夕后五日,雨过微凉,环湖峰峦,皆空翠如新沐。
余游兴跃然,偕学士,呼小艇,渡孤山麓。从一奚童,登放鹤亭,徘徊林处士②墓下。已舍艇,
取径沮洳③间,至望湖亭。凭槛四眺,则湖圆如镜,两高④、南屏⑤诸峰,回合如大环。盖
亭适踞湖山之中,于月夜尤胜。并湖行二里许,足小疲,坐西泠桥石阑。学士指点语余
• [注释]①湖:西湖。②林处士:指林逋,杭州钱塘人,归隐西湖孤山。终身不仕不娶,种梅养 鹤 以 自 娱 , 因 有 “ 梅 妻 鹤 子 ” 之 称 。 ③ 沮 洳 ( j ùr ù) : 低 湿 的 地 带 。 ④ 两 高 : 指 武 林 山 上 的 南 高峰和北高峰。⑤南屏:西湖南边的南屏山。⑥贾似道:南宋奸相。
P138 三十五、[2022·包头北重一中三模] 阅读下面两则选文,完成问题。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
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
主旨
小石潭记 作者被贬后孤凄悲凉的心境。
醉翁亭记 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
旷达情怀。
湖心亭看雪 作者不同于众人的闲情逸趣和遗
世独立的高洁情怀, 也寄托了作
者对故国的怀念之情。
明手法
•首先,结构角度 • 其次,写作手法 • 最后,语言特点
写作手法
写景方法——移步换景、定点观察 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抓景物
•抓写景句子,关注形容词,概括特点
抓景物
篇目 小石潭记
醉翁亭记 湖心亭看雪
景物特点
潭水——清澈;游鱼——多、自 由;植物——茂盛;溪势——曲 折;气氛——凄凉
地理位置优越、秀丽、变化多端 浑然一体、空旷冷寂、茫然无依
确主旨
•根据景物特点 •抓议论抒情句 •知人论世(写作背景)
确主旨
篇目
昔日贾似道权势显赫一时,而今热闹繁华的后乐园已化 为凄冷的烟雾,每当说起他的姓名,连小孩子都想要唾 骂他。林逋只是一个平民,名声却流传了六百多年,遗 址到今天反而还存在,奸佞小人与高洁雅士生前身后的 不同遭遇令人慨叹。
[参考译文]
•
我到西湖上,寄居在辋川四可楼已经半个月了。农历七月十二日,刚下过雨,天气有些微凉,环绕着西湖的
八面玲珑①,千古文章之道,不出于是,岂独画?
(节选自郑燮《游江》)
[注释]①八面玲珑:原指屋子四面八方敞亮通明,此处指多角度思考或欣赏。
• 1.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 • B.犬立岸傍(狗) • C.心窃乐之(以……为乐) • D.林壑尤美(山峰)
间接反映了归隐田园的思想。
方法二:关注文章议论抒情句;联系作者背景,知人论世。
明手法
1. 表现手法 2. 表达方式 3. 写作顺序
明手法
篇目 表现手法
表达方式
三峡
正侧面、 描写
动静
答谢中书书 动静结合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与朱元思书 动静结合 描写、议论
桃花源记 虚实结合 记叙
练习《夜游孤山记》P137
手 法
理思路
•写景游记类文言文一般要按照写景的顺序或 者作者的游踪来构思,初读文章,首先理清 文章的写作思路及写作顺序,明确每段所写 内容。
理思路
篇目
思路
三峡 山——水(夏.春冬.秋)
答谢中书书 总特点——山——川——四季——早晚
与朱元思书 总特点——水——山
桃花源记 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发现——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