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沪教版高中第三册第9章 生物进化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2024学年沪教版高中生物单元测试
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9小题每题3分共计57分)
1.下表是某条大河两岸物种演化的模型表中上为河东下为河西甲、乙、丙、了为四个物种及其演化关系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 由于地理隔离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甲物种逐渐进化为乙、丙两个不同的物种
B. 河东的乙物种迁到河西后由于生殖隔离并不能与丙物种发生基因交流
C. 被大河分隔开的物种乙与物种丙共同进化
D. 若物种丁是由物种乙形成的则迁入河西的物种乙的种群一定发生了基因频率的改变【答案】C
【解析】A、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由于地理隔离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甲物种逐渐进化为乙、丙两个不同的物种 A正确
B、新物种形成的标志为生殖隔离河东的乙物种迁到河西后由于生殖隔离并不能与丙物种发生基因交流 B正确
C、被大河分隔开的物种乙与物种丙不会共同进化 C错误
D、若物种丁是由物种乙形成的则迁入河西的物种乙的种群一定发生了基因频率的改变 D正确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表现在()
①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②种群是进化的单位
③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
④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
⑥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⑦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A. ②④⑤⑥⑦
B. ②③④⑥
C. ①②⑤⑥
D. ①②③⑤⑦
【答案】C
【解析】解①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①正确
②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研究的对象是个体水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研究的对象是种群种群是进化的单位②正确
③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属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③错误
④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属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④错误
⑤自然选择决定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⑤正确
⑥隔离主要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能导致物种形成⑥正确
⑦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属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⑦错误
所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表现在①②⑤⑥方面
故选 C
3.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自然条件下生物进化原材料的产生有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两种途径
B. 长花矩的兰花和长口器的蛾相互适应共同进化
C. 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在于阻断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D. 两个种群的动物之间可以进行交配并生出后代二者不一定属于同一物种
【答案】A
【解析】解 A.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A错误
B.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故长花矩的兰花和长口器的蛾是相互适应共同进化 B正确
C.隔离是指自然条件下种群间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隔离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C正确
D.生殖隔离是不同种群不能进行交配或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后代所以交配后能产生后代但是后代不育则仍属于不同的物种 D正确
故选 A
4.野生猕猴桃是一种多年生的富含维生素C的二倍体(2N=58)小野果如图是某科研小组以大量的野生猕猴桃种子(aa)为实验材料培育抗虫猕猴桃无子新品种的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①过程的本质是基因结构的改变
B. ③过程常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C. ②④过程一般需要长时间的筛选和淘汰
D. ⑥过程使猕猴桃由三倍体(AAA)再次成为四倍体(AAAB)
【答案】D
【解析】A项基因aa变为基因Aa的本质是发生基因突变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 A选项正确
B项染色体数目加倍常用的方法为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B选项正确
C项自交形成显性纯合子一般需要长时间的筛选和淘汰 C选项正确
D项⑥过程为基因工程猕猴桃未变为四倍体 D选项错误
故选D
5.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基因突变和自然选择均可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B. 通过自然选择获得的性状都能通过遗传进行积累
C. 捕食关系可以促进被捕食者进化但对捕食者不利
D. 植物的药用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答案】D
【解析】解 A.基因突变不是定向的 A错误
B.自然选择获得的性状若属于可遗传变异则可以通过遗传进行积累 B错误
C.捕食关系可以促进被捕食者和捕食者的共同进化 C错误
D.植物的药用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D正确
故选 D
6.达尔文生物进化学说的中心内容是()
A. 用进废退学说
B. 自然选择学说
C. 过度繁殖学说
D. 生存斗争学说
【答案】B
【解析】A、用进废退学说是拉马克的观点 A错误
B、自然选择学说是达尔文生物进化学说的中心内容 B正确
C、过度繁殖学说是自然选择学说中的选择基础部分 C错误
D、生存斗争学说是自然选择学说的选择手段部分 D错误
7.大约一万年前某大峡谷中的松鼠被一条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两个种群现在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分化过程如图所示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地球上新物种的形成都必须先经历a过程
B. b过程的实质就是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C. ①~⑥表示物种形成过程中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D. 品系1和品系2种群基因库出现了较大差异立刻形成物种1和物种2
【答案】B
【解析】解 A.图a为地理隔离 b为自然选择新物种的形成标志是生殖隔离但不一定非要进行地理隔离 A错误
B.b过程表示自然选择可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导致生物发生进化 B正确
C.①~⑥表示可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三者均是不定向的 C错误
D.品系1和品系2种群基因库出现了较大差异如果俩品系不能进行基因交流则说明存在生殖隔离如果依然可以进行基因交流说明它们不存在生殖隔离 D错误
故选 B
8.如图是物种形成的一种模式物种a因为地理障碍分隔为两个种群 a_1和 a_2 经过漫长的进化分别形成新物种b和c 在此进程中的某一时刻 a_1种群的部分群体越过障碍外迁与 a_2同域分布向d方向进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b和d存在地理隔离所以一定存在生殖隔离
B. c和d不存在地理隔离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
C. \ a_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相同则b和d是同一物种
D. \ a_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 a_2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则c和d是不同物种
【答案】B
【解析】图示是物种形成的常见模式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
a通过地理隔离形成两个种群 a_1和 a_2 又分别演化出b、c、d三个种群 b、d虽然有地理隔离但是不一定形成了生殖隔离故A错误
由于d是由 a_1演变而来 c是由 a_2演变而来 c与d之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故B正确即使 a_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相同但由于b和d两个种群之间有地理隔离可能形成了生殖隔离故二者可能属于不同的物种故C错误
即使 a_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 a_2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只要c和d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它们仍是同一物种故D错误
故选B
9.如图表示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害虫种群密度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A点种群中存在很多变异类型这是选择的原始材料
B. A→B的变化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
C. B→C是逐代积累加强的结果
D. 农药对害虫的定向选择导致害虫产生了抗药性
【答案】D
【解析】A.A点种群中存在很多变异类型其中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A
正确
B.生存斗争的结果是适者生存使用农药后抗药性强的变异个体在生存斗争中生存下来而无抗药性的个体或抗药性弱的变异个体在生存斗争中被淘汰 B正确
C.使用农药后把无抗药性的或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害虫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农药后又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这样经过农药的长期选择使得害虫抗药性逐渐加强
C正确
D.变异是不定向的变异发生在自然选择之前先有了各种类型的变异才能选择出适应环境的变异 D错误
故选D
10.穿梭育种是近年来水稻小麦等禾本科植物育种采用的新模式农业科学家将一个地区的品种与国内国际其他地区的品种进行杂交然后通过在两个地区间不断地反复交替穿梭种植、选择、鉴定最终选育出多种抗病高产等优良特征的农作物新品种下列关于穿梭育种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穿梭育种利用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
B. 穿梭育种充分地利用了禾本科植物的物种多样性
C. 穿梭育种突破了不同品种的地理隔离可增大地区品种的基因库
D. 自然选择的方向不同使各地区的水稻基因库产生差异
【答案】B
【解析】解 A.依据题意穿梭育种本质为杂交育种所以育种原理为基因重组 A正确
B.穿梭育种只是将同一个物种的不同品种杂交故没有涉及到物种多样性 B错误
C.穿梭育种突破了不同品种的地理隔离可增大地区品种的基因库 C正确
D.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D正确
故选 B
1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能正确解释的现象是生物的()
A. 遗传、变异
B. 适应性、多样性
C. 起源、进化
D. 应激性、变异性
【答案】B
【解析】解 A、达尔文受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还不具备遗传学的系统理论知识因此对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自然选择对遗传和变异如何起作用等问题不可能作出本质上的阐明 A错误
B、生物生存的环境是多种多样的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形成了生物的多样性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掉 B正确
C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未能正确解释生物的起源 C错误
D、自然选择对遗传和变异如何起作用等问题没有作出本质上的阐明 D错误.
故选 B.
12.科学学说的建立过程是一个不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下列关于科学家及其成就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格里菲思通过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
B. 摩尔根等以果蝇为研究材料通过研究眼色遗传规律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C. 萨顿利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假说“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D. 拉马克用“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解释生物进化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答案】A
【解析】A、格里菲思通过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证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 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但没有证明转化因子是DNA A错误B、摩尔根等以果蝇为研究材料运用假说演绎法通过研究眼色遗传规律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B正确
C、萨顿利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假说“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C正确
D、拉马克用“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解释生物进化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D正确
13.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生物进化是变异的前提
B. 人工选择都有利于生物个体的存活和繁殖
C. 生物进化是选择的动力
D. 自然选择导致微小变异积累成为显著变异
【答案】D
【解析】 A 、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前提 A错误
B、人工选择有利于人们需要的性状的生物个体的存活和繁殖不符合人们要求的将会被淘汰 B错误
C 、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动力 C错误
D、自然选择导致微小变异积累成为显著变异 D正确
14.16世纪末张谦德在《朱砂鱼谱》中总结金鱼选种的经验时说“蓄类贵广而选择贵精须每年夏间市取数千头分数缸饲养逐日去其不佳者百存一二并作两三缸蓄之加意培养自然奇品悉具.”其中“逐日去其不佳者”和“分数缸饲养”的作用分别是()
A. 自然选择地理隔离
B. 人工选择地理隔离
C. 自然选择生殖隔离
D. 人工选择生殖隔离
【答案】B
【解析】解 (1)根据题干信息“逐日去其不佳者”可知这种育种方法属于选择育种是人为选择去除生长状态不好的个体属于人工选择.
(2)在育种中采取隔离措施可防止基因间相互交配而混杂对新品种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分数缸饲养”的作用是采取了地理隔离.
故选 B.
15.下列关于遗传与进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密码子的简并性对于当某种氨基酸使用的频率高时几种不同的密码子都编码一种氨基酸可以保证翻译的速度
B. 凡二倍体生物细胞正在进行着丝点分裂时不一定存在同源染色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不一定是其体细胞的2倍
C. 判断生物进化及新物种依据依次是种群的基因频率是否改变、是否产生生殖隔离
D. Aabb(黄皱)times aaBb(绿圆)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黄圆绿皱黄皱绿圆= 1: 1: 1:
1 则说明控制黄圆绿皱的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答案】D
【解析】解 A、密码子的简并对于当某种氨基酸使用的频率高时几种不同的密码子都编码一种氨基酸可以保证翻译的速度 A正确
B、若是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是其体细胞的2倍若是减数分裂则没有同源染色体若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B正确
C 、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使种群基因库改变种群基因库变化足够大时会引起生殖隔离 C正确
D、Aabb(黄皱)\times aaBb(绿圆)无论这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还是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都为黄圆绿皱黄皱绿圆= 1: 1: 1: 1 因此不能说明控制黄圆绿皱的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D错误.
故选 D.
16.下列与生物进化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基因型为Rr的圆粒豌豆逐代自交纯合圆粒基因型频率增加表明豌豆正在进化
B. 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
C. 长舌蝠为长筒花的唯一传粉者两者相互适应共同进化
D. 害虫因为变异而存在抗药性差异经农药的选择作用导致抗药性强的基因频率增加【答案】A
【解析】解 A.基因型为Rr的圆粒豌豆逐代自交纯合圆粒基因型频率增加但基因频率不变所以豌豆种群没有发生进化 A错误
B.不同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 B正确
C.长舌蝠为长筒花的唯一传粉者两者相互适应共同进化 C正确
D.害虫因为变异而存在抗药性差异经农药的选择作用导致抗药性强的基因频率增加 D 正确
故选 A
17.按照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
B. 自然选择使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C. 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D. 共同进化就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不断发展
【答案】D
【解析】解 A.进化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 A正确
B.突变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B正确
C.自然选择是定向的而突变和重组是随机的、不定向的它们只是提供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C正确
D.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D错误
故选 D
18.20世纪上半叶随着遗传学和细胞学的发展生物学家杜布赞斯基将达尔文的理论与孟德尔的遗传学相结合形成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这也为生物进化理论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以下属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基本观点的是()
A. 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意味着新物种形成
B. 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
C. 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中性突变的逐渐积累
D. 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内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答案】B
【解析】解 A.种群间有地理隔离时不能进行基因交流但并不意味着新物种形成 A错误
B.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 B正确
C.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中性突变的逐渐积累这是“中性突变学说”的内容 C错误
D.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变 D错误
故选 B
19.16世纪末明代张谦德在《朱砂鱼谱》中总结金鱼育种的经验时说“蓄类贵广而选择贵精须每年夏间市取数千头分数缸饲养逐日去其不佳者百存一二并作两三缸蓄之加以培养自然奇品悉具”其中“逐日去其不佳者”和“分数缸饲养”的作用分别是()
A. 自然选择地理隔离
B. 自然选择生殖隔离
C. 人工选择地理隔离
D. 人工选择生殖隔离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逐日去其不佳者”是人为选择去除生长状态不好的个体属于人工选择在育种中采取隔离措施可防止基因间相互混杂对新品种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分数缸饲养”的作用是进行地理隔离
故选C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6小题每题10分共计60分)
20.(1)什么是种群 ________ 它是生物进化的________
20.(2)b表示________ 其可为生物进化提供________
20.(3)c表示________ 其可使种群的________从而引起种群进化
【答案】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基本单位
【解析】种群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
【答案】突变和基因重组, 原材料
【解析】b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其中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答案】自然选择, 基因频率
【解析】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c表示自然选择其可以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导致种群定向进化
21.(1)若用含 ^3H标记的氨基酸培养液培养该细胞放射性最早出现在细胞器
________(填编号)该结构的形成与细胞核中的________有关在合成胰高血糖素的过程中产生了 ^3H_2O 其中的 ^3H来自氨基酸的________(基团)
21.(2)在胰高血糖素分泌过程中起重要枢纽功能的细胞器是________(填编号)其膜面积变化情况是________ 图示膜结构的更新体现了生物膜具有________的特点21.(3)现有两种成分相同且适宜的细胞培养液用放射性同位素 ^14C分别标记甲组的尿嘧啶和乙组的胸腺嘧啶且两组放射性强度相同现用两组培养液培养相同数量的该细胞一段时间后去除细胞两组培养液中放射性强度关系是甲组________(填“低于”“等于”或“高于”)乙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1, 核仁, 一COOH和一\ NH_2(或羧基和氨基答全才给分)
【解析】解(1)氨基酸在核糖体内通过脱水缩合反应合成多肽链因此最早出现放射性的细胞器是1(核糖体)细胞核中的核仁与核糖体RNA的合成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胰高血糖素的本质为蛋白质而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经脱水缩合形成的产生的 H_2O中的H来自氨基酸的氨基和羧基
【答案】(2)4, 先增加后减少总面积基本不变, 流动性
【解析】(2)在分泌蛋白分泌过程中起重要枢纽功能的细胞器是4(高尔基体)该过程中内质网形成的囊泡先与高尔基体膜融合高尔基体再形成囊泡然后和细胞膜融合因此高尔基体膜面积先增加后减少总面积基本不变膜结构的更新体现了生物膜具有流动

【答案】(3)低于, 该细胞已高度分化不能增殖 DNA不复制乙组中用\ ^14C标记的胸
腺嘧啶不能被细胞利用但细胞要进行基因表达因此甲组中用\ ^14C标记的尿嘧啶可被
细胞利用故甲组培养液的放射性强度低于乙组
【解析】(3)能分泌胰高血糖素的细胞为胰岛A细胞胰岛A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一般不具有分裂能力因此乙组中用 ^14C标记的胸腺嘧啶不能被胰岛A细胞利用但是该
细胞可以进行转录和翻译因此甲组中用 ^14C标记的尿嘧啶可被细胞用于转录故甲组
培养液的放射性强度低于乙组
22.(1)假设19世纪中叶前曼彻斯特地区的桦尺蠖种群基因型频率为AA20%、Aa60%、aa20% 则A基因频率为________
22.(2)曼彻斯特地区的桦尺蠖有黑色型和浅色类型经过若干年自然选择后黑色类型
桦尺蠖占多数说明自然选择是________(填“定向的”或“不定向的”)自然选择过程中
直接选择的是________(填“基因型”或“表现型”)
22.(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________ ________提供了进化的原
材料
【答案】50%
【解析】已知AA20%、Aa60%、aa20% 则A=20%+60%÷2=50%
【答案】定向的, 表现型
【解析】曼彻斯特地区的桦尺蠖有黑色型和浅色类型经过若干年自然选择后黑色类型
桦尺蠖占多数说明自然选择是定向的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个体的表现型而使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答案】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突变和基因重组
【解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了进化的原材料
23.(1)人类基因组计划需要对人类的________条染色体进行测序选样时通常选择采
集男性血液样本建立白细胞基因血库原因是________.
23.(2)为了得到高纯度的少数民族DNA样本采样地点选在偏远的大山深处的少数民
族主要聚居区主要原因是________隔离使不同民族之间的通婚几率小从而阻止了各民族之间的________.
23.(3)如图为在某段时间内种群甲中的基因A频率的变化情况请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中在________时间段内甲种群生物发生了进化其中________基因控制的性状更加
适应环境在T点时________(填“是”“否”或“不一定”)形成新物种.
②若时间单位为年在某年时甲种群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0\% 、30\% 和60\% 则此时基因A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现假设甲种群所生存的环境发生一种新的变化使得生存能力AA= Aa\gt aa 其中aa个体每年减少10\% 而AA和Aa个体每年均
增加10\% 则下一年时种群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________ 该种群________(填“会”或“不会”)发生进化.
【答案】24, 男性白细胞携带人类的全套遗传物质(遗传信息)并且采样非常方便
【解析】解(1)人类细胞中含有23对染色体但由于男性的最后一对性染色体不同
因此人类基因组计划需要对人类的24条染色体(22条常染色体+ X+ Y)进行测序男性白
细胞携带人类的全套遗传物质(遗传信息)并且采样非常方便因此选样时通常选择采
集男性血液样本建立白细胞基因血库.
【答案】地理, 基因交流
【解析】(2)为了得到高纯度的少数民族DNA样本采样地点选在偏远的大山深处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区主要原因是地理隔离使不同民族之间的通婚几率小从而阻止了各民族之间的基因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