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构造类型及其说明介绍
地质构造的种类
地质构造的种类地质构造是指地壳内部的各种构造形态,是地球表面和地壳深部构造的总称。
根据地质构造的种类不同,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一、褶皱构造褶皱构造是地壳中形成的一种常见构造形式,是地壳内部岩石和地层由于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弯曲和折叠的现象。
褶皱构造分为背斜和洼斜两种类型。
背斜是岩层向上弯曲的地质构造,呈现出凸起的形态;洼斜则是岩层向下弯曲的地质构造,呈现出凹陷的形态。
褶皱构造在地壳演化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既是油气等矿产资源的重要富集区,也是地震活动频繁的地区。
二、断裂构造断裂构造是地壳中发生断裂和错动的地质构造形式。
当地壳受到剪切力作用时,岩层会发生断裂,并沿着断裂面发生相对错动。
根据断裂面的性质和错动方向,断裂构造可以分为正断裂、逆断裂、走滑断裂等几种类型。
正断裂指地壳在拉张作用下发生的断裂,两侧岩块相对移动,造成岩层下降;逆断裂则是地壳在挤压作用下发生的断裂,两侧岩块相对移动,造成岩层上升。
断裂构造不仅对地壳的地质演化产生了重要影响,还是地震活动频繁的地区。
三、火山构造火山构造是由地壳内部岩浆喷发形成的地质构造形态。
当地壳中的岩浆在地表喷发时,形成了各种不同形态的火山,如火山锥、火山口、熔岩台地等。
火山构造是地壳内部热力活动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地球上重要的能源资源。
火山喷发不仅会造成巨大的灾害,还对地壳和大气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
四、地堑构造地堑构造是地壳中发生下沉和塌陷的地质构造形式。
地堑是指地壳在特定条件下发生下沉和沉降,形成的地表凹陷区域。
地堑构造通常是由于地下岩石的溶解、沉积物的压实或地下水的抽取等原因引起的。
地堑构造在地质演化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不仅影响着地下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还与地震活动和地壳运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五、地幔柱构造地幔柱构造是地壳下部地幔上升物质形成的地质构造形态。
地幔柱是地壳和地幔之间物质交换和能量传递的通道,是地球表面地壳和地幔相互作用的重要部分。
地幔柱构造对地壳的演化和地震活动有着重要影响,也是研究地球内部物质运动和地球动力学的关键。
关于地质构造,收藏这一篇就足够了!
关于地质构造,收藏这一篇就足够了!地表形态特征的发生、发展和变化,都是地壳各部分质点运动的综合表现。
这种由地球内部动力作用引起的地壳结构改变与变位的运动,称地壳运动。
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的产物。
由于地壳的长期运动,造成岩层的产状和岩层的弯曲、断开或产生位移的变化,称为地质构造。
第一节地壳运动的类型地壳运动是地质构造的主导因素,其基本类型有二种: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
一、垂直运动(升降运动)是地壳物质沿着地球半径方向移动。
它表现为地壳的上拱和下拗,并形成大型的构造隆起和拗陷。
地壳垂直的上下升降运动,造成陆地上升(海退)与下降(海侵)的现象。
从现代海岸线的变迁可以得到证实,例如现今我国广东省防城、合蒲、中山等县沿海都有狭长的海滨平原,伸展得非常平坦,并向海面缓缓倾斜,它的沉积物都是海相的物质,其中有海生介壳,这说明了地壳发生了相对上升,海底新近隆起所造成的。
又如河北昌黎县附近有一路碑,上面刻有:高昌黎县五里,离海边五里的标记。
但现近路碑已离海边很近,已不到4里了,这说明了地壳在下降,海水朝向大陆推进。
(—)海侵(超覆)海侵时陆地不断下降,海岸线不断向大陆内部移动(图2-1)。
按照浅海区的海水(浪)的破坏、搬运、沉积的分布规律,依次沉积了砾岩一砂岩一页岩一石灰岩。
由于地壳下降,形成海侵,粗颗粒的沉积物就不断地向陆地方向移动,结果沿着任一浅海垂直剖面内(例如A—A)从时间上自早到晚,反映在剖面上是自下至上看到砾岩一砂岩一页岩一灰岩,即由粗到细的变化过程。
平面分布的特点,则是新的沉积物分布面积比老的较广,称谓超覆。
所以超覆地层是海侵的产物,也是海侵分析之一。
(二)海退(退覆)海退是地壳上升,海水向海洋中心退却的过程(图2 ̄2)所示。
图上I—I水平线表示原始海平面位置,当海岸退至Ⅱ、Ⅲ……时,沉积相发生了变化,在垂直剖面A-A中,自下而上看到的是由石灰岩一页岩一砂岩一砾岩,即由细到粗的粒度变化过程,平面分布的特点,则是新的沉积物分布面积比老的较小,称谓退覆,退覆地层是海退的产物。
地质构造类型、矿山水文地质类型、中国煤种划分
地质构造类型总的来说地质构造有下面三种:褶皱、节理、断层!在这三种下面分别还有划分的更细的,比如褶皱又分为背斜、向斜,节理又可以分为什么剪节理、张节理,断层又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等等的。
一般来说构造地质学主要以研究沉积岩的构造为主。
火成岩和变质岩的构造单说。
常见的构造,主要是断裂和褶皱。
断裂包括断层和节理。
其它的常见的还有劈理和面理等。
矿山水文地质类型根据矿山充水含水层的空隙特征所划分的水文地质类型。
固体矿山一般可划分为三大类型。
①充水岩层以孔隙岩层为主的矿山。
涌水量主要取决于岩层孔隙率的大小、岩层的厚度、分布范围以及自然地理条件。
②充水岩层以裂隙岩层为主的矿山。
涌水量主要取决于岩体结构、裂隙发育程度、裂隙力学性质、构造的复合情况、裂隙发育的宽度、深度及充填情况和自然地理条件。
③充水岩层以溶洞岩层为主的矿山。
涌水量主要取决于溶洞发育情况、充填情况、地质构造、古地理和自然地理条件。
根据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又可进一步划分为简单的、中等的和复杂的三种类型。
中国煤种划分★针对不同的侧重点,煤种划分方法有:1.煤的成因分类:成煤的原始物料和堆积环境分类,称为煤的成因分类2.煤的科学分类:煤的元素组成等基本性质分类,称为科学分类。
3.煤的实用分类:煤的实用分类又称煤的工业分类。
按煤的工艺性质和用途分类,称为实用分类。
中国煤分类和各主要工业国的煤炭分类均属于实用分类,以下详细介绍我国煤实用分类的情况。
根据煤的煤化度,将我国所有的煤分为褐煤、烟煤和无烟煤三大煤类。
又根据煤化度和工业利用的特点,将褐煤分成2个小类,无烟煤分成3个小类。
烟煤比较复杂,按挥发分分为4个档次,即Vdaf >10~20%、>20~28%、>28~37%和>37%,分为低、中、中高和高四种挥发分烟煤。
按粘结性可以分为5个或6个档次,即GR.I.为0~5,称不粘结或弱粘结煤;GR.I.>5~20,称弱粘结煤;GR.I.>20~50,称为中等偏弱粘结煤;GR.I.>50~65,称中等偏强粘结煤;GR.I.>65,称强粘结煤。
地质构造类型及简介
第三节地质构造地质构造是地质体(geologic body)或地壳中的岩块受到应力作用造成永久变形的产物。
地质体泛指天然的岩石块体,而不论其规模大小、形状、内部结构和成因。
地质体在地面上直接露出部分称为露头(outcrop)。
露头上往往赋存有地质构造的一些信息,因而成为地质工作者在野外调查研究的重要对象。
在应力作用下,地质体有的发生空间位置的变化(变位),如平移和平稳的升降;有的出现形体改变(形变和体变)和方位扭转。
这些变化后的产物统称为地质构造,常见的地质构造有水平构造(horizontal structure)、倾斜构造(dipping structure)、褶皱(fold)、断裂(fracture)以及岩浆岩作用产生的构造等。
一、地质构造空间位置的测定为了研究地质构造,首先要确定它的空间位置,也就是确定地质构造的产状。
组成地壳的岩石从总体上看,岩浆岩占绝大部分,其次是变质岩,沉积岩仅占地壳岩石总量的5%左右。
但从地壳表层(0-3km)的岩石看,具层状构造的沉积岩和火山岩超过岩石总量的80%。
地质构造的各种类型在层状岩石中发育最好,表现得最清楚。
下面着重介绍岩层产状的测定方法。
(一)岩层的产状(attitude of stratum)岩层的产状即岩层在空间的位置,以其层面在三维空间中的延伸方向和与大地水准面(水平面)的交角关系来确定,即用层面的走向、倾向和倾角三个变量来度量。
这三个变量称为岩层产状三要素(图12-4)。
1.走向(strike)层面与水平面相交所得的直线称走向线,走向线两端指示的方向即是岩层的走向。
它有两个方向(二者相差180°)。
走向表示岩层在空间的延长方向。
2.倾向(dip)在层面上与走向线垂直并沿斜面向下所引的直线为真倾斜线,此线在水平面的投影线为真倾向线,真倾向线指示的方向是岩层的真倾向,简称倾向。
倾向只有一个,表示岩层向下倾斜的方位。
层面上与走向斜交的直线均为视倾斜线,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均为视倾向线,其方向均为视倾向。
地质构造的种类
地质构造的种类地质构造是指地壳内部的各种构造形态,它们是地球长期演化的产物。
地质构造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隆起与洼陷、断块构造、褶皱构造、火山构造和沉积构造。
一、隆起与洼陷隆起与洼陷是地壳发生垂直位移的一种地质构造。
隆起是指地壳某一区域相对于周围地区上升而形成的凸起地形,洼陷则相反,是指地壳某一区域相对于周围地区下降而形成的凹陷地形。
隆起与洼陷是地壳内部物质的挤压和流动造成的,常常与地壳运动和构造活动有关。
二、断块构造断块构造是指地壳内部发生断裂并形成的一种地质构造。
断块是指由两个相对运动的岩石体沿断裂面而相对移动的地壳块体。
断块构造可以分为正断块和逆断块两种类型。
正断块是指地壳块体沿断裂面向下滑动,形成了陷落地形;逆断块则相反,是指地壳块体沿断裂面向上抬升,形成了隆起地形。
三、褶皱构造褶皱构造是指地壳内部岩层因受到水平应力作用而发生弯曲形成的地质构造。
褶皱是由于地壳的挤压而形成的,可以分为对称褶皱和不对称褶皱两种类型。
对称褶皱是指岩层两侧的倾斜角度相等,褶皱轴线与地面平行;不对称褶皱则相反,岩层两侧的倾斜角度不相等,褶皱轴线与地面不平行。
四、火山构造火山构造是指地壳内部岩浆和火山活动所形成的地质构造。
火山构造包括火山口、火山喷发口、火山锥、熔岩流、火山灰等地形地貌。
火山构造是地球表面上最直接的地壳活动形式之一,通过火山喷发,地下岩浆喷发到地面上,形成了火山喷发口和火山锥。
五、沉积构造沉积构造是指地壳内部岩层在沉积过程中所形成的地质构造。
沉积构造包括沉积盆地、沉积相、沉积层序等。
沉积构造是地壳演化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记录着地球历史上的沉积作用和环境变化。
总结起来,地质构造是地壳内部各种形态和结构的总称,包括隆起与洼陷、断块构造、褶皱构造、火山构造和沉积构造等类型。
这些地质构造形成的原因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是地球长期演化的产物,记录着地壳运动和构造活动的历史。
了解地质构造对于研究地球演化和资源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地质构造的三种基本类型
地质构造的三种基本类型
三种基本类型
地质构造是指岩石组成的地质构造特征,包括断层、构造带、构造体、构造体联合体等。
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主要有:线性构造、圆形构造和表面构造。
一、线性构造
线性构造是指由断层、断裂、褶皱、块状构造以及块体系等形成的,呈现出线性状的地质构造。
线性构造可以变更地层,影响地质的年龄,改变地表地貌,影响构造上的矿物成分,可以引起山谷、缝等地貌景观。
二、圆形构造
圆形构造是指由旋转变形和热演化变形形成的,呈现圆形状的地质构造,如拱形、圆形、扇形。
圆形构造可以影响地质的年龄,影响地表地型,可以影响构造上的矿物成份,也可以引起山洞、穴等地貌景观。
三、表面构造
表面构造是指冲刷、侵蚀、晶质腐蚀、风化等,形成的表面构造,包括地形特征和地貌景观特征,如山间山谷、悬崖峭壁、河谷湖泊、背山和海岸等。
表面构造可以影响地质的年代,影响地表地貌,也可以引起山洞、湖泊、海滩等地貌景观。
- 1 -。
我国地质构造的五种类型
我国地质构造的五种类型我国地质构造可以分为五种类型:华北克拉通、华南克拉通、西南隆起、青藏高原和东北地台。
华北克拉通是中国最大的地质构造型构造,大体范围是长城以北,渤海以南,东至山东半岛,西至内蒙古自治区。
它是由于古老的岩石层在地壳运动中被抬升形成的,是我国的基础地质构造。
华北克拉通地区的地形多平和盆地,土地肥沃,农业发达,是中国的粮仓之一。
华南克拉通是指长江以南、南海以北的地区,牵涉到多个省份和地区。
由于华南克拉通地区受到古生代和中生代的构造运动的影响,形成了不规则的山地、丘陵、盆地和平原。
华南克拉通地区地形的多变和地貌的多样化使其成为中国的旅游胜地,如云南、贵州等。
西南隆起指的是地球历史上发生的最近的构造运动之一,它位于中国的西南地区,包括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昆仑山和喜马拉雅山。
作为青藏高原的前身,西南隆起地区在构造上不仅与喜马拉雅山形成一体,还形成了特殊的地貌和地质特征,如“世外桃源”美誉的九寨沟、黄龙、长江三峡等。
青藏高原是一个以青藏高原为中心的高山巨峰地区。
它是世界上最大、最高的高原之一,也是文化上的一个重要地带。
青藏高原是中国多民族、多文化和多神话的聚集地,有许多自然和文化景观,如珠穆朗玛峰、布达拉宫等。
东北地台是中国东北地区的一种大地构造型式。
由于古生代末期的构造运动,东北地区被前兆沉积岩层埋没,构成了一些低矮的山丘和起伏的丘陵,东北地台以其温暖的气候和优美的自然环境而闻名。
综上所述,我国地质构造的五种类型在形成、地貌、地貌类型等方面都有各自鲜明的特点。
这些特点不仅反映了我国的历史、文化与地理环境,同时也对研究我国地质演化和资源开发利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常见地质构造类型分类,识别和描述
常见地质构造类型分类,识别和描述:
地质构造是指地球表面和地球内部的各种地形和地貌,反映了地球内部和外部的力学和化学过程。
常见的地质构造类型包括以下几种:
1.水平构造:这种构造的原始产状是水平的,表现为先沉积的老岩层在下,后沉积的
新岩层在上,岩层层面在较大范围内保持水平或近似水平的状态。
2.单斜构造:这是指原来水平的岩层在受到地壳运动的影响后,产状发生变动,形成
单一倾斜的状态。
3.倾斜构造:这是指岩层层面在较大范围内向同一个方向倾斜,表现为顺倾斜方向岩
层逐渐变新。
4.褶皱构造:这是指岩层在受到地壳运动的影响后,发生弯曲变形的现象,包括背斜
和向斜两种基本类型。
5.断层构造:这是指岩层在受到地壳运动的影响后,发生断裂错动的现象,包括正断
层、逆断层、平移断层等类型。
识别和描述地质构造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观察岩层的产状,即岩层的走向、倾向和倾角,以及岩层的变形特征。
2.分析岩层的层序和相对年代关系,了解岩层的形成顺序和地壳运动的过程。
3.注意观察岩层的颜色、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等特征,以便更好地了解岩层的形成
环境和过程。
4.结合地质图、地层柱状图、剖面图等资料,全面了解地质构造的特征和发展过程。
高中地理地质构造
高中地理地质构造地质构造是指地球表面的地质现象和地球内部的构造特征。
地质构造的形成与地球的运动密切相关,它揭示了地球演化的规律和地球表面特征的形成原因。
地质构造可以分为内因性地质构造和外因性地质构造两大类。
本文将详细介绍高中地理地质构造的基本概念、分类、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一、地质构造的基本概念地质构造是指地球内外因素作用下,地壳和上地幔的构造特征,包括地壳的构造、地质体的形态、构造运动和构造形成的过程等。
地质构造控制着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水系等自然地理现象的形成和变化。
二、地质构造的分类1. 内因性地质构造内因性地质构造是指地壳内部的构造特征和动力学活动,包括地壳变形、地壳遗迹、构造运动等。
内因性地质构造主要是地震、火山活动、构造运动等造成的地质现象。
2. 外因性地质构造外因性地质构造是指由地表外力、气候效应、侵蚀和沉积等地质过程造成的构造特征,包括地貌、河流、湖泊、风化等。
外因性地质构造主要是由风、水、冰等外力造成的地质现象。
三、地质构造的特征地质构造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1. 地质构造是区域性的。
地球上的地质构造往往呈现出一定的空间分布规律,一个区域内的相似地质特征会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地质构造单元,如板块、地块等。
2. 地质构造是组合性的。
一个地质区域内常常存在多种类型的地质构造,相互交织、相互作用,形成丰富的地质构造景观。
3. 地质构造是动力性的。
地质构造是地球内外力作用的结果,构造活动量大或小,构造运动迅速或缓慢,地形地貌的变化都与构造活动有关。
4. 地质构造具有时间性。
地质构造是地球演化的历史产物,构造形成的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形成的结果也在不断演化和发展。
四、地质构造的形成原因地质构造的形成原因主要包括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
1. 内因内因包括地球内部的岩浆活动、构造运动和地球尺度的物质运动等。
内因构造是由地球自身的物质运动引起的,如地震、火山活动等。
2. 外因外因包括大气、水体、风、生物等地表的物质和作用力对地质构造的影响。
地质构造的三种基本类型
地质构造的三种基本类型
地质构造的三种基本类型
地质构造是指大地面的地质构成形态,其主要由岩石、岩浆、地壳热作用及其他地质过程形成的。
可以将地质构造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岩性地质构造、构造地质构造和流体性地质构造。
一、岩性地质构造
岩性地质构造是指构成大地及其表面的岩石,以及地表和地下构成的岩石显现出来的一切形态。
它包括岩层、火山喷发、地质现象、沉积地貌及其他岩性构造。
它们可以分为岩性地貌、岩性岩层、岩性火山和岩性沉积地貌。
二、构造地质构造
构造地质构造是指大地构造形成的构造,以及岩石、岩浆、地壳热作用及其他地质过程形成的地质构造构成。
构造地质构造主要包括断层、折缝、山脊、山谷、滑动带及其他构造构造。
三、流体性地质构造
流体性地质构造是指水土流失、气象活动及其他流体作用形成的地质构造。
特别是水土流失引起的地质构造,如河道、湖泊、沟渠、洞穴、洼地、流域沟谷等。
地形和地下形态也属于流体性地质构造,如地下水储存空间、地下河流、地下湖泊等。
- 1 -。
地理地质类型知识点总结
地理地质类型知识点总结地理地质类型是指地球表面的各种地形特征和地质构造类型。
地理地质类型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也可以指导我们合理利用地球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本文将就地理地质类型的相关知识进行总结,包括地形类型、地质构造类型、地表类型等方面的内容。
一、地理地质类型概述地理地质类型是指地球表面存在的各种地形特征、地表类型和地质构造类型。
根据地理地质类型的不同特征和形成机制,可以将其大致分为地形类型、地质类型和地表类型。
地形类型:地形类型是指地球表面的各种地貌特征,包括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台地、峡谷、峰林、湖泊、河流、沙漠、草原、冰川等。
这些地形类型有着不同的形成机制和地质特征,对环境和资源的利用都有着不同的影响。
地质构造类型:地质构造类型是指地球上的各种地质结构类型,包括隆起、坳陷、断裂带、地台、地块、地破带、褶皱带、火山带等。
这些地质构造类型是地球表面地形特征的重要构成部分,对地质灾害和资源勘探开发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地表类型:地表类型是指地球表面的各种地表形态类型,包括水域、陆地、沙漠、草原、森林、湿地、城市、耕地等。
不同的地表类型对生态环境和资源利用都有着不同的影响。
总的来说,地理地质类型的研究内容包括地形特征、地质构造类型和地表类型这三个方面。
接下来将分别对这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二、地形类型1.山地山地是指海拔在500米以上,坡度大于25°的地形类型。
山地的形成主要受地壳运动和气候作用的影响,包括构造抬升、风化侵蚀、水体切割等。
山地对降水的蓄集和分配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重要的水源保护区和生态保护区。
2.丘陵丘陵是指海拔在200-500米之间,坡度在5-25°之间的地形类型。
丘陵是山地和平原之间的过渡地带,其形成主要受风化和水体侵蚀作用的影响。
丘陵地区通常适合进行农业和林业开发,在生态环境保护中也有一定的重要性。
3.高原高原是指海拔在1000米以上,地势相对平坦的地形类型。
地质构造地貌
5、原始构造地貌形成后经外力侵蚀出现逆转,称为倒 置地形,下列不是倒置地形的是( )
A、背斜中间开切谷 C、向斜中突起成山
B、背斜两翼开切成次成谷 D、向斜两翼开切成次成谷
6、凡河流形成在褶皱运动之前,且与岩层倾向一致的
河流称之为( A、逆向河 C、次成河
)
B、顺向河 D、再顺向河
第二章练习题
1、下列对地貌发育过程中内、外营力叙述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两种力是同时出现 B、两种力彼此消长 C、内营力起主导作用 D、两种力趋于动态 平衡 2、下列不属于构造地貌的三个等级之一的是 ( a )。 A、星体构造地貌 B、全球构造地貌 C、大地构造地貌 D、地质构造地貌
山岳地貌旅游资源
从风景的角度和直观视觉效果,把相对高度作 为山岳景观分类的依据。指出:相对高度在 1000m以上,坡度大而陡峻,主峰明显,群峰 簇拥的山岳称高山风景。我国人民历来把高和 险,作为构成山岳美景的重要内容。“无限风 光在险峰”,登高极顶景无穷,成为游览名山 的传统内容。
庐山
如高峻雄奇的庐山,耸立于长江和鄱阳湖之间的江湖平原上,它是断裂 隆起的断块山,山体海拔高度300~1500米(最高峰汉阳峰1474米)。山 体主要由震旦纪地层组成,如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和千枚岩等。山 地边缘陡崖处岩层平缓,岩性硬软悬殊,经风化差别侵蚀,崖如城墙, 峰如宝塔,层叠有秩,气势不凡;环山同高度裂点很多,常见水帘悬挂 的瀑布抖腾长空,蔚为奇观。龙首崖、五老峰、三叠泉、锦绣谷、小天 池等处,都是断层崖所在的千米绝壁处。这些险峻奇异的地貌景观,都 与地质构造、岩性和风化作用等外营力有密切关系。
泰山
位于山东中部的泰山,山体沿泰安断裂上升,断裂南翼相 对下陷,构成了泰山南侧相对高度达千余米的断崖和若干 块体,溪流在断崖面上沿断裂线奔流切割,形成深切谷地 和奇峰怪石。登山途中,到处看到潺潺溪流和飞瀑深潭, 登十八盘,几乎呈垂直,它的两侧是三四十米的悬崖峭壁, 这都是岩体的节理或断裂所在。
地球的地质构造知识点
地球的地质构造知识点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它庞大而神秘。
地质学研究揭示了地球内部的构造和演化过程,为我们理解地球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在本文中,我将介绍地球的地质构造知识点,包括地球的层次结构、岩石类型以及板块构造理论等。
一、地球的层次结构地球可以分为三个主要层次:地壳、地幔和地核。
1. 地壳: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壳体,厚度大约在5到70公里之间。
地壳分为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
大陆地壳主要由花岗岩和安山岩等酸性岩石构成,而海洋地壳则以玄武岩为主。
2. 地幔:地幔位于地壳的下方,厚度约为2900公里。
地幔主要由橄榄石和辉石等镁铁硅酸盐矿物组成,温度和压力都比较高。
3. 地核:地核是地球的最内层,位于地幔之下,直径约为3480公里。
地核分为外核和内核,外核主要由液态铁和镍组成,而内核则是以固态铁和镍为主。
二、岩石的类型地球上存在着三种主要的岩石类型: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1. 火成岩:火成岩是由地球内部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
根据冷却速度和结晶程度的不同,火成岩可以分为深成岩和浅成岩。
深成岩包括花岗岩、辉长岩等,浅成岩则包括玄武岩、安山岩等。
2. 沉积岩:沉积岩是经过风化、侵蚀和运移后,通过水流或风力沉积形成的岩石。
常见的沉积岩包括砂岩、页岩、石灰岩等。
沉积岩常常含有化石,记录了地球历史上的生物和环境信息。
3. 变质岩:变质岩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原有岩石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形成的岩石。
变质岩具有韧性和晶粒发育的特征。
麻粒岩、片麻岩和片岩都是常见的变质岩。
三、板块构造理论板块构造理论是地球科学的基础理论之一,它描述了地球外壳由若干个相对独立的板块组成,并且这些板块在地球表面上相对运动。
1. 构造板块:构造板块是指地球上板块构造理论所描述的相对独立的硬块。
构造板块可以根据地壳性质的不同分为大陆板块和洋壳板块。
2. 板块边界:板块边界是板块之间的分界线,主要分为三种类型:边界、会合边界和转换边界。
边界是板块相对移动的区域,会合边界是两个板块向内碰撞或相互挤压的地区,转换边界是两个板块横向滑动的地区。
地质构造的四种类型
地质构造的四种类型
地质构造是指地球表面和地球内部的各种地形和地貌,它反映了地球内部和外部的力学和化学过程。
根据地球的构造特征和运动规律,地质构造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1. 山地构造:山地构造是由于地壳板块的运动和碰撞而形成的
地形地貌。
山地构造通常具有高原、山脉、峡谷、峰顶等地形特征,是地球上最具有挑战性的地形之一。
2. 岛弧构造:岛弧构造是指在大陆边缘或洋壳中出现的一系列
弧状岛屿和海沟、海沟盆地等地形,是板块边界地区的典型构造。
岛弧构造的形成是由于板块的俯冲和碰撞引起的。
3. 盆地构造:盆地构造是指地球表面上的低洼地区和盆地。
盆
地构造的形成是由地壳板块的运动、地层的沉积和断裂等因素所决定的。
4. 火山构造:火山构造是指由火山喷发形成的地形地貌。
火山
构造通常具有火山锥、火山口、溢出口、熔岩台等地形特征,是地球上最活跃的地形之一。
这四种地质构造是地球上最普遍的构造类型,它们对地球的形态、地貌和资源分布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同时,地质构造的研究也是地球科学和地质勘探的重要内容。
- 1 -。
各种地质构造现象的描述
地质资料要点1.变质核杂岩目录概念:特征:变质核杂岩变质核杂岩是构造上被低角度正断层(剥离断层)拆离的、呈孤立的平缓穹形或拱形强烈变形的变质岩和侵入岩构成的隆起、其剥离上盘是年轻的沉积岩系,往往出现在造山带的核部。
编辑本段概念:由于岩石圈的伸展拆离基底隆升和地表的剥蚀作用使地壳深部的变质岩和深成岩逐渐上升而出露地表,这套深部岩石称为变质核杂岩。
也称为火山侵入杂岩。
编辑本段特征:(1)形态特征:外形近圆形或椭圆形(2)结构特征:上拆离盘,拆离断层,下拆离盘。
(3)拆离断层特征:分隔上拆离盘与下拆离盘,由下之上断层岩由糜棱岩变为断层角砾岩(4)变质特征:下拆离盘岩石变形变质程度深,上拆离盘岩石基本未变质变形相对较弱(5)地层缺失:盖层底部缺失部分地层或地层厚度减薄开放分类:2.剪切带剪切带shear zone发育在岩石圈中具剪切应变的强烈变形带。
这一变形带可以是应变不连续的面状构造(断层),或者在露头尺度上见不到几何不连续性而呈连续应变的韧性剪切带。
自然界存在不同尺度的剪切带,可以从微观的剪切带剪切面到几十米、几十公里、甚至几百公里长的巨型剪切带。
小者仅见于岩石薄片中,大者可延伸上千千米。
按照剪切应变发生时的岩石的力学行为不同和应变速率的差异,剪切带可以分为3种类型:①脆性剪切带。
即断层。
一般在不高的温度、压力和高应变速率的条件下形成,碎裂岩系列代表地壳7~10千米以上脆性剪切带的产物。
②韧性剪切带。
产在较深部位的剪切应变带,其伴生的长英质糜棱岩的形成深度通常不小于15千米。
③脆-韧性剪切带。
宏观上在一韧性剪切变形带内,但可见到把剪切带岩石错开或带内出现羽状拉张裂隙。
一般认为,此类剪切带的形成环境介于前两者之间的过渡带内。
对这类剪切带发育机制的研究,有助于对脆-韧性的转化及地震带和非地震带的存在边界等问题的认识。
通常认为,从脆性到韧性剪切带是不同构造层次之间剪切滑动的表现。
1977年R.H.西布森提出剪切带双层模式,将剪切带自上而下划分为脆性域和准塑性域,两域之间也就是地3.剪切应变shear strain剪切时物体所产生的相对形变量。
我国地质构造的五种类型
我国地质构造的五种类型1. 折叠构造折叠构造是地壳中最常见的一种构造类型,它主要由岩石层的弯曲和变形所形成。
我国地质构造复杂多样,折叠构造广泛分布于各个地区。
这种构造类型通常出现在两个板块之间的边界区域,如青藏高原、秦岭山脉等。
折叠构造可以分为对称折叠和不对称折叠两种形式。
对称折叠是指岩石层两侧相互对称的弯曲形态,而不对称折叠则是指岩石层两侧不对称的弯曲形态。
这些折叠结构在地质学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地壳演化过程以及资源分布规律。
2. 断裂构造断裂构造是指岩石层之间发生断裂并产生位移或滑动的现象。
我国地处欧亚大陆板块与印度-澳大利亚板块碰撞带上,断裂活动频繁。
其中最著名的断裂带是中国地壳运动最活跃的东南沿海地区的中国东南沿海断裂带。
断裂构造可以分为正断裂和逆断裂两种类型。
正断裂是指岩石层之间产生拉伸力而发生的断裂,逆断裂则是指岩石层之间产生压缩力而发生的断裂。
这些断裂构造对地质灾害、矿产资源形成等具有重要影响。
3. 地块构造地块构造是指由不同性质和年代的岩石组成的地壳碎片,它们在长期地壳运动中相对稳定,并形成了明显的界限。
我国地块构造非常复杂,以青藏高原为代表的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链是世界上最典型的地块构造。
在地块构造中,各个地块之间存在着相对稳定的边界,这些边界通常由大规模的断层或剪切带所控制。
这种构造类型对于理解板块运动、大陆演化以及山脉形成等有着重要意义。
4. 山脉构造山脉构造是指由岩石层的隆升和挤压所形成的山地地形。
我国是世界上山脉最多、最密集的国家之一,拥有众多著名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祁连山脉、昆仑山脉等。
山脉构造通常与板块运动密切相关,它们在地壳运动过程中承受了巨大的挤压力和剪切力。
这些构造对于研究地壳演化、构造变形以及资源分布等具有重要意义。
5. 盆地构造盆地构造是指由岩石层的下沉和堆积所形成的凹陷地形。
我国拥有许多大型盆地,如塔里木盆地、鄂尔多斯盆地、珠江三角洲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地质构造地质构造是地质体(geologic body)或地壳中的岩块受到应力作用造成永久变形的产物。
地质体泛指天然的岩石块体,而不论其规模大小、形状、内部结构和成因。
地质体在地面上直接露出部分称为露头(outcrop)。
露头上往往赋存有地质构造的一些信息,因而成为地质工作者在野外调查研究的重要对象。
在应力作用下,地质体有的发生空间位置的变化(变位),如平移和平稳的升降;有的出现形体改变(形变和体变)和方位扭转。
这些变化后的产物统称为地质构造,常见的地质构造有水平构造(horizontal structure)、倾斜构造(dipping structure)、褶皱(fold)、断裂(fracture)以及岩浆岩作用产生的构造等。
一、地质构造空间位置的测定为了研究地质构造,首先要确定它的空间位置,也就是确定地质构造的产状。
组成地壳的岩石从总体上看,岩浆岩占绝大部分,其次是变质岩,沉积岩仅占地壳岩石总量的5%左右。
但从地壳表层(0-3km)的岩石看,具层状构造的沉积岩和火山岩超过岩石总量的80%。
地质构造的各种类型在层状岩石中发育最好,表现得最清楚。
下面着重介绍岩层产状的测定方法。
(一)岩层的产状(attitude of stratum)岩层的产状即岩层在空间的位置,以其层面在三维空间中的延伸方向和与大地水准面(水平面)的交角关系来确定,即用层面的走向、倾向和倾角三个变量来度量。
这三个变量称为岩层产状三要素(图12-4)。
1.走向(strike)层面与水平面相交所得的直线称走向线,走向线两端指示的方向即是岩层的走向。
它有两个方向(二者相差180°)。
走向表示岩层在空间的延长方向。
2.倾向(dip)在层面上与走向线垂直并沿斜面向下所引的直线为真倾斜线,此线在水平面的投影线为真倾向线,真倾向线指示的方向是岩层的真倾向,简称倾向。
倾向只有一个,表示岩层向下倾斜的方位。
层面上与走向斜交的直线均为视倾斜线,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均为视倾向线,其方向均为视倾向。
3.倾角(dip angle)层面上真倾斜线与真倾向线的夹角为岩层的真倾角,简称倾角。
视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投影线的夹角为视倾角。
所有的视倾角均小于真倾角。
岩层层面的产状须在野外的岩石露头上用地质罗盘直接测量。
所测量的层面应具有代表性,即其能代表露头上显现的层面总的方位。
测量数据立即记录在野外地质记录本上,或在掌上电脑上作技术处理。
(二)岩层厚度(thickness of stratum)的测定岩层是具有三维空间的板状地质体。
为了真正确定岩层或地质构造的空间位置,还应同时实测岩层的厚度。
岩层的厚度是指同一岩层从顶面(superface)到底面(subface)的距离。
测量线必须同时垂直于顶面和底面,才能量得岩层的真厚度。
若测量线与顶面和底面斜交,测量得的是假厚度。
显然,假厚度恒大于真厚度。
图12-5表示露头上岩层出露宽度(假厚度)与真厚度的关系。
岩层呈水平产出时,没有倾向,倾角为零,其走向可以是任意方向。
它的空间位置受岩层厚度控制。
似层状地质体(如岩脉、岩饼和面状分布的火山岩等)的产状,可以测量其延展面的走向、倾向、倾角和平均厚度来确定其在空间的位置。
1.“V”字形法则“V”字形法则是指当不同产状的岩层分布于不同坡度及坡向的地形区时,如何根据地层出露线有规律弯曲的现象判断地层产状的法则。
当地层倾向与地形坡向相反时,地层出露线弯曲方向与地形线相同,但地层出露线弯曲程度小于地形线,称“相反相同”(图12-6)。
当地层倾向与地形坡向一致、地层倾角大于地形坡度角时,地层出露线弯曲方向与地形线弯曲方向相反,称“相同相反”(图12-7a);当地层倾向与地形坡向一致、地层倾角小于地形坡度时,地层出露线弯曲方向与地形线一致,但地层出露线弯曲程度大于地形线,称“相同相同”(图12-7b)。
利用V字形法则,不仅可以在地形地质图上间接“读”出研究区岩层的空间展布特征,也可以在野外研究中,直接根据岩层出露线的弯曲特征,分析岩层向地下延伸的规律。
二、水平构造大部分沉积岩是在海洋盆地和湖泊盆地中形成的,除陡岸和岛屿边缘的沉积物形成倾斜层理(bedding)外,海相和湖相沉积岩具有原始水平产状。
大面积覆盖的玄武质熔岩和平坦地面上堆积的凝灰岩常具有近水平的产状。
这些岩层在平稳的上升运动作用下,仍保持其水平产状,这种构造称为水平构造(图12-8)。
水平构造在地貌上表现为,沟谷底部出露老的岩层;顺坡向上岩层逐渐变新;山峰顶为较新的岩层;在不同的沟谷坡上,只要高程相同,出露的岩层必定是同一时代的相当岩层。
三、倾斜构造岩层层面在较大范围内向同一个方向倾斜、倾向和倾角变化不大(无突变)的构造称为倾斜构造。
原始水平产状的岩层受到差异升降运动的改造,原始倾斜岩层被抬升到地表,都可以成为倾斜构造;巨型褶皱的一翼或大断层的一盘,也可能表现为倾斜构造(图12-9)。
倾斜岩层出露地面的表现与水平构造不同。
当沟谷走向与岩层走向相交时,从沟口向沟头出露的岩层可能由新到老(岩层向沟口倾斜),也可能由老到新(岩层向沟头倾斜)。
此外,最高山峰上出露的不一定是最新的岩层,最低谷底上出露的不一定是最老的岩层。
岩层的顶面或底面常保留着成岩过程中的某些标志,如泥裂、波痕、雹痕、残根等。
岩层形成以后受到构造运动而变位、变形,若顶面仍然在上,底面在下,层序是下老上新,称为正常层序(normalsuccesion)。
当顶面在下,底面在上时,表明岩层倒转了,层序是下新上老,称为倒转层序(reversed succesion)。
在野外的露头上常根据岩层顶面或底面特征和成岩过程中的特殊标志来判定岩层的层序。
如层面上的泥裂,正常位置是裂口上宽下尖。
若层序倒转,则裂口朝下,尖端相上(图12-10)。
四、褶皱(一)褶皱的基本形态褶皱是岩层在应力作用下产生连续弯曲的塑性变形(plastic deformation)产物,岩层的连续完整性没有破坏。
褶皱的基本类型有两种:背斜(anticline)和向斜(syncline)。
其规模有大有小,小的须用显微镜观察,大的可宽达几千米,延长达几十千米(图12-11)。
1.背斜岩层向上弯曲、中心部位岩层较老,两侧岩层依次变新。
2.向斜岩层向下弯曲,中心部位岩层较新,两侧岩层依次变老。
若褶皱的岩层上升到地表而未受到剥蚀作用时,则背斜为高地,向斜为低地,地面上仅见到时代最新的岩层。
褶皱岩层遭到强烈风化剥蚀后,地面的起伏主要取决于岩石抗风化剥蚀的能力。
若褶皱岩层为同一种岩性或强度相近,由于背斜核部断裂较向斜核部发育,背斜核部很可能成为低地或谷地,向斜核部反而形成高地或山梁(图12-11b)。
(二)褶皱要素褶皱的基本要素有核、翼、转折端、枢纽和轴面(图12-12)。
1.核(core)或称核部,指褶皱中心部位的岩石。
2.翼(limb)或称翼部,指核部之外的两侧岩石。
3.转折端(hinge zone of fold)指褶皱从一翼向另一翼过渡的弯曲部分。
4.枢纽(hinge of fold)指同一褶皱面上曲率最大点的连线。
5.轴面(axial plane)指平分褶皱的一个假想面。
(三)褶皱的分类1.根据轴面和两翼产状的分类根据褶皱轴面和两翼产状可将褶皱分为直立褶皱(uprightfold)、斜歪褶皱(inclined fold)、倒转褶皱(overturned fold)、平卧褶皱(recumbend fold)和翻卷褶皱(facing down fold)(图12-13)。
其中倒转褶皱是其一翼地层的层序已发生了倒转;平卧褶皱的轴面近于水平;翻卷褶皱是早期褶皱的轴面再发生弯曲的褶皱。
图12-13 根据轴面和两翼产状分类的几种褶皱a-直立褶皱;b-斜歪褶皱;c-倒转褶皱;d-平卧褶皱;e-翻卷褶皱2.根据转折端形态的分类图12-14画出了5种褶皱的立体图。
其中圆弧褶皱(arcual fold)的转折端成圆弧状;尖棱褶皱(chevron fold)两翼较平直,转折端呈尖角状;箱状褶皱(bod fold)的转折端宽阔平直,两翼陡立;扇形褶皱(fan fold)的两翼均向核部倾斜,因而两翼岩层新老层序倒置。
挠曲(flexure)出现在褶皱不发育的缓倾斜岩层中,其局部地段出现台阶式弯曲,有些学者称其为膝折(kink)。
3.根据褶皱平面形态的分类根据褶皱在水平面上展布的长度与宽度之比,可划分为线状褶皱(linear fold),其长宽比大于10:1;短轴褶皱(brachyfold),其长宽比在10:1至3:1之间;等轴褶皱,其长宽比小于3:1。
背斜式等轴褶皱常称为穹隆(dome),向斜式等轴褶皱常称为构造盆地(structural basin)。
图12-14 根据转折端形态分类的几种褶皱a-圆弧褶皱;b-尖棱褶皱;c-箱状褶皱;d-扇形褶皱;e-挠曲五、断裂(fracture)断裂是地质体受力发生破裂的变形,小的断裂须在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大的断裂可延长几千千米。
(一)节理(joint)节理是一种没有明显位移的脆性断裂(brittle fracture),它是地壳表层的岩石中发育最广泛的断裂构造。
在岩石露头上相间几米至十几米都可以见到一条节理。
有些地段节理的密度可达每米10条以上,岩石显得非常破碎。
自地表向下随深度加大,节理的密度逐渐降低。
但即使在深入地下2km的采矿洞内的岩壁上仍然可以见到节理。
节理的成因有多种。
在岩石形成过程中产生的节理称为原生节理(primary joint),如喷出岩在冷凝固结过程中产生的柱状节理(prismatic joint)(图12-15)。
成岩后形成的节理为次生节理(secondary joint)。
岩石经风化作用而产生的节理即是次生节理,又称风化节理,属非构造节理。
由构造运动产生的节理称为构造节理(tectonic joint),属于次生节理。
构造节理按其力学性质分为剪节理(shear joint)和张节理(tension joint)。
这两种节理在岩石中广泛分布,规模可大可小,常成为地下水运移的通道,有些甚至是矿液的通道和成矿场所。
例如著名的赣南钨矿的脉状矿体就是矿液充填在张节理中形成的。
在工程地质上对岩石节理的研究极为重要,相互平行的两组节理交叉共存可将岩石切成菱形块体(图12-16)。
节理的发育程度是工程地基强度的重要影响因素。
(二)断层断层是具有显著位移的断裂。
断层在地壳中广泛发育,但其分布不均匀。
多数断层发育在地壳上层,少数断层切入地壳下层,有的甚至切入岩石圈中下层。
地球上最大的断层是作为板块边界的断层,如洋脊轴部大断层和板块边缘的走向滑动断层。
1.断层要素(1)断层面(fault surface)断层面是指把地质体断开成两部分(两盘)并沿之滑动的破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