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明光中学2024_2025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明光中学2024-2025学年其次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物理试卷
满分:110分 考试时间:11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7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第8~12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关于电磁波,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电磁波谱按粒子性从强到弱依次为γ射线、X 射线、可见光、红外线和无线电波
B .X 射线可用于医院里的消毒杀菌和地铁站的安检
C .一切物体都可以产生红外线,红外线可用于加热、遥控和遥感
D .γ射线是比x 射线波长更短的电磁波,医学上用它治疗癌症
2.如图所示,一束紫光从空气穿过平行玻璃砖(上下边足够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紫光进入玻璃砖后的波长大于空气中的波长
B .紫光进入玻璃砖后的速度小于空气中的速度
C .若红光与紫光以相同入射角入射,则红光不能穿过玻璃砖
D .若红光与紫光以相同入射角入射,在玻璃砖中红光的折射角比紫光的折射角小
3.很多公园的水池底部都装有彩灯,当一束由红、蓝两色光组成的灯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时,下列光路图中可能存在的一种状况是( )
A .
B .
C . D.
4.一个军事设施的视察孔如图所示,其宽度L=30cm ,厚度d=303cm ,为了扩大向外的视察视野, 将折射率n=2的某种玻璃砖完全嵌入视察孔内。
计算并说明:嵌入玻璃砖后,视野的最大张角是多少度( )
A .60°
B .90°
C .120°
D .180°
5.为了削减玻璃表面光的反射损失,在玻璃表面涂上一层折射率n =1.4的增透膜。
设入射光在真空中的波长λ=700 nm ,为使这种波长的反射光能最大限度地被减弱,所涂薄膜的最小厚度应是多少( )
A.125nm
B.250nm
C.350nm
D.700nm
6. 用频率为v 的单色光照耀阴极K 时,能发生光电效应,变更光电管两端的电压,测得电
流随电压变更的图象如图所示。
换用频率为
3
ν的单色光照耀恰能发生光电效应。
已知电子的带电荷量为e ,普朗克常量为h ,则图中O U 为( )
A .e h 23ν
B .e hv 32
C .e hv D. e hv 2
7.甲、乙光子的能量之比为3 :2,它们都能使某种金属发生光电效应,且所产生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分别为E 1、E 2。
该金属的逸出功为( )
A .2E 1+3E 2
B .2E 1-3E 2
C .E 1+2E 2
D .
E 1-2E 2
8.夏天,海面上的下层空气的温度比上层低,我们设想海面上的空气是由折射率不同的很多水平气层组成的,远处的景物发出的或反射的光线由于不断折射,越来越偏离原来的方向,人们逆着光线看去就出现了蜃楼,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A .海面上上层空气的折射率比下层空气的折射率要大
B .海面上上层空气的折射率比下层空气的折射率要小
C .A 是景物,B 是蜃楼
D .A 是蜃楼,B 是景物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县发生8.0级剧烈地震,造成重大人员财产损失,地震波是电磁波,地震波中既有横波也有纵波
B .太阳能真空玻璃管采纳镀膜技术增加透射光,这是利用了光的衍射原理
C .相对论认为:真空中的光速在不同惯性参照系中是相同的
D .医院里用于检测的“彩超”的原理是:向病人体内放射超声波,经血液反射后被接收,测出反射波的频率变更,就可知血液的流速.这一技术应用了多普勒效应
10.探讨光电效应的试验电路及其光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如图所示。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若把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向右滑动,光电流可能增大
B .图线甲与乙是同一种入射光,且甲的入射光强度大于乙光
C .由图可知,乙光的频率大于丙光频率
D .若将甲光换成丙光来照耀锌板,其逸出功将减小
11.如图所示,真空中有一匀称介质球,一束复色光平行于BOC 从介质球的A 点折射进入介质球内,进入介质球后分成光束I 、Ⅱ,其中光束Ⅰ恰好射到C 点,光束Ⅱ射到D 点,∠AOB =60°,则( )
A .介质球对光束Ⅰ的折射率等于3
B .从A 点射进介质球的光束Ⅱ不会发生全反射
C .同时进入介质球的光束Ⅱ比光束Ⅰ先射出介质球
D .用光束Ⅰ和光束Ⅱ分别射向同一双缝干涉装置,光束Ⅱ的条纹间距比光束Ⅰ大
12.a 、b 是两种单色光,其光子能量分别为
,其,则( )
A .a 、b 光子动量之比为
B .a 、b 两色光在真空中波长之比k
b a 1=λλ C.若a 、b 入射到同一双缝干涉装置上,则相邻亮条纹的间距之比
D .若a 、b 都能使某种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则光电子最大初动能之差
二、试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8分,按要求作答)
13.(8分)如图所示是运用光电管的原理图,当频率为v的可见光照耀到阴极K上时,电流表中有电流通过。
(1)当变阻器的滑动端P向_______滑动时(填“左”或“右”),通过电流表的电流将会增大。
(2)当电流表电流刚减小到零时,电压表的读数为U,则阴极K的逸出功为_________(已知电子电荷量为e,普朗克常量h)。
(3)用不同频率的光照耀某金属产生光电效应,测量金属的遏止电压Uc与入射光频率ν,得到Uc-ν图象如图所示,依据图象求出该金属的截止频率νc=__________Hz,普朗克常量h=_________J·s.(已知电子电荷量e=1.6×10-19C,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 14.(10分)Ⅰ.如图1所示,某同学在“测定玻璃的折射率”的试验中,先将白纸平铺在木板上并用图钉固定,玻璃砖平放在白纸上,然后在白纸上确定玻璃砖的界面aa′和bb′,O为直线AO与aa′的交点。
在直线OA上竖直地插上P1、P2两枚大头针。
①该同学接下来要完成的必要步骤有______
A.插上大头针P3,使P3仅拦住P2的像
B.插上大头针P3,使P3拦住P1的像和P2的像
C.插上大头针P4,使P4仅拦住P3
D.插上大头针P4,使P4拦住P3和P1、P2的像
②过P3、P4作直线交bb′于O′,过O′作垂直于bb′的直线NN′,连接OO′.测量图1中角α和β的大小。
则玻璃砖的折射率n=______.
③如图2所示,该同学在试验中将玻璃砖界面aa′和bb′的间距画得过宽。
若其他操作正确,则折射率的精确值______测量值(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Ⅱ.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试验中,将双缝干涉仪按要求安装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从仪器注明的规格可知:双缝屏的缝间距d ,像屏与双缝屏间的距离L .然后,接通电源使光源正常工作.
①已知测量头是50分度的游标卡尺.某同学调整手轮后,从测量头的目镜看去,第1次映入眼帘的干涉条纹如图 (a)所示,图(a)中的数字是该同学给各亮纹的编号,此时图(b)中游标尺上的读数x 1=________ mm ;接着再转动手轮,映入眼帘的干涉条纹如图(c)所示,此时图(d)中游标尺上的读数x 2=15.02mm ;
②利用上述测量结果,该同学经计算得这种色光的波长λ=693 nm .已知L =700 mm ,则该同学选用的双缝屏的缝间距d =________mm .(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三、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44分。
)
15.(10分)光以︒60的入射角从空气射入折射率n=3的玻璃中,折射角是多大?光以︒60的入射 角从折射率n=3的玻璃射入空气中能发生全反射吗?说明理由。
16.(10分)麦克斯韦在1865年发表的《电磁场的动力学理论》一文中揭示了电、磁现象与光的内在联系及统一性,即光是电磁波.
(1)一单色光波在真空中传播,某时刻电场横波图象如图所示,求该光波的频率;
(2)若此图是在折射率为1.5的介质中传播的图像,该光波的频率
17.(12分)ε=2.0×10-15J 的伦琴射线使金箔放射光电子,电子在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
磁场区域内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最大半径为r ,已知r ·B =1.875×10-4 T·m,电子的质量
m e =9.0×10-31 kg ,电子电荷量e =1.6×10-19C 试求;
(1)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
(2)金箔的逸出功;
18.(12分)如图所示,透亮材料制成的圆柱形棒,其直径为d=4cm ,长为L=40cm 。
一细束光线从圆柱棒的一个底面中心垂直于底面射入圆柱棒,光线进入圆柱棒后经t=81045
34-⨯s ,再由棒的另一底面射出。
求: (1)这种材料的折射率;
(2)若从该点调整光线的入射方向,光线传播的最长时间。
(3)若从该点调整光线的入射方向,经验的全反射最多次数。
安徽省明光中学2024-2025学年其次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物理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
二.试验题
13. (1)左 (2)h ν-eu (3)14100.5⨯ 34104.6-⨯
14. Ⅰ①BD ②βαsin sin ③大于 Ⅱ①1.16 ②0.21 三.计算题 15. αsin 60sin ︒
=n 得21
sin =α,︒=30α 当从玻璃射入时23
60sin 33
1
sin =︒<==n C ,发生全反射
16.(1)Hz m s
m c f 1478105.7104/103⨯=⨯⨯==-λ
(2)Hz n c
f 14'105⨯==λ,
17.(1)r mv qvb 2
=得qb mv
r =,
m p E km 22=, mv p =联立得J m B q r E km 162
221052-⨯==
(2)J E w km 15
0105.1-⨯=-=ε
18.(1) (2) s 91078.1-⨯ (3)6次
(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B B C B A B B BD CD AB AB
BCD
(3)v s t =max nL C L s ==sin 联立可得s t 9max 1078.1-⨯≈
(3)全反射临界角
解得:
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