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益阳市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省益阳市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题;共2分)
1. (2分)下列诗作不属于普希金的一项是()
A . 《自由颂》
B . 《祖国》
C . 《致大海》
D . 《致恰达耶夫》
二、默写 (共1题;共12分)
2. (12分) (2019八下·雁江期中) 请根据提示填写相应的古诗文。
(1)青青子衿,________。
(《诗经》《子衿》)
(2)坐观垂钓者,________。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 ________,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4) ________,胡为乎泥中?(《诗经》《式微》)
(5) ________,在河之洲。
(《诗经》《关雎》)
(6)青树翠蔓,________,参差披拂。
(柳宗元《小石潭记》)
(7)蒹葭苍苍,________。
(《诗经》《蒹葭》)
(8)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________。
(柳宗元《小石潭记》)
(9) ________,君子好逑。
(《诗经》《关雎》)
(10)求之不得,________。
(《诗经》《关雎》)
(11)《小石潭记》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溪流曲折蜿蜒的句子是“________”。
(12)未果,寻病终。
________。
(《桃花源记》)
三、书写 (共1题;共9分)
3. (9分) (2020七上·阜阳期末)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父母的关爱无处不在。
每一次跌倒,他们都会拍去我们身上的泥土;每一次失利,他们都会抚慰我们烦燥的内心……他们的爱是夏日的凉风,是冬日的暖阳,是风雨中的港湾,是黑暗时的烛光。
作为子女的我们,要充满感恩之心,用实际行动去()父母,()父母,()父母。
即使是一张粗拙的贺卡,一个zhì笨的动作,也总能让他们称心舒畅。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粗拙(________)称(________)心zhì(________)笨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依次填入括号内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A . 体谅关心孝敬
B . 关心孝敬体谅
C . 孝敬体谅关心
(4)文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修辞手法
四、名著导读 (共1题;共10分)
4. (10分)名著阅读: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唐僧大惊道:“悟空,这个人才死了,怎么就化作一堆骷髅?”行者道:“他是个潜灵作怪的僵尸,被我打杀,他就现了本相。
他那脊梁上有一行字,叫做‘白骨夫人’。
” 唐僧倒也信了;怎禁那八戒旁边唆嘴道:“师父,他的手重把人打死,只怕你念那话儿,故意变化这个模样,掩你的眼泪哩!”唐僧果然耳软,又信了他,随复念起。
行者禁不得疼痛,跪于路旁,只叫“莫念!莫念!”唐僧道:“猴头,还有甚说话!出家人行善。
你在这荒郊野外,一连打死三人,倘到城市之中,人烟凑集之所,撞出大祸,教我怎的脱身?你回去罢!”行者道:“师父错怪了我也。
这厮分明是个妖魔,他实有心害你。
我打死他,替你除了害,你却不认得,反信了那呆子,屡次逐我。
”
(1)上文是《西游记》第27回的节选,该节讲述了一个精彩的故事,这个故事叫做
(2)请根据文段中对话描写,概括孙悟空和唐僧的性格特点。
五、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3分)
5. (13分) (2017七下·成都月考) 七中实验校将开展“传递爱国情,共筑中国梦”的主题教育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写出关于“爱国主义”的三个关键词,并给这段文字拟一个小标题。
今天中国独特而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直接源于“鸦片战争”以来的民族生存危机。
在开放时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不但摆脱了民族生存危机,而且成为全球化竞争中的最大受益者之一。
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离不开中国。
这时的爱国主义应当注入新的因子和意识。
它不再应当仅是一种内聚型的强烈感情,不再应当是封闭的、种族的、排外的,而应当具有理性、深沉的意识,即开放的世界观、积极的进取心、普世的价值观念。
(2)请为“传递爱国情,共筑中国梦” 主题教育活动设计两个具体的活动项目。
(3)请根据下面划线句,补写两个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
“中国梦”催生“家乡梦”,激发“我的梦”。
梦想给予拥有者强大的力量,中华民族因为梦想而在世界之林中跃马扬鞭,日新月异;
家乡会因为梦想________;
我会因为梦想________ , 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65分)
6. (30分) (2016八下·莆田期中) 阅读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人间情分
①下着梅雨的季节,令人心浮动,生活烦躁起来。
尤其是上下课时,捧抱着大叠讲义,站立在潮湿的街头,看着呼啸如流水奔涌的大小车辆,却拦不住一辆计程车,那份狼狈,无由地令人沮丧。
②也是在这样绵绵密密、雨势不绝的午后,匆忙的赶赴学校。
搭车之前,先寻觅一家书店,复印若干讲义给学生,因为时间的紧迫,我几乎是跑进去的,迅速将原稿递交从未谋面的女店员。
③那女孩有一双细白的手掌,铺好原稿,发动机器,她先复印了两张尺寸较小的,然后将两张复印稿并排成一大张。
抬起头,她微笑着说:“这样不必复印八十张,只要复印四十张就够了。
好不好?”
④我诧异地看着她继续工作,在复印机一阵又一阵的光亮闪动里,也诧异地看着她的美丽。
原本,她长的五官平凡无奇,然而,此刻当我的心灵完全沉浸在这样宁谧的气氛中,她不再是个平凡的女孩。
⑤我看着她仔细地把每一张纸整齐裁开、叠好,装进袋子,连同原稿还给我。
付出双倍劳动,却只换来一半的酬劳,她主动做了,还显得格外光彩。
⑥离开的时候,我的脚步缓慢了些。
焦躁的感觉,全消散在一位陌生人善意的温柔中。
并且发现,即使行走在雨里,也可以是一种自在心情。
⑦第二次去澎湖,不再有亢奋的热烈情绪,反而能在阳光、海洋以外,见到更多的更好的东西。
⑧望安岛上任意放牧的牛群;刚从海中捞起的白色珊瑚,用指甲轻划,会发出“铮”的声响。
夏日渡海,从望安岛到将军屿,一个距离现代文明更远的地方。
有些废弃的房屋,仍保留着传统建筑风格,只是屋瓦和窗棂都绿草盈眼了。
岛上看不见什么人,可以清晰听见鞋底与水泥地的摩擦声,这是一个隔绝的世界呢!
⑨转过一丛丛怒放的天人菊,在某个不起眼的墙角,我被一样事物惊住了﹣﹣一部蓝色的公用电话。
⑩不过是一部公用电话,市区里多得几乎感觉不到;然而,当我想到当初设置计划,渡海前来装置、架接海底电缆……那么复杂庞大的工程,只为了让一个人传递他的平安或者思念,忍不住要为这样妥帖的心意而动容了。
⑪一个月的大陆探亲之旅,到了后期已如残兵败将,恨不能丢盔弃甲。
大城市的火车站规模不小,从下车的月台到出口,上上下下攀爬许多阶梯,那些大小箱子早超过我们的负荷能力了。
⑫那一次,在南方的城市,车站阶梯上,我们一步也挣不动,只好停下来喘息。
一个年轻男子从我们身边走过,像其他旅客一样,而不同的是他注视着我们,并且也停下来。
⑬“我来吧!”
⑭他温和地说着,用卷起衣袖的手臂提起大箱子,一直送到顶端。
我们感激地向他道谢,他只笑一笑,很快地隐遁在人群中。
⑮身着白色衬衫的背影,笑容像学生般纯净,是我在那次旅行中最美的印象了。
⑯现代人因为寂寞的缘故,特别热衷于“谈”情“说”爱;然而又因为吝啬的缘故多构筑在薄弱的基础上。
⑰有时候,承受陌生人的好意,也忍不住自问,我曾经替不相干的旁人做过什么事?
⑱人与世界的诸多联系,其实常常是与陌生人的交接,而对于这些人,无欲无求,反而能够表现出真正的善意。
⑲每一次照面,如芰(jì)荷映水,都是最珍贵而美丽的人间情分。
(1)本文一共讲述了三件事,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
这几件事的共同点是什么?
(2)我为什么诧异?为什么那女孩“五官平凡”,我却觉得她“美丽”而且“不平凡”?
(3)为什么离开复印店的时候,“我”的脚步放慢了?(用原文回答)
(4)在澎湖的小岛上,看到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电话,为什么让我如此动容?
(5)从作者对车站帮我拿行李的男子的描写中可以看出这位男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6)经济建设,吸引外资,促进合作,离不开软环境建设,“软环境”就是本文提到的人与人之间,与陌生人之间,甚至不曾谋面的人之间的相处状况。
通过阅读,结合现实,你对身边软环境的建设有何感想和建议?
7. (35分)课外精选美文阅读。
旧土
宁新路
①父亲把一堵旧墙拆了,和成泥巴,打成土坯,砌房子,抹墙皮二旧培的土看上去很老了,老的有点儿像姜黄色了,老人们说是唐朝的,甚至说是秦朝的.反正是久远留下来的墙,这墙的土跟地里的不一样,太陈旧了。
②我担心老成这样子的旧土,打成土坯,砌成房子,抹成墙皮,用不了多长时间,墙会像枯木一样,渐渐松散、倒掉。
我劝父亲不要用这样的泥土砌墙、盖房,父亲一点儿也没理我的话,不但把那堵很长的大墙拆了,而且还把墙底下的土也挖出来和成了泥。
我对父亲的做法很生气,理怨父亲,你用这么陈旧的泥土盖房子,心里到底有没有儿孙?父亲说,泥土有什么老不老的,泥土从来不会老;再老的泥土,见了水,和成泥,就是新泥;打成土坯,土坯就是新的;砌成墙,墙就是新的;盖成房子,房子就是新的,放心往吧……果然.这老墙的土,和成泥很耐用,打成土坯很硬实,砌成墙很敦实,抹上墙很诊酬贰。
③父亲的选择是对的。
用旧土和泥巴砌成的培,比地里挖的新土有钻度.付风耐雨耐晒,这三十多年过去了,房子结结实实,院墙稳稳当当。
父亲在这里住了二十多年,离去十多年了,如今他的子孙住着,墙皮旧了,墙体还是好好的,粉别了几次。
还如新房似的。
④由此,我对旧土有了新的认识,我感到泥土是一种神奇、有生命而永远不死的物质。
⑤一块荒芜千万年的土地,看上去静静地沉睡在那里,甚至不长一草一木,你以为它早已死去,其实不然,如若浇上一瓢水,这喝了水的土,不管是黄土、红土、黑土,立刻就会变得灵动了起来,像睡醒了似的,黄土就会变得更黄,红土变得更红,黑土变得更黑—泥土活了。
⑥这喝了水被水唤醒了的旧土,你不动它,恍若永远在水中,它是醒着的;你若动它,它便会越来越有灵性。
一旦被捏、揉、搅、捶、打过,泥就全醒了,倘若揉、搅、捶、打的时间更长,泥就会越鲜亮、越精神、越拈,甚至会灵气十足。
这时候的泥好似有了筋有了骨,有了柔软轻盈的生命,打成土坯也好,烧成砖瓦陶瓷也好,就看你想让它成为什么,它就会让它的生命绽放出千姿百态的形状。
⑦一片毫无生机的土地,能给你的触发是枯涩的,你想象不出来这片寂寞的旧土,会长出什么来。
它会长出金黄色的庄稼、香钳的苹果、参天的大树,变成碧波荡漾的林海吗?不需要你投入满地黄金,不需要你苦苦膜拜,只要你给它水,让它喝足了醒来,你撒下的种子,就会长出你要的东西。
黄土高原荒凉,是泥土讨及那个地方吗,江南绿树成荫,是泥土偏爱那个地方吗?永远在等待种子和雨水。
不论是黄土还是红土一等待的不是荒芜,是唤醒它
的水。
旧土永远在等待种子和雨水。
⑧那村边一望无际的田野,是什么时候成为耕田的?说明这片地耕种了几千年了。
几千年来每年都春播秋收、地下挖出了秦朝的砖汉朝的瓦,还有唐朝的锄头,那它滋养了村里祖祖辈辈的人,还有那些牲口。
耕种它的人,几千年来从这地里“冒”出来,死了又被理到这片地下。
地被耕来耕去,人生生死死,这地几千年来有可能一年也没有闲过,会老了吗?我捧起这老田里的泥土。
湿润润的,油黑黑的。
孕育的小麦正在抽芽,哪像耕耘了几千年的土地,简直像年轻的母亲,正在哺育着孩子。
我坚信,只要给它水的滋养给它足够的肥料,这田地的旧土,永远是年轻的,永远也不会老去。
⑨每一捧旧土,都不可小看。
每一捧旧土,无不经受了数亿年的风霜雪雨,无不经受了数不清的践踏和摧残,无不见证、饱尝和承载了死的悲惨、血泪与世间残酷。
被屠刀,被烈火,甚至被炮弹蹂猫过的泥土,喝过雨水,照样会活,照样会新,像新的泥土一样。
这就是旧土。
旧土承载世间万物,承受了天地间风雨雷电的摧残承受了人和动物的一切暴行,包含和消融了发生在大地上的所有污垢、但旧土不旧一旧土在一滴水的滋润下,依然是生机勃勃的精灵。
丑陋和罪恶。
尽管它是负重和苦难的,
⑩我膜拜大地,敬仰旧土。
(有删改)
(1)第②段中作者说“我对父亲的做法很生气。
埋怨父亲”,作者为什么埋怨父亲?
(2)文章第④段有什么作用?说说你的看法。
(3)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⑥段中画线的句子。
(4)怎么理解第⑦段“旧土永远在等待种子和雨水”这个句子的含义?
(5)请对第⑧段这老田里的泥土“像年轻的母亲,正在哺育着孩子”作简要品析。
(6)把文章结尾段删去好不好?请简要分析。
(7)本文的题目能否换成“旧土与水”?请说出理由。
七、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0分)
8. (10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划线字词的意思。
①元方时年七岁________
②尊君在不________
③元方入门不顾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3)下列对文意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期行”是指陈太丘与他的朋友约好一起出行,交代了故事的起因。
B . “怒”与“惭”写客人被陈元方反驳前后的神态变化不仅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同时也表明客人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
C . 这则故事写了陈太丘、友人和陈元方三个人的活动,重点写的是陈太丘和友人之间的活动。
D . 小元方能指出父亲的朋友“期日中”而“日中不至”是“无信”,“对子骂父”是“无礼”,可见他明白事理,落落大方。
八、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9. (5分)(2012·陕西)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逗号,表示句子中较小的停顿,说明句子的意思好没有表达完毕。
这正如生活一样,我们所经历的每一件事,其实只是慢慢人生中的一个逗号,后面的路还很长……
请以“逗号”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不少于600字;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得透露真实的人名、校名等相关信息。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1题;共2分)
答案:1-1、
考点:
解析:
二、默写 (共1题;共12分)
答案:2-1、
答案:2-2、
答案:2-3、
答案:2-4、
答案:2-5、
答案:2-6、
答案:2-7、
答案:2-8、
答案:2-9、
答案:2-10、
答案:2-11、
答案:2-12、
考点:
解析:
三、书写 (共1题;共9分)答案:3-1、
答案:3-2、
答案:3-3、
答案:3-4、
考点:
解析:
四、名著导读 (共1题;共10分)答案:4-1、
答案:4-2、
考点:
解析:
五、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3分)答案:5-1、
答案:5-2、
答案:5-3、
考点:
解析:
六、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65分)答案:6-1、
答案:6-2、
答案:6-3、
答案:6-4、
答案:6-5、
答案:6-6、考点:
解析:
答案:7-1、
答案:7-2、答案:7-3、答案:7-4、
答案:7-5、
答案:7-6、
答案:7-7、
考点:
解析:
七、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0分)
答案:8-1、
答案:8-2、
答案:8-3、
考点:
解析:
八、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答案:9-1、
考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