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作者:丁占达
来源:《新课程·教师》2010年第04期
教育为本,德育为先。
德育的教育必须渗透在传授知识当中,这样就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有色有味、有趣有情、极赋实效。
就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思想教育应该摆在语文教学的首位
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
依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特点,向学生进行理想教育、爱国教育、传统教育,使之从小就懂得做人的道理。
为他们的人生奠定下坚实的根基。
二、德育教育要体现在语文的教学活动中
小学阶段是对学生进行社会公德,良好行为习惯教育的最佳时期,在教学中的满堂说和脱离实际、枯燥无味的空洞说教,不但激不起其兴趣,而且会使小学生厌倦,只有把知识与趣味结合起来,才能让孩子从中受到教育,受到启发,达到较好的效果。
三、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要把握儿童心理特征
小学语文教师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儿童,他们知识面窄、贪玩、好动,这是他们的弱点,但他们心灵纯洁好奇、好表现、喜问、喜听、争强好胜,则是其优点。
根据这些特点,在教学时就要善于引导。
为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讲课要考虑到主动、形象、有趣,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让他们有意注意使其进入角色。
使其在增长知识中,培养良好的个性、懂道理、做新人。
在语文教学中掌握儿童心理特征,激发兴趣。
学生虽然年幼,可心灵十分纯洁,他们都希望表扬,表扬会使他们自尊自荣。
为此,要常用激励性的语言进行批语,在班里表扬。
对于犯错误的学生,他们也不想失面子,因此,要正确把握处理,慎重对待。
四、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要把握好阶段性,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同样是教育的主体,在思想品德教育上,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表现在自我教育、自我养成。
对学生的德育要求就是规范学生的行为,而规范小学生的行为就是要认真落实小学生守则,就小学生来说,德育教育也有阶段性。
它包括两层含义:一层是教育工作的整体阶段,即根据学生中普遍的、倾向性的问题,有侧重点地突出一个重点,解决某一个问题;另一层是教育内容的分段进行,即:低、中、高年级的教育内容就不一样,所以语文教师要根据语文教材的内容突出德育教育的各段重点,在教低年级时,注意从懂得入手,让其知道自己是中国人,知道国旗、国歌、国徽、首都等等,懂得少先队的基本知识。
在教中年级时,重视对学生进行国家和民族知识的传授,使其懂得今天的幸福学习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从而使他们珍惜时间、刻苦学习。
小学生的行为准则必须使每个学生明白,而学生守则的落实必须靠广大学生自己,就是说要教育学生自我管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语文教材《邱少云》《张海迪》等教材的教学,都让学生写心得、写体会,联系实际对自己拟定奋斗目标和要求,学习要求,纪律要求、卫生要求、艰苦朴素要求等。
结合单元教材写作文重点。
记人就记本班学生、写事就写本班事情。
这样班级里模范同学生先进事迹就得到了彰显,使学生学有方向,赶有目标,班级的样样工作都能走在前面。
学生个人的集体荣誉感、自尊感、自强感就会增强。
德育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系统工程之一。
强化小学德育教育工作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首要任务。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有正确处理德育和教学的关系做到寓德育教育于知识教学之中,使二者融为一体,把握教材的思想性,遵循德育教育的阶段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意组织活动的实际性,长期坚持,才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