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综合练习试题D卷 附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区县) 姓名 准考证号 ………密……….…………封…………………线…………………内……..………………不……………………. 准…………………答…. …………题…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综合练习试题D
卷 附答案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120分钟,本卷满分为15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 )是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

A .生产力 B .政治制度 C .科学技术 D .文化
2、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这叫作( )。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惩罚 D .消退
3、在老师指导下,学生利用图示方式对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以促进自己所学知识的掌握。

学生采用的这种学习策略是( )。

A.复述策略 B.精加工策略 C.监控策略 D.组织策略
4、在近代教育史上,反对思辨,主张用实证方法研究知识价值,提出教育的任务是教导人们为完美生活做准备的教育家是( )。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斯宾塞 D.卢梭
5、规刘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积极思考,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这说明他的那种教学能力比较突出?( )。

A.教学知识能力 B.教学反思能力 C.教学监控能力
D.教学操作能力
6、西方教育史上,首倡“从做中学”的是( )。

A 、布鲁纳 B 、康德 C 、杜威 D 、卢梭
7、德育过程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一分为二”辩证法和认识论的德育原则是( )。

A.发扬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 B.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C.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D.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
8、学校全面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 )。

A.班主任工作 B.学科教学 C.品德教育 D.教学管理
9、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认为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的是( )。

A 、赫尔巴特 B 、裴斯泰洛奇 C 、洛克 D 、杜威
10、明确提出“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 )。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D.赞可夫
11、5.我国2006年修订后颁布的《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由( )。

A.地市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B.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C.乡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D.镇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12、下大雨的时候,小王被雨淋到,他迅速跑回家,发现自己并没有淋得很湿。

以后,每当下雨小王都跑得很快。

这是( )。

A .条件反射
B .逃避条件作用
C .回避条件作用
D.顿悟
13、教育的本质特点是()。

A.影响人的身心发展
B.促进社会发展
C.有目的地培养人
D.完善人的自身生产
14、在张老师组织的百人大合唱中,如果増加一至两个人,小红感觉不到音量的变化,如果增加到十个人左右时,小红就能明显地感觉到音量的变化,这种刚刚能使小红感觉到的音量变化的最小差异称为()。

A.绝对感觉阈限
B.绝对感受性
C.差别感觉阈限
D.差别感受性
15、我国古代的“六艺”可看作是最早的()。

A、活动课程
B、综合课程
C、分科课程
D、核心课程
16、在教育史上,提出著名的“白板说”和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的学者是()。

A.夸美纽斯
B.洛克
C.裴斯泰洛齐
D.赫尔巴特
17、在思维训练课中,老师让大家列举纽扣的用处,小丽只想到扣衣服,却想不到......其他用途,这种现象说明()。

A.功能迁移
B.功能固着
C.功能转换
D.功能变面
18、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属于()。

A、课程目标
B、课程实施
C、教学任务
D、课程评价
19、耶克斯和多德森在研究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时发现()。

A.动机越低,学习效率越高
B.任务难度不同,其最佳动机强度不同
C.动机越高,学习效率越高
D.任务难度不同,其最佳动机强度相同20、“自信、坚强、勤奋”描写的是人的哪种心理特征?()
A.气质
B.性格
C.能力
D.动机
21、按照苛勒的观点,学习的本质是()。

A.形成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结
B.主动形成认知结构
C.构造一种“完形”
D.对环境条件的认知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在当前,如果学校教育不能保证家长所期望的教学质量,家长就有权拒绝送学龄儿童上学。

2、教育可以改变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方向。

3、教学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4、盲人失去视觉,通过实践活动使听觉更加敏锐的现象是感觉的补偿。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贯彻教育影响一致性与连贯性德育原则的基本要求。

2、简述学习策略的类型。

3、教师如何写好教案?
4、何谓德育目标,制定德育目标的主要依据有哪些?
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
1、大学毕业不久,我就担任了初二(1)班的班主任,一天中午,一个学生急匆匆跑来说:“老师,小杨不知为什么事正和二班老师争吵,还骂老师了。

”我赶紧过去问缘由。

得知二班的卫生区有几片废纸,被学校的值日生扣了分,据说二班有学生看见他正好走过,就告诉王老师,认为他扔的。

于是王老师就找到小杨,并训斥了他。

小杨不服气,就骂老师“瞎了眼”,结果惹恼了老师。

我当时也很生气:“小杨,就算你没扔,也要好好和王老师说明,怎么可以骂老师么?”“他根本不听我说,劈头盖脸训斥我……”见他如此冲动,我知道说什么都没用,要等待时机。

机会终于来了,在学校举办的秋季运动会上,我充分发挥了小杨热爱体育的特长,引导他为班级参加的体育项目出谋划策,协助体育委员组织,我鼓励他报了大家都未参加的3000米长跑,对此,我对他提出表扬,并号召全班同学向他学习。

运动会那天,小杨的3000米长跑得了冠军,成了班级最亮的一颗星,很多同学和他拥抱,给他送水、送毛巾,为他热烈鼓掌,使他感到了集体的力量和温暖,会后我找他谈心:“小杨,运动会证明了你的实力,说明你是一个不甘落后的好学生,我相信你也会在其他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取得好成绩。


“老师你真的相信我吗?”“我当然相信你。

”他的眼中闪烁出激动的亮光,突然说:“那么老师,你也相信那天的废纸不是我扔的吗?我敢对天发誓,真不是我扔的。

”看到他委屈又可笑的样子,我笑了:“我相信你,当时我就相信不是你干的!”“真的吗?”他很惊讶也很高兴。

”“可你也有错,知道错在哪里吗?”他有些不好意思的低下头:“知道老师,我会跟王老师道歉的,您放心!”
此后,小杨同学各方面有了长足的转变。

问题:
(1)案例中的“我”主要贯彻了哪些德育原则?
(2)请结合案例加以分析论述
2、小王是班上出了名的“调皮鬼”,上课不专心,课后追逐打闹,乱花钱,无节制,甚至连乘车回家的钱都向老师借。

老师找他谈话后,他答应改正,但并无实际行动。

假如你是小王的老师,你将如何运用德育的有关知识来解决这一一现实问题。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B
2、C
3、答案:D组织策略
4、C
5、D
6、C(答案解析)从做中学是美国现代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1859-1952)的全部教学理论的基本原则。

杜威认为,“所有的学习都是行动的副产品,所以教师要通过‘做’,促使学生思考,从而学得知识。


7、【答案】A。

解析:“一分为二”即要求辩证看待问题,辩证看待学生的过与失,凭借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促进学生品德发展。

故本题选A。

8、B
9、答案:A
10、B
11、B
12、B
13、C
14、C
15、答案:C
16、B
17、答案:B功能固着
18、答案:B
19、【答案】B。

解析: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任务难度不同,其所需要的动机强度也不同。

在学习较复杂的问题时,中等偏低的动机强度最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在学习中等强度的问题时,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呈倒U形曲线关系;在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是线性的关系,即动机强度越高,学习效率越佳。

20、B
21、C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此说法是错误的。

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保障的公益事业。

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依法保证其按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

2、错误。

本题考查的是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之间的关系。

首先,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具有制约作用,其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教育领导权、受教育权利、部分教育内容;其次,虽然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具有影响作用,但其不能够改变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方向。

3、【参考答案】正确。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

在教学活动中是指教师不能只传授知识给学生,还要发展学生学习的能力。

4、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感觉的补偿作用是指一种感觉的丧失可由其他感觉来弥补。

盲人失去了视觉机能,会增强其听觉、嗅觉、触觉等感觉的感受性,以发挥其补偿作用。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贯彻教育影响一致性与连贯性德育原则的基本要求:
(1)要统一学校内部的多种教育力量。

校长、班主任、各科教师和全体职工,要形成教育的合力。

(2)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

学校应与家庭和社会有关机构建立和保持联系,形成一定的制度,及时或定期交流情况,研究学生的教育状况,制定相互配合的方案,分工负责,共同努力,控制和消除环境中的不利影响。

(3)对学生进行德育要有计划、系统地进行,做好衔接工作,使对学生的教育前后连贯一致。

要防止时紧时松,时宽时严,断断续续。

2、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

根据迈克尔等人1990年做出的分类,可将学习策略分为三部分:第一类是认知策略,认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即信息加工的策略。

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

第二类是元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即对信息加工过程进行调控的策略,包括对自己认知过程的了解和控制策略,有助于学生有效地安排和调节学习过程。

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

第三类是资源管理策略,是指有效地管理和利用环境和资源,以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包括时间管理策略、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资源利用策略。

3、【参考答案】教案即课时计划,是教师备课中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教学方案。

写课时计划,一般按以下步骤进行:进一步研究教材,确定教学重点和要解决的难点;确定本课时的教学目的;考虑进行的步骤,确定课的结构,分配教学进程中各个步骤的时间;考虑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具的准备和使用方法即板书设计;最后写出课时计划。

4、德育目标是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

制定德育目标的主要依据有:(1)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

(2)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

(3)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

(4)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

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
1、(1)①德育的疏导原则②因材施教原则③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④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2)首先,教师的做法体现了疏导原则。

材料中,当小杨同学激动,与老师发生争执时,教师没有立刻发作,辱骂学生,而是采用冷处理,并不是与小杨发生争执等待时机;后来借运动会循循善诱,让学生自己认识到问题,取得了良好的德育效果。

其次,教师的做法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德育原则。

教师根据小杨在跑步方面的特长,鼓励他积极参加运动会角逐,让小杨通过运动会实现自己的价值,提升中集体自豪感,促进个人在其他方面的发展。

第三,教师的做法体现了利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材料中,教师在比赛前鼓励他挑战自己,积极训练;比赛后,又利用这个机会给予表扬,引导他在其它方面严格要求自己。

最后,教师的做法体现了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材料中,教师一方面对于学生的体育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表扬,另一方面也给学生提出了纪律要求,让学生更加严格要求
自己。

2、(1)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过程。

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净可以概括为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和培养道德行为习惯。

所以,在解决小王品德问题的过程中既要提高小王的道德认识,又要重视道德情感、意志和行为的培养。

(2)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的,教师应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来提升小王的思想品德修养。

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积极的活动和交往过程中逐步形成发展并表现出来,从而进一步接受其检验的。

形成一定品德的目的也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和参与社会新生活的创造,因此教育者应把组织学生进行社会活动和开展社会交往看成德育过程的基础。

(3)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是一个思想内部的转化问题。

德育过程既是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体思想品德的过程,又是个体品德外化为社会道德行为的过程。

要实现矛盾向教育者期望的方向转化,教育者既要给受教育者创造良好的外因,又要了解受教育者的心理矛盾,促使其积极接受外界的教育影响,有效地形成新的道德品质。

德育过程也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统一过程。

教育者要注意提高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能力。

(4)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

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注意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变化,坚持长期抓;又要注意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的反复性,注意反复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