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时间表》教案(word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间表。

(教材第72~73页)
1.结合具体情境了解不同区域的时间差异。

2.能运用所学时间知识计算经过时间,制定自己的作息时间表。

3.逐步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并合理安排时间的意识,以及充分利用时间的良好习惯。

重点:能运用时间知识计算经过的时间。

难点:制定自己的作息时间表。

课件。

师:在同学们的日常生活中,每天起床、上课、休息,爸爸妈妈每天上班、下班都有一定的时间。

时间就像生命一样,我们要珍惜时间,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制定时间表的问题。

【设计意图:告诉学生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时间表,了解时间表的实际应用价值。


师: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课件出示教材第72页情境图)
学生可能会说:
•早晨8点北京的小兰已经开始上课了,而乌鲁木齐的古丽早晨8点才刚刚起床穿衣服。

•新疆的日出时间比北京晚大约2时。

师:我们的祖国非常广大,我国最东边的上海看到了日出的时候,我国最西边的帕米尔高
原还是满天星光的夜晚。

所以当北京的小兰开始上课的时候,因为时差关系,新疆乌鲁木齐的古丽才刚刚起床。

看一看“北京启明小学上课时间表”和“新疆民族小学上课时间表”,说一说有什么异同。

(课件出示教材第72页两所小学上课时间表)
生1:上午8时小兰正在上课,而新疆的古丽刚刚起床。

生2:古丽上午10时才开始上第一节课,每节课也是40分。

生3:北京启明小学的午休时间是11:35~13:00;而新疆民族小学的午休时间是
13:35~15:00。

……
师:上午第二节课,小兰和古丽都看了一下表,她们看到的可能分别是下面哪个时刻?你是怎么知道的?跟小组同学说一说。

(课件出示教材第72页钟面图)
学生进行思考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把你的想法跟大家交流一下吧。

学生可能会说:
•想知道小兰和古丽第二节课看表看到的是哪块表,就必须知道她们各自第二节课上课
的时间段,根据时间段来确定第二节课的时间范围,就能知道她们各自看到的是什么时刻的
钟表了。

•因为小兰的第二节课是8:50~9:30,只有第一个钟面上的时间9:10在这个范围内,所以小兰看到的应该是第一个钟面;古丽上第二节课的时间是10:50~11:30,只有第三个钟面上的时间11:20在这个范围内,所以古丽看到的应该是第三个钟面。

师:第二个钟面上是什么时间?这时候的小兰和古丽可能在干什么?
生:第二个钟面上的时间是8:45,这时候正是北京启明小学第一节课后的课间活动时间,
小兰可能在跟同学们进行课间游戏呢;新疆民族小学是从10:00开始上第一节课的,所以这时候的古丽可能还在家做上学前的准备呢。

师:分析得有道理。

你能根据小兰和古丽的话,将时间表补充完整吗?先自己试一试,再和小组同学交流。

学生自己思考后进行小组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你是怎样补充时间表的?先说一说你的想法吧。

生1:小兰从13:00开始上两节课,我们已知每节课的时间是40分,所以第五节课的时间
是13:00~13:40;第五节课之后是1时的大课间,即13:40~14:40;这样第六节课的时间是
14:40~15:20。

时间表如下:
北京启明小学的上课时间表:第五节13:00~13:40
大课间13:40~14:40
第六节14:40~15:20
生2:古丽说下午从15:00开始先上两节课,新疆民族小学每节课的时间也是40分,所以
第五节课的时间是15:00~15:40;之后是10分的课间活动,然后是第六节课15:50~16:30;最
后是1时的课外活动,所以就是16:30~17:30。

时间表如下:
新疆民族小学上课时间表:第五节15:00~15:40
第六节15:50~16:30
课外活动16:30~17:30
【设计意图:感知作息时间表的制作方法,为制作自己的作息时间表作好铺垫。

学生学会计算经过的时间,并从作息时间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会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


师:今天你学会了什么?回家后制作一张自己的作息时间表,科学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

【设计意图:回顾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了解到作息时间表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明
确作息时间表的作用和意义,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A类
1.你能根据图意写出小明星期天的作息时间表吗?
(考查知识点:制作作息时间表。

能力要求:运用所学知识根据要求安排作息时间表。

)
B类
2.同学们去游玩,路线图如下:
另外吃午饭、活动用去3时。

(1)从学校出发到返回学校共用去( )时( )分。

(2)如果准备在下午3时20分回到学校,应在早上( )时( )分出发。

(考查知识点:计算经过时间。

能力要求: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1.早晨7:05起床刷牙上午9:30读书学习
下午6:40看电视晚上9:35上床睡觉
B类:
2. (1)7时45分
(2)7 35
教材第73页“练一练”
1. (1)40 画一画略。

(2)在吃早饭在读书
(3)14:30~15:40 18:00~18:25
2.略
买文具。

(教材第47~49页)
1.认识中括号,了解中括号的作用。

2.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重点:掌握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难点: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熟练地进行运算。

课件。

同学们经常去文具店买东西吗?
仔细观察这幅图片(课件出示:教材第47页情境图),从中你找到了哪些有用的数学信息?
学生交流。

汇报:计算器每个22元,铅笔盒每个18元,圆珠笔每支4元,钢笔每盒24元。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交流。

汇报:
1.买4支圆珠笔多少元?
2.钢笔每支多少元?
3.买3个计算器多少元?
4.买3个计算器和1支钢笔要多少元?
……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研究第4个问题:买3个计算器和1支钢笔要多少元?
1.需要多少元呢?你能独立完成吗?
学生试做,教师巡视。

汇报:求买3个计算器和1支钢笔要多少元,可以用3个计算器的钱加1支钢笔的钱。

22×3=66(元) 24÷4=6(元) 66+6=72(元)
答:买3个计算器和1支钢笔要72元。

2.谁可以列成综合算式?
学生交流。

汇报:22×3+24÷4。

谁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小组讨论、交流。

汇报:这个算式里含有加、乘、除两级运算,应该先算乘除,后算加法。

22×3+24÷4
=66+6
=72(元)
练习:先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35+65×40÷512×(153-83)÷8
师:第二道有小括号,应该怎么办?
生: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小结:在一个算式里含有两级运算,应先算第二级运算,再算第一级运算,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完成教材第48页“练一练”第3题。

先请学生说出每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3.你能添上括号使9÷3×5-2=1吗?(课件出示:教材第48页“试一试”例1)
学生交流。

汇报:只使用小括号能行吗?怎么办?
请中括号[ ]来帮忙。

9÷[3×(5-2)]
=9÷[3×3]
=9÷9
=1
小结:当我们需要改变运算顺序时,如果只有小括号不行,那我们就可以请中括号来帮忙。

计算时,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完成教材第49页“练一练”第6题。

要求:先让学生说出每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小结:老师这里还有一个歌谣,能帮助你记一下运算顺序呢,读一读,试一试。

混合式题要计算,明确顺序是关键。

同级运算最好办,从左到右依次算。

两级运算都出现,先算乘除后加减。

遇到括号怎么办?小括号里算在先。

中括号里后边算,次序千万不能乱。

每算一步都检验,又对又快喜心间。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歌谣的形式,记忆混合运算的顺序,学生既喜欢,又记得牢固。


1.做教材第48页“练一练”第2题。

指名让学生板演。

2.做教材第49页“练一练”第4题。

指名让学生板演,纠正时说一说运算顺序。

4.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说给你的小伙伴听听。

学生汇报,教师适时补充。

【设计意图:课后练习同步课堂教学,能起到“趁热打铁”的非常效果。

个别指导,及时发现漏洞,针对性强。


买文具
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混合式题要计算,明确顺序是关键。

同级运算最好办,从左到右依次算。

两级运算都出现,先算乘除后加减。

遇到括号怎么办?小括号里算在先。

中括号里后边算,次序千万不能乱。

每算一步都检验,又对又快喜心间
A类
1.先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算一算。

900-189+11 100÷4+36
[196-(96+4)]÷6234÷[(51-48)×3]
(考查知识点: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能力要求:能熟练掌握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
B类
2.比一比,算一算。

15×(39-30)÷3(185-35)÷(180÷6)
15×[(39-30)÷3] 72÷[(12+24)÷9]
(考查知识点: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能力要求:能熟练掌握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1. 722 61 16 26(说运算顺序略)
B类:
2. 45 5 45 18
教材第48页“练一练”
1. 略
2. 270÷3-140÷2=20(千米)
3.722 575 1932 154 68 158
4.72 234 72 26
5.(1)(答案不唯一)6×3+2+4=242×6+3×4=24(2)略
6.16 192 18 50
7.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