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下的新型电网规划体系探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5
2019.8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昆山市供电公司 张 艳 陈黎华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迅速发展,
无论是数据的变化速率,还是数据的
新增种类都在不断更新,数据研究变
得越来越复杂,这意味着“大数据时
代”到来。
2011年,互联网数据中心
(internet data center,IDC)将大数据
重新定义为:在大数据原有的三维特
征——数量、多样、速度基础上,增
加了另一新的特征——“价值”。
这
就意味着每一个精准的结果都具备独
自的“价值”。
新的发展形势下,电力企业数据
量不断增加,同时也给企业对数据处
理工作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大数据下电网规划体系的现状
数据质量较低,数据管控能力
不强。
大数据时代中,数据质量的高
低、数据管控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了
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目前,
电力行业数据获取的及时性、完整
性、一致性等方面的表现均不尽人
意,数据源的唯一性、及时性和准确
性亟须提升,部分数据尚需手动输
入,采集效率和准确度还有所欠缺,
行业中企业缺乏完整的数据管控策
略、组织以及管
控流程数据共享不畅,数据集
成程度不够。
大数据技术的本质是从
关联复杂的数据中提升单个数据的价
值,单一类型的数据即使体量再大,
缺乏共享集成,其价值就会大打折
扣。
目前电力行业缺乏行业层面的数
据模型定义与主数据管理,各单位数
据口径不致。
行业中存在较为严重的
数据壁垒,业务链条间也尚未实现充
分的数据共享,数据重复存储且不一
致的现象较为突出。
防御能力不足,信息安全面临挑
战。
电力大数据由于涉及到众多电力
用户的隐私,对信息安全也提出了更
高的要求。
电力企业数据覆盖范围极
广,各单位防护体系建设不平衡,信
息安全水平不一致,特别偏远地区单
位防护体系尚未全面建立,安全性有
待提高。
承载能力不足,基础设施有待
大数据下的新型电网规划体系探究
完善。
电力数据储存时间要求以及海
量电力数据的爆发式增长对基础设施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电力企业虽
大多已建成一体化企业级信息集成平
台,能够满足日常业务的处理要求,
但其信息网络传输能力、数据存储能
力、数据处理能力、数据交换能力、
数据展现能力以及数据互动能力都无
法满足电力大数据的要求,尚需进一
步加强。
相关人才欠缺,专业人员供应不
足。
大数据是一个崭新的事业,电力
大数据的发展需要新型的专业技术人
员,例如大数据处理系统管理员、大
数据处理平台开发人员、数据分析员
等。
而当前行业内外此类技术人员的
缺乏将会成为影响电力大数据发展的
46
2019.8
一个重要因素。
迈向电力大数据时代
电力大数据关键技术
基于大数据产业链的定义,电力大数据的关键技术既包括数据分析技术等核心技术,也包括数据管理、数据处理、数据可视化等重要技术。
数据分析技术:数据挖据、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具体是指电网安全在线分析、间歇性电源发电预测、设施线路运行状态分析等技术。
由于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性,相比其他行业,电力大数据对分析结果的精度要求更高。
数据管理技术:关系型和非关系型数据库技术、数据融合和集成技术、数据抽取技术、数据清洗和过技术,具体是指电力数据ETL(Extract,Transfer和Load,即抽取,转换和装载)、电力数据统一公共模型等技术。
电力数据质量本身不高,准确性、及时性均有所欠缺,也对数据管理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数据处理技术:分布式计算技术、内存计算技术流处理技术。
具体是指电力云、电力数据中心软硬件资源虚拟化等技术。
近几年电力数据的海量增
长使得电力企业需要通过新型数据处理技术来更有效的利用软硬件资源,在降低投入,维护成本和物理能耗的同时,为电力大数据的发展提供更为稳定、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
数据展现技术:可视化技术、技术流展示技术、空间信息流展示技术等,具体是指电网状态实时监视、互动屏幕与互动地图、变电站三维展示与虚拟现实等技术,电力数据种类、指标复杂,加以未来的用户双向互动需求,需要大力发展数据展现技术,提高电力数据的直观性和可视性,从而提升电力数据的可利用价值。
规划先行、加快示范
设定长期的电力大数据应用策略,积极开展前期研究,结合电力业务性质以及发展需求,从数据规模以及增长情况、多样化程度,以及数据分析的需求等方面出发,全方位论证电力大数据的发展方向和道路,制定中长期电力大数据发展规划,设立切合实际的目标和优先级、明确的预算和期限。
在规划的基础上,面向电力生产、用户用电、企业运营等数据量大的领域,结合实际情况,找准最易实施、最易出效果、需求最迫切的环
节,引导行业厂商参与,关注电力工业共性需求和特点,快速开展电力大数据实践应用,从简单分析到深入分析,到实现智能挖掘,循序渐进。
数据治理、行业共享
建立完整的电力数据管控流程和电力数据责任体系,对电力数据进行从数据获取到数据加工,到数据分发再到数据使用的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在提升电力数据管控能力的基础上,开展数据治理和数据质量评估,有效提升电力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打破电力行业中企业之间、业务之间数据壁垒,推动电力企业间的数据开放共享,建设电力行业统一的元数据和主数据管理平台,建立统一电力数据模型和行业级电力数据中心,开发电力数据分析挖掘的模型库和规则库,挖掘电力大数据价值,面向行业内外提供内容增值服务。
人才培养、生态建设
过去的人才往往强调一专多能,而大数据人才更要具备两专多能。
所谓两专,是要有专业知识,更要有专业的数据思维。
开展专业人才特别是电力数据科学家的培养工作、积极推动电力大数据技能认证工作,推进电力企业的分析竞争型企业文化建设,为大数据人才提供发展空间,为电力大数据发展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源保障。
建立电力行业大数据专家库、电力大数据青年论坛等组织,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不拘一格的形式推动企业间的电力大数据的合作与交流,取长补短,形成合力。
在创建大数据体系前期可向外聘请专业的大数据系统研发、开发、可视化工程师、分析师、数据安全研发人才作为讲师或初期团队顾问,为中期、后期培养人才梯队,承接数据
维护、方法传授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