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简史(大事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威尼斯简史(⼤事记)
去威尼斯,如果能了解些威尼斯历史的话,那对于旅⾏及理解威尼斯会有很⼤的帮助。
威尼斯的历史⽐较复杂,我只能挑选我认为⽐较重⼤的事件,按照⼤致的年代顺序罗列⼀下。
威尼斯的历史通常要从公元前10-8世纪算起,罗马建国被认为是在公元前753年,⽽那时的罗马⼈还不能顾及到遥远的威尼斯,这⾥只是⼀些原住的渔民,分布在威尼斯潟湖内的⼀些沼泽环绕的岛屿上。
关于古威尼斯的原住民威尼蒂⼈(Veneti),也没有准确的说法,只能推测与伊利⾥亚⼈(Illyrians,分布在亚得⾥亚海沿岸)或凯尔特⼈(⾼卢⼈)有关。
⼈类从事的活动主要是捕鱼、制盐和海运。
其实他们是什么⼈都不重要,罗马⼈到来后就都被同化了。
当时的⼈们除了渔民,⼤多住在陆地上,并不住在潟湖区域。
就连附近的维罗纳的名字也有威尼斯⼈居住的地⽅之意。
公元前4世纪,威尼蒂⼈与希腊⼈既有贸易往来,也有过战争。
西西⾥岛上的叙拉古僭主狄奥尼索斯⼀世就与威尼蒂做过马匹的交易,斯巴达⼈也曾攻打过威尼蒂。
⼤约在公元前3世纪,罗马⼈(共和时代)的势⼒逐渐到了威尼斯地区(我后⾯⽤威尼托表⽰吧),罗马⼈并没有⽤武⼒征服威尼蒂⼈,⽽是与他们结盟共同对抗(阿尔卑斯)⼭北的⾼卢⼈。
布匿战争期间,威尼蒂⼈就与罗马⼈联⼿对抗汉尼拔的迦太基军。
历史学家李维曾记载,著名的坎尼会战中,就有威尼蒂⼈的参与。
公元前2世纪,威尼蒂⼈已经逐渐接受了罗马⼈的拉丁语⾔,以及罗马的城市建筑风格。
公元前⼀世纪中,威尼托地区(陆地上)的⼀些城市成为了罗马的殖民城市(如维罗纳、帕多⽡、维琴察、埃斯特、特雷维索等),并获得了罗马公民权,实则被罗马完全同化。
著名的罗马史学家李维就是出⽣于威尼托的帕多⽡(公元前59年)。
当时的潟湖⼀带也还只是罗马贵族们的度假地。
⼤致在2世纪,罗马帝国开始⾛下坡路,⼀些⽇⽿曼蛮族部落开始骚扰威尼托地区,当时陆地上的⼈们(主要也是贵族和富⼈为主)就开始逃亡潟湖上的⼩岛避难。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最后⼀位皇帝狄奥多西⼤帝驾崩,帝国分为东西两部分。
401年,阿拉⾥克率领的西哥特⼈⼊侵了北意⼤利,威尼托也不能幸免。
452年,匈奴⾸领,上帝之鞭阿提拉⼜横扫意⼤利北部。
每当有蛮族⼊侵,当地⼈都会习惯性地逃往潟湖⼀带避难,渐渐地,潟湖的⼩岛上出现了⼀些⼤陆⼈避难的暂时定居点,等蛮族⼈退去后,避难的⼈再返回到陆地上。
476年,蛮族⾸领奥多亚克(Flavius Odoacer)流放了最后⼀位西罗马皇帝,史上通常将这⼀年认定为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年,其实⼈们的⽣活并没有什么改变。
奥多亚克让拜占庭皇帝芝诺(Zeno)承认了他为拜占庭皇帝在意⼤利的代理,芝诺也是鞭长莫及,⽆可奈何地勉强同意了。
489年,皇帝芝诺⼜派东哥特国王狄奥多⾥克收复了意⼤利半岛,493年,经过了三年对拉⽂纳的围城,狄奥多⾥克斩杀了奥多亚克。
威尼托地区⼜被东哥特⼈所统治,不过这段时间相⽐西罗马⼈统治的还要好。
535年,著名的拜占庭皇帝查⼠丁尼⼀世,派他的⼤将贝利撒留收复意⼤利(之前刚征服了北⾮的汪达尔王国),540年收复了拉⽂纳。
555年收复了威尼斯地区。
不过拜占庭⼈在意⼤利的统治还不如东哥特⼈,⽽拜占庭与东哥特的战乱,⼜导致了民不聊⽣。
公元568年(记住,这⼀年对威尼斯很重要),趁着拜占庭与东哥特的混战,⽇⽿曼之伦巴第⼈在⾸领阿尔博因(Alboin)率领下,⼤举⼊侵意⼤利北部,由此造成了史上最⼤规模的陆地居民逃往潟湖地区避难。
由于森林⾥出来的野蛮的伦巴第⼈不懂⽤船,所以逃到潟湖的⼈相对⽐较安全。
⽽拜占庭在意⼤利的势⼒范围也缩⼩到只有威尼斯潟湖、拉⽂纳(拜占庭总督所在地)、撒丁岛、那不勒斯和西西⾥等少数地区。
⽆⼒对抗伦巴第⼈的拜占庭,只好请求北边的⽇⽿曼法兰克⼈应对伦巴第⼈,这也导致了⽇后法兰克⼈⼀统西欧地区(说引狼⼊室也不准确)。
由于潟湖地区的威尼斯⼈还⾪属于拜占庭,当然他们⾃⼰也⾃认为是拜占庭⼈,从此就留在潟湖区域,并慢慢地将渔村和度假地建成了⽇后在欧洲举⾜轻重的威尼斯共和国。
虽然孤⽴,但⼜相对⾃由,这也就是后世的⼏百年间威尼斯与拜占庭之间千丝万缕的恩恩怨怨的原因,也造就了威尼斯不同于意⼤利其他城市的独有特⾊。
前⽂说过,威尼斯岛上的沙洲并不适合建那么多房屋,于是他们⽤⼤量的⽊桩砸⼊⽔下,然后再在⽊桩上安放⽯块,最后在⽯块的地基上⾯建房⼦。
由于拜占庭帝国在意⼤利北部的势⼒范围只剩下拉⽂纳和威尼斯岛,所以威尼斯名义上归拉⽂纳总督管辖,两者之间的联系也只能靠船从海上绕⾏,拉⽂纳派到威尼斯的⾏政官,总督(Doge)也⾳译作杜纪,所以威尼斯的总督府也称杜纪宫。
679年,逃到威尼斯潟湖地区的⼈们,通过选举的⽅式,产⽣了第⼀位⾃⼰的总督保罗.吕齐奥.阿纳法斯托
(Paolo Lucio Anafesto),其实有点类似于罗马共和国的护民官。
当然还要再报给君⼠坦丁堡皇帝批准。
所以679年也被认为是威尼斯共和国的元年,直到⼀千多年后的1797年,威尼斯共和国被拿破仑解散。
不过最初威尼斯共和国的⾸府不在岛上,⽽是在陆地上的埃拉克莱阿(Eraclea)。
740年,威尼斯的政治中⼼由埃拉克莱阿迁⾄利多岛附近的马拉莫科(Malamocco)。
756年,法兰克⼈灭了伦巴第王国,矮⼦丕平直接将拉⽂纳等地献给了教皇(丕平献⼟)。
这样威尼斯在意⼤利本⼟上的直接领导也都没了,只能直接依附于拜占庭了。
由于君⼠坦丁堡太过遥远(要从海上绕⾏希腊),拜占庭实际上也⽆法真正统治威尼斯。
公元800年,查理曼在罗马圣彼得教堂被教皇利奥三世加冕为罗马⼈民的皇帝,也象征着西欧的再次统⼀,不过威尼斯依旧保持着独⽴,进⾏着海上的贸易,并开始铸造⾃⼰的货币(814年)。
⼤约在810年,帝国之下的⼀⽀法兰克舰队(属意⼤利国王)试图攻打⾪属于拜占庭的威尼斯,不过因不熟⽔战,被威尼斯⽔军打败。
这也是威尼斯海军的⾸次军事实⼒展⽰。
此战后,查理曼帝国与拜占庭达成共识,查理帝国承认威尼斯属于拜占庭。
812年,威尼斯的政治中⼼从靠外的马拉莫科移到潟湖中⼼的⾥亚托附近,更加安全。
828年,⼀群威尼斯商⼈从埃及亚历⼭⼤⾥亚将圣马可的遗⾻偷运到威尼斯,从此,圣马可成了威尼斯的守护⼈,威尼斯共和国有时也称圣马可共和国。
最初圣马可的遗⾻保存在总督宫的⼩教堂内,不过那座教堂后来毁于⽕灾,我们今天看到的圣马可⼤教堂是11世纪重建的。
著名的拜占庭皇帝,马其顿王朝的开创者,巴西尔⼀世在位时(Basil I,867-886年),为了利⽤威尼斯的海军舰队与阿拉伯⼈作战,承认威尼斯共和国的独⽴地位,威尼斯不再⾪属于拜占庭,⽽成了拜占庭的同盟。
10世纪,阿拉伯⼈占领了整个西西⾥岛,拜占庭在意⼤利的领地基本全部丧失了,也就剩下威尼斯还有那么点若即若离的关系。
所以今天在威尼斯、拉⽂纳、那不勒斯和西西⾥还能看到很多拜占庭风格的建筑和精美的马赛克镶嵌画。
凭着与拜占庭的密切关系,以及强⼤的海上实⼒和贸易带来的巨⼤财富,公元1000年左右的威尼斯共和国,其势⼒范围已经扩张到亚得⾥亚海东岸(现在的克罗地亚⼀带),亚得⾥亚海甚⾄⼀度被称作“威尼斯湾”,威尼斯也得到“亚德⾥亚海⼥王”的称号。
从下⾯的图中也能看出,如果威尼斯不能控制亚得⾥亚海东岸(达尔马提亚),那位于顶端的他想出海也是不可能的。
威尼斯的贸易对象很多,神圣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和穆斯林都是他们的贸易对象,他们的航线远达欧洲、北⾮、⿊海等地区。
君⼠坦丁堡甚⾄还有威尼斯⼈的商业领地,类似于近代的租界,威尼斯⼈在那⾥可以享有特殊的权利。
⾄于贸易的货物,主要是⼩麦、⾷盐、布匹和⾹料等,威尼斯⾃⼰就能⽣产⾷盐,⼩麦主要产⾃西西⾥和北⾮。
不过威尼斯也有个死对头,那就是热那亚,也就是哥伦布的家乡。
热那亚与威尼斯在某些⽅⾯有些类似,也是个航海共和国,但⼈的性格完全不同。
两国⼀东⼀西,⼀个地处亚得⾥亚海,另⼀个是第勒尼安海。
13-15世纪,两国之间为争夺海上霸权和贸易路线多次发⽣战争,不过最终还是以威尼斯获胜为终,威尼斯基本垄断了地中海的海上贸易。
我们熟知的《马可波罗游记》其实是威尼斯⼈马可波罗在与热那亚的战争中被俘后,在监狱中将他在中国的经历讲给⽐萨⼈鲁斯蒂谦,再由鲁斯蒂谦整理出来的。
威尼斯的造船业⾮常发达,据说⼀天能造出⼀艘战船。
这是始于12世纪的威尼斯造船基地,现在依然是意⼤利海军在使⽤。
1095-1099年的第⼀次⼗字军东征期间,威尼斯为⼗字军提供船只运兵和后勤补给。
威尼斯⼈的特点是,只要有钱赚,不管什么⼈什么信仰,都可以合作。
威尼斯⼈与异教的阿拉伯⼈和蒙古⼈都签有贸易协定,威尼斯在叙利亚沿海城市都有⾃⼰的仓库和码头。
简单来说,威尼斯不同于意⼤利半岛上的其他国家或城市,在他们⼼中,⾦钱的地位要⾼于信仰,这也是威尼斯⼈不太合群的原因之⼀。
不过话说回来,没有⼟地的威尼斯,不靠航海贸易⼜怎么存活呢。
1099年,新建造的圣马可⼤教堂举⾏祝圣仪式,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皇帝亨利四世亲⾃参加了祝圣仪式。
1128年,威尼斯就有了街灯。
1171年,威尼斯岛上划分了六个区,这种分区⼀直延续到现在(黄⾊部分包括圣⼗字和圣保罗两个区)。
1173年,第⼀座⾥亚托桥建成。
1192年,恩⾥克.丹多洛被选为总督,⽇后成为威尼斯最著名的总督。
威尼斯⼈还参与了第三和第四次⼗字军东征,尤其是在第四次⼗字军东征时,威尼斯⼈⼏乎主导了战争,并⼤出风头。
1203年的第四次⼗字军东征,原因和过程都⽐较曲折复杂,但威尼斯在其中确实是起到了⾮常重要的作⽤,⼗字军进攻君⼠坦丁堡是从威尼斯出发的,时任威尼斯总督恩⾥克.丹多洛可算是核⼼⼈物之⼀。
1204年,⼗字军废黜了拜占庭皇帝,成⽴了拉丁帝国(只存在了不到60年),丹多洛险些成为拉丁帝国的⾸位皇帝(主要是他⾃⼰不同意),⼗字军⽠分了君⼠坦丁堡,威尼斯得到了城市的3/8,连圣索菲亚⼤教堂也都归了威尼斯,新的⼤教长也换成了威尼斯⼈。
此外,威尼斯还分得了拜占庭帝国的其他领⼟,包括希腊的许多⼟地和岛屿(如克⾥特岛、科孚岛、爱琴海沿岸、伯罗奔尼撒沿岸城市以及达达尼尔海峡等)。
这也导致了⽇后威尼斯与奥斯曼帝国在希腊领⼟上的多次战争。
君⼠坦丁堡的⼤批财富被运往威尼斯,其中就包括圣马可教堂前⾯⼆楼的四马青铜像。
威尼斯成了当时欧洲最富有的政治实体,这种财富领先的优势维持了有数百年。
1271-1295,威尼斯⼈马可.波罗前往中国游历。
1309年,新的杜纪宫开建,就是今天看到的杜纪宫。
1310年,寡头政治的⼗⼈委员会成⽴,⼀直到共和国结束。
1348-1349,⿊死病让威尼斯⼈⼝减半。
1380年的基奥贾战役,彻底打败热那亚,威尼斯控制了亚德⾥亚海和东地中海。
从15世纪到16世纪的⼀百多年间,威尼斯开始往北向意⼤利陆地扩张⾃⼰的的势⼒范围。
威尼斯曾⼀度控制了维罗纳、帕多⽡等地,但这也引起了周边国家如⽶兰(维斯孔蒂家族)的不满,并⼜引发了多次战争。
卷⼊这些战争的意⼤利国家或城市有⽶兰、佛罗伦萨、热那亚、费拉拉、锡耶纳、萨伏伊、那不勒斯等,当然还有教皇国。
他们时常结盟,时常反⽬,就像中国的战国。
其实他们背后也隐藏着意⼤利之外的不同势⼒,如神圣罗马帝国、法国、西班⽛、英国,甚⾄还有瑞⼠的⼩邦国。
不过他们之间打的越乱,就有唯⼀的受益者,那就是奥斯曼帝国。
1453年,君⼠坦丁堡陷落于奥斯曼帝国,威尼斯的辉煌也就此到达了终点。
协助君⼠坦丁堡守城的西欧援军中,也只有威尼斯,⼤批威尼斯贵族和居民战死或被杀。
由于奥斯曼⼈卡住了东西⽅贸易的枢纽,君⼠坦丁堡(被改名为伊斯坦布尔),西欧国家只好另寻其他贸易通道,随着1492年热那亚⼈哥伦布发现了新⼤陆,新的海上航线不断被开辟,威尼斯的商业地位也越来越没那么重要了。
1487年,提⾹出⽣在威尼斯。
1489年,塞浦路斯割让给威尼斯。
到16世纪,威尼斯垄断了地中海的贸易,并殖民了整个意⼤利东北部,从亚得⾥亚海到阿尔卑斯⼭(包括我们来时经过的布伦纳⼭⼝)。
1405年,为了对抗帕多⽡的卡拉拉家族,维罗纳⼈请求威尼斯军队进⼊,维罗纳宣布效忠威尼斯。
随后,威尼斯在陆上的势⼒范围扩⼤到帕多⽡、特雷维索等地,但都不是依靠武⼒所得,⽽是靠其统治体制吸引。
这些扩张动作引起了⽶兰维斯孔蒂家族(后来被斯福尔扎继承)的不满,并与威尼斯展开了⽃争。
随后,威尼斯⼜向南边的罗马涅地区扩张,触动了教皇国的利益。
1508年,战神教皇尤利乌斯⼆世组织成⽴了康布雷联盟(League of Cambrai),包括神圣罗马帝国、西班⽛、法国、英格兰、苏格兰、⽶兰、佛罗伦萨、费拉拉以及瑞⼠雇佣军,合⼒对付威尼斯。
威尼斯当然是打不过联盟的,于是威尼斯利⽤教皇与法国的⽭盾,先是和教皇结盟,然后与法国结盟。
1516年,康布雷联盟解散,⼀切恢复到1508年之前。
此次战败的瑞⼠宣布永久中⽴。
1515年,与威尼斯结盟的法王弗朗索⽡⼀世进军⽶兰,结识了⼤名⿍⿍的达芬奇,法王邀请达芬奇去法国,并赠送他克洛吕斯城堡,达芬奇欣然接受,并带着他的那幅神秘的《蒙娜丽莎》,骑着⽑驴,翻越阿尔卑斯⼭去了法国。
1511年,威尼斯代表团还访问了埃及马⽊鲁克王朝统治下的叙利亚⼤马⼠⾰(摄于卢浮宫,威尼斯画家乔凡尼.贝利尼的绘画),六年后,马⽊鲁克王朝被奥斯曼灭亡。
1514年,⽊制的⾥亚托桥毁于⽕灾。
1518年,丁托列托诞⽣。
1522年开始,奥斯曼帝国慢慢蚕⾷威尼斯在东地中海的领地,并最终在1570年占领塞浦路斯。
导致了威尼斯与奥斯曼的彻底翻脸,之前威尼斯⼀直不断退让,想努⼒维护与奥斯曼的关系。
1570年,奥斯曼进攻威尼斯的重要殖民城市塞浦路斯,威尼斯总督布拉加丁,在坚守最后的阵地法马古斯塔投降被俘后,被活剥了⼈⽪,激发了威尼斯⼈对奥斯曼的仇恨。
1571年,基督教世界与穆斯林世界的勒班陀⼤海战,奥斯曼海军⼏乎全军覆没。
威尼斯舰队占了基督教联军海
上⼒量的⼀半,功不可没。
勒班托海战⼤胜的消息传到威尼斯,全部商店停业庆祝。
提⾹和委罗内塞也创作了⼀些有关海战的绘画作品。
这是墨西拿的唐.胡安像,当时联军就是从墨西拿集结出发,总指挥是唐.胡安。
1576年的瘟疫,⼜夺去威尼斯三分之⼀⼈⼝的⽣命,包括著名的威尼斯画家提⾹,提⾹的葬礼是在圣马可⼴场上举⾏的(摄于卢浮宫)。
1609年的某个晚上,在帕多⽡⼤学做教授的伽利略,来到威尼斯,在总督府前的圣马可⼴场上,为威尼斯总督展⽰他发明的望远镜。
1630年的瘟疫,⼜让威尼斯的⼈⼝从15万减⾄10万,是250年来⼈⼝最少的时候。
时任总督也死于那次瘟疫。
1638年,第⼀家合法赌场在威尼斯开设。
1669年,坚守了25年的克⾥特岛,最终还是被⼟⽿其⼈夺去。
1678年,巴洛克⾳乐家安东尼奥.维⽡尔第诞⽣,1725年,他的代表作《四季》在欧洲获得巨⼤成功。
1685年9⽉,做为奥地利的盟友,在进攻⼟⽿其⼈控制的雅典时,威尼斯的⼀发炮弹引爆了弹药库,炸毁了著名的帕特农神庙。
18世纪,威尼斯奢靡成风,到处是赌场,城市开始⾛向衰败。
不过此时的威尼斯依旧是欧洲排名前五的⼤城市。
1718年,奥地利与奥斯曼的《帕萨罗维茨合约》,奥地利得到了巴尔⼲地区的⼤⽚⼟地,⽽原来威尼斯所占有的希腊伯罗奔尼撒半岛上的许多领地被划给了⼟⽿其,标志着威尼斯海上帝国时代结束。
1720年,意⼤利最古⽼的,可能也是世界上最古⽼的咖啡馆,弗洛⾥安咖啡馆开在圣马可⼴场上。
1797年,拿破仑率军进⼊威尼斯,最后⼀位威尼斯总督(刚好是第120位)卢德维克.马宁退位。
⼀千⼀百年的威尼斯共和国到此结束。
拿破仑在威尼斯还做了⼀件事,那就是取消了犹太⼈隔离居住区,相当于解放了犹太⼈。
莎⼠⽐亚的喜剧《威尼斯商⼈》,其实也反映了当时欧洲对犹太⼈的普遍歧视。
进⼊威尼斯后,拿破仑将他喜爱的,圣马可教堂前的四马青铜像搬去了巴黎,后来被放在卢浮宫庭院内的⼩凯旋门,为纪念奥斯特⾥茨胜利的卡鲁索凯旋门顶上。
1798年,拿破仑将威尼斯转让给奥地利,以换取其他利益。
1805年,奥斯特⾥茨战役胜利后,拿破仑⼜将威尼斯收回,并⼊到他的意⼤利王国(拿破仑本⼈任国王)。
1815年,拿破仑彻底失败后,奥地利⼜拿回了威尼斯,四马青铜像也从巴黎⼜回到了威尼斯。
当然,现在看到是复制品了,我这次由于疏忽,⼜忘了去看真迹。
1861年,由萨伏伊公爵,撒丁国王维托⾥奥.埃马努埃莱⼆世主导的意⼤利王国成⽴。
这是威尼斯海边的,意⼤利王国⾸位国王,维托⾥奥.埃马努埃莱⼆世骑马像。
1866年,普奥战争后,威尼斯通过公投,并⼊新的意⼤利王国。
此后,威尼斯的历史基本等同于意⼤利。
1883年,来威尼斯旅⾏的德国作曲家理查德.⽡格纳死在威尼斯温德拉敏宫。
1902年,屹⽴千年的圣马可钟楼倒塌,⼗年后重建。
1932年,第⼀次威尼斯电影节在威尼斯举办。
1994年,有⼈提议将威尼斯本岛和陆地(⾏政)分开,不过没有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