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引导技校生参加自考成考的一点想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引导技校生参加自考成考的一点想法
摘要:技工学校以争夺生源来保证自己的生存。
技校生与普通院校学生差别。
为什么同样难找工作,大家还在挤独木桥的根本原因。
技校生在这个逐渐淡化学
历的年代,应该无为的去寻找平衡,还是为自己的前途寻找一个突破口,并试着
拉近与普通院校学生社会地位的距离。
引导技校生参加成考、自考可以成为这个
突破口。
关键词:技校生就业社会地位突破口引导成考自考
0 引言
技校目前最大的困难是生源问题,问题关键在各技校之间对生源的争夺以及
技校与正规大学对生源的争夺。
技校的现状是并没有批量培养出高质量的技工甚
至技师。
面对各类正规大中院校的扩招和正在逐年减少的生源,技校的招生压力
更大。
现如今大学生毕业后也出现了问题,上大学找好工作的神话已经慢慢破灭。
就业难成了当前大学生就业的普遍问题。
走到就业这个门槛,大家都很难,技校
生和本科生原有的根本区别越来越不明显。
为什么大家还在挤独木桥,技校生有
没有可能与正规本科生平起平坐?什么样的毕业生才是当今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社会究竟希望技校培养出什么样的技工生?
我们先来回答以上第一个问题。
技工生和正规院校学生的根本区别在于,正
规院校学生有资格报考国家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考,有些大公司进人要看毕业生
的毕业院校和学历。
而技工生在这些机会面前只能止步。
再一个就是正规院校已
经为学生积淀了丰富的教学资源,而技校只是把学习能力差的学生给收编来,并
在他们入校之前就为他们定格了未来——技工。
由此学生和家长们还是更愿意去
挤独木桥,除非过不去,无奈只好被技校收编。
适者生存的道理大概可以解释第
二个问题,现在社会好像更青睐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强的人。
那么社会究竟需要
技校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技校仅仅延续以前无可为的看管模式好像并不能很好
的适应社会的需求。
所以我曾经设想有没有那么一天,技校生可以和普通院校学
生平起平坐,只不过他们的奋斗过程可能更曲折。
这就是我本篇论问想邀请大家
共同探讨的问题。
如果有目的引导技校生参加自考或成考,有没有可能成为技校
生从“前途可量”向“前途无量”转变的突破口?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目前技校及技校生的现状
1 学生自身(主观因素)
1.1 技校学生目前有初、高中毕业生两个层次,他们有一共同特点:上技校之前,此类学生学习方法缺乏技巧、学习态度不端正,从而导致学习效果不佳,被
落下。
而此种学习结果反过来又加重了其厌学态度,最终导致此类学生个体对学
习严重缺乏自信。
但是我们这些学生,如果仍然延续原来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很难
在本应长知识的年龄认识并挖掘自己未知的潜能。
1.2 目前正规大学培养模式大体如一。
学生走出校门,发现自己在大学里学到真正有用的,除了常年积累的文化底蕴之外,最主要的还是对各种知识的学习能
力和环境的适应能力,这些是在十多年的学习生涯中自我积累和沉淀的。
古训有
言活到老,学到老,这里所说的学习能力指的是学习各方面知识的能力,学校指
定的书本并不具有唯一性和独特性。
大学生毕业后工作好与坏与他们当初在校成
绩基本无关,却与他们长期以来养成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有关。
所以我认为我
们这些技校生上了技校之后,既然已经不必为升学而苦学,那么何不让孩子们在
没有任何外界压力的状态下快乐的学,为自己这一生养成一个好学、会学的习惯。
也许他们这辈子再也没有这样的时间、年龄和机会去学习自己喜欢的专业。
上学
的时候不喜欢数学也许因为不喜欢数学老师,也许因为考试总被拉在后边没信心
再爬起来,也许因为这门课必须得学才不愿意去学;有谁不愿为自己喜欢的东西
努力,有谁不试着学会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这些大概都是本能使然。
2 技校现状(客观因素)
2.1 如今生源逐年减少,某些规模小的技校招生专业比较单一,招生压力越来
越大,其他院校也新增了同类专业以及逐年严峻的就业压力,最终导致技校就业
压力也很大。
而来技校上学的学生存在这样一种情况:他们虽学某个专业,毕业
后并不一定真正干这一行。
此种情况也非技校生特有。
首先上这个学校、这个专业,并不一定是孩子自愿选择的,更直接说并不一定是孩子喜欢。
就像以前考大
学很多是调剂录取,并不一定是自己原报考的专业,但是也得上,全部及格毕业
拿到毕业证就算完了,最终他们干的工作也不一定是本专业。
大学生如是,技校
生也如是。
如何打发和有效利用技校生在校的闲暇时间?如何给这些已被基本定
格的学生再一次超越自我的机会?如何让他们在掌握一项基本技能的同时更好的
掌握这项生存的本能——学习能力?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2.2 现在已经有一些技工院校把组织学生参加自考、成考做的有声有色。
在这
个学习过程中,关键是让学生通过这种学习总结一种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因为这些没有人能够代替他们做的更好,甚至他们的父母也不能。
就像一个小孩
是通过母亲懂得被爱,长大后通过爱人懂得去爱一样。
这些只能靠他们自己“亲自长大”。
而不是把时间和精力都浪费在晚自习在教室里集体看电视消遣,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不喜欢的专业。
无忧无虑在走廊里嬉戏、打闹已经不适合他们的年龄
和将要面对的明天——技工。
甚至逐渐养成的技校生特有的懒散习惯可能会让他
们的人生彻底如此而已。
2.3 技校的老师大多是本科生,技校老师是不是自我感觉比自己学生优越好多,甚至想自己这些学生可能永远也比不上自己。
为什么会有此种想法?大学老师他
敢对自己的学生有这个估测吗,甚至小学、中学老师敢吗,恐怕不敢。
为什么?
我们上了大学之后到底哪个地方比上技校的学生强?是智商还是能力,智商区别
不大,那么只有能力,哪方面的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新知识、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不知对否?可是为什么后来上技校的学生一旦初、高中学业失败,就被社会
定格为一个“前途可量”的特殊群体。
我想,正是这种放任自流、懒散成为习惯——技校生特容易相互传染的习惯决定了他们的未来,而缺乏引导恐怕是另一方面
无法推卸的责任。
既然教书育人应因材施教,培养技工生是否更应教其用心并更
好的掌握生存技能呢?所以我建议技校应该大力支持引导学生按着自己的兴趣、
爱好参加这种自考或成考,特别在学生刚一入学的时候就做大力的宣传。
成则技
校生重又“前途无量”,败也能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品尝到自我激励的苦与乐。
通过我们近几年有意的教学观察和不间断的询问调查发现:有将近一半的技
校生还是愿意学的,只是学不好,到了后来就不知道怎么学、学什么。
所以我们
是否有责任告诉技校生从现在开始需要为自己的明天准备些什么。
养成良好的习
惯和学习方法是对这些学生来说是最好的结果。
参加此类考试最后的成绩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能从这个自我奋斗、相互激励的过程中学到什么。
良好的学习
氛围是应该也有利于技校的生存和发展。
我们最大的期望是,学生通过自学取得良好的成绩,在这个学历当道的年代,通过努力更上一个台阶。
重要的是让学生不断总结、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
另外
还可以通过这种氛围的培养,在同学中形成一种自我奋斗、互相激励的好学的风
气。
这样一来也有益于学校的教学管理和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如果我们把这件事做的用心并成为技校的风气,相信会有更多的家长愿意把孩子放到这个“稍大龄”的托儿所。
我们这种学校学生家长的目的,无非想让还未成年的孩子不要过早走向社会,又无力管教才托付给我们。
如果我们如此用心的去替他们管教并引导孩子有一个美好未来。
相信对技校的招生也是一个不错的招牌。
通过自学、成考获得的学历证书和普通院校的学历证书一样有效。
技校生通过努力如果获得此证,也会有机会在那些对技校生限制的门槛面前挺直腰板,和普通院校学生齐肩争取那些本来不属于他们的机会。
我一直在想这是不是技校生的另一个出路呢?
作者简介:宋杰 2001年毕业于山东经济学院工商管理系市场营销专业,本科,毕业后就职于山东出版技工学校,助理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