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活动教案《雨的秘密》(二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雨的秘密》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雨的秘密雨的秘密
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自己尝试做小实验,使幼儿初步感知“水蒸气蒸发”以及“雨是怎样形成的”等一些科学现象。

2.了解雨与人类的关系。

3.激发幼儿观察、发现、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木偶台、木偶小兔、兔妈妈。

2.酒精灯、烧杯、玻璃片、玻璃杯、火柴。

3.投影机、故事《小水滴旅行记》、有关幻灯片、磁带。

活动过程:
一、教师木偶表演,提出尝试问题
教师以兔妈妈带小兔出去玩,忽然天下雨了,小兔问妈妈:“天上为什么会下雨?”的故事情景导放课题,提出问题:“小朋友,你知道天上为什么会下雨吗?”
二、小朋友做小实验(幼儿第一次尝试,分组活动)
1.幼儿点燃酒精灯,把水加热。

2.教师提出尝试问题:仔细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结:水热了就会有水蒸气,许多水蒸气向上跑的现象叫做“蒸发”。

4.讨论:你平时看到过“蒸发”现象吗?(发散性思维)
三、观察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的现象“幼儿第二次尝试,集中活动
1.请你摸一下,玻璃片是冷的还是热的?
2.倒热水在杯里,问:杯子里冒出来的是什么?(水蒸气)
3.把玻璃片盖在茶杯上,会出现什么?为什么玻璃片上会有小水珠?得出实验结果:水蒸气遇冷就会变成小水珠。

四、放幻灯(通过直观教学,重点理解“为什么会下雨”的科学现象)
1.太阳是一个大火球,又像一个厅怪的炉子,衣服、手帕、江河、土地里的水被太阳一晒,都变成了水蒸气,这么多的水蒸气都到哪里去了呢?
2.请小朋友听一个有趣的故事《小水滴旅行记》(结合幻灯)
3.请小朋友把“天上为什么会下雨”的小秘密告诉兔妈妈和小兔。

五、了解雨与人类的关系
1.请幼儿试着说出雨的好处。

2.请幼儿试着说出雨的危害。

3.总结幼儿讲的雨的好处的危害,教育幼儿从小学知识、学本领,长大当下名科学家,要让雨为人类做更多的好事。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雨的秘密》(二)教案名称:《雨的秘密》
教学目标:
1. 了解雨水的形成原理和作用;
2. 通过观察、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时间:1-2节课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PPT、实验材料(如水杯、蓄水器、温度计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实验材料。

教学过程:
第一节课:
1. 导入(5分钟):通过图片或故事,引起学生对雨的兴趣,激发他们对雨的好奇心。

2. 概念讲解(10分钟):通过PPT或黑板,讲解雨水的形成原理,包括水循环、蒸发、凝结、降水等概念。

3. 实验操作(20分钟):
a. 分组实验: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配备一套实验材料;
b. 实验内容:让学生观察和记录不同温度下水的变化,比较结果;
c. 实验步骤:让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
d. 实验总结:让学生结合实验结果,讨论水的蒸发速度与温度的关系。

4. 实验结果讨论(10分钟):让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引导他们根据实验数据讨论温度对水的蒸发速度的影响,进一步理解蒸发和凝结的过程。

5. 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温度对水的蒸发速度的影响。

第二节课:
1. 复习(5分钟):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雨水形成原理和蒸发凝结的理解。

2. 概念巩固(10分钟):通过练习题、思考题等方式,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水循环和降水的概念理解。

3. 探究活动(20分钟):让学生分组,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并制定实验计划和步骤。

4. 实验报告(15分钟):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向全班介绍自己的实验内容、过程和结果,并总结出实验结论。

5. 课堂展示与分享(10分钟):让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实验成果,与全班分享自己的发现和心得。

6. 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教学方式:讲解、实验操作、探究活动、小组讨论、展示与分享。

教学评价:
1. 实验报告:根据实验报告内容和展示情况,评价学生对雨水形成原理和蒸发凝结过程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学生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情况、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小组合作情况,对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进行评价。

拓展延伸:
1. 邀请当地气象员或相关专家开展讲座,进一步深化学生对雨水形成原理的理解;
2. 带领学生到户外进行观察,了解不同气候条件下的降水规律;
3.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其他与水循环相关的课题,并进行展示与分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