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医嘱依从性、自我效能感及心绞痛发作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循证护理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医嘱依从性、自我效能感及心绞痛发作
的影响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医嘱依从性、自我效能感及心绞痛发作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2017年4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中心医院肿瘤科确诊的冠心病心绞痛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临床护理方案不同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医嘱依从性、自我效能感及心绞痛发作情况。
结果观察组按时服药、合理饮食及稳定情绪等医嘱依从性均优于对照组,自我效能感评分高于对照组,且心绞痛发作概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均经武汉市中心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纳入标准:通过实验室和病理检查确诊,均和符合冠心病、心绞痛诊断标准[4-5];临床资料完整;临床表现为气短、胸闷、心前区疼痛。
排除标准:急性心肌梗死、重度心律失常者;存在精神障碍者;重大器质性病变及身体极其虚弱者。
1.2 护理方案
对照组选择常规性护理。
护理人员严密监测患者心率、脉搏等指标,若心绞痛发作时,需即刻注意休息,告知患者静坐或者行半卧体位,进行深呼吸,且严格遵医嘱服药,做好急救相关准备工作。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①成立循证护理小组,小组成员由临床医师、护士长和若干护理人员组成,护士长对护理人员护理工作起到监督和指导作用,护理人员通过计算机等工具查阅、检索相关文献或者既往病例资料,取得循证支持,对存在的实际问题加以了解和分析。
且护理人员对患者实际病情进行了解,找出循证护理相关问题,提出合理有效的护理方案。
②护理人员强化患者个性化健康教育,采取健康手册发放和专题讲座举办等方式,根据患者文化程度、性格等向其耐心讲解疾病有关知识,包括冠心病和心绞痛发病机制、护理重点及药物服用方法、效果、目的及意义等,且告之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应对策略,从而强化临床护理的针对性,告之严格遵医嘱和按时服药的重要性,不随意增减药物或停药,提高自觉性,且充分发挥家属和自我监督作用,严格按计划执行。
③由于通过文献资料发现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由于负性心理而影响其病情恢复,因此护理人员于患者治疗前后需主动和患者沟通,给予心理抚慰,了解其思想动态,对其存在的不良心理情绪进行疏导,使其情绪稳定,取得家属支持,充分借助家属力量,以提高患者信心。
列举既往康复案例,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
对存在疼痛症状者采取听音乐和看电视方式,且对患者进行密切心电监护。
④考虑患者易出现便秘等症状,因此护理人员于患者出院前,需根据其病情改善情况和身体状况制订合理饮食和运动计划,多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和蔬菜、水果,少食辛辣、刺激食物,确保其每日摄取充足营养物质,做到膳食均衡,且多食粗粮,确保患者大便通畅。
严格把握运动强度和时间,如打太极、步行和进行有氧运动等,每日15 min,进行放松指导,指导患者做深呼吸训练,于早晚开展,每
次10 min,以使其肺活量扩大和使血氧含量增加。
干预时间为1周。
1.3观察指标
护理后1周,对两组医嘱依从性(按时服药、合理饮食、稳定情绪)、自我效能感及心绞痛发作情况进行比较。
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对患者的自我效能感进行评价,包括遇到困难或者挫折时所表现出的自信心,满分40分。
得分为31~40分,表示自信心高,自我效能感佳;得分为21~30分,表示自信心比较高,自我效能感较好;得分为11~20分,表示自信心較低,自我效能感较差;得分为1~10分,表示自信心差,自我效能感差[6]。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医嘱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按时服药、合理饮食、稳定情绪等医嘱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见表1。
2.2 两组自我效能感比较
观察组自我效能感评分为(32.85±5.60)分,对照组评分为(10.50±2.30)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26.1051,P < 0.05)。
2.3 两组心绞痛发作情况比较
观察组心绞痛发作2例,发作概率为4.00%(2/50),对照组心绞痛发作10例,发作概率为20.00%(10/50)。
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
3 讨论
冠心病属于慢性病,中、老年人为其好发人群,且此类疾病随病情严重程度呈现不同变化。
临床相关研究者通过分析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应用循证护理后的效果,结果显示,应用循证护理的研究组疾病认知程度、心绞痛发作状况等评分均较行常规护理对照组高,说明患者应用循证护理能够提高患者认知度和改善其心绞痛情况[7-9]。
心绞痛为冠心病常见种类,指因冠状动脉的血流量无法满足机体心肌代谢正常所需,致使心肌缺氧缺血而引起的一种综合征,临床若不积极采取有效治疗或护理措施,病情严重者将出现心肌梗死或者心脏猝死,对患者生命安
全造成严重威胁[10-12]。
循证护理通过综合分析和评估患者既往病例资料、病情、家庭背景等,对患者实际需求予以密切观察,且和临床现有护理模式不足之处相结合,从而进行相关文献查阅,于文献中查找合理有效解决方案,再和实际状况相结合,拟定符合患者的个性化护理方案,促进患者预后生活质量的提高。
通过分析两组医嘱依从性和自我效能感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后按时服药、合理饮食、稳定情绪等医嘱依从性分别为92.00%、94.00%和96.00%,均较对照组高,且自我效能感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为冠心病心绞痛者行循证护理效果显著,有利于提高患者医嘱依从性和自我效能感。
本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护理后心绞痛发作概率(4.00%)明显低于对照组(20.00%),这与黄春凤[13]文献报道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提示冠心病心绞痛者行循证护理安全可靠,能够降低患者心绞痛发作概率。
但不同的是黄春凤文献还对比分析两组心率、血压和护理满意度等,较之本研究未分析患者自我效能感,存在一定的局限。
循证护理是临床上的一种新型护理方式,指护理人员通过查找相关循证资料,并结合以往护理经验等,且与患者实际病情相结合,制订有效的护理措施并有计划地开展相关工作的护理方法。
观察组取得循证支持,将所了解的有关疾病发病原因、具体方法等内容耐心告知患者,不仅能够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性,而且能够提高患者意识和认知度,并提高康复信心,减少应激反应的发生;且告之需按时服药和严格遵医嘱的重要性,能够提高其医嘱的依从性[14]。
护理人员强化患者心理护理,主动与其交流,给予心理安慰,于护理时保持亲切态度,且及时疏导其存在的负性心理,能够减少患者不必要的担忧,改善其心理状态,保持情绪稳定。
护理人员为患者制订针对性饮食计划,遵循膳食均衡原则,提高护理责任心,能够取得其信任,严格按医嘱执行,从而提高患者医嘱依从性[15-16]。
此外,考虑心绞痛的发生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导致的心肌出现缺氧缺血状况,和血压急剧上升、冠状动脉张力增高及机体应激反应增强密切相关,且考虑临床各种因素和护理相关因素均可能成为应激源,导致患者心理应激反应的发生,而心理因素于应激反应中发挥着及其重要作用。
护理人员于循证护理过程中重视对患者心理进行护理,且密切监测其心电变化情况,能够及时发现和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从而降低患者应激反应发生概率,减少由于患者心理应激而增加心绞痛发生风险,提高循证护理安全性。
护理人员于康复过程中提高自觉性和借助家属监督作用,依据计划严格执行,有利于达成目标,促进自我效能感提高。
护理人员首先对患者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临床针对性较强,及时了解患者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查阅循证资料等,有利于为患者制订相应护理措施,并取得理想护理效果,从而降低心绞痛的发作概率[17-18]。
护理人员注重对患者进行饮食和运动指导,依据其实际病情做好膳食搭配工作,注意营养物质摄取,如多食用高维生素、高蛋白等食物,搭配水果、蔬菜和严格控制刺激、辛辣食物的摄入,保持膳食均衡,有利于改善患者病情,保持良好康复心态,并提高康复信心,从而使患者自我效能感提高及改善不良心理状态。
循证护理人员严格控制患者运动时间与把握运动强度,结合深呼吸训练,有利于增加患者血氧含量及肺活量,促进病情改善,且提高患者医嘱依从性、自我效能感等,均能够加速其康复,保障其安全性,减少心绞痛发作频率[19-20]。
考虑本研究受样本例数、外部环境、时间等因素制约,关于本研究患者应用循证护理后的满意度评分情况,今后将需进一步深入探究和补充。
总之,与常规性护理比较,临床上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选择循证护理的效果
更佳,其属于一种安全可靠的护理方法,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医嘱依从性及自我效能感,而且能够降低其心绞痛的发作概率,临床应用、推广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 刘少辉,闫薇,李宇萌,等.ESPCS护理对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 1(9):1013-1016.
[2] 汤生娥.临床护理路径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2):174-176.
[3] Girinsky T,M’Kacher R,Lessard,N,et al. Prospective coronary heart disease screening in asymptomatic Hodgkin lymphoma patients using 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Results and risk factor analysis [J]. Int J Radiat Oncol,Biol,Phys,2014,89(1):59-66.
[4] 姜海燕,赵辉,张仲慧.责任制护理对冠心病患者护理质量及病情康复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4):105-106,111.
[5] 白海燕,赵晓惠,周素红.循证护理对中青年心绞痛患者生活质量和负性情绪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14):2031-2035.
[6] 胡象岭,田春凤,孙方尽.中文版一般自我效能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检验[J].心理学探新,2014,34(1):53-56.
[7] Shah,N,Parikh,V,Patel,N,et al. Neutrophil lymphocyte ratio significantly improves the Framingham risk score in prediction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mortality:Insights from the 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Ⅲ[J]. Int J Cardiol,2014,171(3):390-397.
[8] Wen,YT,Dai,JH,Gao,Q,et al. Effects of Omega-3 fatty acid on major cardiovascular events and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J]. Nutrition,metabolism,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s:NMCD,2014,24(5):470-475.
[9] 姚人银,杨锦妹,梁振月,等.循证护理在改善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发生率及心理状态中的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24):146-147.
[10] 闫现华.优质护理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河北医药,2015,37(10):1584-1586.
[11] 王洪艳.整体护理干预在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4):762-763.
[12] 甄錫云,李东,才丽.罗伊适应模式护理在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河北医药,2014,36(3):474-475.
[13] 黄春凤.优质护理干预在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11):1705-1706.
[14] 李雪华,李健,周丽娟.看图对话在冠心病病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5,29(24):3071-3072.
[15] 李彩英,高哲,陈金虎,等.心理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病人疗效的临床研究[J].护理研究,2014,28(36):4530-4531.
[16] 王红霞,麦苗,孙广晓,等.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疗效及心理状态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14,31(2):220-222.
[17] 朱晓莉.循证护理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6,32(10):90-91.
[18] 涂淑芳,何琼霞,柯菁菁.循证护理对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发生率和心理状态的影响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23):85-86.
[19] 张静.优质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的临床价值探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4,23(10):118-119.
[20] 胡小红,王任红.整体护理干预在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36):167-168,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