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整理】望诊功夫 疾病面相秘术 中医面诊升级版 唇诊秘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望诊功夫 +疾病面相秘术+中医面诊升级版 +唇诊秘籍
望诊功夫
作者: @缚龙\^o^/
望诊在四诊中排第一,很多人讲望诊是最神的。
我认为望诊不是最神的,而是最方便的。
走在大街山人家不会让你摸摸脉、看看舌头,看看脸总不犯法吧。
最早我对望诊有兴趣还是受祝大夫影响,他对耳诊研究很有心得。
以前我们俩坐公交车时,经常目不转睛地盯着别人的耳朵看,看的多了,自己的东西也就多了。
我今天主要讲临床上的一些体会。
第一部分是望诊中的多信息论。
有人望诊望手、望眼睛、望耳朵……都有,生物全息学说说明,人体的任何一个部位都可以作为一个整体去观察。
既然有那么多机会,脸上首先有七窍,有颜面、有脸形、有头发,还有胖瘦,有很多供我们看的。
所以我们切不可以在学习望诊时只在一方面下功夫,而应学习多方面。
我认为望诊的望是观察而不是简单的看。
不但有观,还要有察。
我学习中医以来至今,最喜欢的是张仲景的序言。
我对望诊有兴趣亦始于此。
连张仲景那么高明的人也佩服扁鹊的望诊,后来他也有许多神奇的望诊的故事,我小时就受此影响。
我就想何时我也能“见垣一方人”。
从医至今近三十年,我有一种体会:只要掌握了方法,这些并不难。
难的是你不要抱着这么个想法:我看鼻子最好,我看眼睛最好……祝大夫有一句话:望诊再准,也只有70%的准确率。
我若有三个方法诊一个胃病,我在三个地方看出来了,准确率是不是到80%了?若有五个方法,是不是到90%了?临床上我不但望多处,还把望、闻、问、切有机结合进去,准确率就
高的多了。
一.望诊中的多信息论:
望诊一定要从多方面获得信息,才能准确。
第一点我总结出两句话:“从有意处落目,从无意处发现。
”何谓有意?别人找你看病,你还漫不经心吗?我说“有意”首先是病人来了我要专注于他,我要聚精会神的,但绝不是死盯着他不放。
曾经有这样的情况:病人来了旁边的学生死盯着人家看,别说是女的,男的也让你给看脸红了,就把某些方面掩盖了,我们还怎么看呢?
所以,我眼的余光特管用,最会偷看人!这偷看还得有技巧,不能让别人认为你贼眉鼠眼的,得让别人感觉你很亲切,很关心别人。
病人有一个优点,你马上就点出来,气氛一下子就缓解了许多。
我看病时,若细看病人眼上长的痣,就会对他说:“你眼睛长得真好。
”病人就会喜笑颜开,他的面部就放松了。
在专注时一定要用活法。
我看眼睛大多与舌同时看。
在看一次病时,我通常会看病人四五次舌头,实际我在看一次舌时就偷看一次脸,真的很重要,在看舌时他不戒备你。
后来我发觉舌头看三遍后结果不一样。
我看病很重视津液。
一个人刚进门还没说话,一伸舌头津液是很好的。
如果说半天话后再伸舌津液不少仍然很润的话,这人的病就不要紧,治疗起来容易得多;如果说十分钟话后与初时舌象不同,治疗时要考虑津液的问题,津液供不上了,这人可能出现急躁、易怒。
治疗时我就要加重一些气阴方面的药,或加一些升腾方面的药。
“关注”还有另一个含义,就是不停的去看,并把看放在语言交流之中,要尽快地让病人放松下来配合你。
比如说站在这里讲课,我就有点紧张,表情就很不自然。
我不随意,你就看不到真正的我。
看病时也是这样,很多病人一坐下来手心就冒汗,其实他手心并不是真的出汗,等他坐了十分钟后再去摸他的手就不一样了。
这时候才对他的诊断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所谓在“无意中发现”,是指在自然中发现。
我有这么一个信念:希望在两分钟内与病人打开隔阂,进入默契阶段。
这很重要。
所谓默契,绝不是病人跟你默契,而是你跟病人默契。
病人刚进来,你有意地观察他,他却什么都不知道还跟你说个不停呢。
第二个阶段是进入诊病状态,病人有不同的心态,他们跟你配合的程度就不一样。
这时我就要采取一些方法。
我认为对疾病最了解的是病人而不是医生。
你得先知道病人来求诊的目的是什么。
作为医生来说,病人要解决的是他的所求,不是说你认为他有什么病应该从哪里治。
第三个阶段是出神入化阶段。
这个“神”是病人出来,“入化”是医生入进去。
你要把病人的表现迅速转化为你所掌握的信息,然后在他身上得到反馈。
病人说腰疼,你就说好我给你治腰疼。
病人肯定不干,他要求你说明腰痛是怎么回事。
如果你脑子根本没有去想,这就麻烦了。
病人来看腰痛,我可能在望诊中先看他肾的部位——肾的部位在两颐(即耳前),如果没有问题我就看另一个部位——目外眦下方也属肾。
这一点是怎么得出来的我后面会说明。
所以要病人配合,不知不觉就进入医生所设的圈套之中。
这圈套不是要去坑害病人,而是让病人把他身体上的不适纳入你的视线和诊疗中来。
举个例子:如果有一病人眼窝深陷,我一般认为眼窝深陷是胃气虚,这时候我就迅速地看鼻翼颜色的变化,这两部分都是胃气的体现,同时看舌有没有胃气,我还看耳朵上的胃区。
若病人只是眼窝深陷,在别的部位都找不到支持胃不好的证据,这时再细心的体会他的脉,发现两寸脉弱,这时我就不把两寸脉看作心、肺而是看成是头部。
因为眉属膀胱经,膀胱即太阳,太阳居最上,一定要往下照。
这是我就认为病位在头。
我再看舌,还没伸舌他就长出一口气,这是就要找根据了。
他没有胃的症状就该有头晕的症状,一问果然,并说有家族性低血压。
以前我一直以为这儿(上眼睑)只诊胃气虚,这时我就多了个发现。
这个发现是在诊病当中无意碰撞得出的,绝不是刻意找的。
我就开方,并问他除了治头晕还有什么要求。
他说还有脱肛。
大家知道,不管低血压,还是胃气下陷,还是脱肛都是一个方法:提升中气。
这病人是不是给了我一个信息:以后碰到脱肛的,我就从这个地方去观察?从上眼睑下陷观察脱肛的符合率是多少?在这之前,我们脑子里之有一个成见,今天病人无意中给了我们两个信息,在这时候我就特别感谢病人。
现在很多医生老跟病人发火,没有理由啊是不是?病人那么信赖你,把生命交给你,把钱送来,你说干什么就干什么?你说和苦药汤就喝,你说扎针就扎两下。
望诊一定要注意多信息、多靶点、多方位的丰富诊断。
我下面讲一个例子。
在看病过程中,有很多是医生没有留意到,因为病人太多了。
若是一上午看三十个、四十个病人,你不可能每一个病人都看得那么细。
也有可能你漏掉、丢掉的时候。
有时候患者的无意的表情可以给医生很好的启迪。
曾经有那么一个男性病人,三十多岁,他有一个动
作。
他还年轻,脸上没有皱纹,但脸颊上的一块肌肉老频繁的往上抽,给我的感觉好像在眨眼。
他的动作多了我就发现了。
发现他这地方实际上有个印。
我问病人你想看什么?他说耳朵老痒。
我才知道,他这地方老皱是因为耳朵痒,神经反射。
后来我在看病时,一看这里有皱纹就问病人是不是耳痒、耳鸣,病人都说是。
耳跟肾有关系,所以我诊断肾时也看这个地方。
但也有这里有皱纹的病人无耳痒、耳鸣,肾也不虚。
你别着急,慢慢找,一定能找到肾虚的根据。
我曾经看一个病人,肾性高血压,这时西医的名词。
我问病人你耳痒吗?不痒。
耳鸣吗?不响。
腰疼吗?不疼。
然后我一评脉,病人是个男士,两尺脉却特别大。
我说你有高血压吗?他说我有啊。
我说你的高血压是肾性高血压。
他说协和也是这么说的。
我发现这个地方与肾有关系,同样的情况呈现在不同人身上,结果是不一样的。
所以不要把一样东西看得太死了。
有一次我和学生在讨论手诊,有一个擅长看手诊的人给病人看手,说病人胃不好,还得说出胃怎么不好,是胃溃疡、是胆囊炎什么的,得精确地说出来。
我说那就不是中医了。
我们一定要切忌这种刻舟求剑的望诊。
后来我发现爱眨眼的人,你们说眼睛与谁有关系呀?同学:肝。
只跟肝有关系吗?“五脏六腑之精皆上注于目”呀!有人认为眨眼病位就在肝,可是那位病人恰恰不在肝在肾。
曾经有这么个病例,我当时过于自负了,病人眼睛频繁地眨。
我问他眼干吗?他说眼干。
我因为太喜欢用逍遥散了,所以加味逍遥就上去了。
结果吃完什么事都没管,还拉稀。
我找不到答案啊,我在舌象上、脉上死拉硬拽地硬是要找到肝血不足的证据,但病人吃了没效还腹痛,说明我的药过于凉了。
我就反复地观察,并与病人交流,最后他告诉我一个现象:早上一起来脚后跟就疼。
我问他睡觉什么姿势。
同学们注意啊,早上醒来
脚后跟疼也可能与睡姿有关系。
他说:我一般睡觉不枕枕头。
这时我脑中就有个想头了:他不枕枕头,往头上去的血就多,脚底的血就少,因为头离心脏比较近,对不对?我们说手凉脚凉,但没人说我脑袋凉的。
“头为诸阳之会”,它决不能够脑袋先凉,头部血管又那么丰富。
我问他除了脚后跟疼,有没有脖子不舒服?他说有。
中医讲“肾主骨”啊。
这时候我赶紧再在脉上去体会,这时的脉不知怎么肾脉竟是虚的。
我当初怎么就没发现呢?然后我就开了独活寄生汤加上青黛、木瓜。
这两味药以前介绍过,是祝老治疗脚后跟疼的经验对药,再来复诊的时候,病人眨眼的现象得到了改善。
这就给了我一个启示:若有人早上到我这来看病,上眼皮是肿的,我就问他有没有脖子梗不舒服,我发现上眼皮跟颈椎也有关系。
大家试想一下,这个关系是怎么联系上的。
这一是临床上发现颈椎不好时这里有变化,第二从经络上说这是足太阳膀胱经,它是相邻的。
你能眉毛不动地眨眼么?试试可以,这是正常的眨眼。
但当你老是眨眼睛时,眼眉是不会不动的,它的幅度太大了。
它的幅度变大后,一定跟膀胱经有关系。
也有的人频繁眨眼眉毛不动的,这时你就不要考虑肾了,要考虑肝,加上养肝血的药就有效。
这就是绝活!这就是中医整体观念在望诊中的体现!千万不能一开始就把病给定住了,于是也把你定住了。
我看病时还喜欢问职业。
曾经有这么一个病人,这个病人是画京剧脸谱的。
我就让他给我讲讲,各种剧目不同,霸王项羽的脸谱也不同。
这些脸谱间有没有相同的地方。
他说有,眼睛这里是往下垂的。
我问他眼睛为什么要画下垂,他说眼睛下垂的短寿。
我觉得挺有意思的,就问他是谁告诉他的,他说他的老师就这么传的。
我认为这其中一定有道理。
后来我去看医院心脏监护室的危重病人,看他们
的眼窝是不是低的。
真有一部分人是低的。
后来我觉得我错了,又跟画京剧脸谱的人交流。
我说我发现眼睛下垂的人都心胸狭窄。
为什么?因为我后来一想,项羽早死是因为他跳乌江死的。
这就是悟,我把它弄活了。
因为我去心脏监护室去看,有人的眼睛不低也照样死了。
我就想项羽不是患心脏病死的,而是自杀死的。
这类人有自杀倾向,或者说这类人小心眼,易得抑郁症。
后来我临床观察,还真的是爱得抑郁症,所以开方就开十味温胆汤啦。
第三部分是把望诊载于闻、问、切诊之中。
大家都知道中医看病是通过望闻问切进行的。
现在有非常多的论述望闻问切的文章,但我认为分述可以,分用不可以。
你可以分别去论述,但绝对不可分开运用,一定要有机结合,即是不要怕病人,要学会与病人对话。
王萌写了一篇小文,讲得特别好,她看了同学的同学,就记下了她是怎么一环扣一环地问那个病人的。
尽管那里面没有太多的望、闻的内容,以问为主,但还是说明她掌握了看病的方法,把这些东西很自然的融合到一块去了。
在看病时若光凭望,常常会望而不见,滑过去了。
如果结合了舌诊、脉诊、问诊,漏掉的东西就会很少。
经常有同学对我说:“老师您的望诊真神,可是为什么我们拿您教的知识回去练习的时候常常不好使呢?”我说:“那是因为你把望诊和其他三诊脱开了,就不准了。
”同学们说:“那有没有什么方法让我们一看就知道,先不管三诊,让我们先掌握点?”大家别着急,到最后我一定有两招会告诉大家。
关于脸面、七窍、身体的外露部位,你一望就知道了。
但是,有很多内在的东西你看不见。
并且即使外在的东西你看见了,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结果。
这怎么办?这时候就需要把学过的医学知识和从病人处得到的信
息迅速结合起来。
这就要求学习中要有积累。
现在有人跟我抄方抄得很辛苦,问有什么感想吗?“没有。
”回去后因为学习太忙了,因为要过英语六级,因为要做……那些病历抄回去根本就没有“温习”,学而不思,肯定没有什么收获。
我今天抄了50个病例,哪怕只有一个病例有意思,回去后也改翻翻,不会感觉自己写没的写,说没的说,也没有问题可提了。
下面我讲多靶点望诊与现代科学合参。
所谓多靶点望诊,我已经讲了很多了。
望诊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所谓狭义者多以颜面、七窍为主,这时我们在看病中比较方便、常常看的部位。
但是在看病时,病人的手、指甲、甚至坐姿、步态、穿衣的颜色,都能变成望诊的内容。
收获一定不会很大,如果你把神态、性格、语速、年龄都结合起来,肯定会看到更多结果。
一个病人进来,说她胸憋气短,一看这是位女士,五十多岁,正处于更年期的年龄,我马上问她有烘热汗出吗?她说有。
在这时候她的胸憋、心慌、气短你就不能看成是心脏病,而是有证据显示是更年期的表现,与年龄有关。
还有的人不是,看上去五十岁,其实人家才三十八,如果一个人三十八岁就出现五十岁人的面容,那就说明了那人的身体就有五十岁人的状态。
在三十八岁出现烘热汗出的,绝不占少数。
我就看过一个27岁的女孩卵巢就萎缩了,出现了烘热汗出。
她虽然不是那个年龄而出现了那个病,我们就按那个方法治疗,效果也挺好。
其实望诊里也有诊病治病的窍要。
我记得有个病例,一个病人说话特快,说话的声音也特大,你不开口她也不说话,你一张嘴她也跟着讲。
你想想,她老追着你的话讲,她能不累吗?这个人一定很疲劳。
这类外向的人一直消耗自己,易出现疲劳之象。
后来我就不说话了,只平着脉,她就“唉”地叹了一口气。
我就说:“你何苦呢,这么跟我撑着,给我个说话的机会好不好?”这就说明她这种急于表达的状态反映出她体内是上实下虚的。
一平脉也是上实下虚,一伸舌也是上实下虚。
在这时我用一个治疗上实下虚的方子能不好用吗?在这里我想讲一本书,秦伯未先生写的《清代名医验案精华》,大家可以读读,我估计现在的人很难对它产生兴趣。
因为大多没有症状,只有舌苔脉象,甚至有些连舌苔都没有,只有脉象,再简单的,只有病名。
我们读起来是不是很困难?留下来的信息太少了。
为什么古人在那时能看病,是他抓住了发病的机制和机理,他掌握了关键的一个东西。
因为《清代名医验案精华》中有一部分医案是宫廷医案,你不可能让皇帝伸舌让你看两分钟,对不对?也不可能两眼盯着嫔妃的脸不放,你根本没有这个机会。
所以唯一能做的就是平脉了。
这时只平脉也能看病,其实只要伸手过来,你就可以看手。
九一年我买了一辆车去南阳,出了车祸,我的司机就在南阳住院了。
住院同屋还有一个人,头上全缠满了绷带,什么都看不见。
那时候我望诊还不行呢,我去看望我的司机时,同屋的人听说我会看病就要我给他看一下。
我想他哪都缠着绷带,我看哪啊!就问他那里不好啊?他说肚子老抽,我问是受了外伤才抽的吗?他说不是,平常就一直抽,打上石膏反而不抽了——抽不抽也不知道了。
因为我要在那住几天,就陪着司机与同屋的人聊天。
后来我发现那人有一个动作:脚经常上下跷动,我就自己体会这样不停的动,腿肚子老绷着,没法不疼。
后来我在临床上也看到一些病人坐着没事脚老那样动,上下敲击地面,我不能说人家腿肚子有没有转筋,而是去问他有没有腰疼。
因为那部位是膀胱经,没有人坐着特舒服脚那样乱动的。
疾病面相秘术
看相以为是迷信的,其实,有些内容确实有些道理,夹杂了中医望诊内容。
今日偶然见到,摘录如下:
相疾病生死秘诀
何知此人病在心?两眉锁皱山根细,气色青黑暗三阳,心痛心忧愁郁际。
何知此人病在肝?两眼睛红颈筋粗,气色干燥金伤木,定然束怒气嘈嘈。
何知此人病在脾?满面青黄瘦不支,神衰唇白难运食,成湿成痰定必宜。
何知此人病在肺?颧红肺火颧黑寒,血咳吐血殊哮喘,寒热两关颧上看。
何知此人病在肾?耳黑额黑面乌暗,补水制火节欲心,眼睛昏暗房劳禁。
何知此人盅胀亡?山根低小面黑黄,纵有病人面略白,眼深鼻断象孤寒。
何知此人手足伤?山根一断气难扬,肾亏筋弱殊火烁,跌扑伤病鼻骨殃。
何知此人夹色病?两眼昏暗神不清,两眉粗压目蒙昧,夹色伤寒阳缩惊。
何知此人主长寒?面有垢神色暗黄,黑是寒兼黄是热,有痰宜辨眼睛黄。
何知此人主狂痰?眼突睛黄下白现,杀重性刚主狂颠,痰生肺火胸中战。
何知此人遗精症?皮色青黄色木荣,有时红艳如脂抹,相火虚痰亦泄精。
何知此人痛心病?头低眉皱山根青,兼印多纹抑郁重,精舍暗黑痛难胜。
何知此人火烁金?颧红血壮发须少,露筋露骨齿牙颓,定知火盛筋骨烧。
何知此人主长寒?须浓困口不分清,黑更须防餐饭少,老来噎食定优惊。
何知此人必吐血?山粗露骨瘦且小,面青骨赤血必防,纵然不吐疮衄照。
何知此人必痨症?面皮网鼓眼神急,人瘦气短性操兼,鼻剑背薄颐尖龈。
何知此人失血来?面皮背黄色不荣,须红须赤发早脱,此时失血乃成形。
何知此人热呕血?额黑耳暗面皮焦,唇裂紫黑验如此,面上无光定不调。
何知此人粪后红?年寿之间有暗乌,定然食燥则生血,痔血便血作常遭。
何知此人肾水亏?眼下阴阳有暗乌,必是少年多纵欲,眼深暗黑又干枯。
何知此人发哮喘?两颧暗黑多乌点,此是肺寒实无疑,唇黑兼之检自宜。
何知此人多衄血?鼻梁光焰似火形,疮疾须防前后见,荡疼疔疥一齐成。
何知此人多盗汗?面白唇青发淡黄,脾弱肝虚神不壮,总官壮胃补牌方。
何知此人手足震?皆因末指屈难仲,血不荣筋方有此,老来气疾占其身。
何知此人痰必多?眼下浮胞自带黄,肉胀痰凝气不运,乃从此位认真妆。
何知此人气不足?面皮淡白无荣色,或浮或肿或削瘦,总是气弱为真的。
何知此人多热病?面红发焦火生燥,唇烂口疮亦多逢,皮肤血热或兼到。
何知此人阴份亏?面青面黑皮干枯,唇黑肉削眼昏暗,定是阴虚命必无。
何知此人生瘰为?人瘦筋露面黑赤,发眉暗浊山根小,肝郁或形身病的。
何知此人阳不起?满面暗黑如烟蔽,三阳枯陷眼无光,综是阳缩肾病发。
何知此人身将死?命门口汞井窀乌,两目直视无转侧,应知不久即呜呼。
何知此人死复生?满身病重眼神清,观视玲珑一点照,三阳远透耳光荣。
何知此人身将病?山根乌暗身灾现,倘有鸟鹊集大庭,准头暗黑命将遗。
何知妇人经不调?眉毛纷乱认其端,束热定然颧额赤,虚寒唇白面青凝。
何知妇人遗白带?黄白无光面是真,或成崩漏皆无肉,浮气虚痨则赢身。
何知小儿多惊险?耳根青暗头筋现,两耳不重失气形,无风波浪急如箭。
中医面诊升级版
§颜面望诊是几千年来中医理论精华的一部分,是中医“望、闻、问、切”之一,健康的人脸上应该是干干净净,色泽红润有光泽。
刚出生的婴儿脸上通常都是干干净净的;随着岁月的增长以及空气、水、食物添加剂、环境污染、基因变化、精神压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人体健康受到伤害,面部就会逐步产生症状 .
通过面部颜色查看健康:
1.黄色:脾胃,消化系统不好;
2.白色:肺,呼吸系统有问题;
3.红色:心脑血管系统有问题;
4.青色:肝胆,免疫系统有问题;
5.黑色:肾脏、膀胱系统有问题。
观察舌头 :
健康人的舌头是粉红色的。
如果不健康的人从舌头上可以看出来
1.他的舌苔很厚,那是他的脾胃不好,
2.舌根发青,他的肾不好,
3.舌两侧有牙印,是肝不好,
4.舌头发白,是心不好,那是心肌供血不足。
血液循环不好,有贫血的症状。
5.舌尖发暗紫色,是心火过旺,是血绸,血粘,
6.舌尖长了许多小点点、红点点,他可能有心肌炎。
7.舌尖不尖,中间有深沟可能有糖尿病。
面诊
§主要分为八大部分:
§即“心、肺、肝、肾、脾、小肠、大肠、生殖”。
肝---------------------------------------------------------- 1.胆主目:肝胆不好的人,眼睛就不好,他的白眼仁发黄,很浑浊,不透明,象近视眼,花眼,有的总爱眨巴眼睛,这都是因为肝功能较弱,2.肝功能不好的人,他的指甲上有横纹,竖纹或灰指甲。
他的筋是鼓出来的,青筋暴流,中医叫爪甲不滑,这些人爱抽筋,西医讲的是缺钙。
3.肝胆不好的人,情绪是爱发怒的,因一点小事就大发脾气,说发火就发火。
4.肝胆不好的人,食性是爱吃酸的,象山楂,山杏等,一吃就能吃很多。
5.肝胆不好的人,脸色是青灰色,无光泽,每天总象没洗脸似的。
反射区:眉毛中间1/2处往外到眉尾这三角区是肝区,还有鼻梁中段也是肝区。
病理分析
§ 1.若这两个部位发青暗或有斑,可能是脂肪肝。
2.若这两个部位有青春痘,此人肝火旺。
3.若太阳穴处有斑,此人肝功能衰弱。
4.若鼻梁中段有斑,可能是肝火大,情绪不稳定、或更年期。
5.若这两处都有明显的班,且脸色晦暗无华,很难看,人比较清瘦,此人有肝炎或肝硬化。
6. 眉中央有痣,眼球发黄,且面色非常黄是乙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