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总复习资料]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检测十三 气体的制备及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备并收集少量NO2气体
制备少量氧气
解析:A选项,铜与浓硫酸反应需要加热,错误;C选项,二氧化氮气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错误;D选项,Na2O2溶于水,错误。
答案:B
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
操作
①
比较水和乙醇中羟基氢的活泼性强弱
用金属钠分别与水和乙醇反应
②
证明CH2===CHCHO中含有碳碳双键
D.装置④可用于制取少量Cl2
解析:A选项氢氧化钠溶液应装在碱式滴定管中,错误;C选项,收集SO2应该用向上排空气法(长进短出),且不能用水处理尾气,错误;D选项,应该用浓盐酸,错误。
答案:B
2.(2015·天津联考)某课外实验小组设计的下列实验合理的是()
A
B
C
D
用铜与浓硫酸反应制备SO2
制备少量氨气
答案:B
9.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专题检测十三 气体的制备及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60分)
1.(2015·青岛模拟)下列实验装已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测定未知浓度盐酸的实验
B.装置②可用于氯化铵固体和氢氧化钙固体反应制取少量氨气
C.装置③可用于收集SO2,并吸收多余的SO2
答案:B
5.下列实验操作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①
②
A.实验室采用图①所示装置收集SO2
B.可用图②所示装置比较KMnO4、Cl2、S的氧化性强弱
C.实验室制取的溴乙烷中常含有少量Br2,加入适量的苯,振荡、静置后分液,可除去溴乙烷中的Br2
D.称取0.40 gNaOH固体,置于100 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线,可配制0.10 mol/L NaOH溶液
A.①⑤⑥B.②③⑤
C.①④⑤D.①②③④⑤⑥
解析:②中醛基和碳碳双键都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浓溴水中的Br2易溶于苯,Br2与苯酚反应生成的三溴苯酚也可以溶于苯,所以③无法达到实验目的;④中只能证明SO2的还原性。
答案:A
4.采用下列装置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制溴苯并检验HBr B.制乙炔
答案:A
8.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能得出相应实验结论的是()
选项
①
②
③
实验结论
A
稀硫酸
Na2S
AgNO3与AgCl的浊液
Ksp(AgCl)>Ksp(Ag2S)
B
浓硫酸
蔗糖
溴水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氧化性
C
稀盐酸
Na2SO3
Ba(NO3)2溶液
SO2与可溶性钡盐均可生成白色沉淀
D
浓硝酸
Na2CO3
Na2SiO3溶液
酸性:硝酸>碳酸>硅酸
解析:A项,①加入②中产生H2S,通入③中虽然白色沉淀变成黑色沉淀,但③中含AgNO3,不能确定Ksp(AgCl)与Ksp(Ag2S)的大小关系,错误;B项,②中蔗糖变黑,且③中溴水褪色,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和氧化性,正确;C项,③中产生白色沉淀,是SO2在酸性条件下被NO 氧化成SO 的缘故,结论错误;D项,浓硝酸具有挥发性,可能进入③中与Na2SiO3反应产生沉淀,即结论不准确,错误。
答案:C
7.下列图示实验合理的是()
图1
图2
图3
图4
A.图1证明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S>C>Si
B.图2制备少量氧气
C.图3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H2SO4溶液
D.图4制备并收集少量NO2
解析: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可以根据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来判断,图1根据强酸制弱酸的原理可以判断硫酸、碳酸、硅酸的酸性强弱,从而达到实验目的;图2为简易的启普发生器,但Na2O2为粉末状固体,不适合使用此装置;图3中,溶液稀释应在烧杯中进行,待冷却后再转入容量瓶内,不能将浓硫酸直接倒入容量瓶内;图4中NO2的制备方法正确,但NO2能与水反应,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检验NaHCO3固体中是否含有Na2CO3
D
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端管口放出,关闭活塞,换一个接收容器,上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取出分液漏斗中的上层液体
解析:2.5 gCuSO4·5H2O中CuSO4的质量为2.5 g× =1.6 g,溶液的质量为2.5 g+97.5 g=100 g,则可配制成质量分数为1.6%的CuSO4溶液,故A正确;将Cl2通入NaBr溶液中可生成Br2,说明Cl2的氧化性强于Br2,故B正确;Na2CO3能与Ba(OH)2溶液发生反应生成BaCO3沉淀,NaHCO3也能与Ba(OH)2溶液发生反应生成BaCO3沉淀,故不能用Ba(OH)2溶液检验NaHCO3固体中是否含有Na2CO3,可以用BaCl2溶液检验,故C错误;分层后,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口流出,关闭活塞,上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故D正确。
答案:B
6.以下实验不能达到预期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内容
实验目的
A
将2.5 gCuSO4·5H2O溶解在97.5 g水中
配制质量分数为1.6%的CuSO4溶液
B
将Cl2通入NaBr溶液中,然后加入CCl4,振荡,静置
比较Cl2与Br2的氧化性强弱
C
取少量待检固体溶于水中,滴加少量Ba(OH)2溶液,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
C.检查装置气密性 D.比较醋酸、碳酸、
苯酚的酸性强弱
解析:苯与液溴在铁粉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可制取溴苯,产生的HBr进入四氯化碳中,分层,A正确;电石为粉末状,不能放在多孔塑料板上,B错误;如果漏气,关闭止水夹后,烧瓶中的压强减小,长颈漏斗中的液面会下降,如果液面不下降,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C正确;强酸与弱酸盐反应可制取弱酸,D正确。
解析:SO2的密度比空气大,故收集时应“长进短出”,A选项错误;可以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进行判断,B选项正确;溴乙烷和Br2都溶于苯,不分层,无法分液,应该加入NaOH溶液,反应后静置分液,C选项错误;NaOH固体应在烧杯中溶解,冷却至室温后转入容量瓶中,D选项错误。
滴入酸性KMnO4溶液,看紫红色是否褪去
③
除去苯中混有的苯酚
向混合液中加入浓溴水,充分反应后,过滤
④
证明SO2具有漂白性
将SO2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
⑤
比较铜和镁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用石墨作电极电解Mg(NO3)2、Cu(NO3)2的混合液
⑥
比较碳和硅的非金属性强弱
测同温同浓度Na2CO3和Na2SiO3水溶液的pH
制备少量氧气
解析:A选项,铜与浓硫酸反应需要加热,错误;C选项,二氧化氮气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错误;D选项,Na2O2溶于水,错误。
答案:B
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
操作
①
比较水和乙醇中羟基氢的活泼性强弱
用金属钠分别与水和乙醇反应
②
证明CH2===CHCHO中含有碳碳双键
D.装置④可用于制取少量Cl2
解析:A选项氢氧化钠溶液应装在碱式滴定管中,错误;C选项,收集SO2应该用向上排空气法(长进短出),且不能用水处理尾气,错误;D选项,应该用浓盐酸,错误。
答案:B
2.(2015·天津联考)某课外实验小组设计的下列实验合理的是()
A
B
C
D
用铜与浓硫酸反应制备SO2
制备少量氨气
答案:B
9.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专题检测十三 气体的制备及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60分)
1.(2015·青岛模拟)下列实验装已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测定未知浓度盐酸的实验
B.装置②可用于氯化铵固体和氢氧化钙固体反应制取少量氨气
C.装置③可用于收集SO2,并吸收多余的SO2
答案:B
5.下列实验操作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①
②
A.实验室采用图①所示装置收集SO2
B.可用图②所示装置比较KMnO4、Cl2、S的氧化性强弱
C.实验室制取的溴乙烷中常含有少量Br2,加入适量的苯,振荡、静置后分液,可除去溴乙烷中的Br2
D.称取0.40 gNaOH固体,置于100 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线,可配制0.10 mol/L NaOH溶液
A.①⑤⑥B.②③⑤
C.①④⑤D.①②③④⑤⑥
解析:②中醛基和碳碳双键都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浓溴水中的Br2易溶于苯,Br2与苯酚反应生成的三溴苯酚也可以溶于苯,所以③无法达到实验目的;④中只能证明SO2的还原性。
答案:A
4.采用下列装置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制溴苯并检验HBr B.制乙炔
答案:A
8.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能得出相应实验结论的是()
选项
①
②
③
实验结论
A
稀硫酸
Na2S
AgNO3与AgCl的浊液
Ksp(AgCl)>Ksp(Ag2S)
B
浓硫酸
蔗糖
溴水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氧化性
C
稀盐酸
Na2SO3
Ba(NO3)2溶液
SO2与可溶性钡盐均可生成白色沉淀
D
浓硝酸
Na2CO3
Na2SiO3溶液
酸性:硝酸>碳酸>硅酸
解析:A项,①加入②中产生H2S,通入③中虽然白色沉淀变成黑色沉淀,但③中含AgNO3,不能确定Ksp(AgCl)与Ksp(Ag2S)的大小关系,错误;B项,②中蔗糖变黑,且③中溴水褪色,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和氧化性,正确;C项,③中产生白色沉淀,是SO2在酸性条件下被NO 氧化成SO 的缘故,结论错误;D项,浓硝酸具有挥发性,可能进入③中与Na2SiO3反应产生沉淀,即结论不准确,错误。
答案:C
7.下列图示实验合理的是()
图1
图2
图3
图4
A.图1证明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S>C>Si
B.图2制备少量氧气
C.图3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H2SO4溶液
D.图4制备并收集少量NO2
解析: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可以根据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来判断,图1根据强酸制弱酸的原理可以判断硫酸、碳酸、硅酸的酸性强弱,从而达到实验目的;图2为简易的启普发生器,但Na2O2为粉末状固体,不适合使用此装置;图3中,溶液稀释应在烧杯中进行,待冷却后再转入容量瓶内,不能将浓硫酸直接倒入容量瓶内;图4中NO2的制备方法正确,但NO2能与水反应,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检验NaHCO3固体中是否含有Na2CO3
D
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端管口放出,关闭活塞,换一个接收容器,上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取出分液漏斗中的上层液体
解析:2.5 gCuSO4·5H2O中CuSO4的质量为2.5 g× =1.6 g,溶液的质量为2.5 g+97.5 g=100 g,则可配制成质量分数为1.6%的CuSO4溶液,故A正确;将Cl2通入NaBr溶液中可生成Br2,说明Cl2的氧化性强于Br2,故B正确;Na2CO3能与Ba(OH)2溶液发生反应生成BaCO3沉淀,NaHCO3也能与Ba(OH)2溶液发生反应生成BaCO3沉淀,故不能用Ba(OH)2溶液检验NaHCO3固体中是否含有Na2CO3,可以用BaCl2溶液检验,故C错误;分层后,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口流出,关闭活塞,上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故D正确。
答案:B
6.以下实验不能达到预期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内容
实验目的
A
将2.5 gCuSO4·5H2O溶解在97.5 g水中
配制质量分数为1.6%的CuSO4溶液
B
将Cl2通入NaBr溶液中,然后加入CCl4,振荡,静置
比较Cl2与Br2的氧化性强弱
C
取少量待检固体溶于水中,滴加少量Ba(OH)2溶液,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
C.检查装置气密性 D.比较醋酸、碳酸、
苯酚的酸性强弱
解析:苯与液溴在铁粉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可制取溴苯,产生的HBr进入四氯化碳中,分层,A正确;电石为粉末状,不能放在多孔塑料板上,B错误;如果漏气,关闭止水夹后,烧瓶中的压强减小,长颈漏斗中的液面会下降,如果液面不下降,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C正确;强酸与弱酸盐反应可制取弱酸,D正确。
解析:SO2的密度比空气大,故收集时应“长进短出”,A选项错误;可以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进行判断,B选项正确;溴乙烷和Br2都溶于苯,不分层,无法分液,应该加入NaOH溶液,反应后静置分液,C选项错误;NaOH固体应在烧杯中溶解,冷却至室温后转入容量瓶中,D选项错误。
滴入酸性KMnO4溶液,看紫红色是否褪去
③
除去苯中混有的苯酚
向混合液中加入浓溴水,充分反应后,过滤
④
证明SO2具有漂白性
将SO2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
⑤
比较铜和镁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用石墨作电极电解Mg(NO3)2、Cu(NO3)2的混合液
⑥
比较碳和硅的非金属性强弱
测同温同浓度Na2CO3和Na2SiO3水溶液的pH